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文明祭祀作文19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明祭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文明祭祀作文 1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記憶中,小的時候每到清明,大人們都會帶上果品和紙錢祭祖掃墓,寄托對先人的哀思。我們小孩子也會帶上鞭炮順便“湊熱鬧”。
去年清明節,在家長的帶領下,我和弟弟一起帶上鞭炮和紙錢上山掃墓。爸爸媽媽祭拜完祖先,燒完紙錢,我和弟弟就央求著爸爸讓我點燃爆竹。可爸爸卻一臉嚴肅地說:“山上樹木茂盛,如果隨便燃放鞭炮,容易引發山火,誰也負不了責!”
“不會怎樣的.,不會那么巧就出事吧?小氣鬼!”我一邊抱怨,一邊偷偷帶上弟弟,躲到一旁的草地里放起了鞭炮。點燃鞭炮后,“啪啪啪啪”的,好玩極了。我得意洋洋地心想:“還不讓我們放鞭炮,看看別的地方也有人這樣做,這會兒沒話可說了吧!”
正玩得高興時,忽然,幾顆鞭炮的火星落到草根上。“啊!著火了!”我一邊大叫,一邊拉上弟弟跑了出來。大人們趕緊拿起旁邊的樹枝使勁拍打,過了一會兒,火才熄滅。還好沒有出什么事,真是嚇死了!這邊剛休息,又聽到遠處傳來消防車的“鳴笛”聲,聽爸爸說,每年清明節是最容易引起火災的時候,這天也是消防員叔叔最忙碌的一天。
經過這次意外,讓我更認識到了防火的重要性。今年清明節,文明祭祀,需要從我做起。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從我做起,將文明的接力棒傳遞給別人。
思親莫讓煙塵擾,鮮花一束祭先人。
文明祭祀作文 2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紀念祖先的節日,就像唐代大詩人杜牧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樣,今年的清明節確實雨紛紛。
往年,爺爺奶奶會到老祖宗的墳墓前祭祖,但今年不同,他們不準備回老家,所以只能在南京舉行一個簡化的祭祖儀式。一個月前爺爺奶奶就折好了滿滿一大口袋的金元寶。今天一大早,他們就到樓下找了一個適合的地方:一個沒有風、雨也淋不到的地方,去給祖先“送錢”,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同時讓他們保佑我們。
我爺爺把之前就準備好了的金元寶拿了出來倒在地上,然后拿起一個元寶先點燃,再把它放回去,一瞬間,火一下子就竄了以來,我嚇得連退好幾步。
爸爸媽媽事后告訴我,現在燒紙已經不提倡了,我們應該文明祭祖,比如:拔掉在墳墓前的雜草、灑酒、擺供品……取代燒紙可以獻上鮮花。我以后應該文明祭祖,勸說爺爺奶奶不要再燒紙了。
文明祭祀作文 3
今天是四月四日,學校放清明節假。我回到家鄉和親人們一起過清明節。
早上的時候,媽媽和奶奶早早就起床,要做許多的事情,到市場買菜、肉,其中有蔥、荷蘭豆、豬腸子、豆腐、豬肉、豬肚。媽媽買完各種東西后,就回家當場和爸爸一起殺雞、炒菜、買鞭炮……做清明掃墓前的準備。媽媽叮囑我們說:飯后不要亂跑,上午準備出發去掃墓。
