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的作文優選【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風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民風的作文1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戴石屏云:“把酒冰壺接勝游,今年喜不負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為狂夫照白頭!泵恐荡艘梗藗冄鐾炜杖缬袢绫P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流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佳節,大同的人們最主要的活動就是賞月和吃月餅了。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著“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也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它也只是像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成為寄托家人團圓愿望的民俗節慶活動。
中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大同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于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民風的作文2
有一年的暑假我曾到云南旅游,來到了美麗的西雙版納,其中游玩傣家村寨是旅游的一項。
傣家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壩江邊湖畔,四周多種植椰子、香蕉、竹林等果木,處處郁郁蔥蔥。我還在一棵大約有五人才能合抱的“百年古樹”下照相留念。傣家的房屋建筑為“干欄”式竹樓,戶與戶之間竹籬為欄,自成院落。聽導游介紹傣家樓全部是用木頭搭起來的,并且,傣家樓為二層小樓。它的第一層不住人,專門供牲畜住,而人住在二樓。我們來到一戶傣家后,的確如導游所說的那樣。
我們按照傣族人的“一脫、二摸、三不看”的規距,拜訪了一戶傣族人家,“脫”就是上樓梯之前要先脫鞋,“摸”是指竹樓中間那根柱子,傣家人奉為“神柱”,據說摸了會給人帶來好運,不過摸的`時候神情一定要莊嚴肅穆,不能嘻嘻哈哈,當時我也很鄭重地摸了摸“神柱”。 傣家的“客廳”寬大且相當整潔,臥室圍繞客廳順著竹樓建了一圈,但不能進去,所以“不看”是指任何人不能去參觀傣家人的臥室。傣家人迷信,據說外人看了會把人的靈魂帶走。
上了傣家的竹樓,熱情好客的主人小玉先是端來了糯米香茶,這種特制的茶味道清雅醇甜,然后她用酸、辣、苦、甜、香、脆的傣族風味食品款待我們,我們還品嘗了傣式燒烤,味道鮮美,酸辣可口。傣家飯以“香竹飯”和“菠蘿飯”最為著名。香竹飯是把糯米塞到細長的香竹竹節里,加上水,在火炭上烤出來的。菠蘿飯則是菠蘿挖去菠蘿心填上紫糯米,在甄鍋里煮。做出來的飯米粒晶瑩柔軟,彌漫著竹香與菠蘿的甜潤,吃起來清新爽口,回味幽長。
這次旅游中,我們還購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木雕、竹編、銀飾等民間工藝品,觀看傣族民間歌舞表演,讓我們也了解到西雙版納傣族的生活習俗。
傣家樓、小竹林、綠草坪……構成了熱帶雨林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傣族村寨,讓我不能忘懷,有機會我還會再來的。
民風的作文3
在山西農村,建筑房舍很講究格局,一般以一院四屋為定格,主房、偏房、院門、廁所各有定位,不可錯亂,否則不吉。其中,特別忌諱把院落建成刀把形,刀把殺人不用刀,兆家敗人亡。
