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民俗作文合集10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俗作文 篇1
我的老家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溝里——大柘鎮塘根村,那里的婚禮風俗習慣非常傳統,近似于影視中的古代婚禮。
新娘一到,新郎家就“噼里啪啦”燃起鞭炮.“嗚里哇啦”吹響嗩吶,熱鬧極了。吹嗩吶的有七八個人,節奏歡快,鏗鏘有力,高亢明亮,那場面用語占真是無法形容;你看,從花轎里走下來一位大姐姐,接著一位老婆婆馬上扶她走進大廳,新郎早已在那恭候多時啦。那老婆婆拿來一根紅綢帶,讓新郎,新娘握在手中。司儀大喊一聲“肅靜”,整個大廳頓時鴉雀無聲;司儀清了清嗓子,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然后,旁人立刻端上來一盤食鹽和一盆山石,寓意他們夫妻的婚姻海誓山盟。咦,這時大家的目光怎么都投向一個小男孩身上?原來那個小男孩正向新郎、新娘獻I二兩個紅彤彤的雞蛋,雞蛋寓意早生貴子,這兩個雞蛋寄托了親人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愿。
接下來該是敬茶的時候了,新郎、新娘端起伴娘托盤中香味濃郁的茶,走向父母,恭恭敬敬地把手中的茶敬給他們。父母高高興興地接過茶,一面細細地品味著,面從懷里掏出一個大紅包遞給新人,這又是長輩對他們和和睦睦、白頭到老的衷心期盼。
“送入洞房!”司儀大喊一聲。頓時整個大廳人聲鼎沸,新郎、新娘在眾人的笑聲中走向自己的快樂天地。房門前,擺放著兩盆生機勃勃的石竹,寓這對新人的生活蒸蒸日I二、和和美美。窗戶貼滿了大大小小的喜字。床上的被褥,枕頭煥然一新,希望這對新人在新的生活中能有更好的發展,在人生中再添一幅美麗的畫卷。
老家的婚禮習俗可真寓意深遠,讓人回味無窮。
民俗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媽媽總要帶我來到外婆家過節。一進門,我就看到了外婆家桌子上放了好多包好的粽子。
看到外婆包的粽子好漂亮,我頓時新血來潮,自告奮勇地跟外婆說:“外婆,我可以幫你包粽子嗎?”外婆開心地說:“好的,當然可以了。”
說干就干,我洗了個手,跑到外婆身旁,先看外婆是怎么包的。只見桌子上有好幾種餡料,有紅豆,紅棗,還我最愛的鮮肉餡料,看了都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我學著外婆的樣子,拿起兩張用水浸泡過的粽葉,放在手上轉了幾圈,粽葉就變成了一個三角形圓筒的形狀,只見外婆用勺子放了一大勺糯米拌好的餡料,然后用手按平整,再把多余的粽葉給它包起來,最后用繩子給它系起來,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出來了。我也開始學外婆放糯米了,可是放了好多卻總是放不滿,這是怎么回事?我納悶的看看外婆,外婆正在看著我笑呢,外婆說:“小冕,你看你的粽葉下面有一個洞一直在漏糯米呢。”我一看,原來我把下面口子沒疊緊,所以糯米有些漏了出來。唉,我真是個馬大哈,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外婆又教我怎樣才能把粽葉包緊一點,再裝米進去,最后再把繩子系好。我按照外婆交的方法包了好幾個粽子,雖然粽子形狀怪異,但我卻很開心,因為我終于學會了包粽子。
粽子包好后,外婆把粽子放入鍋里開始煮了,我們耐心地等待著。過了好一會,空氣中彌漫著迷人的粽子香味。粽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讓外婆趕緊把我包的粽子撈出鍋,雖然有些已經裂開糯米也冒了出來,但絲毫不影響它的美味,我一下子吃了好幾個。
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們家鄉眾多風俗中的一種,我的家鄉還有好多別的風俗,這里我就不一一道來了,愿我的家鄉越來越好!
