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時間:2022-10-10 09:43:49 [第二單元]民風民俗 我要投稿

【推薦】家鄉的民俗的作文匯編9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民俗的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家鄉的民俗的作文匯編9篇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1

  端午節,在我的家鄉是沒有什么很特別的,就那幾樣,吃粽子,插艾草,和家里人坐在一起吃吃飯罷了。唯一讓我覺得有些特別的就是在端午那一天每個小孩子手上都要系個絲線——五色縷。

  五色縷,說白了就是五種顏色明艷、鮮亮的絲線放在一起編成的五彩的首飾繩,然后系在手腕上,有辟災免難的意思。這都是老一輩兒傳下來的,深究也不知曉到底是從那一輩兒來的,仿佛是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自然而然就有的。

  而且這五色縷還有一個講究,解下來的時候一定要在雨天,而且不能隨意的丟棄,一定要扔在活水河里。記得,有一次,我把端午時系的五色縷提前解了下來,原因不過是把絲線質量太差,一出汗就紅一道、綠一道的印在了手腕上,花花綠綠的,活像個調色盤。我等到沒人時,就趁機將其解了下來,隨手扔在了垃圾桶里。

  不幸的是,正當我以為這件事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過去了的時候,我的外婆發現了,將我帶到客廳里狠狠的斥責。那神態仿佛是我做了什么十惡不赦的大錯,令天地都無法原諒似的。最后,她又仔仔細細的挑選了五種顏色明亮的絲線,編在一起系在了我的手上并且一遍又一遍的叮囑我,千萬不要解開,一定要等到下雨時才可以。

  后來,我才知道,據說在下雨天將五色縷解開扔到活水河里,有將在并從身上驅走,讓災難病痛隨波而逝,這一年就會過得平安順利。

  現在,我的外婆和我已不住在一起了,每逢端午節時媽媽也會仔細的挑五條絲線編成五色縷系在我的手腕上,只是她早已不記得當年那種繁復的編發了,就撮一撮應付一下,在過節的時候應應景,討一個好兆頭罷了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2

  一年里,有許多節日要過,比如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等,可是在我的家鄉,卻有一個特殊的節日——枸杞節。

  枸杞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藥果,我的家鄉就是世界聞名的枸杞之鄉,據說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栽培歷史,這里盛產的紅枸杞是世界上品質最好的,枸杞節也是因此而來。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枸杞采摘的旺季,鮮紅的枸杞掛滿了枝頭,田野里散發著枸杞花果的怡人清香,這時你來到田間地頭,到處可以聽到杞農們的歡聲笑語。紅紅火火的枸杞節也就在這個時候開始。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這盛大的節日。

  首先是有一個隆重的開幕式,有精彩的文藝演出,絢麗的焰火表演等。然后,從遠方來參加節日的客人們可以到枸杞園里去體驗采摘果實的快樂,去親口品嘗那鮮美的枸杞果,去欣賞那枸杞園的美麗風光。當然不止這些,由于枸杞的藥用價值很大,所以現在已經有了很多的枸杞產品,比如吃的:枸杞干果、鮮果、枸杞糖、枸杞糕等;喝的:枸杞芽茶、枸杞果酒、枸杞咖啡、枸杞牛奶等,琳瑯滿目的枸杞商品會讓你目不暇接,饞涎欲滴,一個枸杞商城,會讓你轉上大半天!火辣辣的天氣,火辣辣的節日!

