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岳飛中國名人故事(精選10個)
故事是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岳飛中國名人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岳飛中國名人故事 1
岳飛,(1103—1142年),字鵬舉,出生于北宋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的一戶佃農家里。青年時代,正遇上金女真貴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他親眼目睹北宋滅亡前后的慘痛史實,和當時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堅決抗擊女真貴族民族壓迫、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愿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壓迫的漢、契丹、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國,深入骨髓”,紛紛自動組織起來反抗。
從12世紀20年代起,黃河南北、兩淮之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金民族戰爭。岳飛和抗金名將宗澤、韓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可是,腐敗的北宋統治集團,采取妥協、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被擄走后,繼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頭目趙構,同樣是個投降派。他偏安于江南一帶,沉醉于歌舞逸樂之中,沒有真正組織抗金民族戰爭并把它進行到底的決心和打算,反而一面利用秦檜等投降派,通過他們出面進行一系列議和投降活動;一面則利用宗澤、岳飛、韓世忠等抗戰派,抵擋金軍的凌厲攻勢,以保住他的皇帝寶座和積累屈膝求和的資本。到了12世紀20年代中期,東自江淮,西至陜西一線的宋、金雙方對峙的軍事分界線形成后,趙構、秦檜統治集團,實際上已經成了南宋抗金斗爭的最大絆腳石;反過來,岳飛、韓世忠等抗戰派,則成了趙構、秦檜投降派活動的最大障礙。
南宋朝廷內部抗戰派與投降派的斗爭,日趨尖銳。
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于度外,對趙構、秦檜的投降活動進行堅決斗爭。1139年(紹興九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抱恨)之”。和議達成后,宋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并再次表示收復中原的決心,“愿定謀于全勝,期收地于兩河,唾手燕云,終欲復仇而報國”。這無異于給宋高宗當頭潑了冷水,從而更使趙構、秦檜懷恨在心。但岳飛不顧個人得失,堅持抗戰到底。他率領軍隊,聯絡北方義軍,卓有成效地從事抗金戰爭,積極準備收復中原、統一祖國,成為全國抗金民族戰爭中的有力支柱。
1139年夏,金兀術撕毀紹興和議,傾巢而出,再度發動大規模的對宋戰爭。在東、西兩線軍取得對金大捷的形勢下,岳飛揮師從長江中游挺進,實施銳不可當的`反擊,他一直準備著的施展收復中原抱負的時機到來了。
岳家軍進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義民兵的熱烈歡迎。這年7月,岳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術一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岳飛親率將士,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陀”(侍衛親兵)和“拐子馬”(左右兩翼鉗攻的騎兵),把金兀術打得大敗。
岳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術,可惜沒有找到,手殺敵人數百,身受幾十處創傷,豪勇無比。
岳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斗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軍陣容搖動。郾城大捷后,岳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里),金兀術集合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岳飛打得落花流水。岳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軍心動搖,金兀術連夜準備從開封撤逃。南宋抗金斗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破掉酒戒慶祝)!”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但是,外敵難以撼動的岳家軍,卻遭到了南宋朝廷內部投降派的摧殘。就在這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甘心充當兒皇帝的宋高宗趙構,因擔心一旦中原收復,金人放回他的哥哥欽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與金人議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的奸細———竊取了宰相高位的秦檜,也抓住宋高宗這個難言的心病大肆活動,破壞岳飛的抗戰。他們狼狽為奸,密謀制訂了全線撤軍、葬送抗金大好形勢的罪惡計劃。他們首先命令東、西兩線收兵,造成岳家軍孤軍突出的不利態勢后,即以“孤軍不可久留”為名,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在要么“班師”、要么“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岳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于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
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的英勇抗金斗爭,至此被迫中斷。岳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岳飛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故意揚言明日渡河,嚇得金兀術連夜棄城北躥,準備北渡黃河,使岳飛得以從容地組織河南大批人民群眾南遷至襄漢一帶,才撤離中原。這時,有一個無恥的書生,騎馬追上金兀術,扣馬而諫:“太子 (金兀術)毋走,京城可守也,岳飛兵且退矣!……自古沒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于外者。”金兀術這才又整軍回到開封,并不費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奪了回去。
