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說明堅持的力量(通用9篇)
法拉第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兼化學家。下面由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法拉第的故事,供大家參考與借鑒。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說明堅持的力量 1
十年NO,和一個YES
——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法拉第的故事
1822年的一天,英國物理學家邁克爾 · 法拉第在實驗室做試驗。一個叫亨利的年輕人找來,想拜他為師。法拉第最終被年輕人的決心打動,讓他留下來做助手。
法拉第拿起一個本子,指著一套裝備告訴亨利:“我正在研究磁能否產生電,你以后每天給它通上電,然后看清磁針是否會轉動,再把結果記錄下來。”亨利照著做了半個月,可實驗總是失敗,他只能在本子上不停地寫下“NO”。
一天,亨利不耐煩地對法拉第說:“這事沒什么意義!您讓我做點別的吧!”法拉第搖頭說:“這事很重要,做成了就是重大發現。”亨利又堅持了幾天,最后還是溜走了。
1835年,法拉第被英國皇室授予爵士稱號。一事無成的亨利又來求法拉第收留他。法拉第拒絕道:“這個稱號本該屬于你。當年我讓你做的事,我堅持了10年,終于在電磁學方面有了重大發現。”說完,法拉第拿出一個厚厚的本子,那正是亨利當年用過的。亨利看到,在他記錄的十幾個“NO”后面,法拉第記下數千個“NO”,最后才是個大大的'“YES”。
法拉第說:“只有靠意志和堅持才能實現理想,這是我最寶貴的人生經驗。”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艷它開時的明艷,卻忽視了它奮斗時的堅持和血汗。當法拉第功成名就時,眾人欽羨。其實他只是把當年亨利認為無聊的、沒有意義的事,堅持做了10年。
法拉第用自己的成功,告訴亨利,也告訴世人:只有靠意志和堅持才能實現理想。沒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關鍵看你是否有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堅持到底的智慧。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說明堅持的力量 2
著名科學家法拉第在進入英國皇家學院之前,曾和介紹人戴維進行過一次這樣的談話。
“非常抱歉,我們的談話隨時都可能被打斷,但你的運氣不錯,此時儀器還沒有爆炸。法拉第先生,我看過你的信和筆記本。不過,在信中你并沒有告訴我你畢業于哪個大學,對吧?”戴維問。
“先生,我沒有上過大學。”法拉第回答說。
“是嗎?但從你做的筆記可以看出你懂得大學的知識,你能告訴我這是為什么嗎?”戴維驚詫地問道。
“我投入全部的精力,盡可能去學習一切知識,還在自己房子里建了個小實驗室。”法拉第說。
“年輕人,你的執著精神讓我很感動。之所以你愿意到我這兒來,可能是因為你沒有到實驗室中干過,科學太艱苦,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而報酬卻是微薄的。”戴維說。
“但是,只要能做這件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報酬啊。”法拉第說。
戴維笑著說:“年輕人,你可要想好啊,看看我眼邊的紅疤吧,這是在氫實驗中引起的`一次爆炸留下的,我想,你裝訂的書籍總不曾將你炸痛,讓你遭受皮肉的痛苦吧。”
“是的,我沒有遇到這種情況。但當我翻開裝訂的科學書籍,它的目錄常使我目瞪口呆,神魂顛倒。”法拉第答道。
聽完法拉第的話,戴維高興地笑了,他破格讓法拉第當了自己的助手,從此法拉第便在科學領域中盡情地發揮他的聰明才智。
【大道理】:在求知的過程中,執著的人容易取得非凡的成績。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說明堅持的力量 3
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薩里郡紐因頓的一個鐵匠家庭。13歲就在一家書店當送報和裝訂書籍的學徒。
他有強烈的求知欲,擠出一切休息時間貪婪地力圖把他裝訂的一切書籍內容都從頭讀一遍。讀后還臨摹插圖,工工整整地作讀書筆記;用一些簡單器皿照著書上進行實驗,仔細觀察和分析實驗結果,把自己的閣樓變成了小實驗室。在這家書店呆了八年,他廢寢忘食、如饑似渴地學習。
