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作文【精】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的作文1
我家的墻上一直掛著一張照片,那是一個胖胖的爺爺,他就是我的二爺爺。
二爺爺最愛我了,我要什么就給我買什么。可是……他已離開了人世。
“滴答”一滴眼淚落了下來,我來到六年前。那時,我三歲,已經上幼兒園了。每次放學都是二爺爺來接我,有次,天氣很熱,我想吃雪糕,可是路上一直沒有賣雪糕的商店,我氣得要瘋了。到了晚上,我在奶奶家玩,這時二爺爺來了,帶來了三十多個雪糕!他說:“小雨,我買了些雪糕,你每天只吃一個哈。”我開心得跳起來,卻忘了看二爺爺滿是汗水的衣服。
“滴答”淚水繼續往下流。我回到五年前。我在學校不小心做錯了事,二爺爺不但沒打我,也沒罵我,只是對我說:“做事要小心。”二爺爺還對我爸媽說:“小雨在學校的表現很好!”
“滴答”又一滴眼淚滴了下來,我回到了四年前。我還有幾天就要上一年級了,二爺爺帶我去買學習用具,可是我喜歡的書包都很貴。爸媽說了不能讓別人給我買很貴的東西。但其它的書包我都沒看上,我看了一上午都沒有好看的了。可就在我去一趟廁所的功夫,二爺爺居然把我最想買的書包給我買了!并對我說:“小雨,好好學習!以后你想要啥子,我就給你買,只要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就好了。”我后來才知道這個書包要六百多元!
“情深深,雨蒙蒙。”二爺爺!我好想念您!
清明的作文2
清明節又到了,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準備祭祖掃墓,按照我們寧海的習俗,當然不能缺少麻糍。星期六,媽媽提起籃子,帶我到田間地頭挑“青”。“青”的學名就是艾草,葉子像豆瓣兒,撥開草叢,到處可見。
回到家,我和媽媽把一大籃的“青”擇了,清洗幾遍,然后放進鍋里加點水煮。不一會兒,媽媽揭開鍋,只見大堆的“青”已經蔫了,榨出綠綠的汁水。她用勺子撈起“青”擰干,切碎盛到大碗里。
爸爸把米淘洗干凈,放進大蒸籠里。旺火一燒,鍋里一下子變得熱氣騰騰的,水泡一個接著一個冒出來。我站在一旁,聞著米飯散發的清香,饞得直流口水。鄰居叔叔呢,清洗石臼,準備搗麻糍。
不一會,爸爸端起那籠已經蒸熟的米飯,往石臼里倒,然后舉起搗杵,用力地砸呀碾呀,那軟軟的米團一下子就變形了。爸爸干得滿頭大汗,叔叔在旁邊添水,左鄰右舍的小伙伴都趕來了,圍著石臼嘰嘰喳喳,我也像小尾巴,緊緊地跟著大家,看見白白的米團興奮地說:“我要甜的。”媽媽拿來青和糖,均勻地撒在米團里,爸爸用一根粗粗的木棍在粉團上來回地滾動,直到壓成平整的薄片為止。
一個大大的“圓盤”呈現在眼前,色如碧玉,香氣四溢。我更饞了,在旁邊不停地催促:“好了嗎?我都快餓扁了。”阿姨說:“馬上就好了,第一塊肯定給你!”她邊說邊往粉盤上均勻地撒些松花,然后拿起菜刀,一塊一塊地切起來,有的長,有的方,還有菱形……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往嘴里送,滑溜溜、軟綿綿的,甜到心底!旁邊的小朋友也你爭我搶地吃起來,好不開心!
