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民風的作文錦集七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風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民風的作文 篇1
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各民族的服飾各有特色,五彩繽紛、絢麗多彩。少數民族服飾歷史悠久,風格奇異,是民族的重要標志。少數民族同胞每逢過年,過節或喜慶的日子,穿上絢麗的民族服裝載歌載舞,更是增添了節日喜慶氣氛。
在我國云南中部和南部的彝族姐妹頭上戴著一種美麗的帽飾。這種帽形狀像雞冠,俗稱“雞冠帽”或“公雞帽”。說起來,其中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人人羨慕的彝族情侶,姑娘美麗善良,小伙勤勞勇敢,白天一起放羊,晚上伙伴們對歌跳舞,然而他們的愛情引起了森林魔王的嫉妒。有一天,他們在森林里約會,終于讓魔王找到了下手的機會,小伙子為了保護姑娘不幸慘遭殺害,姑娘逃到了另一個山寨,魔王還是緊追不放。這時,山寨的雄雞正好高叫,這聲音嚇跑了魔王,于是姑娘抱起一只雄雞,來到小伙身旁。在威武雄壯的雄雞高叫聲中,她的戀人居然復活了,魔王也不再來招惹他們,他們終于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雄雞驅魔的傳說就這樣在彝族中廣泛流傳。姑娘把象征喜祥的雞冠帽戴在頭上,希望雄雞永遠保護自己,于是雞冠帽成了彝族的一種服飾,流傳至今。
民風的作文 篇2
飲涼茶也是廣州人常年的一個生活習慣。
所謂涼茶,是指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廣州的涼茶歷史修久,涼茶品種甚多,有王老吉涼茶、三虎堂涼茶、黃振龍涼茶、大聲公涼茶、石歧涼茶、廿四味涼茶、葫蘆茶、健康涼茶、金銀菊五花茶、古瓜干涼茶等;甚至連龜苓膏湯、生魚葛菜湯、紅蘿卜竹蔗水等,也成為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涼茶,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進入80年代以后,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茶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里的一種時尚飲料。
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往往以“飲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嗎”)作為問候,可見對飲茶的喜好。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著“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的諺語。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習慣叫茶居)飲茶。不僅飲早茶,還要吃點心(作為早餐);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可見,廣州人的飲茶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交際的方式。
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為什么歷百年而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廣州老字號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茶居。
廣州的茶客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間固定的茶樓,通常是“一盅”(排骨飯)“兩件”(點心),這類人以離退休老人居多;另一類是飲“禮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飲茶,不限“一盅兩件”,而是品嘗多款點心,從容“嘆茶”。
廣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為興旺,從清晨至中午十一時許,往往座無虛席。飲夜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是盛夏,一邊飲茶一邊聽戲曲演唱,還一邊享受空調冷氣。廣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才收市。
民風的作文 篇3
去年寒假我是在姥姥家度過的。姥姥家在農村,春節年味很濃,貼春聯,放鞭炮,吃年糕,但我最喜歡的是看扭秧歌。
大年初二,姥姥姥爺一大早就起了床,掃干凈院子里長長的甬路,放上大圓桌,擺上瓜子花生、香煙、糕點和熱騰騰的茶水,然后大人們高興地聊著天,我和妹妹則興奮地歡蹦亂跳,時不時跑到門口張望。今天秧歌隊第一個來我家拜年咧!
終于鳴鑼開道的鑼鼓家什響起來了,一會兒就看見一群穿著花花綠綠服裝的大媽、老奶奶向我家走來了,我和妹妹向著院子里的大人們喊:“來啦!來啦!”一位老爺爺走在最前面,一進了院子,就雙手拱拳,說:“過年好!過年好!”姥姥姥爺忙迎了上去,也說:“過年好!”然后熱情地招待他喝茶吸煙。
一只煙后隊長令下:“開始!”鑼鼓響起來了,時而輕,時而重,時而慢,時而快。秧歌隊員們隨著鼓點扭了起來,她們左手揮著五顏六色的手帕,右手搖著鮮艷的扇子,有時排成一字長龍,有時又分成紅綠鮮明的兩列。當她們的手帕和扇子一起揮向空中時,天空中像飛起了一只只的彩蝶。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了,淘氣的大孩子們都爬上了墻頭。姥姥也迫不及待地想跳了,她跑進屋,拿出了扇子和手帕,也加入了秧歌隊,還不時和有的隊員逗著跳,引得大伙直樂。慢慢地慢慢地,鑼鼓聲停下來了,胖胖的姥姥筋疲力盡了,可也和姥爺笑開了懷。
這時一個精干利索的小伙子拿起鼓槌有力地敲了起來,兩個鼓槌忽高忽低,上下翻飛,加上鑼聲的配合,真像鞭炮炸開了花兒,連躲在巢里過冬的喜鵲都被驚得喳喳叫著沖向藍天。終于,所有的聲音都停下來了了,姥姥姥爺忙不迭地請大伙坐到圓桌前休息,大家吃著糕點,聊著天。
我問媽媽:“為什么過年要扭秧歌?”媽媽告訴我:“很久很久以前,我們北方漢族人辛苦一年了,為了慶祝豐收,娛樂鄉親,大家組織起隊伍唱歌跳舞。敲鑼打鼓則是要嚇走一切妖魔鬼怪,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逐漸地,就成為了現在的秧歌。清朝時,秧歌已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了。”原來這紅火熱鬧的秧歌還有這樣悠久的歷史呢!
