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集錦(9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9篇,歡迎大家分享。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篇1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相信大家早已聽說過,今天我就詳細給大家講講傣族吧!
傣族自古以來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族,主人都會主動打招呼,無論男女老少,對客人總是面帶微笑,說話輕聲細語,不罵人更不講臟話。到傣族做客,還會受到主人“潑水”和“拴線”的禮遇——客人到來的時候,門口都有傣族小卜哨用銀體端著浸有花瓣的水,用樹枝、樹葉輕輕灑到客人身上。走進傣族竹樓入座后,老人會給客人的手腕上拴線,以祝客人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傣族最著名的恐怕是潑水節。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都要舉行潑水節。這一天早晨,人們要采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做完這些,群眾性的潑水就開始了,只見一群群男女青年銅缽臉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從頭到腳,全身濕透。這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不管是潑者還是被潑者,都異常地高興,臉上掛著笑容。
傣族的女子對發飾很有講究,大多梳高發髻,還愛在發髻上插綴鮮花;男士們則愛穿對襟或大襟的無領短衫,肥筒長褲。
傣族的居住物——傣族竹樓也小有名氣。因為傣族人居住區氣溫高而竹樓又有利于防酷熱和濕氣。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傣族還有一個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新樓落城時,還要舉行“架竹樓”儀式。這時,全村人都像過節一般熱鬧。同時還要親請“贊哈”唱“賀新房”的曲子,據說這樣才能吉祥,平安,家道興旺。
傣族的民俗還有很多,他們的文化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去看看,去探究的。有時候的話可以去一趟傣族體驗一下哦!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篇2
大家好,我最近收集了一些關于彝族有趣的風俗和生活特點,所以我把這些有趣的特點拿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彝族的服裝都是一樣的,男人通常會穿黑色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腳長褲。女人多數會保留自己民族服裝特點,一般頭上會圍上包頭,還會系上腰帶和圍裙,有些婦女會穿長裙,確實非常有特點。
有衣服穿了,還要有東西吃,彝族的主要食物是玉米,而不是米飯和面食,這是和我們不一樣的地方。除了玉米,彝族有時還吃蕎麥、大米、土豆、小麥和燕麥等,彝族人雖然也吃面和大米,但不像我們吃的次數多,他們只是偶爾吃一次而已。彝族人吃肉的方式也很獨特,他們把肉切成一大塊一大塊的去燉,漢族人稱這種肉叫“坨坨肉”,光聽這名字就能想象這肉好大。彝族吃飯時還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那就是酒,酒對于彝族人是一個重要的物品,酒可以解除糾紛,而且還是交結朋友等各種場所不可缺少的東西,一般有了酒,不管什么事都很容易解決。
吃的穿的都有了,還差一個住的地方,彝族的房屋和漢族很相似,他們夯起幾面墻,再用長長的“板頂”蓋上去,加固一下就可以了。
那彝族有沒有一些有趣的節日呢?當然有,比如火把節就是一個,節日歷時三天,第一天叫迎火,村子里的人宰豬打牛,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在外的人都趕回來吃團圓飯,還會有人在村子里建造祭壇,接著點燃圣火,再由全村人手持火把,照亮全村,希望火光可以驅趕病魔和災難。第二天叫贊火,也是火把節的高潮,人們會舉行賽馬、唱歌等熱鬧的活動,我也非常想參加,這些表演一定非常精彩,第三天叫送火,是彝族火把節的.尾聲,夜幕降臨時,全村人手持火把,競相奔走,山上山下的村子里的人會聚集在一起那場面一定非常壯觀,一條條火把組成的火龍向著一個地方前進,等人差不多到了,點起一個大篝火,人們揮舞著火把,載歌載舞,迎風引吭,希望日后可以團結有愛,為期三天的火把節就結束了。