媽媽、爸爸、奶奶、二伯、二伯母等一直在做準備工作,從早上忙到中午。差不多11點的時候,我們帶著汽水和啤酒,還有雞鴨、米、水果、鞭炮等供品,帶著裝滿黃草紙,冥幣等祭祀品的麻袋就出發。哥哥是負責扛所有的汽水和啤酒,雖然很重但卻堅持扛到目的地,因為媽媽相信他的實力。相對來說,我拿的東西是很輕的,但責任重大:一不小心可能引起大爆炸,我拿的是鞭炮。
我們走很長的一段路,終于到達目的地,哥哥累的氣喘吁吁,而我也累的心臟怦怦直跳。我和哥哥最先到達墓地,后面的一群慢慢才跟上來。
二伯一上來就二話不說,拿起鋤頭就把太公的墓碑前后的`野草和爛泥清理起來,清理干凈后,就叫爸爸到附近的泥地里,拿起鋤頭挖幾塊大的泥塊。我、哥哥還有表哥一同去搬石塊。我們把石塊搬到墓前,接著大家把帶來的紙錢統統交給二伯,二伯把疊得整整齊齊的紙錢分別放在石碑的東西南北方向,用石頭壓著。此后,奶奶把盛兩碗干飯用兩雙筷子插在飯的中央,再在墓碑前擺上各種供品。然后奶奶就拿出一麻袋的黃紙和冥錢,讓我們分別把它們搓得均勻。哥哥搓得最搞笑,他使盡力氣地搓,像打沙包一樣用力地打著,使冥錢都均勻散開而他的拳頭的皮搓破。紙錢搓好以后,表哥就把火點著,點燃香燭,紙錢一疊一疊地燒,在燒紙錢的過程中,由于風勢很大,使得周圍的干草燃起來,我們趕緊拿起樹枝撲打火焰,撲滅火焰后,又鋤一條防火隔離帶。接著把還沒有燒完的紙錢再燒起來。這時候,天上下起小雨,表哥說:“糟糕,下雨。“小姑和媽媽卻不慌張,她們異口同聲地說:“下錢羅,下錢羅,祖宗在保佑我們今年賺大錢!”。幾位表哥們點燃“浪漫禮花”,隨著“呼--啪啪啪”響三聲,那禮炮就像離弓的箭一樣,在空中跳舞幾圈后爆炸,顯得絢麗多彩。小雨此時也停,天空又出現太陽。
我們全體成員在鋪氈子的墓碑前齊齊地跪下來,隨著二伯的叫聲又跪又拜,我們在默默祝愿祖宗在九泉下安息,祈禱祖宗保佑我們下一代興旺發達。
最后,我們打開帶來的東西,午飯就在墓前吃,含義是邀請祖宗和我們一起吃飯。我覺得這頓飯很好吃,也覺得清明節掃墓是一件有趣的有意義的事情。
文明祭祀作文 4
清明時節,追憶親人,緬懷故人,是國人寄托哀思的傳統節日,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因清明掃墓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日益凸顯,關于文明祭祀的呼聲也愈來愈高。 清明已經變得封建迷信,念經布道,超度亡靈,燒冥幣,獻祭品,鞭炮齊鳴,滿天紙灰,封建迷信的祭掃行為又在危害社會。當街頭焚香、墳邊燒錢引發大火影響市容的.時候,無疑是一場十足的鬧劇, 清明習俗承載著厚重的中華文明,也積淀了許多陳規陋習。隨著時代的進步,在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今天,現代文明要求人們革除陋習,改掉清明祭祀的舊方式、舊習慣,弘揚倡導新禮儀、新風尚,提倡祭奠習俗的文明。隨著人們文明祭奠亡者觀念的變化,新近出現的許多文明祭奠形式,用植樹、種花以及在祖先墓前獻一束鮮花、放一曲音樂等方式來祭奠先人,都值得借鑒。