岳飛一回到臨安,立即陷入秦檜、張俊等人布置的羅網。1141年(紹興十一年),他遭誣告“謀反”,被關進了臨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車橋附近)。監察御史萬候糢(音犿ò)親自刑審、拷打,逼供岳飛。與此同時,宋、金政府之間,正加緊策劃第二次議和,雙方都視抗戰派為眼中釘,金兀術甚至兇相畢露地寫信給秦檜:“必殺岳飛而后可和。”在內外兩股惡勢力的夾擊下,岳飛正氣凜然,光明正大,忠心報國。從他身上,秦檜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證據,但岳飛卻仍于紹興十一年農歷除夕夜,被趙構“特賜死”,殺害于臨安大理寺內,年僅三十九歲。岳飛部將張憲、兒子岳云亦被腰斬于市門。岳飛父子及張憲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軍隊和老百姓的強烈憤怒,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
韓世忠當場駁斥:“‘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民族英雄岳飛,就在“莫須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臨死前,他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這是悲憤的呼喊!
岳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精忠報國的業績是不可磨滅的。正是他,表達了被壓迫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斗爭,并知道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宋中國人民免遭金統治者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封建經濟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
岳飛不愧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岳飛遇害后,臨安義士隗順,負尸越城,草草地埋葬于九曲叢祠旁。為了便于以后識別,隗順將岳飛隨身佩帶的玉環系于遺體腰下,墳前種植了兩棵橘子樹。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因重修棲霞嶺下岳飛廟墓,追尋岳飛初葬地,終于在杭州市眾安橋螺絲山下扁擔弄內的紅紙染坊旁,找到了最初的岳墳。1876年(光緒二年),在這里修建“忠顯廟”,杭州人俗呼為“老岳廟”。
岳飛死后二十年,即1162年6月(紹興三十二年五月)宋孝宗趙眘繼位,7月下令,給岳飛平反昭雪,“追復原官”,并以五百貫的高價購求岳飛遺體,“以禮改葬”。
岳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斗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軍陣容搖動。郾城大捷后,岳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里),金兀術集合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岳飛打得落花流水。岳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軍心動搖,金兀術連夜準備從開封撤逃。南宋抗金斗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破掉酒戒慶祝)!”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但是,外敵難以撼動的岳家軍,卻遭到了南宋朝廷內部投降派的摧殘。就在這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甘心充當兒皇帝的宋高宗趙構,因擔心一旦中原收復,金人放回他的哥哥欽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與金人議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的奸細———竊取了宰相高位的秦檜,也抓住宋高宗這個難言的心病大肆活動,破壞岳飛的抗戰。他們狼狽為奸,密謀制訂了全線撤軍、葬送抗金大好形勢的罪惡計劃。他們首先命令東、西兩線收兵,造成岳家軍孤軍突出的不利態勢后,即以“孤軍不可久留”為名,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在要么“班師”、要么“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岳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于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
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的英勇抗金斗爭,至此被迫中斷。岳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岳飛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故意揚言明日渡河,嚇得金兀術連夜棄城北躥,準備北渡黃河,使岳飛得以從容地組織河南大批人民群眾南遷至襄漢一帶,才撤離中原。這時,有一個無恥的書生,騎馬追上金兀術,扣馬而諫:“太子 (金兀術)毋走,京城可守也,岳飛兵且退矣!……自古沒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于外者。”金兀術這才又整軍回到開封,并不費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奪了回去。
岳飛一回到臨安,立即陷入秦檜、張俊等人布置的羅網。1141年(紹興十一年),他遭誣告“謀反”,被關進了臨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車橋附近)。監察御史萬候糢(音犿ò)親自刑審、拷打,逼供岳飛。與此同時,宋、金政府之間,正加緊策劃第二次議和,雙方都視抗戰派為眼中釘,金兀術甚至兇相畢露地寫信給秦檜:“必殺岳飛而后可和。”在內外兩股惡勢力的夾擊下,岳飛正氣凜然,光明正大,忠心報國。從他身上,秦檜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證據,但岳飛卻仍于紹興十一年農歷除夕夜,被趙構“特賜死”,殺害于臨安大理寺內,年僅三十九歲。岳飛部將張憲、兒子岳云亦被腰斬于市門。岳飛父子及張憲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軍隊和老百姓的強烈憤怒,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
韓世忠當場駁斥:“‘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民族英雄岳飛,就在“莫須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臨死前,他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這是悲憤的呼喊!