民俗作文 篇3
“一步邁進歷史,一日游遍中國”這句華麗的標語不僅點出了錦繡中華。民俗村的好玩吸引人,更增添它的了神秘。其實錦繡中華。民俗村是反映中國的歷史,文化,藝術的主題公園,深圳因為有了它的點綴而顯得更有文化氣息。
今天,我來到了這個歷史圣地—錦繡中華。民俗村。進入錦繡中華·民俗村后,一條筆直的樓梯出現在我的眼前,樓梯上還有著兩條可愛的金黃色長龍,我順著樓梯走了下去,迎接我們的是一個開闊的廣場,我被各種形形色色造型奇特的房子驚呆了。
首先,我們看了大型原創實景歷史劇《金戈王朝》,雄渾的鐘聲帶我們回到四百多年前的萬歷年間,因倍受慘孽統治,遼東地區滿族英雄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建州,以區區四萬軍隊和無畏氣概迎戰數倍于他的朝廷四十七萬大軍,在一場實力懸殊的戰役里,在兵臨城下的緊要關頭,在鐵背山前的薩爾滸河畔,打響了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壯烈之爭。。。。。。看了這部這么震撼的大型原創實景歷史劇《金戈王朝》,不禁被那馬背上民族的豪邁與雄風感染了,好像自己也親身經歷過這一場驚心動魄,逼真壯闊的歷史戰爭!
然后,我們看到了西藏的布達拉宮,走進去,又依次看到了:廣西的象鼻山,北京的故宮,頤和園,云南的石林,西安的秦兵馬俑……,看得我眼花繚亂,每一個景色都栩栩如生,淋漓盡致。看了這么多,我仿佛在全國各地都走了一遍。
看完了許多名勝古跡后,弟弟突然說:“我剛剛看見有潑水玩,我也想去。”姨媽聽了,立馬帶我們來到了舉行傣族潑水節的地方,潑水節是傣族的節日,用來潑去各自的霉運,在這個地方,只要你不怕弄濕衣服,就可以和傣族人民一起感受傣族風情。弟弟迫不及待的想去玩,可我們又沒帶換洗的衣服,這可怎么辦啊?弟弟好像看出了我心里所想的,說“姐姐,那邊有賣雨衣和水盆的,只要六十元,雨衣45,水盆15。有了雨衣就不怕弄濕衣服了,有了水盆,就可以盡情地潑他們了。”一邊是昂貴的潑水必需品,一邊是弟弟苦苦哀求的眼神,我也不知如何是好,便把目光投向了姨媽,姨媽說:“沒關系,買吧!”于是他們在噴水處裝滿一盆水,就開始潑了.大家潑完了一盆又一盆.不一會兒,弟弟就變成了穿著雨衣的落湯雞,當然,誰也不例外.大家都玩得興高采烈的!
天漸漸地黑了,我們也該回家了,我感到這一天的旅程太棒了!錦繡中華·民俗村讓我見識許多東西,了解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走遍了中國的名山大村。朋友,如果你來到深圳,可千萬別錯過這么好的地方!
民俗作文 篇4
大年初三,爸爸媽媽帶我到七賢民俗村去玩。那里人可多了,從遠處看個個就像小螞蟻一樣,黑壓壓的一片。走近一看,更是人山人海。里邊還有很多好吃的。我想,這次可要吃個夠,玩個樂了。
一進大院,我一眼就看到一個蹦蹦車,這個車跟一般的碰碰車不一樣,他的底部是個橢圓型的,就像一個躺椅一樣,駕駛不好人就會掉下來的,我簡單的聽了叔叔的指導之后,就迫不及待得上了車。哇!這個車還真不好開,我推前檔,它偏往后跑,我讓它往左轉,它偏往右移,差一點沒把我掉下來,幸虧有20年駕齡的爸爸坐在旁邊,我才幸免一難。這會兒我想讓膽小的媽媽坐上體驗一下我的開車技術,我就讓叔叔給我換了一輛車,這輛車還真聽話,就是時不時會向后仰,好幾次差一點兒把媽媽掉下來,媽媽被嚇得手足無措嗷嗷直叫,可我的心里卻樂開了花,因為我學會了開車。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遨游太空這個娛樂場,我看到有好幾個哥哥姐姐都在坐,我就有點心動了,但是還有點害怕,到底敢不敢坐呢,萬一掉下來怎么辦,那可是十米高呀!聽到哥哥姐姐的驚呼聲,媽媽問我敢坐不敢。我說,不敢,媽媽說,這有什么好害怕呢,為什么不挑戰一下自己呢?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坐上了飛船,剛開始還略帶興奮,一會兒就不行了,那飛船在十米高空上不是朝上就是朝下,不是左轉就是右轉,轉地我是頭暈眼花,我緊緊地閉著眼睛,手抓地牢牢的,生怕掉下來。這時我聽見媽媽在下邊喊,兒子快睜開眼睛,看看下邊,體驗一下感覺,這時我才慢慢地睜開了眼,心里還是很害怕,我聽到隔壁的哥哥姐姐都在歡呼,我想,如果我也叫出來,是不是就不害怕了,我就像他們一樣尖叫了起來,我真有點不害怕了,還感覺到很刺激,可惜又轉了幾個回合,游戲結束了。
這次民俗村之游真是太爽了,因為我戰勝了自己的恐高癥,相信你們也一樣很開心吧!