他后來回憶這段生活時說:“我就是在工作之余,從這些書里開始找到我的'哲學。這些書中有兩種對我特別有幫助,一是《大英百科全書》,我從它第一次得到電的概念;另一是馬塞夫人的《化學對話》,它給了我這門課的科學基礎。”
法拉第主要從事電學、磁學、磁光學、電化學方面的研究,并在這些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
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之后,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產生電”的大膽設想,并開始了艱苦的探索。
1821年9月他發現通電的導線能繞磁鐵旋轉以及磁體繞載流導體的運動,第一次實現了電磁運動向機械運動的轉換,從而建立了電動機的實驗室模型。接著經過無數次實驗的失敗,終于在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
這一劃時代的偉大發現,使人類掌握了電磁運動相互轉變以及機械能和電能相互轉變的方法,成為現代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技術的基礎。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說明堅持的力量 4
邁克爾·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 在1791年生于離英國倫敦不遠的紐因格頓一個鐵匠的家中。 他有九個兄弟姊妹。由于家境貧窮,法拉弟幼年并沒有受到完整的初等教育。
十四歲那一年,法拉弟在一間書店學習書本訂裝技術。這份工作中給予了他很多閱讀的機會,他尤其喜歡讀物理學和化學方面的書。此外,他經常去聽各種科普題目的報告和演講。1812年,學徒期滿,年輕的.法拉弟決定獻身于科學事業。他終于在皇家學院的化學家戴維身邊得到一份工作。他一面工作,一面學習。他的科學視野也漸漸地開闊了。
1815年,法拉弟陪同戴維教授自歐洲大陸旅行講學歸來后,除了協助戴維進行化學試驗之外, 自己開始獨立從事一些小實驗。他在往后的十年中進行了各方面的實驗。1842年,法拉弟被選為倫敦皇家學會會員。一年后,他發現了一種重要的碳氫化合物──苯。 同年,任皇家實驗室主任,不久,又任化學教授,并接替了戴維死后留下的職位。
1831年是法拉弟作出重大發現的一年。他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這個現象的發現奠定了日后電工業發展的基礎。與此同時,他還研究了電流的化學作用。1833年,法拉弟發現了電流化學的兩個定律,后來這兩個定律就以他的名字來命。1845年, 他經過病愈后又重新置身于研究工作之中,并發現了抗磁性。
1858年,法拉弟離開皇家學院,遷到倫敦附近漢普頓·科爾特的住宅, 這所房子為英國女王所賜。他晚年最大的痛苦是失去記憶力。雖然他們夫妻沒有子女,但他卻在幸福的家庭中渡過了自己的一生。1867年,法拉弟死于漢普頓·科爾特。
在法拉弟連年取得科學成果的日子里,他不斷收到各種誘人的建議。 高達十二倍的工資在誘惑他,各種不同的職務在等著他,英國貴族院要授予他以貴族封號,皇家學院聘請他為學會主席。但是法拉弟一概予以謝絕了。「上帝把驕矜賜給誰, 那就是上帝要誰死。」他對妻子這樣說:「我父親是個鐵匠的助手,兄弟是個手藝人,曾幾何時,為了學會讀書,我當了書店的學徒。我的名字叫邁克爾·法拉第,將來, 刻在我的墓碑上的也唯有這一名字而已!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說明堅持的力量 5
1791年秋天,他出生在薩里郡紐因頓的一個鐵匠家庭,父親體弱多病,鐵鋪不得已轉讓他人而當幫工,從小他就在別人的吆喝聲中長大。為了補貼生活,讀幾年小學就輟學,尚不到12的他就做報童,次年在一家書店學習。
一天的勞動,大家都是筋疲力盡,唯有他一聲不吭地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在暗淡的燭光下苦讀。有時,實在累了,他就用冷水澆頭,還用指甲在手上劃過,以保持清醒的頭腦。漸漸地,他著迷那些奇妙的電的現象,那些化學試驗也令他癡迷不已,常常在工作中傻傻呆立,原來他腦中靈光一閃想出改善試驗的辦法。
他看到一些偉大的科學家都有自己的實驗室,他也夢想著有一間實驗室,可是對他這個窮孩子又談何容易?他向來就有一股犟脾氣,他向店主要了個小小的空房,布置成實驗室,他撿拾著那些別人不要瓶子等廢物,還省吃儉用買一些最便宜的藥品,房子慢慢地堆積如山了。他看了理論書上,遇到一些模型試驗,都必須實踐,他在昏暗的光線下仔細觀察并記錄著試驗的過程以及結果。他很沉迷于實驗的直觀感,并為自己能印證了前人的定理而歡欣。慢慢地,他下班的所有時間就是讀書和做試驗。這樣的日子,他持續了整整8年!