在建房之時,門的設置屬于“立門戶”的大事,在建筑中是甚為重要的。院門被視為人的臉面一樣是家庭的臉面,“立門戶”甚至成了成家立業的代稱,所以禁忌也最多。對于一個院落來說,一般以向東的院門為善,向西的稱陰門,除非萬不得以一般不開西門,否則必須在門口安一屏障,或在胡同口正對的墻壁上鑲塊石碑,上面刻“泰山石敢當”之類的字樣,以避邪風鬼魅的騷擾。院門直對家門和窗戶也是需要回避的。打對的門額窗額裝鏡子破解。此外,一般農舍院門之內也必有斷壁墻以擋之。在晉南俗傳“北高不算高,南高壓斷腰,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如果一家的房子比另一家低了,那么就要在中間的房屋頂上多筑一磚高,或修筑一個小小的類似廟宇的亭子,以保持平衡。居高不讓者,顯然有居高臨下之勢,以勢壓人,據說會壓了別人的運氣和吉利,甚至風水。大病小災都會歸因于此。這種情況在農村會導致鄰里糾紛,甚至會結下世代怨仇。廁所的`位置也是要慎重考慮的;一般安置在西南角,有“五鬼頭上安茅房”之說,排水溝也不能通過別人家的宅院,更不可正對別人的家門。鄰家屋檐的水也忌滴在院中,認為是污水、憨水,影響自家運氣。此外,房屋頂上如修建吉獸猛獸者,也不能讓脊瞰吻獸張開大嘴面對人家,有吃掉別人之嫌。這類禁忌在山西汾河古地的人口稠密村莊中更為多見,不僅具有巫術色彩,更有一些舊時代禮法的陰影。
民風的作文4
今天是大年初二,媽媽帶著我去中國民俗文化村游玩。中國民俗文化村是國內第一個薈萃各民族的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園的大型文化游覽區,它從不同角度反映我國多民族的民俗文化。游客在園內可經看到云南石林、海南椰林、千手千眼觀音、民俗音樂噴泉。
首先,我和媽媽來到了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蒙古包是用布做成的,它的頂是圓形的,建筑得比較矮,連我這樣的小孩進去時還必須彎下腰來。蒙古包內設備非常簡單,在蒙古包的中央,擺放著一張小方桌,在桌子的四周,擺放著幾把小椅子,在每張椅子前,都有一杯香濃的奶茶,讓人們品嘗。墻壁上,掛著蒙古族人民打獵用的弓和箭,還有他們非常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我和媽媽坐下來,一邊品嘗著香濃的奶茶,一邊欣賞著蒙古包,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接著,我和媽媽來到了摩梭人的木楞房。那里的摩梭族人民為旅客們講解了摩梭族獨特的母系社會。在母系社會,家里男人們每天晚上都要到自己心愛的'女人家去過夜,早上再回到家,這叫做走婚。男人和母親家族生活在一起。就算男女雙方結了婚,男女雙方也不能生活在一起,也必須生活在各自母親家里。
如果這兩個人生了孩子,這個孩子便留在女方家里,由他的母親和舅舅照顧,而孩子的父親卻回家照顧他姐姐或妹妹的孩子。家里由女人掌權。時間過得可真快,不一會兒,便7:30分了,天色已經很晚了。我和媽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中國民俗文化村。通過今天的游玩,我知道了中國很多民族特有的風情,真希望以后,有的機會參加這樣有意義的活動。
民風的作文5
所謂“百里不一樣風,千里不一樣俗”。下頭我就介紹一下我家紹興的民風和民俗吧。
紹興是水鄉,魚米之鄉,我們紹興有許多風俗和特產,都是很好玩、很趣味的。
那里的風俗是相當趣味的。正月十五的時候要鬧元宵的所謂鬧元宵就是看花燈、猜燈謎。在四月一日是我們的愚人節,在這一天里,就是要開開心心得過,無論怎樣也不能生氣,尤其是上當受騙是,比如別人約你吃飯,到了相約的時間,別人還沒來,你只能自認倒霉一個人吃飯了。六月一日是兒童節,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日子,在這一天里孩子們能夠瘋狂玩耍,無拘無束。九月十日是教師節,所有的學生都給教師送花送禮物,這是教師最幸福的一天。十月一日是國慶節,每年的國慶節都會有一個典禮,那是為慶祝建國才搞的儀式。十二月又稱臘月,在臘月三十,是大家最忙的日子,這一天大家團聚在一齊。
不僅僅那里的風俗異常趣味,那里的特產也異常豐富。紹興最有名的兩個字是“臭”和“霉”,臭是一臭,臭豆腐;霉不是倒霉的`意思,霉是二霉,一霉是霉千張,二霉是霉干菜。紹興還有幾件特產,一件是扯白糖,你別聽它名字里有“白”,但它一開始是黃色的,白是扯出來的。還有一件是臘腸,是用豬肉和豬腸在臘月做的,所以叫臘腸。我們不能光顧著吃,紹興還有一些好玩的特產,一是烏氈帽,二是烏篷船,我把它們稱為“二烏”,第二烏最好玩。能夠邊劃邊看風景。
紹興真是一個好城市,作為紹興人,生長在如此美麗而又富有個性的地方,我感到榮幸,我要保護我們的土地,保護我們的家園。
民風的作文6
假如說從3歲開始記事,8個大年初一讓我懂得了許多“規矩”。
新年早晨起床,我整理好床鋪,習慣性地去拿掃帚掃地。可到墻角一看,掃帚不見了,我恍然大悟——大年初一是不能掃地的,否則會把財運掃光。假使非要掃地不可,必須從外頭往里邊掃,名日把財運“掃進來”。
