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民俗的作文[熱]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民俗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民俗的作文1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為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喝雄黃酒。端午節又稱: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今天的.端午節,更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后來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粽子的樣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還有許多習俗,比如: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關于民俗的作文2
新年到,新年到,噼里啪啦真熱鬧,爸爸叫我快來貼春聯,我趕緊跑過去幫忙。
貼春聯是我家年年不變的習俗,紅紅的春聯映在眼前,上面的金色字閃閃發光。上聯寫到“東風化雨山山翠,”下聯寫到“政策歸心處處春,”橫批是“四季如春。”中間是玉兔鬧春,紅紅的.春聯貼好了,年的氣氛更濃了。
為什么要貼春聯呢?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怪獸叫做年,年在每年臘月的最后一天出來傷害人類。人們為了預防它,經過調查,得知年怕三種東西,一怕光、二怕響、三怕紅顏色。所以說人們就放鞭炮、貼春聯來驅逐年。后來,貼春聯就成了一種民俗流傳至今。
現在,春聯承載了太多太多的內涵,不斷被人們發揚光大,成為我們家鄉一種亙古不變的風俗。
關于民俗的作文3
今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圖書館舉行了猜燈謎活動。中午12點,在同學的電話聲中,我出發了。
來到圖書館,只見一排排的燈籠紙高高掛,上面寫著各種各樣的燈謎,有化學、物理、體育、明星、地名……唉,這些我都不懂,只好向成語與猜字方向努力。在我走馬觀花之后,答案源源不斷地寫在了我的作業本上,有蒙的,有推理的,還有確定后肯定拿穩的。
我來到兌答案處,那里真是人山人海,擠得是水泄不通,我以老鼠的家傳秘方——鉆,順利地到達了正點位置。我雖過來了,但心里卻擔心,對方能否看清我那龍飛鳳舞的狂草寫法。但并沒如我所料,火眼金睛的對號員竟對出了兩個正確,此時的我已經樂得手舞足蹈,獎品比較實用——廚房用的.調料盒,嘴巴用的佳潔士。
這邊剛剛要繼續,那里卻催得急,只因母親要領我上外婆家,如不這樣,我還要大戰三百回合。但母命難違,最終只能以知足常樂來安慰自己。好有趣的猜燈謎啊!
關于民俗的作文4
今天是二月二,俗稱龍抬頭。五十四年的今天,爸媽抱著三個月多的我到照相館照相,因為這天是我的百天。
媽媽經常跟我講起那天照相的事情,不滿三歲的姐姐穿了一件小大衣,我穿著一件墨綠色的小棉襖和小棉褲,媽媽把我從厚厚的被子里抱了出來,小臉紅撲撲的,沒有幾根頭發的小腦袋上在被子里捂得潮潮的。
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爸爸躲在椅子的后面,半蹲著身子扶著我,可我不知道為何總是伸著小手去撲媽媽,很長時間都沒辦法照,攝影師沒辦法,把姐姐手里的糖葫蘆拿下來,放到我的小手里,又把一個嘩啦棒放到我的另一只手上,囑咐爸爸扶好了,媽媽和姐姐逗著我,我樂的小臉都開了花,"咔嚓"一張百天照總算是完成了。
歲月不饒人,半個世紀,風霜雨雪,自己已是五十多歲了,雖然那張珍貴的百日照無法找到了,可五十多年前的美好瞬間已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
今天是二月二,龍抬頭。
關于民俗的作文5
每當中秋節,我就想起了賞月,所以我在中秋節那天,吃飯吃得很快,吃完后,就高高興興地到陽臺賞月。
月亮圓圓的、黃黃的。我看到了月亮,好像看到了一塊香噴噴的玉米餅。表妹在我身旁說道:“我覺得月亮像一個美味可口的奶油蛋糕,要是能吃就好了。”我的媽媽說:“你們仔細地看看,月亮的旁邊有幾顆星星呢!好像星星在圍著月亮跳舞。”然后,爸爸拿來口味多樣的月餅,我們就大口大口地吃月餅。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我看著月亮,想起了嫦娥奔月這個故事。
中秋節的'月亮真美啊!我希望天天都是中秋節,那么我就天天能看黃黃的、圓圓的月亮了,又可以天天吃到美味的月餅了。表妹也說:“要是月亮真的能變成美味的蛋糕就好了。”
難怪俗話都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關于民俗的作文6
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要吃粽子,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過年了。記得有一次過年,我們正在家門口放鞭炮,因為我膽子特別小,所以每次放鞭炮我總是躲得老遠看五彩繽紛的鞭炮,再看看家家戶戶都掛著大紅色的對聯。