清明的作文3
清明,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灰蒙蒙的,仿佛這才能夠更好地顯出它淡淡悲哀和絲絲憶念的味道。
幽嶺浸環起紫煙,瀟灑自如空來去,雨萍風荷點山春。手捧白菊,滿把悠情寄后土。惶惶空山依依情,點點清淚悠悠愁。遠山隱在云霧里,近樹籠罩在青煙前。好一個寂寞的旅行,好一個凄迷彷徨的畫面。抬頭遠望,墓地隱然見:百墳拱起,千碑林立。一片荒涼,一片凄迷,一片死寂。
風雨愁煞人,懷土帶愁,雜草笑貌,竟無言以對,唯有心底彌漫幽幽的愁緒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為什么“斷魂”?由于“古墓花影白楊樹,盡莫生離死別處。”古往今來,人性中的某一些總是共同的美好的感情。人事也會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生者總是會不斷地成為逝者,而逝者往往對世間有所眷戀。
有人對我說過,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地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親人的這種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腦海中再次浮現他們的笑容,心中總該會有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N十年以后,這感覺仍不會減弱。也因如此,清明成為了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
對親人的綣綣思念,灑下所有的淚,回憶就不僅僅是生活的負擔。再次體會到人世間的溫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著重新揚起前進的風帆。
年年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這憂愁,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感受到的。讓我們承載著思念,向大地微笑,來年,仍是這樣的心情,久久的,不散……
清明的作文4
清明節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更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從我有記憶起,就覺得清明與其他節日的不同,至今還充滿迷惑。
記得去年的一個星期一的早上,正值清明節,媽媽又帶著來到太爺的墳前,開始,媽媽把火紙拿出來,點燃了放在太爺的墳前。然后,給我了兩三支香和一對蠟點燃了,我又像以前一樣,深深的鞠了三個弓,再跪著磕了兩個響頭,雙手合在胸前心里默默的念著:太爺保佑我學習進步,全家幸福平安。做完這些,媽媽又叫我去拿來掃帚,我拿了兩把,媽媽便問我:“你拿兩把干什么呀?”我說:“今年我也要給太爺掃墓。”媽媽笑了,又說:“孩子長大了。”說完,我們便掃墓了,我輕輕的掃著掃著,掃去了黃樹葉和剛才的火的灰。
我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清明節是怎么來的呢?為什么要燒紙化錢,這不是迷信嗎?媽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從他她的講解中,我才明白:這是為了紀念于兩千多年前的既忠又孝的介子推,清明節發展到現在主要是通過這一儀式表達對先祖的懷念。以此傳承中華民族孝的美德。
清明的作文5
今天我向往常一樣早早地起了床,卻看見了許許多多的人在燒香,燒錢,為自家的祖先上酒……我跑去看日歷,啊!今天盡然是清明節。
清明節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事:那是我也早早的就起來了,也看見了今天場景,所以我馬上跑去問媽媽:“今天是什么日子呀?”媽媽和藹可親答道:“今天是清明節。”好奇是我永永遠遠改不掉的壞毛病,但我想自己去上網查一查有關清明的事。
原來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一般是在4月5日前后,節氣十分長,有10日前8日后種說法。相傳大禹治水后,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天晴地明,正是春游與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開始了,歷代承襲成為習慣。從20xx年開始,中國將清明節定為法定節假日。清明節的習俗真是豐富多彩!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清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實習俗由來已久。在秦朝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朝以后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候叫探春、尋春等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此時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踏青的習慣,就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的習俗。古時的秋千大多數都是用樹椏枝為架,在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但能鍛煉身體,而且可以培養養勇敢精神,到至今是孩子的喜愛……