看完這些,你是不是覺得彝族的風俗特別有趣呢!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篇3
艾餃是我們紹興當地清明節前后家中常吃的美食,清明食艾餃,能驅邪排毒,越諺有“清明吃艾餃,不怕陣雨澆”之說。
清明未到,我和媽媽也在家里做了一些鮮美的艾餃。我們在田間地頭采來一些艾葉,挑去老葉、艾梗,清洗干凈。接著是煮艾葉,待鍋中的水沸騰后,倒入這鮮嫩碧綠的艾葉,煮艾葉時不能蓋鍋,還要拿筷子不停地攪拌,防止它顏色發黃。煮到艾葉軟嫩,湯水碧綠,就關火,等到水有些涼了,就來和粉。先準備一個盆子,將米粉和少量的糯米粉一起倒在盆子里,再舀上煮好的艾葉和湯水,周圍頓時清香四溢,一邊用手使勁和著面粉,一邊根據面團的濕軟程度添加湯水或面粉。
媽媽雙手不停地和著面粉,最后揉成了一個均勻的綠色團子,軟乎乎如氣球,綠瑩瑩如翠玉,還散著一陣淡淡的幽香。開始包艾餃了,我洗凈手從面團上扯下一個小團子來,,把它揉成一個小圓團,再用手一壓,變成了一塊小圓餅,然后雙手拇指和食指輕捏四周,小圓餅成了一個碗狀大小的圓片,中間厚四周薄。接著把餡料裹進去,我加的是炒熟的`芝麻糖粉和葡萄干,當然根據個人的喜好,也可以加其他的餡料,如咸菜竹筍等,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四邊開口捏緊,這樣一只艾餃就包好了。
我和媽媽忙碌了兩小時,包了四十多只艾餃,看著這一只只千姿百態的艾餃:有的像枝頭未成熟的柿子,有的如海面躍動的海豚,有的似林間覓食的小兔,心里美滋滋的。媽媽把這些可愛的的艾餃被放進了鍋中蒸,二十分鐘后,當鍋蓋被掀開時,香味撲鼻而來,口水在我的嘴里不覺地流了下來……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篇4
我家住在西南一個偏遠的農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山清水秀,四面環山的小山村里。這里的人們樸實、善良,過著幸福快樂無比的生活。
這里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山鄉田園生活,有著山里人寬宏、熱情。生活雖然艱苦,但是也有滋有味,累了就會有一些風俗節日讓大家歡聲笑語、心情舒暢。
我生長在山野里,喜歡農村,喜歡山里的生活,更喜歡家鄉的風俗節日。我慶幸生在這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家鄉的習俗讓我快樂、童趣無限。
我就拿兩個不同的例子給大家講講家鄉的民風習俗吧!
去年我們家辦了一場喜事-------哥哥結婚。這天天氣特別好,一大早太陽從云縫里探出了腦袋,好像也來看熱鬧,家里也來了很多客人,是來喝喜酒的,我也格外高興哼著小調東瞧瞧西看看。我聽長輩們跟我說,你去給哥哥打洗臉水,他會給我紅包的。我想這怎么回事呢?但我沒有這樣做,覺得都是自家人了,沒必要吧。現在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原來是家鄉的風俗。
我屁顛屁顛地跟著大人們快活地忙碌了一上午,到下午了,我又跟著哥哥嫂嫂背了一塊肉到嫂嫂的娘家去,聽長輩們說這叫做“回門”。哥哥看我忙活了大半天,怕我累著了,就找來了一輛摩托車,帶著我和嫂嫂“回門”去了,來到嫂的`娘家我左等右等,天快要黑了,已經“虛著了眼”哥嫂們才辦完事,哥又帶我和嫂嫂回家去。這天我過得即高興又勞累。
家鄉的習俗除了婚娶,還有喪葬出殯獨具風味。記得前幾天我們村子有人過世了,人們也來悼喪。死去的人停放在堂屋的中央的棺材里,我當時狀著膽子去看了一眼呢。
到了出殯那天下午,“靈人”上山抬出去了,走了以后有人在堂屋里放了一串鞭炮,據說這樣做就是把死人的“靈魂”趕出去。路上還要一邊灑靈紙一邊放鞭炮。把尸體抬上山蓋好棺木,兒子們要跪在棺蓋上用鋤頭挖三鋤土,以表示親手把親人埋葬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習慣,唉!多有趣呀!歡迎到我家鄉來欣賞吧!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篇5
Hello,大家好,我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車爆胎的北京第一小吃——“驢打滾”。這是不是讓大家覺得挺新鮮的?想必大家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如果有人知道,也不準出聲,統統給我stop,不然,哼哼,后果大家應該知道,我可是會發飆的哦!好了,閑話不多講,現在切入正題。
你知道嗎?我們除了“驢打滾”這個大名以外,還有一個響當當的稱號——“豆面糕”。可為什么又叫“驢打滾”呢?你們這些不知道的人,心里肯定是打了個大大的問號了吧?好了,不賣關子了,就由我為大家解說吧!這似乎是當地人給我們的一種形象的比喻,當我們被做好時就得在黃豆面中滾一下,這就像是郊外的一頭驢子在打滾,揚起的灰塵似的`,故而得名。
