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民俗作文經典【10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民俗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民俗作文 篇1
我家鄉,山清水秀,非常美麗。
那的山是那么的綠,遠望如一條巨龍在守護著我那美麗的我家鄉;那的水是那么的清澈,近看像一面碩大的銀鏡一樣閃亮……
春節的這一天是我家鄉最美的時候。
剛下過雪,那雪是那么的潔白,那么的柔美。“啪啪啪……”活潑可愛的孩子們跑來了,一雙雙小手拎著一只只紅通通的.小燈籠,心里覺得美滋滋的。中午,房屋上就掛上了一只只紅燈籠,這樣當夜晚來臨后,就可以點燃這些燈籠,我家鄉便成了燈得海洋。
夜晚終于來臨了,人們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吃團圓飯。每張餐桌上都會有一道菜——魚。俗話說得好“年年有余,歲歲平安”,所以每到春節家家戶戶的桌子上都不能少了“魚”。
人們吃完年夜飯后,還會放煙火。這個時候的天空就如盛開了五顏六色的花朵一樣,別提有多美了。
啊!我愛你我家鄉!更愛我家鄉那熱鬧非凡的春節!
春節民俗作文 篇2
過年嘍!過年嘍!新的一年又來到了。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過年是有怎樣來歷嗎?有怎樣的習俗嗎?哈哈,就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相傳以前,有一頭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這天,村里的人們便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人們準備上山避難。這時,從村外來一個乞討老人。鄉親們誰都顧不上這位乞討老人。只有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老人笑道:“婆婆若讓我借宿一夜,定把‘年’攆走。”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發現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還傳來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年”最怕紅色、火光和鞭炮聲,只能夠狼狽逃躥。第二天,人們回來之后,村里依然安然無恙。
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每家每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守更待歲。這種風俗越傳越廣,最后成為了中國民間最隆重傳統節日——春節。知道了過年的來歷,就讓我們再去了解一下紹興人是怎樣過年的吧!在紹興,一跨入農歷十二月,人們就忙著準備過年:裹粽、撣塵、殺雞宰鵝、曬魚干、醬豬肉,準備新年的.衣裳,購買贈送親友的禮品。
臘月二十三晚上,每家每戶都要送灶神上天。送灶神后,除夕之前,每戶人家總要選擇一個祝福的吉日,這是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大祭典。紹興人叫祝福菩薩,來答謝神明保佑和祈求來年幸福。人們都說,天上的菩薩,不進不潔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須把廳堂、祭桌、祭器等撣掃、洗刷得干干凈凈。
大年夜,首先要給祖宗分歲,就是祭祖。祭祖之后,一家人就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所備飯菜是最為豐盛的一餐。年夜飯后,就是“辭歲”,小孩向長輩行禮,長輩將事先用紅紙所包的錢幣分發給晚輩,俗稱“壓歲錢”。在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有些人會燃放爆竹,俗稱放關門炮仗。有些人則嬉戲娛樂,通宵不眠,直至天明,俗稱守歲、坐長命夜,據說坐長生夜可以保佑長生不老。
過年的習俗,紹興和外地大同小異。在新年舊歲交替一個月里,人們就是這么忙碌著的。
春節民俗作文 篇3
我的家鄉有很多的風俗,每個節日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如: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等等。其實在這些節日里我最喜歡的還是過春節。
在我的家鄉,春節是一年中最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為它是新的一年中的.開始,所以春節我們就會辦的很熱鬧。一般春節的前幾天我們一家人就會老家,然后,再去買一些過年用的東西。
我們一家共有十幾口人,所以干起活來很快,也很熱鬧,一點也不感覺累。還不到一天的功夫,我們就把所有的是都安排妥當了。第二天,我們幾個小孩一起去街上買煙花,我們逛了一天買了很多的煙花。距離過年還有兩天,我們總覺得時間過的太慢。終于,打了大年三十,我們都懷著激動的心情,包起了餃子,有好多種口味的。我奶奶包的餃子是最好吃的。到了傍晚該下餃子了,但是小餃子之前要先放鞭炮,這是我們老家的風俗。一會餃子熟了我們就開吃了,我們吃這自己親手包的餃子真香。到了晚上我們全家人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開開心心的。
到了大年初一早晨就會起得很早,四、五點就得起床,然后還得吃餃子,吃完餃子就去拜年了。我們挨家挨戶的去拜年,當然我們也可以拿到壓歲錢。不知不覺中一上午就過去,在中午我們一家人還要在一起吃一個團圓飯。大家在一起很開心,難的在一起一次。新的一年我們都該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
春節民俗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浦城,這是個很小的縣城,但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著中華的傳統民俗,這表示著大家對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從春節開始說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點多就開始吃年夜飯,“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顏色是金黃色的,象征著家家年年都繁榮,兒女能夠孝敬長輩。吃完晚飯后,我們是從不出門的,聽奶奶說:“若出了門會把大家的好運給帶走的。”雖然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依然能夠玩的'有聲有色。大人們在家中打牌打個通宵,孩子們放煙火放得起勁!這表示大家的好運年年,財運年年……
除夕過后,換來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歡迎哦!早晨起來,洗漱完畢后就先喝一杯“桂花蜜”,這是我們孩子的最愛,味道甜甜的,香香的……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甜甜美美……吃完飯后就給長輩們拜年,長輩們就要包壓歲錢,孩子們得到壓歲錢后可開心了,但初一至初三是不可以亂花錢的,這又代表著大人們在這一年里很難很難掙到錢,運氣也不太好……