趁爸爸媽媽放鞭炮之時,我問姐姐:“為什么新年要放鞭炮”?姐姐說:“有一個傳說,是關于除夕的。從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每到除夕就會到村里吃人,所以每到除夕,村里人就會逃到山上去。有一次,快到除夕時,來了一位老人,說他可以趕走年,可村里人不相信,便都收拾好東西逃到山上,老人卻留了下來。年來到村里,看見有人,就飛快地跑過去,要吃老人,老人突然點燃鞭炮,穿上紅衣服,噼里啪啦,年被嚇跑了。于是就有了過年,也就是除夕了。
這時,姐姐拿起一串鞭炮交給我,我伸出發抖的手,接過鞭炮,用打火機點燃,火焰沿著導火線上升,我盡量把手伸直,讓鞭炮離我一定距離。由于我怕聲音太大,姐姐又讓我去放沖天炮,我點燃導火線,飛快地跑開了,噼里啪啦,看著花似的鞭炮放上了天空,從花心慢慢散開,一個一個“小鞭炮”像流星似的'從天空中滑落,美麗極了。
真是一個好玩的除夕夜。
關于民俗的作文7
這是流傳在紅水河畔東蘭、鳳山一帶的古老節日。每年從正月初一起,經過找螞拐、孝螞拐及陪螞拐、葬螞拐三個階段,歷時一個月之久。螞拐節有兩個故事,其中一個說,很久以前兒子吃老子,殺老母過年。后來出了個孝敬父母的東林,別人要來殺他的父母,他奪刀不讓。他也不去吃別人父母的肉。后來母親死了。他用棺裝殮守靈。屋外螞拐不理會東林悲傷,哇哇叫得人心煩。東林一氣之下,用開水澆了螞拐,誰知惹了大禍。大地斷蛙聲,日頭紅似火,天旱得大地干裂。后來布洛陀和姆洛甲說螞拐不是凡間之物,她是天上雷婆的天女,她一叫天才降甘霖,必須給她陪罪,請螞拐回村過年,這就是螞拐節日的`來歷。另一個故事說,螞拐是雷王之子,被當作天使派到人間,他一叫雷王就給人間雨水,所以人們很感激他,死了吊孝,如敬考妣。這些傳說,都和螞拐是壯族圖騰有關。
關于民俗的作文8
春節,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說,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春節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春節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母親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母親說:“母親,咱們先期買鞭炮吧!”母親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母親說:“母親,我要這些。”“沒問題。”母親爽快的.說母親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母親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墻上。
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了門上和墻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母親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么樣?
關于民俗的作文9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56個民族,像56朵花點綴在祖國各地,不同的習俗,不同的語言裝扮著祖國。 先說說蒙古族吧。蒙古族也叫馬背上的民族,他們不僅喜歡騎馬,也喜歡喝奶茶。在風吹草地現牛羊的草原上吃著羊肉,喝著奶茶,拉著馬頭琴,過著美好的生活!
再說說壯族吧。壯族大部分住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山林里,那里山清水秀,是盛產民歌的好地方。他們有許多獨特的風俗,比如:雞蛋不是裝在籃子里,而是用草繩一條條串起來;他們頭上戴的斗笠,下雨時戴在頭上,不下雨時當鍋蓋用;他們還有搶婚的習俗……
其他的民族比如:苗族人喜歡用銀飾品裝扮自己,回族人不吃豬肉,彝族有火把節,傣族有潑水節…… 各自的民族有各自的風俗,匯在一起,就是中華民族大家庭!
關于民俗的作文10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中秋節既叫“仲秋“也叫“團圓節“。
在中秋的這一天,有許多風俗,其中有一樣就是拜月神,我們家也不例外,晚上當月亮慢慢升起來時,媽媽和我洗完澡,換上干凈衣服,擺上小供桌,放上蘋果,月瓶等,我虔誠地在香爐中插上三枝點燃的`檀香,在裊裊檀香中,我們一家人品茶、賞月,只見又大又圓的月亮象銀盤一樣掛在天空,我忍不住拿出望遠鏡,對著明月觀賞起來,月亮中還真有棵桂花樹呢?這時媽媽跟我講起了中秋祭月神的由來:相傳在古代齊國,丑女無鹽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某年八月十五賞月,被月光籠罩著的無鹽,美麗出眾被天子封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隨后,爸爸又教了我一首蘇軾的《水調歌頭》,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嬋娟。”這時,我不禁想到四川災區的兒童是否也在共賞一輪明月?