大概是先天一團一圓飯吃壞了肚子吧,我上完廁所去找健胃消食片。爸爸看見了,不動聲色地對我說:“大年初一是不去醫院不吃藥的,否則一年四季疾病不斷。這兩天你少吃生、冷、硬食物,多吃軟食,每餐吃八分飽,就會好的'。”我只好作罷。
要出門走親戚,媽媽拿來一雙新襪讓我換上。塑料線把新襪連得緊緊的,我扯不斷,去找剪刀,可怎么也找不到。我問媽媽,媽媽并不回答剪刀在什么地方,而是麻利地接過襪,用牙齒咬斷了線。這時我才想起.大年初一是不能動剪刀的,免得口舌之爭。所以每到這一天,奶奶總要把剪刀藏起來,免得我們忘了形而誤拿了它。
嗨,大年初一規矩可真多!什么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倒水和垃圾,以免把財運倒掉;不曬被絮,免遭瘟神;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給睡覺人拜年,否則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上;不借錢,免得“初一借了別人錢,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給別人錢,財產外一流整一正”
大年初一可真是有趣的一天,雖然有禁忌,但是是象征。這些傳統習俗,莫非是想新年說第一句話、做第一件事,都討個好彩頭,以圖一整年平安吧!
劉老師:本文最大的亮點是選材典型,有詳有略,寫出了習俗特點。習作從人們希望富裕、健康、和睦三方面,詳寫了大年初一不掃地、不吃藥、不用剪刀三件事,略寫其它,都表現了人們的美好愿望,習俗具體,特點鮮明。
同學張倩:劉思穎同學按“總——分——總”的結構,有詳有略地寫出了大年初一的習俗,既讓我們學到了構思、選材的方法,又讓我們學到了不少社會知識。
民風的作文7
布依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過大年(即春節)。從除夕過到十五。除夕前要殺年豬、舂糯米粑粑、備各種蔬菜。云南的布依族有初一到初三吃素的習慣;四川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或初一都必須吃雞肉稀飯,民間稱血米粥,傳說這種風俗源于清乾隆年間,當時在貴州的部分布依族為躲避官兵的決心。然后大家把雞切成碎塊,與血米一起煮成稀飯,全村男女老少共進最后一頓團圓飯,便各奔東西,并約定日后伺機相見。能講出吃雞肉稀飯的來歷者,才能認本家。每個姓氏都有不同的飯前儀式,相認的雙方飯前儀式必須完全一致。年節期間還要舉行許多娛樂活動,每年正月初一到二十一要舉行“跳花會”。
“跳花會”是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動,規模盛大,參加人數過千,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過吹木葉、對歌訂終身,然后男方便托媒人到女方家說親。一經定親后,女方家要請親朋好友吃定親酒;榍皟、三天要由男方家送半邊豬肉,一只公雞和鴨,一壺水等給女方家,女方家也須殺豬辦“嫁女酒”待接親客人。過去新娘在結婚后需在娘家住一、二年后才住夫家。貴州的.布依族若遇婚喪嫁娶,喜用黃牛作菜。布依族豪爽好客,特點是在每年“二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楓葉節,很多布依族都用楓香葉等各種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招待客人和分送給親朋好友。布依族喜飲酒,更喜以酒待客,不管來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為先,名為“迎客酒”。飲酒時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若是貴客或至親如:舅父母、姑父母,還要打狗殺雞款待以表敬意。在貴州望謨一帶,每年三月初三,都要殺狗過節。布依族過去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每年節日都要進行祭祀活動,其中祭老人房(寨神)最為隆重,于農歷2月選兔日或虎日開祭,各戶要奉獻雞蛋和豬肉祭神,祭畢全寨人就地聚餐,以斥望豐收,全寨平安。
典型食品主要有:荔波風豬、鹽酸、狗灌腸、青苔凍肉、芝麻油團粑粑等。荔波風豬是用小豬腌制風干而成,被譽為“廚珍,已有百年以上歷史。
民風的作文8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
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