利用清明節,尋根問祖,感恩懷親,本是人之常情,但我們應當文明掃墓。同志當年會韶山,拜祭父母之墓時說道:教我者黨,生我者父母也!將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但他獻給雙親的僅僅是一束松枝而已。我們作為在清明節去祭祀親人的掃墓者,大家應從同志的祭祀父母的方式上得到點啟迪,盡量遠離那些祭祀陋習。倡導文明祭祀,讓更多的人了解文明祭祀,讓更多的人掃除陳規陋習,讓更多的人選擇文明祭奠,需要你我的共同參與。
文明祭祀作文 5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的這一天,我和老爸回到了家鄉,和親人們一起踏上了祭祖的山路。
一路上,春景明朗秀麗,生機盎然;萬物已蘇醒過來,在春光里盡情地吐露芬芳。樹上,有幾片小芽兒勇敢的從枝頭鉆出來,好像一個孩兒站在枝頭守望;地上,全是毛茸茸的小草,草叢里夾著群芳吐艷的野花。我輕輕地撫摸著這些嫩葉鮮花,想與它們約定明年春天再來這里碰面。
小朋友們一路歡歌,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山頂祖墳。大人們按照習俗開始修整陵墓,搬土培墳……,做完了這些,我和大人們輪流按儀式向祖先們跪拜和祈福。
下午,伴著夕陽西下,我們踏上了返程的路途。忽然老爸“呀”一聲,車停了下來。我以為是老爸看到了特別美麗的風景,趕忙往窗外望去,眼前的這一幕凄涼的景象把我驚呆了,難道這就是以前聽說的火燒山?風一刮,火苗如同魔鬼般向前竄,大片森林已經不見了,只剩下黑乎乎的殘枝敗葉。這里是一片火海,那里也一片火海,翻滾的煙霧里不時閃著紅紅的火舌,濃煙夾帶著灰燼飛上空中。消防員和村民正冒著危險在奮力撲救,被撲滅的.地方只剩下一縷縷殘煙,無力的飄散在空中,好像是山上的樹木青草的靈魂在訴說著什么……
這件事讓我非常震驚。返程路上我和老爸一直談論著事情的起因,老爸說,很可能是清明祭祖燒香放炮引起的。我對老爸說:“老爸,為了保護青山綠水,我們以后用鮮花祭祖吧!”老爸笑了,說:“好!森林防火,人人有責,文明祭祖,從我做起!”
文明祭祀作文 6
我的老家在風景優美的羅山腳下,山上蒼松翠柏林立,鳥兒婉轉歌唱,樹下鮮花盛開,徜徉其中,微風送來陣陣花香,沁人心脾,仿佛到了人間仙境。
山上長眠著我們逝去的親人。逢年過節我們都要攜帶紙錢、燒紙、鞭炮等到山上祭祀親人。每到那時,山上鞭炮聲此起彼伏,空氣中充斥著火藥的氣味。除夕那天回老家的時候,走到村頭,我就看到村委會的墻上張貼著給全體村民的一封信,信中號召大家在春節期間盡量少放鞭炮,過一個低碳文明的春節。我的心里也受到了震動:是啊,現在空氣污染很厲害,電視上經常播報哪個地方是霧霾天氣,發布橙色預警信號,讓大家注意戴好口罩。過年時家家燃放鞭炮,空氣中的PM2.5指數又要升高了。
下午,爸爸照例收拾祭祀用品要帶我上山去。我想起上午在村頭看到的那封信,就對爸爸說:“今年村里不是號召我們文明祭祀嗎?我們可不可以換一種方式祭祀呢?”爸爸聽了,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我和爸爸驅車來到城里,買了一束潔白的菊花,一瓶
醇香的白酒,還有一些點心。回到村里,我和爸爸帶著買來的.東西,踏著厚厚的松針,來到親人的墳前。爸爸對我說:“我的爺爺活著的時候很愛喝酒,今天我們就給他斟滿一杯酒。”我們把鮮花放在墓碑前,斟上一杯酒,擺上買來的鮮花、點心,表達對親人的懷念之情。
回家的時候,我看到墳墓前不再有屢屢青煙,空氣中不再彌漫著嗆人的火藥味,文明祭祀,低碳環保,真好!