清明的作文6
永不消失的溫暖
滴答滴答時間從不會為誰而停止,從寒冷的冬天,一眨眼就是春暖花開之時,而我內心最深處的思念也隨之而來。
剛下過蒙蒙細雨的天空,飄著淡淡的花香味,青草上還留有一顆顆頑皮的小露珠,它會調皮地跳入你的手中,然后從你的手中溜過,而我最思念也最想留住的那一份溫暖,也這樣悄悄地從我的手心劃過。
小時候的我是快樂的,是無憂無慮的。還記得,那時候每天晚上吃完飯,我都會叫曾祖父和我一起到院子里玩,他坐在椅子上,我則跑來跑去。他總是那么慈祥地望著我,笑著說:彤彤,你別跑那么快,小心摔著了。這時我會說:哎呀,曾祖父放心啦,我不會摔倒的。結果不過三秒鐘,就絆到石頭摔了個四腳朝天。刺耳的嚎啕大哭聲中,總少不了曾祖父那開懷的笑聲和那溫暖的大手,他把我緊緊摟在懷里,輕聲細語地安慰著我。
不記得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再也享受不到這個溫暖的懷抱,摔跤以后也沒有溫暖的大手來扶我,再也聽不到那溫柔的安慰聲了。想起這種感覺,我的心里悶悶的,眼眶慢慢地變紅,淚水在眼眶里打轉,那是我思念曾祖父的淚水。
滴答滴答,時間在流逝著
曾祖父,您還能想起我嗎?還記得那個總是抱在懷里的娃娃嗎?我現在長大了,不會動不動就摔跟頭了,可是我永遠也忘不了你那溫暖的懷抱。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回廊行復歌,遙聽弦管暗看花。現在的夜晚依舊那么寧靜,可是夜空已沒有以前的絢爛,因為我的身邊少了一位慈祥的老人,但我知道,那份溫暖一直在,永遠也不會消失!
清明的作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來了跟往年一樣,大家都回到自己的老家去祭奠那已經去世的長輩們。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起源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于我國農歷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后。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一個悲喜交加的節日。祭奠.踏青······
清明的作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出自一代鬼才杜牧之手。古往今來,清明已被人熟知。大家匆匆來,匆匆去。這詩只用寥寥幾字便把這節日的行人、小雨勾勒,正如卷起愁對春傷。
將“清明”二字拆開看,總不免卷出一股淡淡幽幽的愁來。“清”,一堆事情了了,卻回著清清淡淡的韻味,讓人的內心無比沉重;“明”想必是與“冥”諧音,便表示“清”得“冥”了,讓人不禁肝腸寸斷,思緒萬千,哀傷在空氣中彌漫著,如濃霧一般散不開。在微微寒的春風中潸然淚下,卻又陷入沉思……
路上的行人是那么匆匆而過,以至于讓清明有了匆匆的哀傷。小草大樹都長出了嶄新嶄新的嫩芽,鳥兒回到南方歡呼的聲音……我們幾乎都與這些顯而易見的聲音擦肩而過。是否我們的匆匆帶走了他們?匆匆的哀傷,總覺得一年比一年淡了,也快將“欲斷魂”的意思消失殆盡了。瞧,那兒多了一幢大樓;看,我們這兒建了一個新的發電廠。生活也越發快了,像一只壞了的鬧鐘,越走越快;恐怕有些人對清明早已看淡,置于腦后了。清明來了,更無兒時那種悲痛了,仿佛早已逝去。有的時候,還真不能將這些原本重要的日子看成死板的規矩。或許要懷著一種敬佩之心,虔誠地點香拜一拜,這不是習俗,這是本該做的事情——他們做到了面對死亡,有什么不可敬佩的、虔誠的理由?而為了別人捐軀的人,更要向他們表達至高無上的敬意,不是嗎?
掃一掃積了一年的灰塵,拔了一些野草。點上香。虔誠地拜一拜。
走時,我想,要是大家都能放慢自己的步伐,采擷那一路芬芳,將那詩的原貌復原——那該多好?或許它遙不可及,但也許,伸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的作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時間真快,又是一年清明節到了,也是掃墓的時節到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始于周代,大概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有沒有發現清明期間天氣氣溫很反常,要么連著下雨,要么又天氣晴朗,有時甚至一天像“初夏”,一天如“初冬”,這是為什么呢?我網上查了下才明白,清明節一到,氣溫將會逐漸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還是踏青、賞花、放風箏等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這天我也跟著大人們一起去掃墓。爺爺清理了碑位周圍的雜草,撣了撣碑上的灰塵,還給墓碑添了新土。大姑婆小姑婆她們準備了糕餅點心水果等供品,還有紙錢,擺放在墳前。供品是給祖先我的太爺爺吃的,燒的紙錢是給他用的,以表我們后輩的孝心。太奶奶邊燒紙錢邊嘴巴里念著保佑的好口彩,最后大家輪流跪拜磕頭!