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
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
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民風的作文9
我們和導游一起坐上大巴車,一路上導游跟我們說了一些關于苗族人的介紹,還告訴我們苗族人的祖先是和我們不一樣的。我們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而苗族人的祖先卻是赤游,一個頭上長牛角的怪物,那時赤游和我們的炎帝發生了戰爭炎帝荒落而逃,戰敗之后炎帝和炎黃帝一起商量要打敗赤游。最終赤游也被打敗了,他逃過了張家界的兩條大河,在第三條和的前面停了下來。從此他們只能住在大山里了,在那里繁衍后代,他們的后代就變成了現在的苗族人。
后來苗族人又和漢族人發生了沖突,最后漢族人贏了苗族人也逃過了大河。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吉祥物是龍,而苗族人的`吉祥物卻是牛,因為苗族人過河的時候都是牛載著他們過去的,當然他們也殺牛吃牛。苗族人還喜歡佩戴銀子,因為他們認為銀子可以辟邪。有一些科學家想查清楚苗族人為什么那么長壽,查出來的結果令人震驚,苗族人喝的水里有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但他們喝水前都用銀杯子過濾一下再喝,如果杯子變黑了,就說明不能喝,如果沒有變的話就是能喝的。他們吃果子也一樣,他們用的是銀叉子,把叉子插進果子里,如果叉子變黑說明有毒不能吃,如果沒有變說明沒有毒可以吃。苗族的男人們都戴銀耳環,因為銀耳環是他們的身份證,上面刻著自己的姓名等一些重要消息,在他們出去打仗的時候就把自己的耳環交給自己的親人,如果戴著去打仗的話,你戰死了,耳環被別人搶走了就麻煩了。苗族人結婚需要三銀,而我們是需要三金。苗族人的辟邪方式也很特別,如果一個孩子出身了但他卻一直哭他的家人就會認為他是惡魔付了身,那一個已經煮熟了的蛋,把蛋黃拿出來,把銀子放在里面,在小孩的身上滾來滾去,就這樣小孩就不哭了。
一路的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賓館,我們各回各的房間睡覺了。
民風的作文10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題記
在中國,春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但各個地區過同一個春節,風俗便不同。我們新疆的春節,便別有一番風味。
新疆的春節大約,是從臘月三十開始的,在這之前的幾天,人們要準備年貨。
好在這一天為兒女們,準備上一桌好菜,無論如何,兒女們都會回家,即使回不來,兒女們的心也是在家里的。
在臘月三十一這天晚上,大部分家人會坐在桌前吃著團圓飯,看著春晚,享受這難得的時光。
“5、4、3、2、1……”沒錯,這就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跨年。每當這個時候,人們便會倒數,迎接新年。父母們還會給小孩發紅包。
大年初一,本來一個寧靜的早晨,卻被一陣陣鞭炮,吵醒。人們紛紛起床,準備吃飯。一般情況下,大年初一,這天早晨是要吃湯圓的,寓意著: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團圓湯圓圓的。飯后父母開始把干果拿出來,擺放好。然后開始做飯,這一做便要到下午的三四點鐘才能吃飯。
飯菜可豐盛了,有香腸和紅燒魚,海鮮,丸子等等,除了這些吃的真的他還有個特點——熱鬧。一般是男人或者長輩們開始互相敬酒;女人和孩子們開始吃飯,聊天,談天說地。時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在后來的十幾天我們俗稱“走親戚、拜年等”。相互串門,孩子們時不時還能拿到紅包,我們到別人家去的時候,他們總是擺上好酒好菜迎接客人,若是別人到我們家來時,自然也不例外。
院子里布滿了初一放的鞭炮,是不可以掃掉的,必須要在正月十五之后后掃掉,提前掃掉會把一年的好運掃走的.,這是習俗。
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以前的人們會放孔明燈,看花燈,而現在我們一般吃元宵,接下來:低頭看手機,成為手機的奴隸。
如今的春節雖少了幾分,代代相傳的“年味兒”,卻多了幾分當今社會的氣息,冷了身邊的人。
這是新疆的春節。地區不同,人不同,“年味兒”自然也不同,你們家鄉的“年味”呢?