文明祭祀作文 7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祭祖的日子。很多人會選擇在這一天去掃墓,但是,就掃墓這一件事,就引發了諸多隱患。
一些年邁的老人,喜歡根據家鄉的傳統,燒香磕頭,用一些迷信的方法來上墳。但是,近幾年來,非理性、非科學、非文明的祭祀之風愈刮愈烈,這個清雅深沉、詩意濃郁的節日卻變得“火氣十足”“俗氣四溢”,搞得死者不安生者煩。一部分人在清明祭奠中一些不良文化開始泛濫。在紙扎的冥器中,“別墅”和“奔馳”、“寶馬”等祭奠品竟很有市場。有些人還振振有詞,逝者生前沒有享受過如此高的待遇,死后就盡情的享受吧!這樣不僅浪費金錢,還破壞環境。這種祭祀方式,會讓中華祭祀文化步入歧途,最終會是社會的悲哀。
在過去,清明節大家除了上墳之外,還去郊外踏青,古代人喜歡在這一天踢蹴鞠,還有蕩秋千、放風箏、植樹等等,每一項習俗都有著一個耐人尋味的傳說,大家代代相傳,最終成了清明節的習俗。
現在,大家都講究文明祭祀。不破壞環境,有的在網上發表自己對祖先的想念,有的去烈士紀念碑獻花圈,學習偉人的'事跡……讓我們增長見識,感受偉人的一代風采,還保護了環境,發揚了中華民族的美好傳統。
清明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是我們緬懷先人的日子,讓我們用更加文明的形式來寄托我們的思念。
文明祭祀作文 8
“起床啦!起床啦!”我在爸爸媽媽的催促下睜開惺忪的睡眼,一骨碌地從床上爬起來。因為,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全家都有任務,參加全縣文明祭祀的活動。
不過,我們是分頭行動。我的爸爸是一名森林警察,他今天的任務是加強清明期間安全保衛工作,全天執勤巡查,杜絕因祭祀引起的環境污染、森林火災等事故,務必做到“零傷亡”、“零火災”。我的`媽媽是一名政府職員,她們今天將和公安局、城管局等部門,在禁限放煙花爆竹陵墓、祭祀墳地等的主要路口勸導群眾文明祭祖,及時制止違規燃放煙花爆竹行為,堅決防止因祭祀燃放煙花爆竹引發事故,為清明節開展禁限放工作夯實基礎。
我呢,也是一名小同志,將在我們學校老師的帶領下發放《低碳文明祭祀預防森林火災》宣傳單,向去祭祀路上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做宣傳。剛開始時,我看到了一位老奶奶準備去祭祀,我怯生生地走上前敬了個隊禮,說:“奶奶好,我們是文明祭祀勸導小使者,這次活動的意義就是想讓大家不要在祭祀時燒紙和燃放爆竹,讓大家保護環境,提高防火意識。”奶奶聽完后,會意地笑了笑,還給我們豎起了大拇指,這讓我們信心倍增。
后來路上的人們越來越多,我們就逐個宣傳,看到大家對我們的理解和支持,我們深刻感受到這次活動很有意義。
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吧,實現“綠色清明,文明祭祀”!
文明祭祀作文 9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源于商朝時期,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歷4月5日前后。清明節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現出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類,都在此時褪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
在清明節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直到現代,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對于清明節的祭祀活動,我一點也不陌生,過去我也經常跟隨大人進行“上墳”“燒紙”等一系列活動,來祭祀已故的親人,以此來表達對其的尊重和思念。雖然今年我和家人照樣懷著感恩和緬懷的心情一起去掃墓,但是卻發現在祭祀的方式上面有了很多的不同,過去我們去掃墓準備的是“紙錢”、“爆竹”……。相比較過去的“煙霧繚繞”式的祭祀活動,此次的祭祀活動,大家準備的`是“一束鮮花”、“一杯清酒”……。以一種更加文明、低碳的方式來過清明節。面對這樣的改變,我突然明白,只有回歸“清凈”、“文明”,清明節的優良傳統才能得以更好的繼承和發揚,清明節才能真正的“清明”起來。
清明節的祭祀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堅定了我要用自己的行動來提倡更多的人來文明祭祀的決心。
文明祭祀作文 10
窗外,明媚的春光灑滿了大地,清明,就這樣伴著暖暖的春風,悄悄地來了。如今的清明,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重要節日。但你可知道,千年以前的清明,是什么樣的?