這一天我覺得很有意義,清明節掃墓不但讓我們晚輩能與去世的親人增添幾分敬意,還讓我更進一步理解清明節的含義!
清明的作文10
今天,我和家人去浦口上墳,路上我們有說有笑的,談論著天氣,風景,還有在學校里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全家人都很開心,大約一個小時后就來到了頂山公墓。
我們準備了很多冥幣和代表著我們心意的供品,在進大門時,爺爺還買了一串長長的爆竹,他說我太爺爺在生前非常喜歡熱鬧,可惜卻沒有機會享受現在的好日子,今天我們要帶些歡樂和笑聲給他。一進大門,我們一下
子都嚴肅起來,先前歡樂的笑聲瞬間變為無比的寂靜。來到墓前,我們先把墓碑上的灰塵慢慢擦去,爺爺眼神變得很憂傷,似乎他在告訴太爺爺,說我們來看他了,讓他在另外的一個世界里多保重。爸爸媽媽把水果放在墳上,然后將一朵朵黃色的菊花插在墳旁,再將酒倒在杯子里面,向太爺爺敬酒。后來我們還在旁邊點燃了爆竹,在那一聲聲的爆竹聲中,我們仿佛聽見了太爺爺的笑聲。
爆竹放過后,我們又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鐵桶,把冥幣和火紙放在里面開始燒。聽爸爸媽媽說,這是在給另外的一個世界里的太爺爺送錢的一種方法。這時爺爺奶奶嘴里還不時小聲地說:“爸爸媽媽,快過來多拿些錢!在那邊好好生活多保重!”一陣微風吹來,燒過的紙錢被吹到天上,真的好像太爺爺來拿錢了。許久,我們燒完了所有東西,但我們的思念之情卻沒有停止。爺爺奶奶看著墓碑深深地鞠了一躬,嘴里不知道還說著什么,但我可以猜測到,一定是對太爺爺的祝福。
掃墓結束了,我們懷著深深的思念之情走出了墓園。爺爺走時還不時地回頭看看,我看見他的眼里滲出了一滴晶瑩的淚珠。
清明的作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每年清明節都和父母一起去掃墓。其實也不是必須要去。只不過年年如此,習慣了而已。如果哪一年缺席反而覺得少了點什么似的。從小在農村長大,所以我家的掃墓方式很是傳統的那種,和城市里有很大的不同。
掃墓前都要和爸爸一起準備一些燒紙,燒紙是有講究的,必須要用嶄新的百元人民幣在上面印一下,這樣才有誠意。還有一些紙包之類的東西……一年的風雨侵蝕,墓地里已經是雜草叢生,爸爸早已經準備好了工具,我和爸爸先要除去墳頭還有周圍的雜草,然后在墳頭上添上一些新土……因為這樣祖先的位置才不會隨著年份的增加而消磨,子孫后代以后才能夠找到。
奶奶去世已經快五年了,每次來到奶奶的墓前我都會沉思良久……自小是奶奶把我拉扯大,記憶中天熱了,奶奶用芭蕉扇給我扇風讓我睡覺,生怕電風扇把我吹感冒了,天冷了,奶奶先鉆進被窩,等被子熱乎了才讓我鉆進去。奶奶很勤勞,我從來沒有見到她清閑的時候,平時總是收拾家里的東西,放學回到家里感覺到處很干凈。我們家的農活比較多,爸爸媽媽總是在田地里干活,我和兩個姐姐還要上學,奶奶自己一個人把家里人的飲食起居安排的妥妥當當。我很敬佩我的奶奶,奶奶是一家之主,爸媽有什么事情都要和奶奶商量。如今奶奶已經不在了,奶奶對我的影響很深,晚上做夢會經常夢見奶奶。真的很想念她,總覺得奶奶沒有享福就這樣匆匆離開了。