在這中秋之夜,我向月亮女神暗祈,讓四川災民早日重建家園,讓地球的生命都遠離災難。
關于民俗的作文11
早上起床后,我匆匆的吃完早飯,就和我的媽媽干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帖對聯。家中有兩副對聯,一副貼屋門上,則另一幅帖街門上。
我們說干就干,我和我的媽媽拿著椅子和膠帶,放好位置用膠帶固定好對聯,將對聯貼好以后。我們就要打掃屋子了。我的媽媽負責屋頂和墻壁的干凈,而我負責擦桌和掃地。為什么沒有我的爸爸呢?因為我的爸爸在忙著掛燈籠。我認真的把桌擦得干干凈凈,我的'媽媽更是夸張,她把我們的家打掃的一塵不染。我把抹布弄得張兮兮的,就跑去水管洗。水管里的水可真涼呀,把我的手凍的直發抖,可是我并沒有退縮,繼續著我的工作。直到中午十一點左右,我們才把家里收拾完。
到了晚上,我們都會熬夜,一晚上都不睡覺。直到過新年的早上,噼里啪啦的炮聲響了起來,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歡樂的節日之中。我出門一看,真是滿是“紅花”紅滿地呀。也讓我想起了一首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光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關于民俗的作文12
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剪紙啦!
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門筏、灣州布影、斗香花、剪紙團花、剪紙旗幡、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剪紙的.內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是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表示慶賀。剪紙圖畫就是在一張紙上剪出一副畫來。你先看看這幅“書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著書在讀的先生,一看他的樣子就是一位書生;再看看這幅“鳳凰戲牡丹”,上面有一只鳳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像一個小孩在玩耍……中國還有很多傳統文化,比如:書法、刺繡、戲劇等等。
怎么樣,我們中國是不是有很多傳統文化呀!
關于民俗的作文13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的風俗吧。
端午節的風俗非常的`多,像吃粽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粽,一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后,劃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尸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粽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就這樣,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形成了,而國家也越來越重視端午節的風俗,相處各種辦法保護端午節的風俗。
關于民俗的作文14
過年了,這是一年當中辭舊迎新的時刻,而且過年是我們國家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從很早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慶祝新年了,而且還流傳下來了許多習俗,至今人們都保留著,比如貼對聯,吃年夜飯,拜新年。
每一年的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和我就開始貼對聯,我們先準備好漿糊,然后我拿著對聯來到大門下,爸爸把漿糊涂在門墻上,我們急忙把對聯貼了上去,看著那大紅吉祥的對聯,把我家的大門裝飾的很漂亮,我們的心里就非常美。
貼完對聯后,到除夕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吃團圓飯,我們也不例外,我們一家子團聚在桌子邊,一起吃團圓飯,喝團圓湯,歡迎新的`一年到來,媽媽一邊吃一邊吩咐我說:“不能打破東西,也不能說”壞話,呀!
過了除夕后,到大年初一的時候,我們就穿上新衣服,去拜年了,一聲聲“新年好!”道出了人們心中最大的祝福。
關于民俗的作文15
因為每個瑤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長就為她訂做這個銀項圈為她戴上,只到她結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為解下來。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沒有戴銀項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問一瑤族小姑娘幾歲了,應該問:“你家酸魚淹多久了”她就會告訴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齡。如你說“你幾歲了?”她理也不理你。原來,她們從剛生下來的那天,她阿爸阿媽就一定到街上買條大魚淹下,直到她結婚那天,這魚才能拿出來做給她舅舅吃,別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個小伙子,哪天你到瑤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腳,你千萬別生氣的.也揣她一腳。因為,她揣你一腳是表示她喜歡你,揣得越重說明她越是喜歡你。如你也踩她的話,說明你也喜歡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馬上就會請全寨的長老來訂親,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誰家姑娘呢?他就會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樓下唱歌,如姑娘喜歡他,就會和他對唱,如姑娘沒看上她,就會灑一盆冷水下來,那他就會知趣的走了。
同我的家鄉是湖北省宜昌市。那里不僅風景美,而且風俗也很有趣,比如說端午節。
【民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民俗的作文01-27
民俗的作文05-30
民俗作文11-23
民俗的作文01-02
(精選)民俗的作文01-17
關于民俗的作文01-29
描寫民俗的作文精選02-03
民風民俗作文01-28
民風民俗作文01-26
我們的民俗作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