民風的作文11
吳江的民風民俗,有襪底酥,有青團子,有粽子糖,有八寶鴨,有臘八粥,還有有春節吃的年貨……襪底酥襪底酥,一個像橢圓形的餅,咬上一口,里面的味道甜甜的,酥酥的,會有餅屑站在嘴巴上,這可是同里古鎮的特產。
外面的皮上偶爾一些,比皮稍微小一點的紅印章,別以為,它有“毒”,其實,這種紅色的印章并沒有“毒”,還是可以食用的。里面松松的,軟軟的。前面幾口沒有什么味道,到中間有一點甜蜜蜜的甜味,可以吃出來一共有三層。如果,咬的不怎么幸運,還會斷掉,更會有“碎片”掉下來,這樣就浪費了!青團子,俗話說就是青色的團子。外面滑滑的,軟軟的,柔柔的,有一點黏糊糊的。在外面咬上一口,哇沒有一點的清涼的感覺,稍微有一點空心,面粉不會故意放的很多,而是,把中心的位子留出來,感覺有什么液體會流下來一樣。清涼的青團子,吃了以后,會使渾身都是汗水的你,不會繼續流汗,會涼爽一陣子,如果你是男生,那么就沒有效果咯!粽子糖,俗話說就是像粽子的形狀一樣的糖。甜甜的',硬硬的,酥酥的,當然也有一點黏糊糊的。在外面咬上一小口,會感覺有一點像酥糖,就是那種麻麻的感覺。
粽子糖有五彩繽紛的顏色,有黃色,有紫色,有藍色,還有綠色……八寶鴨,俗話說就是鴨里面,把它的五臟六腑掏空,放上八寶飯,在鍋里面的蒸。我最喜歡吃的就是八寶飯,因為它糯糯的,香香的,很美味。太湖三白,俗話說有白絲魚,白蝦和銀魚。白絲魚,柔嫩,滑滑的,最適合清蒸了!白蝦,白色的肉,嫩嫩的,用白煮也是最適合不過的了。銀河,應該是銀魚炒蛋,那當然是最好吃的!水八仙,俗話說有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莼菜、菱八。又稱“水八鮮”。茭白一般都是跟毛豆一起炒著吃的,蓮藕脆脆的,水芹和肉絲一起炒。我最喜歡吃的是雞頭米炒蝦仁,還有莼菜湯……春節的年貨有,豬蹄肉,臘腸……這些都是中國風味的年貨,很是經典。民風民俗,美在特色
民風的作文12
北方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會去逛廟會,今年,我來到了南方過年,這里的人每縫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去逛花街。
聽說廣州花街已經有了200多年的歷史。這幾年,花街分別在8個市屬區舉行,形成了花街總長幾十里、幾百萬人在一起逛花街的壯觀景象。還有許許多多的外地人,舍棄與家人一起團圓的機會,從各地趕來,特地來目睹廣州花街的氣勢。
今年的除夕前夜,我們也來到越秀花街來沾沾喜氣?磥韨髀勈钦娴模沒走到花街入口,只見花街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來來往往的游人手上大多拿著桃花、水仙、小柑橘樹、蘭花。我問爸爸:“為什么游人買的都是這些花呢?”“這是人們為了寓意大吉大利、大展宏圖!”爸爸摸著我的頭說。