盡管他有時深情專注得似乎在想著什么,帶有幾分傻氣,但他裝訂書的手藝絲毫也不含糊,而書店在當時的.倫敦享有盛名,不少皇家的會員幾乎都定點把他們的科技書籍送來裝訂,而他的精湛的技藝也為他贏得良好的人緣。一位叫當斯的顧客就很欣賞勤奮好學的法拉第,見他沉迷于化學試驗,就把當時一代化學大師戴維在皇家學院的講座入場券悉數贈給他。
他欣喜若狂,他曾多么希望讀大學,也曾多么希望能聆聽大師的教誨和指點,而這一切卻那樣不期而至,讓他幾乎不敢置信!
1812年2月的一個晚上,他異常激動地第一次跨進皇家學院的大門,坐在階梯形的講演廳里。為了這一天,他拿出幾乎所有的積蓄買了一套像樣的衣服,買了上好的鋼筆和筆記本,就準備好好享受這一精神盛宴。他的目光一直盯著講演廳的入口,終于戴維出現!戴維講座的主題是發熱發光物質,他的談笑是那么舉重若輕,那么鞭辟入里,科學竟然能給人如此享受!
他側耳聆聽戴維的每一句話,并飛快地記錄,一堂講座下來,筆記本翻了一頁又一頁?聽完四次講座,他的厚厚的筆記本居然寫滿了。戴維帶他游覽了崇高而神圣的科學殿堂,感受到那里的春暖花開,真正的科學仿佛是一首韻律優美的詩篇,也能散發出一種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由于是現場的記錄,字跡難免潦草,他又反復抄過多次,默記于心,出口能誦。他從小就練了一手好字,他想把筆記認真細致整理在一起,并用精致漂亮的封面裝訂成冊。他有時出神地想,要是自己能成為一個和戴維一樣令萬眾矚目的科學家,那該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情啊!
只是,科學在那樣的年代是屬于貴族的,而于他這樣貧苦的孩子,何異于癡人說夢!
他又來了一貫的犟脾氣,鼓足勇氣給當時的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班克斯爵士寫信,乞求在皇家學院找個工作,即便是打雜也可。
他忐忑不安地等著消息,一周過去,卻杳無音信。他豁出去了,干脆跑到皇家學院去打聽,得到的答復是:“班克斯爵士說,你的信不必回復!一下子,他就憔悴萬分!但是他想,科學的神圣殿堂應該是向所有向往它的人而開的。他的腦海中浮現了戴維和藹可親的笑容,似乎在頻頻鼓勵:孩子,堅強一些,科學的殿堂就在前方……對,戴維在皇家學院有很多的聲望,我何不向他寫信試試呢?
于是,他連夜給戴維寫了一封書信,還把裝訂成冊的戴維4次講座的筆記一并寄去,信中激情滂湃,寫滿了一個年輕人對戴維的崇拜,寫滿了一個年輕人對科學的癡迷……
如火般的熱情終于開始融化他前進中冰山,不久,他便被戴維招到家學院化學實驗室當了自己的助手!
這一刻,他雀躍歡呼!神圣的科學殿堂終于向這一位學徒招手!
他叫邁克爾·法拉第。他在1831年發現的電磁感應現象,預告了發電機的誕生,開創了電氣化的新時代。他畢生致力研究的科學理論——場的理論,引起了物理學的革命。據說,戴維瑞士日內瓦養病時,有記者問到他一生中最偉大的發現是什么,他絕口不提自己發現的鈉、鉀、氯、氟等元素,卻說:“我最偉大的發現是一個人,是法拉第!”