岳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精忠報國的業績是不可磨滅的。正是他,表達了被壓迫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斗爭,并知道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宋中國人民免遭金統治者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封建經濟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
岳飛不愧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岳飛遇害后,臨安義士隗順,負尸越城,草草地埋葬于九曲叢祠旁。為了便于以后識別,隗順將岳飛隨身佩帶的玉環系于遺體腰下,墳前種植了兩棵橘子樹。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因重修棲霞嶺下岳飛廟墓,追尋岳飛初葬地,終于在杭州市眾安橋螺絲山下扁擔弄內的紅紙染坊旁,找到了最初的岳墳。1876年(光緒二年),在這里修建“忠顯廟”,杭州人俗呼為“老岳廟”。
岳飛死后二十年,即1162年6月(紹興三十二年五月)宋孝宗趙眘繼位,7月下令,給岳飛平反昭雪,“追復原官”,并以五百貫的高價購求岳飛遺體,“以禮改葬”。
岳飛中國名人故事 2
岳飛很小的時候,他母親就教他識了不少字。
可岳飛學寫字的念頭一點兒也沒消,伸出手,說:“拿來紙、筆,就在被窩里先教兩個字,啊?”岳飛嬌嗔地呶著嘴,央求娘教他寫字。
一說起筆墨紙張,岳母的心像被針刺了一下,心想:要是有紙、有筆、有墨,早該教孩子寫字啦。這幾年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全靠王員外,如果筆、墨、紙、張錢再去向王員外開口,心里實在過意不去。岳飛看娘的臉色陰沉下來,像是知道了娘的心思,忙說:“我不學啦。”鉆進被窩就合上眼睛。岳母見兒子這樣懂事,和自己肉連肉、心貼心,多會體貼娘呀。想著想著,眼睛濕漉漉的,心里覺得很對不起兒子。于是她撫摸著岳飛的頭說:“這些天娘手里節省下來幾個錢,明天就給你買筆墨,睡吧!”
岳飛沒吱聲,鼻子微微翕動。一會兒岳母推推岳飛,見他一動不動,以為他睡著了。岳母拾掇拾掇桌上的東西,扒扒灶火坑里的青灰,埋上火種,去睡了。
岳飛聽聽沒動靜,就睜開了眼睛。剛才他是在裝睡呀!岳飛心想:“去向上學的小孩們要吧,怕不給,就是有要好的`,要一回,要兩回,總不能天天向人家要;在墻上寫吧,兩天就把墻畫臟啦。該怎么辦呢?”想著想著上眼皮和下眼皮就打起架來,迷迷糊糊地看見從灶火門里出來個老頭,白花花的頭發,胡子足有尺把長,坐在風箱旁的草堆上,用手輕輕地把燒過的青灰扒拉出來,攤在地上,拿起掏火棍,一筆一畫地寫起字來。岳飛心里打了個忽閃,一下子豁亮了,這不是筆和紙么。岳飛又驚又喜,“咯咯咯”地笑起來。突然有人推了他一下,醒了,只聽娘問他:“深更半夜的,遇到啥喜事啦?笑得聲音那么響。”
“娘!娘!快點燈,有筆有紙啦!”說著岳飛摸著衣服趕緊穿上,娘把燈也點著了。岳飛趿拉著鞋,跑到灶火前,三下兩下把青灰扒出來,用手抹捋平,用食指一畫,咦,挺好。回過頭說:“娘,就把青灰撒到地上抹平當紙、用手指頭當筆寫字吧,不用花錢買啦。”
第二天,岳母把掏出來的青灰攤在地上,開始教岳飛寫字了。岳飛跟著娘用手指頭在這“青灰紙”上畫著,一筆一畫,寫得認認真真。半晌工夫,岳飛就把“天地日月上下左右”幾個字寫得熟透透的。寫了幾天,岳飛的手指頭上磨得紅紫紫的,一碰著東西就鉆心地疼。岳飛怕娘心里不好受,就一聲不響,忍著疼,天天不間斷地練習。
青灰有時燒得不透,里邊總是疙里疙瘩的,一碰著灰疙瘩,就把字寫變了樣。這天岳母拿來篩子,把青灰篩了一遍,又細又勻,攤在地上,平乎乎喧騰騰的。岳飛在篩過的青灰上寫字,省勁多啦,寫的字也好看。寫了個把月,岳飛每天寫的字越來越多,加上用指頭寫的字又大,青灰攤得比席子還大,也不夠岳飛用。岳飛寫呀寫呀,青灰不夠用,就去四鄰八舍的灶火坑里掏青灰。
后來,岳母看見兒子紅紫的手指頭,很是心疼,就把頭上的銀簪拔下來,叫岳飛用銀簪在青灰上寫字。用銀簪在青灰上寫的字,又勻又小,再也不磨指頭了。
岳飛用這“銀簪筆”、“青灰紙”,寫了多少字,誰也說不上來,只知道岳飛寫字用的青灰足足拉了三馬車,岳母的銀簪給磨短了大半寸。