關于我們的來歷,還有個傳說的。據說有一次,慈禧太后吃煩了宮里的食物,想嘗點兒新鮮玩意兒。于是啊,御膳大廚左思右想,決定用江米粉裹著紅豆沙做一道新菜。新菜剛一做好,便有一個叫小驢兒的太監來到了御膳廚房,誰知這小驢兒一個不小心,把剛剛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裝著黃豆面的盆里,這可急壞了御膳大廚,但此時再重新做又來不及,沒辦法,大廚只好硬著頭皮將這道菜呈到慈禧太后的面前。慈禧太后一吃這新玩意兒覺得味道還不錯,就問大廚:“這東西叫什么呀?”大廚想了想,都是那個叫小驢兒的太監闖的禍,于是就跟慈禧太后說:“這叫‘驢打滾’。”從此,就有了“驢打滾”這道小吃。看來,我們還得多謝謝那位小驢兒的太監,要不是他,要不是他的那一次失手,就不會有我們這個惹人好奇的名字了。
再嘗嘗我的味道,那才叫做美味啊,不吃不知道,一吃停不下,吃在嘴里有香、甜、粘,有濃郁的黃 豆 粉 香味兒,味道香甜,口感潤滑,真是聞一下,多活一年;吃一口,多活十年啊!
百聞不如一見,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心動了?那就趕快到北京嘗嘗我吧!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篇6
如果,你看過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黃山;看過了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看過了歷史悠久的故宮;看過了濃妝淡抹的西湖;看過了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那么你來江西瀏覽一番吧。既然來到江西,你就應該去廬山瀏覽一番,才不枉此行。
日出東方時,廬山像剛剛蘇醒的少女,被晨霧籠罩著。在這時上山,你準會有一種飄飄欲仙,騰云駕霧的感覺。晨霧中的廬山像是人間仙境,有仿若海市蜃樓。記得蘇軾在《題西林壁》中這樣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的云霧以瞬息萬變聞名全國,瞧,剛剛還是仙女舞動的飄帶,現在又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一會兒又變成巨大無比的天幕;一會兒又變成奔馳的駿馬;一會兒又變成瓊枝玉樹、粉妝玉砌的天堂……
江西還有很多特產。如:廬山云霧茶、景德鎮陶瓷、會昌大果金桔、玉山羅紋硯等。廬山云霧茶在國際茶葉市場上是深受歡迎、供不應求的高檔產品。“幸飲廬山云霧茶,更識廬山真面目”,這詩一般的.贊語,足以說明它的地位和價值。黃山有“四絕”,而廬山云霧茶有“六絕”: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還有那狗轱腦茶,是江西珍貴名茶之一。此茶的特點與其它茶葉迥然不同,它葉片細嫩均勻,碧色中微露黛綠,表面覆蓋一層柔細軟嫩的白毫,茶葉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黃,茶味清涼、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經久不去。
江西有令人如癡如醉、心馳神往的旅游勝地;有與眾不同、獨具一格的民風民俗。有引人入勝、感人肺腑的民間傳說;還有味道獨特,令人回味無窮的民間小吃。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趕快來這里親身體驗一下吧。你不來會終生遺憾,來了會終生難忘的哦!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篇7
壽縣春節習俗頗多,進入臘月,也屬農閑,家家戶戶都要腌制咸雞鵝,一面備節日待客之需,一面也把豐收的喜悅和對來年的祝福腌進濃濃的臘味。
改革開放前經濟尚不寬裕時,群眾詼諧地說“不吃二兩豬毛不算年”,要知道由于腌制手法有異,家家戶戶臘菜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吃完臘八飯,就把年來辦”,上街趕集的群眾更多起來,過后十來天就要“掃塵”,“要想發,掃十八。要想有,掃十九”,家中里里外外打掃一新,規整利落,人們心里也更加敞亮起來,大多數人家整個春節的準備工作到此至少已經完成一半。
臘月廿三過小年,俗稱“祭灶”,隱北地區也有廿四過小年的,長年在外的人們多在此前回家團圓。這一天要祭灶王爺,吃白面、麥芽糖制成的祭灶糖,大塊厚過月餅,小塊狀如彈珠,寄意請灶王爺回天庭向玉帝多說好話,以求家庭來年殷實。有趣的`是,在壽縣農村,春節一定要把未過門的媳婦接到家里過節,而且要給她買一身新衣服,這樣才有禮有面子,否則親家是要惱的——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想做這門親事了!在熱鬧的籌備中,人們終于迎來了年三十,中午過后,家家早貼春聯,早鳴鞭炮,早吃團圓飯,爆竹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子夜再度燃放煙花爆竹辭舊迎新。