民風的作文 篇4
瑤族饒有風趣的民俗有“掛袋子”。客人到了瑤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隨身帶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掛,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來用餐,都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這個規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為你還要去別的地方,吃飯往往落空。
在達山瑤中,去別人家吃飯,主人家會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時,主人家就會把金黃厚實的臘肉為上品,吃飯時主人會把大塊大塊的臘肉往客人的碗里夾。
瑤族普遍禁食狗肉,,蛙肉。凡是生產過的婦女頭幾天是不能吃豬油的。
到瑤族人家做客,吃飯時桌位也很講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頭幾位,一些瑤族人還會把雞冠給客人,老人給客人敬酒,其實是一種尊貴。
到瑤族還要懂當地的禁忌,否則得不了主人的好感還會引起主人家的反感。不能用腳踏火爐撐架;不能在火爐里燒有字的紙條;不能在瑤族里穿白鞋和戴白帽,這樣意味著家里要出喪事;不能坐門檻上;不能坐主婦燒火坐的凳子椅子;遇人伐木時不能說“吃肉”“死”等詞象征著不吉利;穿草鞋不能上樓。
瑤族不生產鹽,但同時又不能缺少鹽。鹽在瑤族是請最,至親的人主持的,這叫做“鹽信”,凡是接到“鹽信”者無論多么重要的事都會丟下,按時赴約。
瑤族人的民風民俗還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瑤族人天性好客會熱情接待你的。
民風的作文 篇5
過年大家不就圖個年味嘛,我們就要讓這個年過的充滿年味兒。我們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中國人過年可是熱鬧非凡。各種各樣的民風民俗,讓我們為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而驕傲,而自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我們當然就要辭舊迎新,收獲20xx,展望20xx。蜘蛛每不辭辛勞的織網誰能搞懂,它為了什么,我猜它是為了期待著自己的兒女能夠有歸來的一天就可以睡上它特意準備的舒服的床。
今年春節我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將我的才藝運用到了此次的“年”中。我將春聯充分運用到了我的一技之長——書法上。大家都知道春聯上當然少不了文墨名客的題字,雖說我沒王羲之的書法功底那樣登峰造極,也沒有顏真卿的揮灑自如。但是我擁有一顆好學之心。我相信書法的好壞是看一個人的心性。
我向來說到做到,第二天當我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訴媽媽時,媽媽一口就答應了。我和媽媽來到了文具店,挑選紅紙,我一眼就看到了買紅紙的地方。我用手指著,“媽媽,快看在那!”媽媽疑問地說:“你確定真的要寫春聯?”我拍拍胸脯,“當然嘍!”媽媽彎下腰來,為我抽出幾張紅紙,我興奮得馬上搶過媽媽手中的紅紙,跟媽媽比了一個OK的手勢。買好紅紙我興奮地抱著它回家,我依稀記得那是一個下雨天,我生怕雨水把這紅紙浸透,緊緊的抱在懷中不肯撒手。
即使現在就要將自己淋濕,也落得個心甘情愿。好不容易一路護送到家中,我就一刻不敢停歇,拿出了毛筆,決定速戰速決。奶奶在一旁幫我磨墨。我氣定神閑,裁好了春聯的尺寸,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寫書法講究的就是靜心,才能寫出一手好字呢。
我也依照著這種法則,開始了我的書法探險之旅。我站在桌子的前面,仿佛一切都是“浮云”。在我自己的小小世界里游蕩。我開始我的第一筆,起初我對第一次寫春聯有一些緊張,畏畏縮縮,寫出來的字樣,我一看,我根本就沒有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我天性樂觀,想:這只不過是提前熱熱身而已,對我這個初來乍到的新手來說還是多多體諒吧。
我懷著這樣的心情,開始了我接下來的創作,我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心理斗爭,終于寫得有些味道了。我的父母在一旁焦急的看著我還是一停不停地給我提些意見,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皇上不急,太監急。”我現在的自信心已經加倍提升,斗敗了自己心中的心魔,我相信,我能行!我在自己的手下描繪出了一幕幕我們對新年的美好祝愿。
我終于完成了我的大作。我大吐一口氣,心中吊著的一塊大石頭終于安全著落。我將紙小心翼翼的捧在手中,一筆一畫上上下下的打量一番,透露出滿意的眼神。我馬上就要將自己的作品掛在自家的門上,媽媽為我拿來膠水,我仔仔細細的在四周涂抹了一遍,問媽媽:“哪個位置合適?”媽媽總說往左一點還是往右一點。最終拍定了,我把得意之作貼上,總算是大功告成了!我們擊掌慶祝。
你們說我們是不是做了一件很有年味兒的事呢?