給長輩們拜完年后,女孩在家幫父母干活,男孩就跟隨大人們去各自的親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過的十分開心。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廟里去燒香,給菩薩請安,讓菩薩保佑子孫滿堂,兒女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過了初六,大家就一切都恢復正常了,大人們工作的就繼續工作,孩子們該去復習功課,迎接新學期的到來了,這個春節是令人難忘的。
春節民俗作文 篇5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本地的風俗,都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例如白族、蒙古族、傣族……我家鄉的風俗也毫不遜色。
過年啦,每家每戶都要吃美味的臘八粥和吃那鮮美的餃子。臘八粥有許許多多的干果熬成的,就像呢璀璨的星空,豆、米、花生、核桃……那都是美麗星星,在湯汁這個美麗的“宇宙”中閃爍著。當然,還要吃祭灶神,吃祭灶火燒。祭灶神當然要用十八個祭灶火燒和一些菜,給灶神當上天路上當干糧吃。祭完灶神,就要把這些食物瓜分。過年了,串門可是少不了的啊,到了親戚家,小的`都給老的拜年,還能得壓歲錢。過年娛樂也少不了,每家每戶都在放鞭炮,城市里也有人舞龍。在美麗的夜晚看煙花,在繁華的城市看舞龍,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你記住了嗎?
春節民俗作文 篇6
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歷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農歷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
中國人過春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里,家家戶戶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準備辭舊迎新。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富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鐘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為“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時,大家都要說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春節過去,不久就會迎接元宵節。
這就是我身邊的民俗文化——春節。
春節民俗作文 篇7
我的故鄉雖然沒有城市里過年熱鬧非凡,但也處處充滿著喜慶的味道。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人們早已準備好了。當夜幕降臨時,便響起了轟轟烈烈的打鼓與樂器聲。一支隊伍緩緩走來了,隊伍里每個人都打扮的十分滑稽!
在最前頭的,是兩個舉著花傘的老年人,看起來像60多歲的人了。不過,精神得很呢!他們邁著矯健的步伐,扭著腰,像是兩位容光煥發的少女。
緊接著,后面的'兩個扭秧歌的人吸引了我的目光。他們手里拿著一把帶有彩帶的扇子,臉上一個勁地笑不停。身體跟面條似的扭來扭去,豪無倦意。
再后面的,是最有趣的大頭娃娃。幾個人帶著大頭套,不時地向旁邊的人招手。整個隊伍熱熱鬧鬧,在街頭上組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除夕那天,很多小販早已把天蓬拉開,擺上桌椅。準備迎接客戶呢!一道街上擺設滿了大蓋蓬。大家都等著到晚上呢!
天色漸漸暗下來了,這條街上早已經人山人海了。有的人忙著吃飯,有的人忙這挑首飾掛鏈,還有的人忙這買春聯呀什么的。
每棵樹上掛滿了紅燈籠,紅火而漂亮。不管是誰,只要一走到樹下,總要停下觀望一會……
故鄉的習俗真是數不勝數,故鄉的春節真是充滿快樂的年味呀 !
春節民俗作文 篇8
福清春節的民俗活動就從“筅堂”(拂塵)開始。在農歷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間擇吉選一單日,捆扎新砍的竹枝為帚,拂去房子內頂棚的灰塵,灑掃庭院,洗滌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掃得干干凈凈。筅堂日全家吃一餐豬血“調”薯粉,據說豬血有去穢除塵作用,把筅堂時吸入體內的塵污也清除干凈。
福清民間還有祭灶的民俗。臘月廿四日民間定為祭灶日,這天家里備好灶糖灶餅果品蜜餞供祭家庭保護神灶君,送灶君回天庭述職,叫做送神。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飯后,再備上香燭果品接灶君回來就任,叫接神。現在雖然不在廚房帖灶君圖,改貼春牛圖,它表達了人們祈求平安順利的良好愿望。
送完灶君后,開始了“送年”活動。福清素來把女婿當作“半子”。每年臘月廿五起,女婿要備好年貨送到岳父母家,這叫做“送年”,新婚的頭年,女婿必須備豬蹄一雙,線面五斤,五素五葷十件禮儀,用食盒裝好,貼上紅紙,親自送到岳父岳母家。第二年以后,禮儀件數可不拘,但必須避開“四”的忌諱。
十二月廿八以后,家家戶戶都要巾春聯。福清的春聯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它在紅聯身上加了一段白聯頭。這種習俗據說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時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剛貼完春聯來不及吃年夜飯便逃命而去,等戚繼光率軍擊潰倭寇才回來,有些人不幸蒙難,喪家就改貼綠色素聯,親戚朋友為了表示哀悼,就在經聯上加巾白聯頭致哀。這白聯頭紅聯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二則反映福清自古就有鄉里敦睦,和衷共濟的純樸民風。
分年是福清春節期間的'重要民俗活動,家家戶戶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后舉行發年儀式。分年是人們在一年取得收成后祭拜天地神,祭拜祖宗的宗教儀式,沿襲下來便成了風俗。先備八果三牲祭天地,接著加上二葷祭保護神,最后備十素十葷祭祖宗。分年要焚香放鞭炮,意即上達天庭,下告地府。這些儀式雖有迷信色彩,但卻表達了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現在福清仍流行分年習俗,多數家庭都備些果品香燭祭供祖宗,以表子孫敬祖的孝心。
除夕夜,福清有守歲的風俗。除夕夜一家老少圍坐著吃團圓飯。年夜飯都湊成十碗十盤,取名十全十美之意。飯后長輩向未成家的晚輩送壓歲錢,家庭主婦“裝歲飯”,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魚肉,全家人在家長率領下,灑掃庭院,添滿水缸。以前民間還有“煨火母”的風俗,表示灶火延續、家庭興旺的意思。最后家長添油點燈,帶領全家圍坐一起,促膝談心,直到天明,這便是守歲。