民俗作文 篇5
現在,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在民間流逝,而今天我要說的,就是這其中的一種——捏泥人。現在估計有些人都不知道捏泥人是什么,捏泥人其實就是捏橡皮泥啊!能把泥人捏得惟妙惟肖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的,也只有民間藝術家了吧。
記得那一次,我見到了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他是一位老爺爺,捏泥人的東西也很簡單:一大盒橡皮泥,一些刻刀類的工具。由于現在捏泥人的人已經很少了,所以捏泥人的老爺爺面前圍攏了一群人。我湊上前去看,只見老爺爺面前的桌子上放著許多捏好的泥人,有手持金箍棒降妖除魔的孫悟空,有維護世界和平的奧特曼,還有呆頭呆腦的豬八戒……真是惟妙惟肖,現在,老爺爺正在捏一條小金魚,只見他取出一塊紅色的泥,東按按,西按按,不一會金魚的身體就被捏出來了,老爺爺又取出兩小塊黑色的泥,用手指一壓,兩顆黑眼睛就鑲上去了。最后,老爺爺給它按上了一條扇子狀的尾巴,頓時,一條活靈活現的金魚就躍然指間。老爺爺剛捏完,又有人邀請老爺爺捏一個豬八戒。老爺爺先捏了一個豬八戒的身子,又做了豬八戒的袈,九齒釘耙……我發現老爺爺的那雙手雖然布滿老繭,卻靈活自如,短短兩三分鐘的時間,一個鮮活的豬八戒就引起了周圍一片叫好聲。這就是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我希望像捏泥人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被我們保護住,不被時間沖淡。
民俗作文 篇6
在農歷十二月二十七日的時候,家戶戶都會去請年菩薩,用來請求來年平安、順心、如意。不管男女老少,都會在那個時候拜上幾拜。而且都會買好煙花爆竹,請完菩薩就放。那場面可了,煙花的燈光映著人們歡樂的臉龐,照著人們內心的喜悅。
在請年菩薩之前,當然是最繁忙的準備福利了。福利的要求很多:豬頭1個;豬尾巴1條、公雞1只、連1條,這樣可以象征連年有余,還要有酒、茶等,放福利的桌子最好是要八仙桌。注意,福利放完了,一定不能放椅子或其他坐的東西,做這些事情的必須都是男的,女的不能參加。參加請年菩薩的人最好凈身,再把水果等放在床上,放上蠟燭臺和香爐,同時放鞭炮和煙火,燒元寶。等這些全部都結束了,全家人圍在一起吃豬頭肉,其樂融融。 過年時參加一些民俗活動,比如:剪春花,舞獅子,祭祖,還有這里的請年菩薩都可以讓我們體會到五千年的習俗,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要讓中國的傳統習俗傳播得更久更遠,讓世界各地的人都想了解和研究我們的文化歷史。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更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用現代化的方式將以前的民俗發揚出去。我們作為中國新時代的領航者,應該做好傳統文化傳播人的職責。
民俗作文 篇7
除夕夜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而此時也是讓孩子了解傳統春節,接受傳統教育的最佳時機。
這天晚上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飯、守歲。
祭祀
即祭祖,華人過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這時我們會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我國華人普遍采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這個傳統活動對孩子來說非常有意義。這個活動,不僅能使孩子對自己的家族有所了解,還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長輩。
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年夜飯的講究