年初一大早,大人、小孩身穿新衣,家家戶戶燒香點燭,吃餃子,晚輩給近親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這時常有乞丐來家門旁貼財神,可不是一兩個小錢就能打發了的。初二多到同事家拜年、走走親戚, “往年酒”活動也就拉開了序幕,你來我往,一般要持續到正月里甚至二月份。初三送年,農村都在初三早飯前,燒香、點燭,拜祖祭神后,將封檐錢紙、松枝取下,送到室外場地上,燃火盡燒,鳴爆,以示送年。商家和集鎮居民,多在初三傍晚送年。送了年也不要緊,有的是熱鬧——
“正月里面都是年”,到相隔幾十里的親戚家走走拜個年并不晚,熟人見面時還要說“過年好、恭喜發財”。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篇8
到了農歷五月初五,無疑是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端午節。傳說在春秋戰國年間,屈原在楚國被楚王否認,因此楚國被攻破了,屈原十分悲痛,投江自殺了,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去吃屈原的尸體,便在江中投了粽子。我們現在過端午節,更多的是吃端午粽,佩香囊,看賽龍舟。
今年端午正逢周末,我睜開眼一骨碌爬起來就看到餐桌上剛出鍋的粽子正冒著熱氣,粽葉上附和著一層水蒸氣,水滴一滴滴地滑下來,像一顆顆晶瑩透亮的寶珠。洗漱完畢,來到餐桌旁,我剝開箬葉后,里面的糯米反襯著光,亮晶晶的,香氣撲鼻,咬上去一口,又咸又粘,十分可口,吃完后嘴里還回蕩著肉粽的香氣。
我拿來一個小布袋,又拿來了一些媽媽特意準備的中藥粉,小心翼翼地把中藥粉用棉片包住、鼓緊,塞進了小布袋中。我把布袋上一個個拉繩挑斷,隨后抽出,再用彩色的線縫住袋口,最后在香囊上套上鐵壞,把繩子卡在鐵壞上,套在脖子上,香味也就彌漫在我身旁了。
早飯過后,我們一家人來到南湖邊觀看龍舟賽。每條龍舟上都雕刻著五顏六色的圖案,選手們的比賽服鮮艷奪目,有的桃紅色的,有的青綠色的,有的花紫色哨聲一響,鼓聲伴著劃槳聲開始追逐起來,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朝著終點劃去。劃龍舟需要每位船員動作有力,節奏一致,不然速度就會慢下來。看!那艘紅色的'龍舟劃暫時領先,船頭的鼓聲越來越急,在為隊員喝彩鼓勁,船員們劃起來整齊有序,不慌不忙,眼看終點在望,可不知怎的,突然船頭斜了,整條船偏離了方向,被第二名迅速超上,緊跟其后的綠龍舟獲得了第一名。
一眨眼就到了傍晚,爸爸變戲法般變出了一桌豐盛的晚餐,有黃魚、黃鱔、咸蛋黃、黃瓜還配有黃酒,據說這也是江南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我們一家人圍在餐桌旁吃著飯,聊著天,分外溫馨、熱鬧。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篇9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至,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今年端午節正值上海世博會舉辦,又逢高考結束、南非世界杯開賽。所以可以說,今年的端午節較之往年是更加的出彩和好玩。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媽媽說:“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念書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群眾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于是,為了保護并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后來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相關文章:
民風民俗的作文:端午節的民風民俗01-22
陜西的民風民俗作文-民風12-22
民風民俗的小學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風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客家民風民俗作文-民俗12-18
多彩的民風民俗作文-民俗12-22
《民風民俗》作文01-27
民俗民風的作文01-27
民俗民風作文01-27
作文:民風民俗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