民風的作文 篇6
迪慶藏族自治州博物館新館于20xx年9月開館,位于香格里拉縣城獨克宗古城月光廣場旁。20xx年初,經國家文物局評定公布迪慶藏族自治州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博物館總建筑面積為5400平方米,樓高4層。展廳是原來博物館的2倍,供游客參觀的展廳有兩個,博物館功能設計也更人性化、更環保和更安全。
據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迪慶藏族自治州博物館以靜態文物陳列和動態的多媒體演示,集中反映具有云南藏區特色的自然生態多樣性和民族文化多樣性,使參觀者更清楚、更直觀地了解和認識香格里拉。也為古城增添一道風景線,豐富古城文化內涵,同時可以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文化價值和旅游價值。
跨進博物館的大門就會看到一個很大的沙盤,沙盤主要展示了迪慶州的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橫斷山脈中斷,云南、四川、西藏三省交界處,是世界著名的三江并流國家風景名勝區腹地。沙盤后,有兩幅很有意義的壁畫:茶馬互市和軍民魚水情。茶馬互市主要反映出了,茶葉從主產地版納由馬幫運送,一路經思茅、大理、麗江到達迪慶,在這條古道上往返進行著茶馬互市的古老交易,也帶動了多元文化和經濟的交流;而軍民魚水情講述了一幅1936年紅軍二四方面軍長征經過迪慶時,與迪慶人民關系融洽,紅軍為百姓看病,百姓送子參軍的軍民和諧畫面。
一樓主要為歷史文物展廳,擁有文物鑒賞、民族風情、佛教文物、近現代文物等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覽。文物鑒賞包含藏傳宗教文物、石器、青銅器、陶器、工藝品、民族服飾、書畫、錢幣、國寶鑒賞和近現代文物的收藏展覽。民族風情主要是少數民族文物的展覽,包含民族服飾和民族飾品的收藏展覽。佛教文物主要是佛像、唐卡、佛教法器、佛教樂器、羌姆舞面具及服飾、隔板畫、東巴經書、東巴紙牌畫和其它宗教文物等的收藏展覽。工藝品有直木酥油盒、糌粑盒、楊章木糌粑盒、羊皮革囊、熊掌箭包、鼻煙壺、牛皮托包、鼻煙壺、弩弓、明代瓦飾、砍刀、疙瘩木碗、疙瘩木酥油盒、豆腐渣木碗、茶桶、彩繪大糌粑盒等。
在一樓和二樓樓梯間的墻壁上,還掛有一幅幅用珍貴的蝴蝶拼出來畫,這些畫以人物為主,極具審美價值、歷史價值及收藏價值。
二樓為藏醫藥文化展廳,展廳設有曼唐展區、《四部醫典》展示。曼唐就是醫學教學掛圖,它以彩圖的形式把藏醫藥學的全部內容用80幅唐卡,4900多個小圖像形象地表達出來;《四部醫典》又稱《醫方四續》,藏語簡稱為《據悉》,全書分四部:《根本醫典》《論述醫典》《秘訣醫典》《后續醫典》計156章,約二十四萬多字。79幅唐卡,則依據《四部醫典》的內容繪制的;以及人體胚胎發育圖、人體骨骼及脈絡圖、手術器械展示、第一粒腦顱手術圖、金針調撥法圖、動植物標本展示、毒哈圖拉、礦物標本等展示。游客還可以找優秀的藏醫師免費看病,體會神秘藏醫學的博大精深。
在迪慶藏族自治州博物館里,你一定會有一段洗滌心靈的旅程,感受到藏族文化的神圣。
民風的作文 篇7
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食物.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我是一名東莞女孩,東莞是一個有特色、多彩多姿的城市。而東莞也有很多傳統的節日。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說起端午節,讓我想起了爺爺曾對我說的故事:據說,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羅江,死后被蛟龍所困,世人衰之,每于此日,人們都會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從此后來逐漸發展為龍舟比賽。由于現在水污染厲害,人們通常吃粽子來度過端午節。
粽子是一種很好吃的食物。在我住的村子里,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會包粽子。聽奶奶說:包粽子非常復雜,要用各種材料,葉子.
我全都不明白。我只知道粽子分兩種:一種是甜粽子,另一種是咸粽子。甜粽子用的材料不多,做出來是赤紅色的,如果直接吃,肯定會覺得味道不好,但如果粘點糖吃,吃起來會更美味。而咸粽子用的材料很多,有:咸蛋、黃豆、豬肉。所以吃起來會很美味,并且材料多,深受人們喜愛。我也愛吃咸粽子。
一到端午節,我又開心又煩惱。開心的是:我可以吃到我最喜愛的粽子;煩惱的是:有很多粽子要吃,因為奶奶會給五條粽子、外婆會給十條、姑媽會給五條、姨媽會給五條。真的有很多粽子。
總之,端午節是快樂的、愉快的!
【民風的作文】相關文章:
陜西的民風民俗作文-民風12-22
民風的作文01-23
有關民風的作文:開封的民風習俗11-12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400字-民風01-22
寫春節民風民俗的作文-民風12-22
民風民俗作文08-05
江西民風作文精選01-12
民風的盛宴作文09-05
民風的民俗作文04-20
民風作文合集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