岳飛小時候家里非常窮,母親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兒鍛煉身體。岳飛勤奮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
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岳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每次作戰時,岳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戰,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
岳飛還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岳家軍”的士兵都嚴格遵守紀律,寧可自己忍受饑餓,也不敢打擾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們天一亮就起來,為主人打掃衛生,清洗餐具后才離去。“岳家軍”的士氣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帥長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在一次岳家軍與金軍的戰役中,當岳家軍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檜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秦檜還誣告岳飛謀反,將他關入監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
岳飛中國名人故事 3
岳母刺字
岳飛小時候家里非常窮,母親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兒鍛煉身體。岳飛勤奮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
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岳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每次作戰時,岳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戰,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
岳飛還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英雄——“岳家軍”。“岳家軍”的士兵都嚴格遵守紀律,寧可自己忍受饑餓,也不敢打擾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們天一亮就起來,為主人打掃衛生,清洗餐具后才離去。“岳家軍”的士氣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帥長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在一次岳家軍與金軍的戰役中,當岳家軍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檜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秦檜還誣告岳飛謀反,將他關入監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
岳飛死時只有三十九歲。他一生謹記母親的教誨,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沒有忘記母親“精忠報國”四個字。
岳飛中國名人故事 4
三拒詔書
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于度外,對趙構、秦檜的投降活動進行堅決斗爭。