  怎么樣?暑假的時候,歡迎您也來到我的家鄉,來參加盛大的枸杞節,來品嘗我們的美味的枸杞果吧!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贛縣,它位于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贛江河畔,也有著許多民俗文化,而其中,美食,最具有代表性。

  黃元米果算是美食中的極品了,它的制作有的地區還保留著傳統的做法――制作黃元米果要先用黃元柴灰加開水過濾成灰水,冷卻后浸米一夜,次日用甑蒸熟成飯,再將飯拌灰水,然后將這一大團的黃糯米放在一個類似于碗狀的石器中,由幾個人用木槌輪流敲打。完成上面的工作后,再用一根細繩來分解成一塊一塊金燦燦的黃元米果,再把這些米果放進一罐灰水中,可以保存三四個月,可隨時取出來吃。那味道,簡直是回味無窮啊!每當過年時有客人來了,總會送幾塊美味的黃元米果作為禮物。

  還有一種美食――米粉魚,是我們贛南的'特產。那味道,簡直是一流的,絕對讓品嘗者贊不絕口。米粉魚的做法也是簡單的。先將用米粉拌好的魚塊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粉干上,再將它們放進一個蒸籠即可我家鄉的民俗文化作文我家鄉的民俗文化作文。待蒸好以后,一籠香噴噴的米粉魚便出爐了。不論是粉干還是粉干上的魚塊,都是十分美味的。

  這就是我家鄉比較典型的民俗文化――美食的一小部分。我們贛縣雖是一個小城市,但我愛這里,愛這里的民俗文化,從而勝過其他的大城市。這就是我家鄉的民俗文化了。

  中國各地都有各自的過節民俗,而我的老家,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這里的春節與別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節期間忌講不吉利的話,萬一小孩無知,說了不吉利的話,要用紙巾拭嘴。同時忌吵嘴打罵和摔破碗碟,萬一不小心打破碗盤,要將碎片收集起來放進石臼里,口中念“歲歲平安”,借“碎”與“歲”諧音來化兇為吉,保持祥和歡樂的氣象。

  正月初一子時新年開始,家家戶戶燃放鞭炮,稱為“開正”,還要在門前備清茶、糖果,焚香,稱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燒香點燭,祭拜天地祖先

  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隨即賜以紅包。

  在“開正”的時候,家人都要吃點紅糖線面湯。糖,意為甜蜜;線面,意為長壽,即祈求全家幸福長壽。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門遇雨;不往戶外倒垃圾,忌“財氣外泄”。此外還有不不討債,不打罵孩子等禁忌。

  怎么樣?云霄的春節既講究又別有一番風趣吧!除此之外,大家還可以在網絡、書籍上多多了解一些異地的習俗,多豐富自己的見識!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過年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外公、外婆是張金人,在他們那里過年可熱鬧了,放鞭炮、吃魚糕、吃鹵肉,特別是外婆做的炸肉丸子、鹵肉最好吃。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就會守在外婆的蒸籠旁,等待著外婆新鮮出爐的魚糕,還沒等外婆把魚糕擺放好,我就會迫不及待地用小手去偷吃,那剛出籠的魚糕燙的我“嗷嗷”直叫,那鮮美的香味,讓我顧不得魚糕的燙,一口全放進嘴里,“好吃!”我不禁贊嘆到。

  過年每家每戶貼對聯也是必不可少的,那紅紅的對聯上寫滿了祝福的話語,聽大人們說過去人們把桃木做成個“符”字掛在門前,每到新年的時候就更換新的,后來慢慢演變成對聯這一喜聞樂見的形式。

  一天清晨,舅舅和外公把我從睡夢中叫醒,讓我和他們下去幫忙貼對聯,外公拿著梯子,我拿著剪刀和膠布,舅舅拿著對聯,我們一起下樓了。到樓下后,外公把梯子架上,我拿著剪刀和膠布在一旁把膠布剪成一段一段,舅舅拿著對聯整理著遞給外公,上下左右對齊了,對聯貼好了“財源滾滾隨春到,喜氣羊羊伴福來”對聯上的幾個大字引人注目,外公站在對聯前一個勁的笑,仿佛看見了羊年一家人。這是,燈籠也掛上了,搞定收拾東西上樓去,一上樓,桌子上早已擺放好滿滿的魚糕、鹵肉、炸肉丸子,我的口水直往外冒,哥哥和我硬是把每個碗里的東西都嘗個遍,吃的同時也不忘夸獎外婆做的美味,外婆的嘴都笑的合不攏了。