年夜飯,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各式各樣的年夜飯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
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
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習俗,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
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面,是預祝壽長百年。
民俗作文 篇8
瑤族人民饒有風趣的民俗有“掛袋子”。客人到了瑤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隨身帶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掛,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來用餐,都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這個規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為你還要去別的地方,吃飯往往落空。
在達山瑤中,去別人家吃飯,主人家會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時,主人家就會把金黃厚實的臘肉為上品,吃飯時主人會把大塊大塊的臘肉往客人的碗里夾。
瑤族普遍禁食狗肉,貓肉,蛙肉,凡是生產過的婦女頭幾天是不能吃豬油的。
到瑤族人家做客,吃飯時桌位也很講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頭幾位,一些瑤族人還會把雞冠給客人,老人給客人敬酒,其實是一種尊貴。
瑤族人的民風民俗還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瑤族人天性好客會熱情接待你的。
民俗作文 篇9
端午節快到了,龍舟鼓咚咚地響了,大人小孩的心怦怦地跳了。
我們的龍舟,是指我娘家浙江樂清柳市一帶的'龍舟:雕刻得非常精致的龍頭龍尾,彩繪得五彩斑斕的龍身龍鱗;36個座位36把短槳,頭尾各配長艄一把,還有司鑼、司鼓、司旗各1人,共41人。
長艄是特別長的槳,并不劃,只是架在船后當舵用,保證龍舟穩穩地前進。持長艄的人,兼做“躥龍頭”的工作。躥龍頭是高難度動作,得有極好的彈跳水平和平衡能力。他每一躥都得躥得高高的,這時龍舟已前進幾米,他得計算好這個距離再穩穩地落下。躥起,落下,再躥起,再落下,那是給龍舟發力,讓龍舟如虎添翼,飛快地向前射去。司旗之人也絕非尋常。那旗很大,旗桿很長,還吃著風,照理說扛著它站立在船頭都困難,可司旗卻還能把旗幟打出花樣,打得獵獵作響。他左邊一劃,右邊一兜,那面旗比一支槳還管用,撥著龍舟向前躥去。
龍舟出行,有作獨龍表演的,有雙龍爭強三龍斗勝的,也有四龍五龍戰得難舍難分的。最排場時,十條龍舟齊頭并進,龍頭高高昂起,龍尾瀟灑飛揚。健兒們奮力地舉槳落槳,動作整齊劃一,掀起了驚濤駭浪,水起霧繚得連人影也看不清了。兩岸則人山人海,搖旗吶喊的,歡呼雀躍的,那種盛況可以和世界上最為激烈的競技運動相媲美。記得一年端午節回娘家,車子經過一座公路橋時忽然走不動了,前面是一溜長蛇般的車隊。原來,橋下的龍舟鏖戰正酣,司機們停了車爭先恐后地撲向橋欄歡呼著,慶幸自己遇上了這樣壯觀的場面。
我們的龍舟,的確比別處的要彪悍矯健得多。我在南京秦淮河看到的龍舟,像一口碗,才12把槳,好像一個還未斷奶的孩子;三亞的龍舟是14把槳,雖然披紅掛綠,卻像是一個小兒出來玩玩而已;韶關的龍舟有20把槳,龍身倒也不短,但總嫌瘦弱纖巧,不堪委以重任;香港的龍舟人數不少,但龍頭龍尾被簡化了,看上去不太像龍。在其他地方也看到過24把、28把槳的,有的造型簡單,色彩灰暗,而且沒有司旗司鑼,顯得有些冷清,更沒有躥龍頭的弄潮兒——請原諒我對自己家鄉的偏愛!
每年過了春節,我們的龍舟就會從“龍舟屋”里給請出來,進行一番仔細的檢修。等到農歷四月,龍舟訓練就開始了。下水的那天,鑼鼓喧天,炮仗動地,人們點香燃燭,祭拜天地以及河神和龍王。有結婚、添丁或考上大學等喜事的人家,還要扯上兩丈紅綢,給龍頭龍尾披紅掛彩,把龍舟打扮得喜氣洋洋的,祈求快樂和吉祥。