1139年(紹興九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刻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和議達成后,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并再次表示收復中原的`決心,“愿定謀于全勝,期收地于兩河,唾手燕云,終欲復仇而報國。”這無異于給宋高宗當頭潑了冷水,從而更使趙構、秦檜懷恨在心。
但是岳飛不顧個人得失,堅持抗戰到底的立場,率領將士,聯絡北方義軍,卓有成效地從事抗金戰爭,籌劃收復中原、統一祖國,成為全國抗金民族戰爭中的有力支柱
岳飛中國名人故事 5
直搗黃龍
岳家軍進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義民兵的熱烈歡迎。
這年七月,岳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術一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岳飛親率將土,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侍衛親兵)和“拐子馬”(左右兩翼鉗攻的騎兵),把金兀術打得大敗。岳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術,可惜沒有找到,手殺敵人數百,身被幾十處創傷,豪勇無比。岳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斗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軍陣容搖動。
郾城大捷后,岳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里),金兀術率領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岳飛打得落花流水。
岳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術連夜準備從開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破掉酒戒慶祝)”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岳飛中國名人故事 6
十二金牌
外敵難以撼動的岳家軍,卻遭到了南宋朝廷內部投降派的摧殘。
就在這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甘心充當兒皇帝的高宗趙構,因擔心一旦中原收復,金人放回他的哥哥欽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與金入議和。
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竊取了宰相高位的內奸秦檢,也抓住高宗這個難言的'心病大肆活動,破壞岳飛的抗戰。他們狼狽為奸,密謀制訂了全線撤軍、葬送抗金大好形勢的罪惡計劃。他們首先命令東西兩線收兵,造成岳家軍孤軍突出的不利態勢后;即以“孤軍不可久留”為名,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
在要么“班師”、要么“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岳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是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于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的抗金英勇斗爭,至此被迫中斷。
岳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岳飛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故意揚言明日渡河,嚇得金兀術連夜棄城北竄,準備北渡黃河,使岳飛得以從容地組織河南大批人民群眾南遷到襄漢一帶,才撤離中原。
岳飛中國名人故事 7
