- 清明大祭作文 推薦度:
- 清明節英語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優選]實用的清明作文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作文 篇1
今日是4月5日,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就被叫醒了,由于今日,我們全家人一起回老家掃墓。
今日的天氣真好,沒有下雨,還出了太陽呢。掃墓要去的地方多了,太奶奶太爺爺太叔叔,哎呀我都弄不清楚,而且有的地方遠著呢,但是不管有多遠,我們每一個點都去了。
一路上我問這問那,伯伯叔叔們說我小不懂事,說什么: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過我知道我看不見疼我的爺爺了,他永遠不會回來了。我對爺爺的印象不是很深,由于爺爺在我未滿周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我聽父親母親說爺爺很疼我,每當其他同學提起爺爺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來到爺爺的墳墓前,伯伯叔叔們開始除雜草,他們很快就把墳墓上的雜草給鋤了,不一會,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干干凈凈的`墳墓。我麻利地從袋子里取出紙花紙帶,灑在了爺爺的墳墓上,大人也在墳墓前擺上圓鼓鼓的雞蛋、香噴噴的肉……我們把香點著,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爺爺祭拜。隨后,我們燒起了紙錢,放起了鞭炮。
清明節是緬懷去世的親人的節日,每年我們都會回老家掃墓,是啊,沒有先人哪有后者。
清明作文 篇2
小雨,清明。一碟祭品,一對素燭。以一種最安靜的方式,將往昔的人與事,靜靜回憶。
一個已然走過世間的人,無論他的生前是平庸無聞的凡夫俗子,還是馳騁沙場的颯爽將軍,抑或是才高八斗的風流才子,都無法擺脫在時間長河中漸漸消隱的命運。一位過世的人可以被人永久地記住卻無法時時地想起,因為生者有自己瑣碎的生活。在絕大部分時間中,對于死者的.那一份記憶猶如一棵無名的野草,匍匐在茫茫的思想大草原上,是那樣的渺小。
然而,終于有了清明。
所有過往的人與事都在頃刻被點亮。在雨中細細地回想,品味。然后懷揣一疊祭紙,撐一把油傘,來到那早已生滿了青苔的墓碑前,在明滅的火光中垂淚。也許,他們在生前也有過恩怨糾結,然而數十年之后,能在對方的墓碑前冒著小雨燒一疊祭紙,又有怎樣的誤會仇恨是不可化解的呢?
清明是一個傷感的節日,它沒有春節的歡樂,沒有中秋的溫馨,甚至沒有一種代表性的食物。而就是這樣的節日,卻存在于中國幾千年,它的真正生命力就在于一個“情”字。
父子情,夫妻情,摯友情……沒有一種情感是清明節不可以表達宣泄的。而清明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卻是最純澈、最真摯的。因為一份對死者的愛是沒有半點虛偽與造作的。
跟隨著一些稍微上點年紀的老人去上墳,離墳而去之際總可以聽到老人不由自主地感嘆一聲:“不知以后誰來給我上墳。”即使他兒孫滿堂卻依然會這樣說。這句話并不代表他對現狀的失望,這只是在人生漸漸衰亡之際感到的一種因時間流逝的滄桑,在漸漸老去的歲月里感到生命本質的短暫與無助。
由此看來,清明又是一個讓活人感到清醒的日子。我不知道有多少古人在上完墳之后,會深感生命的短暫,爭時于世。但我幾乎從每一個人墳場歸來的臉上都看到了平靜與安詳,或許他們此刻的心胸也比先前開闊了許多。也許他們只有站在死者的墳前,站在死亡的面前,才終會感到自己的憤怒與煩躁是多么地渺小,近乎于可笑。生命短暫不必為世俗之事奔波太多,還是多留一些時間思考人生,回憶往事吧。
以前,我總不知這種傷感的節日為何在盎然春日里舉行,在蕭瑟秋天或者寂寥冬日里不是更適宜嗎?后來,我才明白,在萬物開始繁盛、草木欣欣向榮的春季去感受傷感和死亡,正如在喧鬧中品味寂靜,在輝煌時品味黯淡。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感受到刻骨銘心的思念和對人生真正的清醒。
清明作文 篇3
今天,我在網上觀賞了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長528.7厘米,屬于國寶級文物。它是一幅現代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現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館,它以精致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朝、徽宗時代首都汴京的人民生活情景。整幅畫描繪的是秋季的景色,“清明”二字并不是指清明時節,而是描寫當時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全圖分為三個部分。首段畫的是汴京郊野的風光——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屋、草橋、流水、古樹、扁舟……一片不遠處的柳林中,樹的枝頭上剛剛長出幾片嫩葉。路上幾個人抬著一頂大花轎子,里面坐著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后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也有從京城踏青、掃墓歸來的人,獨特的畫面為整幅畫拉開了序幕。
中段描繪的是繁忙的汴河碼頭——畫面上人煙稠密,許許多多的店面分鋪兩邊。有的人在茶館中品茶、休息;有的人在酒樓上飲酒作樂;有的人在路旁的攤鋪上算命;還有的人在小店里買祭祀用的物品,真是好不熱鬧啊!看看河邊,許多的纖夫和船夫辛苦的忙碌著。河上架著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的'結構輕巧,造型優美,如同飛鴻一般,于是便叫“虹橋”。一只大船正準備通過橋洞,船夫有的用竹竿撐著,有的用麻繩挽住船,有的則忙著放下桅桿,以便船只通過。鄰船的人也畫得惟妙惟肖,仿佛仔細聆聽,就能聽到他們在吆喝什么。
后段也很熱鬧:許多百姓在街道上穿梭著,有做生意的商人。有欣賞街景的學士,有騎馬的官吏,有問路的外鄉游客……男女老少,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各種各樣的牲畜,大大小小的房屋、城樓,充分的體現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感嘆:這幅《清明上河圖》的構圖多么精確細致,場面多么宏偉壯大人物刻畫得多么栩栩如生,就像一個場景真實地展現在我的面前。這么大的一幅傳世名畫,凝結了張擇端多少心血啊!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一幅如此大的名畫,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啊!張擇端持之以恒的態度令人敬佩不已。
清明作文 篇4
今年清明節來真快啊!正如唐代詩人杜牧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以前我總是以為清明節好,可以放假,我就多想要清明節快一點到,終于清明節到,可是那個時候一開始還玩好,一到星期一就一直下大雨,下個不停,還得我們上學都成個麻煩,從家里到學校就已經濕全身一半,雨一下就是2個星期半,還記得一次去上學時候也是清明節后最后一天下雨,那一天偏偏就下大雨又冷又刮風,我最不喜歡下大雨時鞋子進水,一進水就難受。但下那么大雨也有好處和壞處。