劃起龍舟來,司鼓是總指揮。來不及出門觀戰的人,在家里只要聽著鼓點就知道龍舟們在干什么:咚,咚,咚咚,鼓聲平淡,龍舟只是在趕路;密密的一串長音,是龍舟轉槳了——龍舟從不調頭,只是轉槳,健兒們齊刷刷地抬身、轉身、落座,龍尾朝前,逆向前進;鼓聲越來越激,如馬蹄,如急雨,我們就知道是斗得如火如荼了;鼓聲如狂飆,如雷霆,那就是我們的龍舟大獲全勝了。我們的龍舟劃到哪里,那里的村民就放起炮仗來迎接,還用幾個大盤子把酒、菜、粽子、香煙等送到河埠頭來,慰勞健兒們。
我們村里有個豆腐佬阿三,每天總是戴著一頂破草帽,挑著他的豆腐擔子,走村串巷地叫賣。在龍舟比賽的日子,他不走大路專走河岸小路,我們村的龍舟劃向哪里,他就跟到哪里。聽到有人喊買豆腐,阿三就放下擔子,一邊劃拉豆腐,一邊吹噓我們的龍舟如何如何雄壯。可我們的龍舟也并非百戰百勝,贏了,豆腐佬就把草帽推到背后,揚起一張意滿志得的臉;輸了,他連豆腐也沒心思賣了,把那頂破草帽扣得低低的,灰溜溜地回村來。所以,我們的龍舟這天在外勝敗如何,只要看豆腐阿三的破草帽就知道了。
劃龍舟的時節,是村子里最和諧最團結的日子,哪怕恨得幾年不說話的,哪怕剛剛打得頭破血流的,只要上了龍舟便拼盡全力,同仇敵愾。男人在外頭賽龍舟,女人自覺地做好后勤服務工作。大太陽烤著,熱吧?一天到晚拼命劃槳,累吧?爭強斗狠,上火吧?還有那坐久了皮開肉綻的臀部,發炎吧?女人就在家里早早地熬好綠豆湯,加了冰糖,放涼了,等丈夫、兄弟或者是兒子們回家,狠灌一氣。
那一天,煥嫂正在臨河的窗下攪著一大鍋波浪滾滾的綠豆湯,我們村的龍舟和鄰村的龍舟拼上了,相持著不相上下,她的丈夫和兩位弟弟都在船上。煥嫂那個著急啊,她一邊揮舞著勺子,一邊吶喊:加油!加油!再再加油!龍舟是劃過去了,可一大鍋綠豆湯也全被她潑到地上了……
如今,我們的龍舟劃向了全國,劃出了國門,并在各種大賽中屢屢獲獎。這就是我們的龍舟,可愛的龍舟,驕人的龍舟!
民俗作文 篇10
客家民俗之“喊魂”
客家民俗風情更是千姿百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客家民俗的“喊魂”就是其中一類。
客家人多居住在山區。屋前多有小溪、小河或池塘。有的屋前屋后是高頭高坎或山路。在這樣的居住環境中,小孩易跌。一旦小孩跌倒,多數都會著驚。晚上孩子睡在床上,心臟常一下子跳動,使小孩口說夢話:我怕!我怕!有的哇的一聲驚叫起來。這種情況,我們客家人叫“孩子著嚇”。
孩子“著嚇”了,過去,家里的老人,主要是做奶奶的,就會用“喊魂”的方法,來使孩子平安睡好。“喊魂”的方法是:首先老人到小孩跌倒的地方,把魂飛魄散的“魂子”喊回來。如果是跌到河里(小溪或池塘),先將一塊石頭丟落河,口中念著:河里跌的不是××名,是石頭喲!(如果是山邊、路邊、洼地則不必丟什么東西)然后面朝太陽,口中念:太陽公公保佑××乖乖,身體健康!滿子歸喲!滿子歸喲!滿子東邊跌倒東邊歸;西邊跌倒西邊歸。最后用衫帕朝跌倒的地方把“魂子”帕著回家。到家后,將衫帕往孩子睡的床上打開,表示“魂子”已“帕”回來了。再往孩子的背部多次拍拍揉揉;往小孩的耳公尾上摸摸捻捻。口中說:耳公膽大,老哩做公太(女的說“婆太”)。這樣的做法,要連做三朝(天),早晨、傍晚各做一次。這樣就能給孩子壓驚,小孩就會安眠善睡到天光。
“喊魂”的做法,雖屬是一種精神安慰,老人祈求小孩健康的一種渴望,帶有迷信色彩。但從中醫學的穴位按摩療法的角度來看,拍揉小兒背部的心、肺等穴位,捻摸小兒耳朵,“耳為宗脈之所原”,它與人體的經絡五臟六腑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拍背按摩能治驚悸、失眠、心煩、心神不安等;揉耳朵、耳尾有治小兒急驚風等癥狀的功效。這就是“喊魂”有效果的科學依據。
【【實用】民俗作文合集10篇】相關文章:
【實用】民風民俗作文合集九篇03-17
【實用】民俗民風的作文合集八篇05-14
【實用】民俗民風的作文合集五篇05-13
【實用】民俗民風的作文合集六篇05-12
【實用】春節民俗作文合集10篇03-25
實用的春節民俗作文合集7篇05-23
實用的家鄉的民俗作文合集8篇05-22
實用的春節的民俗作文合集8篇05-14
實用的民俗作文400字合集八篇05-08
實用的民俗作文300字合集五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