他在抗金戰爭中訓練出一支作戰勇敢、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讓敵人聞風喪膽。然而就在岳飛抗金取得一次次勝利時,宋高宗趙構、奸臣秦秦檜卻以十二道金牌將他召回,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處死。當時岳飛年僅39歲。岳飛的“精忠報國”的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一面旗幟。
岳飛的母親告訴岳飛一定要為人民做事,一定要走正路,不要走邪路。岳飛忍著痛牢牢地記住了“精忠報國”,這位精忠報國的英雄戰功赫赫,才幾年時間,殺敵上萬,是赫赫有名的抗金將軍。就當岳飛率領岳家軍奮勇殺敵時,胸無大志的高宗被金國派來的'奸細秦檜騙得稀里糊涂,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處死,但岳飛的“精忠報國”的精神永遠在我們中國人的心里。
岳飛是偉大的,他文武雙全,是中國人的榜樣,是名副其實的 “精忠岳飛”。
岳飛中國名人故事 8
岳飛的故事
很多人對大將軍岳飛感興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岳飛的故事。岳飛年輕時就比較的聰明,勤奮好學,而且練成了一身的好武藝,正值少年的時候,他看到了外敵入侵自己的國家,他想去投軍殺敵可惜的是他的年齡太小,于是就跟著他的父親繼續學習,終于在二十歲的時候投入軍中了。
岳飛劇照
岳飛投軍臨走的時候,她讓她的母親在自己的背上刻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四個字也成了岳飛這一生的使命。這便是岳飛的故事中有名的岳母刺字。
岳飛投軍后作戰很是勇猛,有一次他隨著大軍的副帥一起抗敵,當時他還是一位小兵,副帥帶著大軍沖進了敵軍的陣里,他也奮力殺敵,可是由于寡不敵眾的原因,最終宋軍處于弱勢。
岳飛這個時候的心里很是著急,自己的將軍一旦被殺,那么這一戰就是宋軍必敗無疑了。于是岳飛拼死殺到了副帥的旁邊,保護著副帥,一直到結束,結果敵人跑了,宋軍大勝,副帥這才注意起岳飛這個好手,最終岳飛成為了一名將領,他的名聲也漸漸的大了起來。
可是在后來,朝廷被秦檜把持,秦檜有意向敵軍求和,然而這個時候岳飛帶著大軍在前方作戰正勝利在望,可是秦檜就是怕惹怒了敵人,而且敵人告訴他要想談和,必須先殺死岳飛,因為當時的岳飛已經成為統軍大將軍了。可惡的秦檜連續十二道金牌命令把岳飛召回。
岳飛一心為國,可惜報國無門,最終秦檜按照著敵人的意思殘忍的把岳飛殺害了。而岳飛并沒有反抗朝廷,因為他時刻記著自己背上的字。
岳飛的故事之所以流傳到今天,與他忠肝義膽的情懷有很大關系。
岳飛簡介
岳飛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卻不一定知道他的詳細事跡,岳飛是民族的英雄也是一位優秀的將領,同時在軍事上的造詣也是非常的高,與其有關的莫過于“岳飛手下的岳家軍”。一支能讓敵人嚇破膽的軍隊,而在如今,有很多的人習慣叫岳武穆,武穆是岳飛的字。
岳飛劇照
岳飛出生于一農家,小時候家庭還算可以,少年的時候,正值其他族入侵大宋,小小的岳飛便產生了投軍的念想,可是無奈自己太小了,所以便在他父親的教導下開始習武。在他二十歲的'時候第一次投軍。
可是無奈當時的朝廷過于軟弱,而且軍中的上官壓榨小兵的現象非常嚴重,無奈之下岳飛離開了軍中,可是看著百姓慘遭敵人的殺戮,最終岳飛再次投軍,這一次卻因為父親的病故再次的離開了軍中,此時大宋已經不保,大多人都已經對大宋失去了信心,然而岳飛這個時候第三次投軍。
于是經歷幾年的征戰,岳飛的名聲越來越大,最終成為了一名名將,同時也培養了一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部隊“岳家軍”。可是當時的朝廷已經被太師秦檜所把持,秦檜一心投降外敵,于是利用權力連發給岳飛十二道命令,眼看著勝利在望,可是無奈,岳飛只有班師回朝。最終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終年三十九歲。
岳飛一輩子為國、為民,可惜卻被冤死,他所寫的《滿江紅》代表了他心中的滿腔熱血。也代表了我們的心聲。
岳飛是哪個朝代的
岳飛是中國宋朝時期的人物,但是岳飛是兩宋交接時期的人物,因此有很多人分不清岳飛到底是哪個時期的人。有的人說岳飛生在北宋年間,因此覺得岳飛是北宋時期的人物,有的人覺得岳飛主要的生活時間是在南宋,因此岳飛是南宋時期的人。