  過年真是一個好日子,為了家人的團員,我們要更加勤奮、努力的學習,讓家人們開心,這才叫真正的過年。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5

  微涼的清水順著指尖流下,隨意的拿起手邊的毛巾,無意間看到了門后的一條白毛巾,心頭微微一震,思緒隨著那條白毛巾飄向遠方。

  黃土地,黃山坡,黃皮膚,頭上卻系著一條白毛巾,這是所有人對黃土高原上土生土長的農民形象,我的家鄉就在這里,豪放,不拘小節的黃土風情也感染著我。然而很多人只是印象里覺得這個人比較偏愛白毛巾,事實上不能用偏愛來形容,應該用偏執來說。

  在我回家鄉的幾次中,幾乎沒有看見過他們是不帶白毛巾的時候,舉個例子就能感受到他們對白毛巾的無私的愛,別人耕田勞作時,頭上戴的是草帽,黃土高原帶的是白毛巾,別人表演時頭上戴的是表演帽,他們戴的是白毛巾,別人做飯時帶的是高白帽,他們是站在大鍋前,頭上戴著白毛巾。

  如此偏執的愛好,常常令我不解,為什么他們非要在頭上戴白毛巾呢?事實上,在地里帶白毛巾是為了防曬,因為白色反熱,但是最初也不知道白色反射,就是為了擦汗方便而已,可是誰又知道白毛巾因為它的方便功效,最后甚至被奉為傳統了。

  無論是表演還是工作,頭上必戴白毛巾,在表演時你不需要看他們誰在前面只需要看誰的毛巾不一樣,誰就是領頭的了,放羊上山,頭上也少不了白毛巾,甚至你可以看見很奇異的景象,在黃土山坡上放羊時,你總會看見對面山坡有個白毛巾,然后就聽到,對面山坡上那個帶白毛巾的人喊你的聲音。

  只不過隨著科技的越來越發達,戴白毛巾的風俗雖然還沒有完全泯滅,但也只有極少的人還在戴著。

  重新回到現實,我看著那條白毛巾,心情微微復雜,大聲的叫著:“爸爸,你怎么又買一條白毛巾。”然后就聽見我爸爸用濃厚的陜北腔說:“習慣了。”

  是啊,習慣了,大概爸爸如今洗完澡后也改不了把白毛巾掛在脖子上的習慣,我默默的收回視線,若無其事的說:“那就別強迫自己改了。”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6

  我家住在西南一個偏遠的農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山清水秀,四面環山的小山村里。這里的人們樸實、善良,過著幸福快樂無比的生活。

  這里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山鄉田園生活,有著山里人寬宏、熱情。生活雖然艱苦,但是也有滋有味,累了就會有一些風俗節日讓大家歡聲笑語、心情舒暢。

  我生長在山野里,喜歡農村,喜歡山里的生活,更喜歡家鄉的風俗節日。我慶幸生在這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家鄉的習俗讓我快樂、童趣無限。

  我就拿兩個不同的例子給大家講講家鄉的民風習俗吧!

  去年我們家辦了一場喜事-------哥哥結婚。這天天氣特別好,一大早太陽從云縫里探出了腦袋,好像也來看熱鬧,家里也來了很多客人,是來喝喜酒的,我也格外高興哼著小調東瞧瞧西看看。我聽長輩們跟我說,你去給哥哥打洗臉水,他會給我紅包的。我想這怎么回事呢?但我沒有這樣做,覺得都是自家人了,沒必要吧。現在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原來是家鄉的風俗。

  我屁顛屁顛地跟著大人們快活地忙碌了一上午,到下午了,我又跟著哥哥嫂嫂背了一塊肉到嫂嫂的娘家去,聽長輩們說這叫做“回門”。哥哥看我忙活了大半天,怕我累著了,就找來了一輛摩托車,帶著我和嫂嫂“回門”去了,來到嫂的娘家我左等右等,天快要黑了,已經“虛著了眼”哥嫂們才辦完事,哥又帶我和嫂嫂回家去。這天我過得即高興又勞累。