千年前的清明,是“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的。那時的清明,并無悲痛,而是充滿了對春日的向往。人們在清明踏青、插柳、賞花,對清明美景充滿了喜愛與向往。這一天,人們身心舒暢。月色朦朧中,盡享春意;微風乍起時,載歌載舞;琴音繚繞間,沉醉其中……這是舒暢的清明。
千年前的.清明,是“人心自愁思”的。春雨里,大自然是溫柔和麗的,可也是孤寂的。游子思念遠方的親人,女子思念遠行的丈夫,老人思念已故的舊交,青年思念遠去的知己……這千絲萬縷的愁,都在清明時得以釋放。這是愁苦的清明。
千年前的清明,是“路上行人欲斷魂”的。那時的清明,細雨紛紛。人們的心在這朦朧的雨中,變得愈發傷感。清明,是一種浮上心頭的悲涼寒意。人們在這一天祭祖、思親,在“悲”字背后,縈繞的是對親人、祖先的深深懷念。這是凄涼的清明。
舒暢、愁苦、凄涼,交織纏繞,這便是今日的清明。這令人百感交集的清明,正如一顆明珠在文化的長河中熠熠生輝。今年的清明沒有“雨紛紛”,透過明媚的春光,我仿佛看到了那飄灑著絲絲細雨的,千年以前的清明。
文明祭祀作文 11
今天是清明節,天上下著小雨。跟往常一樣,我和爺爺、爸爸一起去祭拜死去的公公。
我們在清明節前一天買好錢紙、蠟燭、鞭炮、香。準備在清明節時給公公送去。早上,吃過早餐后。我和爸爸、爺爺就把昨天買好的東西用袋子裝好。踏上上山的路。到墳地里。爺爺把蠟燭和香點燃,把蠟燭插在墓碑前,然后把香分成三份,我一份,爸爸一份,爺爺自己一份。然后對著公公的墳鞠三個躬,嘴里還念著:“保佑圓兒將來考上大學,保佑浩宇健康成長。”爸爸隨后也對著公公墳前鞠三躬。然后爺爺把我拉到墳前,也鞠三躬。然后叫我把袋子里的.錢紙全部燒完。我在燒錢紙的時候,一直在心里念叨:公公,我給您多燒點,但愿您在下面過得舒適。燒完錢紙,爺爺把鞭炮擺在旁邊,點燃后,我們躲在另一邊。放完鞭炮后。我們三個又把公公墳旁邊的雜草砍掉。
搞完。我們三個又向家里走去。在路上,我一直在想,公公這一生都在為我們后代著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做個有出息的人,讓公公在下面替我高興。到家里,奶奶在廚房忙著。到晚上,吃晚飯的時候,奶奶擺好碗筷,我準備去夾我的最愛,可是,奶奶叫住我,然后,把好菜夾到一個碗里,把筷子插在飯里,然后鞠一躬,鞠躬后還留一個空座。
吃完飯后,我望著天上的雨,讓我想起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文明祭祀作文 12
今天是清明節,早晨奶奶說我們去老家祭祖,我突然想起剛學的唐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迎著暖暖的春風我們上路了,車窗外處處柳綠桃紅,田邊路邊開滿了許多金黃色的油菜花,碧綠的麥苗一望無際。我看到好多外地牌照的汽車,爸爸說那是人們從外地趕回來掃墓的。
到了老家,奶奶在集鎮上買了鮮花和小樹苗,我好奇的問奶奶:“為什么我們只買鮮花和樹苗,街上有那么多賣紙錢的?”奶奶說:“因為墳墓都在莊稼地里,燒紙錢會引起火災,會污染環境,另外燒紙錢會浪費紙張。我們要文明祭掃,只獻鮮花,在墳墓旁種上小樹,既表達對先人的哀思又能美化環境!”
到了墓地,墓地里煙霧燎繞,紙灰草灰隨風飄蕩。爸爸忙著拔去曾祖父、曾祖母墳上野草,忽然一輛電動三輪車從我身邊經過,我好奇地扭過頭來,“奶奶,這有大房子、寶馬汽車,還有電腦……”奶奶趕緊拉開我,對我擺擺手說:“去幫爺爺種樹去!”奶奶和媽媽繼續給墓碑擦拭灰塵、獻上鮮花。“不好了,著火了!”剛才那輛三輪車燒了起來。原來那騎三輪車的`叔叔燒紙錢燒了一半時到路邊接了電話,地上燒著的紙錢被風吹到三輪車上引燃了車上的祭品。幸虧撲救及時,只燒壞了車座和一件衣服。這時我才深深明白奶奶和我說的那句話。
文明祭掃,從現在做起,讓我們共同度過一個環保、文明、安全的清明節!