我們來到了花街的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花的海洋,有高貴典雅的蘭花、有粉紅動人的'桃花,有千姿百態的菊花、有暗香浮動的水仙、有艷壓群芳的郁金香、有紅色美玉之稱的玫瑰……你看,那一朵朵百合綻放出一個個笑臉,像在夜風中向你問好;一枝獨秀的大花惠蘭傲立在花海中,像是高傲的公主;天真無瑕的馬蹄蓮迎著微風翩翩起舞;藍紫色的蘭花如同一只只花蝴蝶在微風吹拂下向我們飛來。實然,我被眼前一串串金黃色的葫蘆吸引住了。我問爸爸:“這是什么花?長得這么古怪?”爸爸說:“這是金葫蘆,人們叫它“五代同堂”,把它放在家里象征健康長壽!迸叮瓉砻糠N植物人們都給它蘊寓了豐富的內涵,寄托著美好的愿望。
花街上不光只賣花,還有各種賣小工藝品的檔口,我自己買了一個迷你五彩小風車,爸爸給我買了一個陶笛,我一直吵著要買一個肉肉小植物,爸媽經不住我的糾纏,終于給我買了一盆內內小植物。這次逛花街我們真是滿載而歸。
耳邊聽著喜慶的新年歌聲,鼻子聞著醉人的花香,眼睛看著千姿百態的花草、工藝品,我不由得唱起媽媽教我的廣州童謠《行花街》。“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滿滿街排,朵朵紅花鮮,朵朵黃花大,千朵萬朵睇唔曬……”
民風的作文13
春節到了,舉國上下都在忙著辦年貨,準備過年的事情。我家也不例外,不過我知道每個地方的過年方式都不一樣,大家想知道我們家是怎么過年的嗎?跟我來看看吧!
我的家鄉在安徽阜陽,這是一座北方的小城,媽媽說它沒有大都市的繁華,卻多了幾分悠閑的滋味。這里保留著許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我認為最有趣的還數春節。
春節是我們家鄉最熱鬧的節日。才過臘月二十,家家戶戶就忙碌開了。首先是打掃衛生。媽媽說:“這叫‘除塵’,和‘除陳’諧音,是除舊迎新的意思,所以一定要把家里的`每個角落都打掃干凈,好迎接新年的到來。”然后要蒸饅頭、包餃子;除夕那天要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年初一要給親朋好友拜年……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蒸饅頭。
大約到臘月二十八的時候,姥姥就要用酵母和面,做成大大的面團。慢慢地面團就會膨脹,變得彈性十足。這時,姥姥就會把面團分成拳頭大小的面塊,讓我和媽媽揉這些面塊,直到把它們揉得柔軟光滑,再交給姥姥做出半圓形的饅頭。在揉面的時候,我最喜歡聽姥姥和媽媽聊天,天南地北,真溫馨。
等饅頭做好以后,姥姥就把大鍋拿出來,開始準備蒸饅頭。等大鍋里的水響了以后,姥姥就把饅頭一個個整齊地放在大鍋里。等過了大約二十分鐘,饅頭蒸好了,打開鍋蓋,一陣誘人的饃香撲鼻而來,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就要出鍋了。姥姥突然說:“別急,在它們出鍋前,咱們給它們打扮打扮吧!”說著,姥姥拿出了一瓶紅墨水,用筷子蘸了一點點,給每個饅頭都點了一個漂亮的紅點點,這樣饅頭才算大功告成。你看,點上紅點點的饅頭多喜慶啊!
我喜歡家鄉的節日,不僅因為有許多吃的玩的,更重要的是在節日里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和家庭的幸福!