雨好處。現在中國有多國家都是缺水,像我老家那樣,那里和都已經快干枯。那一年是過年,我回老家一次,幾天后就無聊就到爺爺田地去看看,一看就嚇一跳,那里那條用來澆菜河水就只能裝2個水桶那么多,不但是這里還有被地方也是這樣。一次我又和爺爺奶奶去他們種新田地,我又看那些河都已經干渴,就只有小小水。水都還是黑。
我在老家也有半個月,也應該回廣州,在我沒回之前就下一場大雨,第二天就回去,但那些河也已經裝滿水。加上現在又是清明節下這么多天雨,老家那里河水也夠種田地人用也用不完。
雨水壞處。清明一到,就下去大雨,學生們上學就出問題,雨就不停下著,人也只好撐著雨傘去上學,盡管帶雨傘照樣也會被雨淋濕。而且雨下這么多天隨時隨地都會引起洪災,雨即有好處也有壞處,雨少下也不行,雨多下也不行,就像我家對面有條河,里面養著多魚,但河水都早被污染,清明下雨那時,河水就漲起來,那些魚也游上來,那水越長越高,幸好人們及時處理,才退出危險。
清明雨上,我又學到不少知識。
清明作文 篇5
清明節綿綿細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個個行人懷著思念和哀傷紛紛去給死去的親人們上香,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于杜牧的《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里,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漸漸地,清明對于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我的爺爺離去后,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爺爺是一位慈祥和藹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可愛的緣故吧。爺爺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我非常想念爺爺。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于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于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我希望我的爺爺在天堂極樂世界那邊能過的幸福開心。希望每年清明的那天綿綿的細雨能夠如期而至。
清明作文 篇6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清明時節詩句。又到清明。今天一大早,爸爸便對我說道:“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可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啊。”我和媽媽一致同意爸爸提議,一切準備就緒,出發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后拿了幾串小鞭炮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懷里,連頭都不敢伸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么好怕。”媽媽說:“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說:“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人,可現在為什么這么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惹禍,那是我六歲時候,我在玩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速度太快了,只聽“啪”一聲,我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得哇哇大哭,我家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里包扎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著爸爸媽媽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么話,我爸爸媽媽在說什么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后考上大學,這樣才對起父母。”我知道這樣只說說不做是沒有用,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在小茶杯里,然后灑在墓碑前面土地上。
每年清明,祭祀先人,打掃墳冢,是中華民族沿襲數千年之傳統。用這樣方法懷念先人,寄托哀思,也算是祭祀者對亡靈一種慰籍吧。
清明作文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記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姥爺,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外孫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么不讓外孫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在我的印象中,姥爺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以前是他村的'村長。他為人忠厚老實,從不貪圖小利,一直為村默默的工作著,直至他死去。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可是我想,我對于姥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姥爺的音容笑貌時,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哪怕是五年、十年,這種感覺還是沒有減弱、消失,反而更加強烈。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今天,又一次站在姥爺的墳前,淚光朦朧了雙眼。透過蒙蒙的雨絲,只發現遠處的青山,近處的田野,漸漸變得模糊起來了。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熟悉,好像剛剛祖父還在給村里人寫著春聯,還在告誡村里年輕人別把垃圾往清澈的小溪里倒,還在為村里修繕祠堂用心操勞……一轉眼之間,祖父就已駕鶴西去,消失得無影無蹤,像雨中的水汽,無論我怎么抓,都已經抓他不住了,空留下一片潮濕在掌心。這時我才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但姥爺卻再也回不來了,而陪我度過的也只能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那是一楨新陳代謝的生機景象,紛紛雨、滴滴淚交織在一起,滋養著我。
【清明作文】相關文章:
清明,清明作文15篇06-23
清明,清明作文(15篇)06-23
清明作文[經典]01-08
清明作文(精選)01-06
(經典)清明作文01-10
[經典]清明作文02-05
清明作文02-05
[精選]清明的作文02-09
【精選】清明作文02-14
清明作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