文明祭祀作文 13
清明將近,小姑來電話問爸爸計劃哪天去給我爺爺奶奶上墳,我說我早就期待著呢!
上墳那天,我起得特別早。爺爺奶奶的墓地在臥龍崗,離我們家很遠,墓地又在臥龍崗墓地山頂的十六區,說實在的上一次墳還是很辛苦的。我從三歲開始給爺爺奶奶上墳,已經五年。
在墳上,我虔誠地給爺爺奶奶燒紙磕頭。爺爺奶奶的墓碑上并沒有我的名字,在我出生的前四年爺爺就去世,奶奶在我出生三個月后也在病魔纏身多年后去世,我出生時奶奶已經糊涂。
雖然我對爺爺奶奶沒什么印象,但經常聽到爸爸提起爺爺奶奶,這讓我知道爺爺奶奶都是非常善良可親的老人。爺爺奶奶在世時,帶大七位我的表哥表姐,現在他們工作忙,有的來,有的沒來,我還要替那些沒有來的哥哥姐姐獻上一柱香。
記得我五歲時在去上墳的.路上,我還對媽媽說:“如果你不在,我每個清明都給你上墳。”這讓媽媽感動好一陣兒,都不知道說什么好,只有熱淚盈眶緊緊抱著我親又親。
我發現今年的墳地上與往年有些不同,很多墓地上都擺著鮮花,爺爺奶奶的墓地上也有表哥表姐獻上的鮮花,而沒有燒紙,這真是一大進步!大量的紙錢焚燒會造成空氣污染,并且是對紙張的浪費。此外,在林木茂盛的地區燒紙錢還容易引起火災。
一束鮮花一篇祭文,一樣寄托無盡哀思,應該倡導健康、文明、環保、平安的祭奠形式。
清明節前,網上出現不少網民在網上向逝去的親人或是朋友表達哀思,為逝者“獻花”、“敬酒”或是“點燭”。祭祀從簡,不放鞭炮,也不燒紙錢,網上祭奠是一種文明祭奠方式的體現。
我認為:祭奠的方式不重要,心意最重要!
文明祭祀作文 14
清明節是人們緬懷親人、寄托哀思、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傳統節日。也是為了緬懷革命先烈,發揚優良傳統,發憤學習,立志成才。
在這一天,我們來到烈士陵園拜謁那些長眠的英雄。遠逝的畫面已載入歷史,他們英雄的壯舉已化作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們懷著崇敬而凝重的心緒齊聚烈士紀念碑前,陽光下紀念碑上那巍然屹立的戰士仿佛正引領著我們向遠方眺望。他是要提醒我們不要忘了中華民族過去不屈不撓的奮斗史?還是要讓我們展望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但是,在緬懷的同時,也不能忘了,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各地正在大力倡導文明、環保、健康的祭奠方式,那些封建迷信的'祭奠陋習正在逐漸消退,我們要以一種文明環保的方式,紀念那些革命烈士與親人。
大家可以同家長一起參加清明節祭祀祖先活動。清明節祭祀不是一種迷信活動,而是家人對已逝去祖先的懷念,緬懷他們對后人、家庭及社會所做的貢獻,激勵后輩向他們學習,努力去做老媽你看那牌子上寫著"清大家文明祭祀、請勿焚燒紙錢、以免引起火災”!