正月初一親朋好友間相互拜年,這是全國都有的風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許多不同的風俗。福清人自古勤勞,初一都爭先恐后起早,取“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早家家戶戶煮線面,人人都吃線面,還配上太平蛋一雙,祈求“福壽綿長,太平如意”。民間還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湯的風俗,說是第一口喝湯出門便逢雨。吃完蛋后便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婦須留一人在家接待來拜年的客人。拜年時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萬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賀,請客人進門,向客人敬煙請糖。路上遇到熟人,無論友善與否,一律點頭致意,或作揖互賀。
初一這天禁忌多,如忌掃地,怕掃掉財運;忌操九,怕不慎傷了皮肉不吉利;忌講晦氣話,怕言語相左傷了和氣;忌打小孩,怕哭聲不祥,這天小孩最高興不過,有什么要求,大人多滿足他們;忌討債認為喜慶日子不難為別人,體現福清人寬懷仁愛的美德。
拜初二是寶清獨有的風俗,也稱拜新座。凡上一年有成年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這天設靈座讓親友吊唁。拜初二這一習俗也與倭患有關,據說明末倭寇入侵,人們逃難而去。待戚繼光率兵擊潰倭寇,逃難的人們回來過年,初一見面互道平安,第二天便到死難者家中吊唁,沿襲下來,成了風俗。因此福清民間初二是不能上人家的門,以為晦氣,當然拜新座不在此限。
福清南部操莆仙方言的地區還有初五做“大歲”的風俗。據說當年人們逃倭患時,無法回鄉過春節,直到戚繼光擊潰倭寇后,人們才返回家園,初過除夕,凡有幸生返者都趕在正月初五回家做“大歲”。
福清的元宵節自有特色。這天晚上,工農商學各界人士都參加過利橋活動,利橋就是瑞云塔附近的龍首橋,人們過元宵到瑞云塔登高觀賞融城夜景,多半要到利橋上憑欄觀賞賞龍江上的游船,這種過利橋習俗被當作吉利之舉。正月十五夜之前二三天,人們還集中在社址前燃放煙花,觀看彩燈游村,當年添了男丁的人家還要給“游燈”的人分燭,以示吉慶。
福清春節的民俗活動就從“筅堂”(拂塵)開始。在農歷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間擇吉選一單日,捆扎新砍的竹枝為帚,拂去房子內頂棚的灰塵,灑掃庭院,洗滌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掃得干干凈凈。筅堂日全家吃一餐豬血“調”……
春節民俗作文 篇9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這歷史上關于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于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是當時歷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歷”,明確規定以農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歷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后,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于歲首的故事,臘月與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農閑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么春節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云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臺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于事,萬年知道后,忍不住帶著日晷儀與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與漏壺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后,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后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歷,后來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現在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春節民俗作文 篇10
我們的祖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有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但是我最喜歡春節。因為春節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還可以得到壓歲錢,男孩子還可以放鞭炮呢!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節日,關于春節的來歷是這樣的: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里的人們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后來有一位老人,告訴大家,“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我們的家鄉,人們在除夕前好幾天,就開始準備過年了,人們會買鞭炮、買春聯、準備年貨、買新衣服,人們還要徹底打掃衛生。除夕之夜,我們還要吃餃子,每年包餃子的時候,媽媽會在一些餃子里包上硬幣,誰吃到了有硬幣的餃子,就代表著誰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的。吃完餃子后,我們都會守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
到了春節那天,我很高興,因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另外我發現別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興,到處都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我喜歡春節!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春節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過年民俗作文-民俗12-23
春節的民俗作文01-27
春節的民俗作文11-05
民俗春節的作文11-02
民俗春節作文10-18
春節民風民俗作文3篇-民俗12-23
民俗作文春節作文12-28
關于春節的民俗作文06-22
民風民俗“春節”作文01-28
春節的民俗民風作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