岳飛劇照
中國歷史上的宋朝分為兩個階段,有南北之分,之所以稱其為南北宋,是因為這兩個階段的都城一個是在中國的北方,一個是在中國的南方。北宋末年,女真人入侵中原,占領了宋朝的都城汴梁,俘虜了宋朝的皇帝,北宋滅亡。
后來,宋朝的皇族趙構在南方稱帝,開啟南宋的統治。岳飛生在北宋年間,正趕上金兵入侵中原,他的家鄉也遭到了金兵的侵略。北宋滅亡后,岳飛加入南宋的朝廷軍,開始反抗金兵的侵略。
岳飛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南宋時期,并且與南宋的開國皇帝趙構有著很多的交集,因此應該可以判定,岳飛是南宋時期的人。
判定一個歷史人物是哪一個朝代的人,一般是按照他的生活軌跡來判斷。在中國古代的某些階段,由于王朝更替的原因,有一些歷史人物經歷了兩朝或者是三朝,在判斷這些人的所屬年代的時候,就要看看他的主要事跡是在哪個階段。還有些歷史人物雖然在前朝生活了很長時間,在后朝生活的時間較短,但是卻在后朝有很多的事跡,判定這些人所屬年代時,就以后朝為準。
岳飛中國名人故事 9
“磚壙蘿卜不用油,筷子夾起兩頭流。”它肉質脆嫩,水汪透亮,生食清甜爽口,熟食細膩柔軟,香噴噴,甜津津,確實名不虛傳。說起來,它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
傳說南宋時期,民族英雄岳飛,曾率領十萬人馬路過祁東磚壙。這一年久旱不雨,號稱“水鄉澤國”的湖南田土,競也干裂得象烏龜殼一樣。唯獨那磚壙三里見方的地方,蘿卜卻長得十分青翠。岳飛巳三天沒進湯水了,肚子里咕咕咕地直叫。他想:如今胡虜橫行,災荒連年,赤地千里,民不聊生,而皇上茍安江南,這十萬人馬北上驅胡,朝廷競然糧草不濟,卻如何是好?他東尋西覓,半天連一滴水珠兒也沒發現,他撿起團土塊用力一提,頓時化成了飛揚的塵末。他真不明白這蘿卜為什么長得這樣旺盛?連忙在大路口豎起了一塊木牌,用手指蘸著朱紅在上面寫了幾個大字;“蔬菜如寶,將士當心;若有損害,一律嚴懲。”寫畢,他才放心地離開了菜地。
岳飛才剛坐定,一個士兵就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元帥呀!不知是哪個該死的競把您豎的字牌竊走了,又另立了一塊牌。”“啊?”岳飛吃了一驚,忙問;“那牌上寫了些什么?”那士兵說:“聽人家說,那上面寫的是什么‘磚壙蘿卜,吃了飽肚;愿吃就吃,何必攔阻?’”岳飛聽了,怒發沖冠;“胡說!是誰違抗軍令,毀我軍紀,墮我士氣,這、這、這……”他急忙來到了大路邊,一看,果然不假。他正要揮劍向木牌砍去,卻又很快地把揚起了的寶劍收了回來。原來,他發現在字牌的左下方還有一個落款:“磚壙百姓敬啟”。
岳飛正在猶疑,迎面走來一個挑著柴禾的中年漢子,哼著山歌:“荒年蘿卜不用愁,扯個蘿卜哪算偷?磚壙蘿卜吃不盡,蘿卜年年爛地頭。”岳飛聽得,自言自語地說:“這般災荒之年,百姓連野菜都找不著,哪里還有夢卜年年爛地頭的?……”那中年漢子倒也耳利,他見這人濃眉大眼,氣度非凡,放下柴禾,急急上前拱手施禮:“大人!這蘿卜要不是每年外地人來幫忙吃點,我們就只好讓它一年年長著。你看,那地里有的不是長得齊人高了么?”“可你們吃的是……”那中年漢子沒等岳飛把話說完,就哈哈大笑起來:“這個請大人不必擔心!我們這里能吃的東西多啦!”岳飛沉吟了半晌,然后,把臂一揮。“嗯,既然如此,請你回村商量商量,這蘿卜我們就按價買了罷!”
老百姓聞聽岳飛要買蘿卜,都爭先恐后地抬著一簍簍又白又嫩的蘿卜來到了兵營。不一會兒,蘿卜竟堆得象小山一樣高了。末了,老百姓還打鑼鼓鼓,特地給岳飛拾來了一個“蘿卜王”。岳飛隨手掂了掂,咦喂!這足有百來斤呢!于是大家圍著一堆一堆的蘿卜,橫啃豎咬,個個吃得飽飽的。
軍營里,唯獨主帥岳飛沒有吃。一個偌大的“蘿卜王”擺在那兒。他搔了搔兩鬢的華發,心想:老百姓把蘿卜全部獻給了我們,難道他們真的是不吃蘿卜么?于是派了一個士兵前去察看。工夫不大,這個士兵回來稟報:“元帥呀!我見家家鍋里出白氣,戶戶灶里冒炊煙,看來他們吃的'并不差啦”!岳飛又問:“那他們究竟吃的是什么”?那士兵張口結舌。岳飛再令兩個士兵前去察探。過了好一會兒他們回來了,這回看見的卻是另外一種情形:“元帥容稟,我們打開老百姓的鍋蓋一看,啊喲──原來老百姓盡用蘿卜葉子熬湯喝呢!”這時,岳飛完全明白了百姓們的一番苦心好意。他們讓出了這救命的蘿卜,正是顯示了他們盼望驅除胡虜、一統神州的迫切心愿啊!