老媽看了說“對,兒子你說的對,我們應該自覺遵守墓園的規定。”說完,我拉上老媽的手,拿上了我們帶來的香和紙錢來到了告示牌上告知的鮮花置換點,換了一束鮮花回來,恭恭敬敬的放在了祖爺爺的墓前,接著我又給祖爺爺磕了三個頭,希望他能夠保佑我們全家人身體健康,保佑我學習進步。
也許是受了我們的影響,我看到來掃墓的人都把帶來的香和紙錢換成了鮮花,這時我告訴老爸、老媽、外公和外婆,在學校里,老師教導我們要愛護地球,注意環保。以后我們掃墓都帶著鮮花來,文明祭祀。
文明祭祀作文 1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已經悄悄地來到,清明,一個令人懷念的日子。這個時節,萬物祥和而生動。漫山遍野的花,紅的、粉的、白的、紫的花開得十分鮮艷 ,仿佛要把積了一冬的能量都釋放出來,好像這些花兒也懂得思念。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是我們家每年團聚和掃墓的日子。無論有多么繁忙,我的家人都紛紛從四面八方趕回來掃墓。清明年年有,年年盡不同。人們的觀念在更新,生活的.品質在提升,唯一不變的是緬懷先人之情。清明祭祀的可喜變化,亦讓人欣慰。
要是在以前,家人只能徒步祭祀,特別辛苦。在祭祀的時候人們總是用一把火就把墓地旁邊的野草燒盡,因此常出現“野火燒不盡”之滾滾濃煙景象,還會引起火災事故,另外,有些人為了不走冤枉路,還會在街頭路邊燒紙,弄得到處都是灰燼。可如今,農村人都騎上了摩托車,甚至開小車的也不在少數,大家祭祀出行方式越來越輕松。
而今,文明祭祀之風興起,人們過清明節不再是單一掃墓的方式,盡管在農村還沒有興起城市里提倡的網上拜祭先人,但是已經少了放鞭炮,少了焚香味,多了鮮花,多了現代氣息,部分農村人已然在用實際行動來詮釋文明祭祀新風。人們在祭祀的時候都懂得防火了,走的時候更會仔細清理火種。
清明節淵源于掃墓祭祖的習俗,祖先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享有神圣而崇高的地位。清明節祭祖,其中蘊涵著我們民族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懷祭逝去卻永存的情意。
文明祭祀作文 16
清明節是我們的一個傳統節日,是一個祭奠祖先悼念亡者的日子。
清明時節正是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之時。人們除掃墓以外,還可以上山踏青或者到野外放風箏等等。清明節,我們全家都要去為祖先掃墓。我們坐將近40分鐘的車,來到祖墳所在的山坡上,各自拿起鐮刀、鋤頭和鐵鏟,為祖墳添新土和除草,不一會兒工夫,我們便汗流浹背,祖先的墓碑被我們掃得干干凈凈,煥然一新。
掃墓當然少不我最愛吃的五色糯米飯,有黑色、白色、紫色、黃色和橙紅色,制作五色糯米飯的染料全都是純天然的植物,我最喜歡吃的就是紫色糯米飯。香噴噴的糯米飯擺在墓碑前,周圍擺放的還有公雞、金豬、魚肉和小蝦米等各類祭拜的美食。擺好祭拜的東西之后,我拿點燃的香在墓碑前深深地鞠一個躬,拜又拜,對失去親人感到傷心難過。拜好以后在附近逗留片刻,和祖先一起分享我們帶來的`美食,濃濃的糯香味撲鼻而來,勾起我對外公的想念。雖然身邊有許多其他的墳墓讓人膽戰心驚,我有些害怕,但周圍不停地傳來不同小鳥清脆的叫聲,它們仿佛在鼓勵我:“不要怕,不要怕,我們陪著你!”我的心情慢慢地平靜下來。
祭奠儀式快結束,我們開始燒紙錢和其他必備的物品,火辣的太陽,把我的小臉曬得紅彤彤像個蘋果似的。媽媽忍不住在我的小臉上親又親。在離開之前,我們把垃圾統一放在一個袋子里拿到指定的地方處理,檢查好火燭完全熄滅后,做好環保和防火工作后才離開。在此,我也希望大家在每年祭拜完后也能做好環保和防火工作。
今天真的讓我難忘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詩不停地在我腦海里回蕩。
文明祭祀作文 17
文明祭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掃墓的日子。