把燒紙都燒完了,再在墓前放上一些水果糕點。其實奶奶怎么能吃到這些呢,但是必須要做。我覺得掃墓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大家不要忘本,感恩是必須要做的,其實做這些是做給活人看的,在這里想起一個詞語:傳承。
清明的作文12
今天是我們回老家的第三天了,爸爸和媽媽一早就叫我起床,說是回鄉下祭拜。
我們到街上買了很多一合一合的紙、香、大蠟燭、鞭炮和煙(爸爸說煙是給鄉下的鄰居們)后,就坐上摩的回鄉下了(到鄉下沒有通公交車喲)。
到了老家的房子前,只看見一座十分破舊的房子在我的面前。進了屋,就看見祖祖(也就是我們這兒叫的老爺)們和奶奶的照片了,看見奶奶的照片,就使我想了奶奶對我的照顧,心里就感到特別難受。往四周一看,擺放的簡單的家具還算整齊,但抬頭一看,房子上的瓦片有些已經掉了。爸爸說老家已經有十幾年沒人住了,我們走了以后,大伯、三爸和我們就準備湊錢修老家的房子,下次回來就能看見新房子了。
接著,爸爸就帶著我、媽媽和三姐一塊到祖墳了。我幫著把香、蠟燭點著,分別在祖祖、奶奶的墳前插好,又幫忙把合紙一張一張分好,爸爸和媽媽在點合紙時對祖祖和奶奶說了好多話,什么每年都會來看他們、保佑我的身體和成績好、讓全家每個人平安等等。其實,我最想對奶奶說:“我想您,我也會回來年您的!”
燒完紙后,爸爸和我在每個墳上都放了鞭炮。
在墳前,我的身上被蚊子咬了好多疙瘩,但我沒有叫,也沒有嚷,我知道,對祖先,除了尊敬,還有他們的愛!
奶奶,我還會回來看您的!
清明的作文13
今天是清明節,有一句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天雖然沒有下雨,但是天也陰沉沉的。我們一家和姑姑一家去馬蓮臺踏青,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新鮮空氣。
我們在中午之前到達了馬蓮臺,馬蓮臺的游客很多,車輛川流不息。把車停在龍泉山莊后,我們繼續上山上走去,姑姑從袋子里拿出了幾個小鏟子,對我們說:“走,咱們去挖野菜吧。”我們都答應了,然后向山坡走去。到達了山坡,姑姑教我怎樣挖野菜,還告訴我怎樣辨別野菜,說著挖了幾根野菜給我看了看,還指著根上的小蒜頭,說:“這是野蒜。”然后遞給我一把小鏟子,叫我挖幾根試試。我非常興奮,接過小鏟子就按照姑姑的指示挖了幾根帶小蒜頭的野菜放進袋子里,姑姑夸我真能干。我很高興,一連又挖了幾個野菜。這時媽媽告訴我,那邊還有苦菜哩。我拿著小鏟子過去,媽媽說,苦菜不用挖根。我心想:原來苦菜比野菜好挖呀。然后我按照媽媽的指點挖了幾個苦菜放進袋子里。就這樣,我流連在山坡上、田野里,忙的不亦樂乎。
媽媽告訴我,爺爺奶奶年輕的時候經歷了生活困難時期。那個時候挖野菜是為了果腹,而我們挖野菜是為了享受大自然的樂趣。今天我挖了一些野菜,收獲了一兜子的喜悅和一臉的汗水。以后我一定經常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清明的作文14
套上外套,整理好背包,橫肩一跨。等待著晨間第一縷晨曦。待它透過窗戶,爬上桌頭。空氣中夾雜著雨后的清新與芳香。
心情如這陽光一般,慢慢透過心底,浮上心頭,感受著周邊萬物的活力。即使空氣中夾雜著些許冰冷,直入人心。卻依舊掩蓋不住,世界煥發的活力——清明將至。