  家鄉的習俗除了婚娶,還有喪葬出殯獨具風味。記得前幾天我們村子有人過世了,人們也來悼喪。死去的人停放在堂屋的中央的棺材里,我當時狀著膽子去看了一眼呢。

  到了出殯那天下午,“靈人”上山抬出去了,走了以后有人在堂屋里放了一串鞭炮,據說這樣做就是把死人的“靈魂”趕出去。路上還要一邊灑靈紙一邊放鞭炮。把尸體抬上山蓋好棺木,兒子們要跪在棺蓋上用鋤頭挖三鋤土,以表示親手把親人埋葬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習慣,唉!多有趣呀!歡迎到我家鄉來欣賞吧!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7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當讀到半山老人王安石的詩句《元日》時,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一幕幕過春節時的情景。

  春節前,家家忙著準備年貨,像牛肉干、香腸、湯皮等,大都是自家制作。其中,我了解了湯皮的制作過程:做湯皮必需把米浸泡在水里一晚上,第二天,將它和一些鹽和香料等打磨成漿,舀一勺放在簸箕四邊傾搖均勻后,放在鍋里蒸上2、3分鐘,起鍋倒放就成了一片圓形的軟軟可口的湯皮,這時的湯皮可以現吃,又可以涼拌,酸的、辣的、香的、咸的,隨心所欲地點著佐料。可以卷成一卷,也可以用手撕開幾份。如果將將它分成一小片一小片在烈日下曝曬,它會哂成非常薄的一片硬硬的方塊形,有空的晚上,媽媽將它油炸或用黑砂粒翻炒,那時的湯皮真叫香啊!遠嫁他鄉的姑姑最喜歡家鄉的湯皮,因為定南才有這樣的特產。她說,只要想家了,就想吃奶奶做的湯皮。

  春節前,每家每戶除了準備年貨,還要大掃除。為什么要大掃除呢?傳說,掌管人間的灶王要在過年時,將人間的情況上報給天庭。哪些人做過了哪些壞事,哪些人做過好事,一一報給玉帝。但人間有那么多的人,灶王爺哪記得住呢?于是,他灶王就將這家人所做過的壞事全寫在他們房子里,用蜘蛛網和灰塵擋著,待時間一到,灶王便會到各家各戶去看看他們做的壞事,上報給天庭,讓玉帝懲罰他們。有些人為了不受到懲罰,會在過年前大掃除,后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種習俗中來。因此,這個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過年時,人們早早地起床,在自家門前放鞭炮,貼對聯。上街補買一些遺忘的物品,并開始早早地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孩子們吃過午飯后,早早地洗完澡,換上新衣裳,穿上新鞋子,到小伙伴們面前炫耀。大家一齊歡笑,一塊追逐打鬧。

  最開心的時候到了。年夜飯,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看著桌上的美味佳肴,什么都想吃,可是又覺得肚子不餓,于是東挑西揀的,父母親也不說什么,因為是過年,這些小節似乎都是可以原諒的。飯后,說一句“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壓歲錢就到手了。春節晚會吸引全家人觀看,邊吃邊看邊笑,窗外已是鞭炮聲不斷,煙花璀璨一片。

  年初二,大家開始走親訪友,當然外婆家是必須去的。我也喜歡,因為外公外婆給的紅包更大,還有舅舅、姑姑、大伯的,多多益善!