清明節這天早上,我和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到金寶山去給我的祖爺爺掃墓。金寶山位于宜良,這里的環境優美,到處都是綠油油的樹木。
我們來到祖爺爺的墓前,爸爸忙著清除墓周圍的雜草,媽媽忙著清掃墓碑周圍的灰塵,外公和我拿出貢果及糕點輕輕的擺放在墓碑前。這時,媽媽拿出了香火和紙錢,準備點火時,我連忙拉住了媽媽的手,指著墓旁邊的一個告示牌說:媽媽你看那牌子上寫著:"清大家文明祭祀、請勿焚燒紙錢、以免引起火災”!媽媽看了說“對,兒子你說的對,我們應該自覺遵守墓園的規定。”
說完,我拉上媽媽的手,拿上了我們帶來的.香和紙錢來到了告示牌上告知的鮮花置換點,換了一束鮮花回來,恭恭敬敬的放在了祖爺爺的墓前,接著我又給祖爺爺磕了三個頭,希望他能夠保佑我們全家人身體健康,保佑我學習進步。
也許是受了我們的影響,我看到來掃墓的人都把帶來的香和紙錢換成了鮮花,這時我告訴爸爸、媽媽、外公和外婆,在學校里,老師教導我們要愛護地球,注意環保。以后我們掃墓都帶著鮮花來,文明祭祀。
文明祭祀作文 18
清明時節,也是我們為已故親人掃墓寄托哀思的時候。近年來,一些地方市場出售的祭品五花八門,千奇百怪,有紙自行車、電腦、轎車、別墅等。我們在焚燒這些祭品時,不僅污染空氣,還會埋下火災隱患。掃墓者一定要強化防火意識,不帶火種上山,不在林區或雜草較多的墓地焚香燒紙,燃放鞭炮。發現火災隱患應主動排除,發現火情應立即報警,避免火災發生。
獻一束鮮花,種一棵樹,同樣可以寄托哀思。
倡導環保祭祀,共建美好家園。倡導市民改變傳統的骨灰安葬觀念,樹立綠色殯葬新風尚。積極采用樹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新型骨灰安葬方式,提倡不留墳頭、不立墓碑,反對亂埋亂葬及建設豪華墓、家族墓,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清明祭祀無論是選擇燒紙、燒元寶還是植樹、獻花、放風箏,那份思念的心是一樣的.,但后者無疑更環保、文明,我希望以后這樣文明的祭祀方式更多一些,也讓清明節更“清明”。我相信,清明的文化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必將更為豐富、更加多彩。
懷念故人,珍惜生者。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你我做起,倡樹新風,保護環境,用文明祭奠的實際行動,共同度過一個文明健康、節儉環保、安全有序的清明節!
文明祭祀作文 19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和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回老家掃墓。在路上,我看到了好多外地的車,父親說那是人們從外地趕回來掃墓的。
到了老家,我們去集市上買了鮮花和小樹苗。我好奇地問母親:“街上那么多賣紙錢的,為什么我們只買鮮花和樹苗,而不買紙錢去燒呢?”母親說:“因為墳墓都是在莊稼地里,燒紙錢很容易引起火災,而且燒紙錢不光浪費紙張,還會污染環境。所以我們不燒紙錢,只獻鮮花,另外種樹在墳墓上,還可以美化環境,這樣即寄托了我們對祖先的哀思,又美化了環境,一舉兩得啊。”
我們到了墓地,把鮮花獻在了墳前,我和父親一起把小樹苗種在了墳前。父親還挖了一些土覆蓋在了墳上,我問奶奶為什么要這樣做,奶奶說:“民間有一個說法,墳墓是死者的房子,時間長了房屋會漏雨的`,所以每到清明的時候,子孫都要給先人的墳上添上一些土,以免漏雨。這雖然是迷信說法,但也是子孫表達哀思的一種做法。”最后我們先祖先鞠了三個躬,然后離開了。
通過這個清明節,我學到了很多關于清明文明祭掃的知識。
【文明祭祀作文】相關文章:
文明祭祀作文11-18
文明祭祀作文[精選]06-11
文明祭祀的作文03-31
文明祭祀_與文明有關的作文02-15
文明祭祀作文【精華】07-28
關于文明祭祀作文12-30
(實用)文明祭祀作文02-20
有關文明祭祀作文02-26
文明祭祀作文(薦)09-11
(精品)文明祭祀作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