岳飛激動得熱血沸騰,他疾風似地爬上一座山坡,極目遠眺,情不自禁地呼喊起來:“不負眾望!還我河山!……”岳飛一定要把這“蘿卜王”切成百份,和老百姓一同分著吃。全軍將士和老百姓無不深受感動。
直到現在,這里每年照例要拔出一個“蘿卜王”來,十戶百家的一同分著吃,以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磚壙蘿卜的美名,也就代代相傳,遠近聞名了。
岳飛中國名人故事 10
一天,岳飛兄弟五人正在莊子前面的一塊打麥場上練習槍棒,村里的民兵來報信說:“相州節度都院劉大人已經頒布條文,命令各地練武的人必須到那里考試,錄取后才可以上京城參加考試。”岳飛聽完,向他還禮并道了謝。
得到消息以后,岳飛立即騎馬進城去見岳父李春,讓岳父把牛皋的名字也加進去一同送考。李春答應了,就寫了一封信給湯陰縣縣官徐仁,托他幫著去辦理。岳飛收好信,謝過岳父回去了。
第二天,五位兄弟便早早出發了。很快,五人就來到了湯陰縣。當天,岳飛就帶著兄弟幾個到縣衙拜見了縣官徐仁,并把岳父李春的信交給了徐縣官。徐縣官看過信,又見他們個個都像練武的人,便點頭表示贊賞,并告訴他們明天去相州節度衙門找中軍洪先就行了。
等到第二天,兄弟五人到相州節度使衙門去見中軍洪先。哪知中軍洪先張口就跟他們索要見面禮,當聽到岳飛說沒帶錢時,他立刻板起面孔,叫他們過三天再來。岳飛他們只得回去,路上正好碰見了徐縣官,兄弟五人將這個情況告訴了他。徐縣官一聽勃然大怒,叫岳飛幾個和他一起去直接見劉老爺。劉老爺一見這五個人,個個魁梧強壯,十分喜歡。這時中軍洪先進來稟告說:“這五個人武功平常,我已見過,叫他們回去好好練習,下次再來,怎么又跑到這里來了?”徐縣官連忙對劉老爺說道:“這個中軍,因為岳飛他們沒有送禮給他,所以在這兒亂說。這些考生三年才能考一次,機會難得,望大人成全。”洪先急忙分辯說:“我早上才見識過,他們武藝不高,怎么反過來說我?如果不信,敢和我比比武藝嗎?”劉老爺一聽,指著岳飛與中軍,說:“好吧,你們兩個就比給我看看。”
岳飛和洪先下了臺階。洪先提起一柄三股托天叉,惡狠狠地向岳飛刺來。岳飛舉起瀝泉槍輕輕一挑,擋住了洪先的'三股托天叉,隨后掉轉槍頭,向洪先肩窩一點,洪先站不住腳,撲倒在地。劉老爺看岳飛很有本事,知道洪先在說謊,非常生氣,就叫侍衛把洪先趕出大門,不再任用。洪先憤憤地走了。劉老爺對岳飛說道: “像你這樣的好本事一定能考上,你只管回去收拾收拾,我會叫人送信上京城,把你的姓名報上去。”說罷又向岳飛詢問了家中的情況。岳飛就將自己的身世說了一遍。劉老爺聽了,就對徐縣官說:“這個后生前途不可估量,你回去,查查岳家原有的老產業,等我撥些銀兩在湯陰縣給他重新蓋房子,叫他仍然回故鄉去祝”岳飛一聽,連忙上前叩頭,對劉老爺萬分感激。
【岳飛中國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岳飛的名人故事(精選9篇)01-04
歷史名人岳飛的簡介及故事04-06
歷史名人岳飛的故事5則08-17
岳飛的故事03-25
中國名人的故事03-01
中國愛國名人故事03-12
中國名人故事盤點08-24
中國名人的勵志故事09-03
岳飛的故事3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