  春節是我國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受人們歡迎的節日之一。在春節,每個人都會真心地給你祝福,真心地希望你年年歲歲健康平安,雖然天氣寒風刺骨,但是人人心里都溫暖如春。

  春節,一個美好的節日!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中國是一個大家庭,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少數民族的潑水節、火把節,熱熱鬧鬧的春節等等。當然在我的第二家鄉:茂名也有自己的節日和風俗,那是茂名的節日,漁民的節日,也是大海的節日——開漁節。

  茂名市,廣東省轄地級市,地處廣東省西南部,鑒江中游,東毗陽江,西臨湛江,北連云浮,南臨南海。由于靠著南海,許多人都靠打魚為生。但是,為了讓海洋中的魚類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長時間,每年在規定的時間內,禁止任何人在規定的海域內捕魚。這樣做,對魚類的生長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這就叫“休漁期”。每年各海區的休漁期時間長短不定。

  現在國家實行“休漁期”。“休漁”結束為“開漁”。博賀的政府和旅游部將原來民間的祭海活動組織成節慶活動,稱之為:“開漁節”。在開漁節前一天,慶祝活動其實就已經開始了:在碼頭舞臺上表演。而且,所有的船都會被停放的很整齊,每條船上都會裝上彩燈和大紅燈籠。碼頭也會好好布置一番。

  在開漁節當天,上午會有隆重的游行和祭海活動。其中“祭海”是漁民出海捕魚時,為求平安、豐收的一種儀式。在下午,漁民們會在碼頭擺開酒席,其實是老板請家人和員工們吃飯,為的是讓員工們在開漁后好好工作。

  開漁節時候,原本風平浪靜的海面瞬間成為汽笛長鳴的活躍場景。送別的碼頭人頭涌動,鼓樂喧天,大家都希望漁船能平安歸來。晚上,爆竹齊鳴,煙花怒放,一派壯觀的景象!

  啊!這是多么隆重的盛典,多么壯觀的景象啊!相信你也很想親身體驗一下。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家鄉的這個獨一無二的風俗!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9

  元宵節,是一個溫馨,充滿愛的節日。元宵節在我的家鄉有些特別的習俗,這也要從一個傳說說起……

  正月十五是農歷的元月,古人把“夜”稱之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在元宵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說吃湯圓、賞燈、猜燈謎等許多習俗。

  在我的家鄉,元宵節做湯圓是元宵節最讓人興奮的事情了吧!開始,我認為做湯圓太容易了,后來才發現其實還挺難的。讓我來說一下我們是如何做的吧!

  我們需要準備一些糯米粉,些許芝麻,一點面粉,適量的水,還有豬油。首先,把黑芝麻在小石磨里磨成芝麻粉,加少許糖,再把大塊的豬油放入慢慢攪拌均勻。真沒想到,磨了十分鐘,我就感覺手臂酸得就快斷了。接下來,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揉成一個大大的球,再發酵30分鐘……

  哈哈,一切準備就緒,我們要開始最關鍵的包湯圓的環節!這可是最難,并且最重要的一步啊!我們把芝麻餡放入攤平的湯圓皮上,一邊轉一邊將湯圓皮裹起來,最后變成了一個圓子。我連試了三次,都失敗了。我問奶奶怎么辦?奶奶說:“是你包的芝麻餡太大了,而你的皮太小了。只需要控制好比例就沒問題啦!”我恍然大悟。看來奶奶做湯圓的經驗已經爐火純青了。這下子我連續成功做了五個,一個個堪稱完美。最后,我們把做完的湯圓放到鍋子里煮十分鐘。煮熟后,我們一起開心地品嘗起來,真的太美味了啊!

  這就我們家鄉的元宵風俗。通過這樣的學習不但讓我學習到了制作手工食品的經驗,也讓我們一家人在元宵佳節,其樂融融,歡聚一堂。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民俗作文12-06

家鄉的民俗作文【推薦】04-08

家鄉的民俗小學作文07-15

家鄉的民俗民風作文04-20

介紹家鄉的民俗作文12-07

家鄉過年的民俗作文01-30

家鄉的民風民俗的作文08-05

家鄉民俗作文08-27

作文范文:家鄉的民俗09-02

家鄉新年民俗的作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