戴維所見的青年才俊何止萬千,那么法拉第又是如何為戴維發現的呢?對此,戴維也有自己的答案。
曾一次,他和父親一起去公園,看見好幾只孔雀,其中一只最美,父親告訴他這就是孔雀開屏,而孔雀因開屏而美麗。隨即,一只麻雀飛過,也學孔雀呈開屏狀,卻無絲毫的美感,他問父親,為何麻雀開屏不美,父親笑了:世界從來只有孔雀開屏,首先要做一只孔雀,其次才是開屏。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說明堅持的力量 6
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薩里郡紐因頓的一個鐵匠家庭。13歲就在一家書店當送報和裝訂書籍的學徒。
他有強烈的求知欲,擠出一切休息時間貪婪地力圖把他裝訂的一切書籍內容都從頭讀一遍。讀后還臨摹插圖,工工整整地作讀書筆記;用一些簡單器皿照著書上進行實驗,仔細觀察和分析實驗結果,把自己的閣樓變成了小實驗室。在這家書店呆了八年,他廢寢忘食、如饑似渴地學習。
他后來回憶這段生活時說:“我就是在工作之余,從這些書里開始找到我的哲學。這些書中有兩種對我特別有幫助,一是《大英百科全書》,我從它第一次得到電的概念;另一是馬塞夫人的《化學對話》,它給了我這門課的科學基礎。”
法拉第主要從事電學、磁學、磁光學、電化學方面的研究,并在這些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
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之后,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產生電”的大膽設想,并開始了艱苦的探索。
1821年9月他發現通電的導線能繞磁鐵旋轉以及磁體繞載流導體的運動,第一次實現了電磁運動向機械運動的轉換,從而建立了電動機的實驗室模型。接著經過無數次實驗的'失敗,終于在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
這一劃時代的偉大發現,使人類掌握了電磁運動相互轉變以及機械能和電能相互轉變的方法,成為現代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技術的基礎。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說明堅持的力量 7
如果說母親的繡花圍裙給法拉第留下的記憶是溫馨的味道,甚至在朦朧中開啟了他對女性的美好向往,那么,父親的那條傳說中的虎皮圍裙又給他留下了什么呢?對于這個問題,法拉第不止一次想過,但奇怪的是,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他竟一輩子都沒有想明白。
父親是個鐵匠,和別的鐵匠不同,父親有一條虎皮圍裙,每當父親系上這條圍裙,就會像中國戲曲中的山大王那樣神氣,接下來,父親就該在叮叮當當、火星四濺中,一遍遍地向別人講述這條圍裙的來歷了。那時,他還是條縱橫江湖的好漢,一天,他一口氣喝了13碗酒,提著哨棒,搖搖晃晃進了山,忽然,一只吊睛白額大蟲,踩著黑風,向他撲來……
每次,法拉第都聽得入了神,并幻想著能像父親那樣圍上這條圍裙。一次,他終于忍不住了,趁父親上廁所的工夫,把圍裙從墻上取了下來,但還沒等他笨手笨腳地將圍裙系好,父親就回來了。父親望了望門外,壓低聲音,沖他吼道:“記住,只要老子還有一口氣,你就不能碰這該死的圍裙。兒子,你可不能像老子我這樣沒出息啊……”
父親認定,一個人要想有出息,就只有讀書。為了供兒子讀書,父親整天拼命打鐵,把自己的腰都打彎了。盡管如此,在兒子13歲時,這位不肯認輸的父親還是不得不同意兒子離開學校,進入一家印刷作坊做徒工。每天早上,當法拉第圍上圍裙時,他就暗暗發誓,一定要在父親還沒有發現自己這套“工作服”前,想辦法把它脫下來。
但究竟要靠什么才能擺脫這宿命般的束縛呢?他很茫然。一次,在裝訂一本名叫《關于化學的對話》的書籍時,他對化學產生了興趣,并在與之“對話”的過程中,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標。從此,他一有時間就鉆進圖書館,并想方設法參加各種科學講座。在一次講座中,他認識了英國皇家學會的著名化學家戴維,并在交往的過程中贏得了對方的賞識。1812年,在戴維的引薦下,他進入皇家學院工作。這一年,法拉第21歲。
“皇家”,“學院”,瞧瞧吧老少爺們,光宗耀祖啊,父親的腰桿挺起來了。可他不知道,兒子只是一名在實驗室里刷瓶子、搬儀器的勤雜工。不久,兒子的身份被人揭穿了。父親特意跑到學院隔著鐵門往里看,果真看到兒子圍著條破圍裙,抱著一摞管子,在走廊里屁顛屁顛地跑來跑去。父親那個羞啊,一直以為兒子在里面做官呢,沒想到是個跑腿的,這讓他這個打虎英雄的老臉往哪兒放?
