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孔子孝順的古代名言警句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或是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是易于留傳的結論、建議或警世的比較有名的言語。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名言警句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子孝順的古代名言警句,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和弗萊徹
2、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孝經·圣至章》
3、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5、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6、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7、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8、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9、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1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12、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13、子曰: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14、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5、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16、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17、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18、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19、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20、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21、孝子親則子孝,欽于人則眾欽。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22、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2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2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2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
26、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27、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28、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9、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3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31、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32、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33、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34、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35、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36、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3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38、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39、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4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41、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42、親人不睦家必敗。——林肯
43、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44、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45、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6、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出自《四言》
47、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48、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49、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5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51、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勸報親恩篇》
52、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53、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54、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箴言》
5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56、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57、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58、長幼有序。――孟子
59、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60、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61、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子游問孝。
62、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63、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1、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64、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65、長幼有序。——孟子
66、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67、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68、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69、三年無改于父道,可謂孝矣
70、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71、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72、大孝終身慕父母。——孟軻
73、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74、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75、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76、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77、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7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79、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80、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81、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子
82、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83、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84、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準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85、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86、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87、父母唯其疾之憂
88、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89、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90、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91、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莎士比亞
92、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
9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9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9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96、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97、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98、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99、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100、全世界的母親多么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瓦普察洛夫
101、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102、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孔子孝順的古代名言警句】相關文章:
孝順的名言警句07-19
孔子的名言警句06-29
孔子名言警句06-28
孔子的名言警句11-08
孝順的名言警句摘選02-15
描寫孝順的名言警句01-15
關于孝順的名言警句03-18
孝順的名言警句大全06-06
孝順的名言警句初中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