踏在濕潤的路面上,鞋尖不時勾起幾串雨滴,濕潤了腳趾,卻驚醒了思緒。一望無際……
葉片被雨水沖刷的更為嫩綠,葉片散發出生命的活力,能看見被滋潤過后的欣喜。拾起一片落葉,雖已變得枯黃,卻人不原消逝,慢慢變得堅硬,但同時也變得更加脆弱。這便是生命吧!堅持著自己所追求的有意義的東西,卻在別人眼中不值一提。表面上變得更加堅硬,卻已經脆弱的不堪一擊。
在歲月的長河中,我們總想在一段旅途中留下些什么,只好不斷壯大自己,改變自己,將心底的軟弱褪去,就算被摧殘,卻也不愿卸去外殼。當你某一天,猛然扒開自己的外殼,會茫然,會陌生,會恐懼。自己堅持的是什么,或是自己堅持的意義是什么。得到的的東西注定會以另一種方式失去。待外殼被消磨,被時間消磨,被精神消磨……
留下了不堪一擊的內心,輕輕敲打,便粉碎成灰,隨風飄散。
堅強的太久往往會迷失了自我。堅持的太久往往會迷失了目標。
不知自己失去了什么,不知自己得到了什么。只能一昧的堅持,最終還是無法留下什么。
也許,人生本沒有意義,形形色色的人,不過是在熒幕上閃過的剪影。也許你苦苦堅持的,卻是別人不屑一顧的。世界遠沒有你想的那么公平,卻又不失公平。
但我們只能這樣,把握著有限的時間,卻演繹著不一樣的精彩。
陽光雖然無法照進所有陰暗的角落,但生活卻讓我們有足夠的勇氣走到陽光下。
清明的作文15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去踏青”。今年的清明下著蒙蒙細雨,雨“嘩嘩”作響,譜出一首歡快的雨中交響曲。
在清明的早晨,我起得特別早,急匆匆地吃完早餐,就上路了。在媽媽的車上,我在心里默默念著:在天上的太公、太婆是否一切都安好?我們又來看你們了!我們帶了好多吃的給你們哦……
過了好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山腳下,向上望去,只見已有許多人家開始準備掃墓了。我像一只活潑的小猴,上竄下跳,一下子就到墓前。那兒雜草眾多,我們便戴上一次性手套,開始拔草。我雙手握住草頭,使勁向上拉。可是草沒拔出來,倒是把自己摔了一跤。我不泄氣地又站了起來,繼續拔。這次我穩住腳跟,在心里默默地數:一二三,一二三……一使勁,終于,這束草拔出來了。我又用了剛才的辦法,又拔出好幾束雜草。一會兒,墳墓周圍的雜草已經被我們“除”光了。這時阿姨也把酒、菜、果、肉擺好了,接著我們燒了紙錢,還燒了一個紙電話,那些“錢”燒盡了,隨著裊裊清煙騰空而去,就像太公太婆已經把它們取走了似的。燒完后,我們輪流去奠拜太公、太婆。輪到我了,我一邊拜一邊想,心里祈禱著:太公、太婆,請保佑我年年學習進步,每次都考一百分。最后我們吃完酒、菜、果、肉,就回家了。
清明節每年只有一次,每一次掃墓回來,我們都會帶著對逝去的親人的懷念和祝福,又踏上新的路程。
【清明的作文】相關文章:
清明,清明作文08-05
清明隨想-關于清明作文05-26
清明香清明情作文09-19
清明雨清明情作文09-08
清明,清明作文15篇06-23
清明,清明作文(15篇)06-23
作文:清明05-18
清明作文05-09
清明的作文03-14
清明作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