這就是我們這邊過年的習俗了,真是有趣。
民風的作文14
按照我們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每到這時,大街上總會掛滿紅紅的燈籠,大街小巷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在我們的家鄉,春節有這樣獨特的風俗,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掃塵房,臘月二十六,蒸棗餑餑。除夕夜,吃團圓飯,正月十五過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數蒸棗餑餑了。每年我都會參與。蒸棗餑餑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準備好,放在溫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來,面就已經發得白白胖胖,輕輕用手一戳,面軟軟的,像一塊橡皮泥。
把做棗餑餑的材料,便可以開始做棗餑餑了。先揉好一塊兒面,再找到它的中央,開始插第一顆棗,再順次把棗插在第一個棗的上下左右,每一邊為四顆。
看著媽媽手上那嫻熟的動作,一個又一個的棗餑餑從她手中誕生了。我看著這些挺簡單的,于是便想嘗試一下。先揉面,我好像是沒有勁兒怎么的,面揉了好長的時間,卻一直沒有變的光滑,只好求助于媽媽,媽媽幫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難了,我不會插棗兒,剛把面提起來,還沒來得及插棗兒面便癱了下去,這時姥姥就會對我說:“阿俺妮兒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要輕輕松松享一輩子的福哦。”
蒸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用來做小豬,小豬的耳朵和鼻子,我們用了紅糖面,把紅糖放進面里揉,便成了紅糖面,用大豆做小豬的眼睛,那樣子,還真是可愛。
做完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還做了元寶,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恭喜發財。
一個個白胖的棗餑餑出鍋了,這些可愛的餑餑里包含著對家人的祝福。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傳承,卻包含著每一個人的愛,我想將來我一定要傳承家鄉的傳統風俗。
民風的作文15
盼啊,盼,終于,一年一度的篝火會到來了。
晚上,我們一家人吃過元宵后,就迫不及待地來到胡同口,這時滿胡同的男女老少都聚在這里,有說有笑。忽然有人喊:“開始烤火了!庇谑侨藗兌稼s緊跑到家抱柴禾,不一會的功夫就抱來一大堆柴禾。我點著火,人們齊聲喊:“篝火會開始嘍!”大人們圍在一起興奮的說:“終于盼到篝火會了,這一年過得真快啊!”奶奶也慈祥的說:“是啊,這日子好過啦,年的味道更濃了。”對門笑著說:還是新中國的新農村好啊!我家今年新添了一臺電視機還有一臺拖拉機,另一個也搶著說:“我家也添新電器了……
我們小孩圍在一起,嬉笑著,打鬧著,我說:“今年我買了點小女孩玩的小花炮,你們呢?小宇說:“我也是,媽媽還給了我壓歲錢,現在媽媽掙的錢多了,出手也大方了。”他滔滔不絕地說著,我趕緊打斷他說:“我們開始放花炮吧!蔽尹c著一個“滿天星”然后借著燈光用“星語”寫下了我今年的`愿望。又閉上眼睛祈求這個愿望的實現,伙伴們也不約而同的寫下了自己的愿望。按照家鄉的習俗,我們就該一起放跑了,于是,人們都拿出各式各樣的炮來,天空中頓時出現了多彩的圖形,我們陶醉在這美麗的瞬間中。
哥哥、姐姐們也聚在一起,說著自己新一年的夢想和計劃。最后就是表演節目了,我們紛紛來到抽獎臺抽獎!耙!今年是我表演。我不由自主的喊出聲來。我用嘹亮的聲音說:“我為大家表演一段拉丁舞恰恰恰!彪m然沒有音樂,但是,我隨著觀眾的掌聲跳出了節奏。
伴著一陣歡歌笑語,篝火會結束了,在笑聲中,我們又走進了新的一年。我們也會微笑著去迎接和面對每一天。
【民風的作文】相關文章:
民風作文12-20
民風的作文07-28
[精選]民風的作文08-07
民風的作文(經典)08-30
民風的盛宴作文09-22
民風的民俗作文09-10
關于民風作文04-10
(薦)民風的作文01-17
民俗民風作文12-26
民風的作文(精品)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