法拉第和父親鬧翻了。在這個時候,他的事業有了質的突破。幾年前,有位教授發現,當導線有電流通過時,導線旁的磁針就會發生偏轉。這事傳到了法拉第的耳朵里,他想:既然電能讓磁動,那么磁為何不能讓電動呢?他決定試一試,這一試就是9年,1821年,世界上第一個馬達誕生了。接下來,他又想:電產生了磁,反之,磁為什么不能變成電呢?為了“把磁轉變成電”,他又埋頭苦干了10年,1831年,他終于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這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法拉第的名字隨即傳遍了全世界。但法拉第并沒有躺在這“愜意的成就”(大仲馬語)上享受人生,依舊在實驗室里埋頭實驗。有時,實在太累了,他就圍著那條污跡斑斑的虎皮圍裙,到實驗室門口的草坪上散步。有人說,這條圍裙是他的父親臨終時送給他的。他的父親年輕時那可是一條好漢,曾赤手空拳打死過一只猛虎。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說明堅持的力量 8
在倫敦的一家科學檔案館里,陳列著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寫了十年的一本日記。
這本日記非常奇特:
第一頁上寫著:“對!必須轉磁為電。”
以后,每一天的日記除了寫上日期之外,都是寫著同樣一個詞:“No。”
從1822年直到1831年,整整十年,每篇日記都如此。
只是在這本日記的最后一頁,才改寫上了一個新詞:“Yes。”
這是怎么回事?
原來,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金屬線通電后可以使附近的磁針轉動。這引起法拉第的深思:既然電流能產生磁那么磁能否產生電流呢?法拉第決心研究磁能否生電的課題,并決心用實驗來回答。
十年過去了,經過實驗-失敗-再實驗……法拉第終于成功了。
他在歷史上第一次用實驗證實了磁也可以生電,這就是著名的`電磁感應原理。
這個著名的原理,導致了發電機的誕生。
法拉第在這本寫了長達十年的日記中,真實地記錄了他不斷失敗和最后獲得成功的過程。
那一天一天所寫的“No”,就是一次一次的失敗;
那最后一天所寫的“Yes”,就是試驗的最終成功。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說明堅持的力量 9
1820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物理教授奧斯特,通過多次實驗證實電流存在磁效應。這一發現傳到歐洲大陸后,吸引了許多人參加電磁學的研究。
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懷著極大的興趣重復了奧斯特的實驗。果然,只要導線通過上電流,導線附近的磁針的磁針立即會發生偏轉,他深深地被這種奇異現象所吸引。
當時,德國古典哲學中的辯證思想已傳入英國,法拉第受其影響,認為電和磁之間必然存在聯系并且能相互轉化。他想,既然電能產生磁場,那么磁場也能產生電。為了使這種設想能夠實現,他從1821年開始做磁產生電的實驗。
幾次實驗都失敗了,但他堅信,從反向思考問題的方法是正確的,并繼續堅持這一思維方法。
10年后,法拉第設計了一種新的實驗,他把一塊條形磁鐵插入一只纏著導線的.空心圓筒里,結果導線兩端連接的電流計上的指針發生了微弱的轉動,電流產勝了!隨后,他又完成了各種各樣的實驗,如兩個線圈相對運動,磁作用力的變化同樣也能產生電流。
法拉第10年不懈的努力并沒有白費,183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電磁感應定律,并根據這一定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發電裝置。
如今,他的定律正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說明堅持的力量】相關文章:
成功源于堅持的力量議論文01-29
堅持成功寓言故事01-18
堅持的力量02-10
成功的名人堅持的故事24篇10-12
論堅持的力量08-05
堅持的力量作文「精選」01-24
作文:堅持的力量01-28
(精選)堅持的力量作文08-16
堅持的力量作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