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盧溝橋事變的作文
我奔向南京,懷著十二分的熱情;我奔向南京,帶著經歷60年鍛煉的鐵骨;我奔向南京,在那歷史的紙堆里,我找到了那一頁那一段……
1937年7月7日,對所有中華兒女來說是一個不能忘記的日子。就在那一天,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同時也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開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頑強的斗爭,自強不息經歷了八個春秋終于贏來了1945年9月2日這個令所有國人振奮的日子——取得了幾千年來中國反侵略戰爭的首次勝利。
在那八年中,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殺,對一些民眾進行儒化教育使一些民眾麻木,就像魯迅先生在《滕野先生》一文中的場景一樣……他們的罪行數不勝數。
六十年后的今天,作為祖國未來的新一代繼承人,我們更不能忘記這段國恥。牢記這段國恥,把它作為我們前進的動力。
在現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和平”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和平世界也是人們所渴望的理想世界。當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時引起了人民的公怨。它使這個本身復雜的世界變得更加復雜。也打破了許多人的安靜生活。
但在和平的同時我們還要注重發展,當年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發動戰爭難免也有中國當時的經濟、科技、文化水平落后于世界水平。古語不是也說:“落后將要挨打”,“不進則退”,所以發展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所有國人提高自身的素質,更是對我們這些新一代的接班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想、創新、勇氣……曾經有位哲學家說過:“理想是人步入成功殿堂的奠基石。”如果沒有理想,心中就沒有個信念,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可能一生只會碌碌無為。具有創新精神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如果沒有創新將不會有“神舟五號”的升空……而且也要有勇氣,遇事總是畏畏縮縮,那將什么大事也干不成。不能光發展而不考慮和平,在一個戰亂的年代,社會將不會發展。愛因斯坦在二戰時曾什么也沒有發明。
和平和發展要相協調,不能光顧其一。
讓我們永記1945年9月2日,把他作為我們發展的動力,將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昌盛,讓綠色的橄欖技遍布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