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傳承美德作文

時間:2022-03-07 19:06:46 美德 我要投稿

實用的傳承美德作文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承美德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傳承美德作文7篇

傳承美德作文 篇1

  從古至今,許許多多的優(yōu)秀文化都記錄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可隨意看見,為人們樹立榜樣。如:孔融讓梨、扇席溫被······

  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孔融讓梨”跟“扇席溫被”這兩個故事。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四歲的時候,有一天有人送來一筐梨,他父親對他說:“融兒,你先挑一個吃吧!”大家都以為孔融會挑那個最大的梨,沒想到他卻拿了個最小的。他父親很奇怪,便問他:“孩子,怎么不拿個大的吃呢?孔融回答說:“爹爹,我年齡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哥哥年齡比我大,應該吃大的。”所以,傳承中華美德,從小做起!

  “扇席溫被”:跟孔融同一個朝代的還有一個人,叫黃香。黃香是夏江地方的人,九歲的時候便沒有了母親,因此特別孝順他父親。所有勞苦的家事他都搶著做,讓父親有較多的時間休息。夏天時,黃香看見父親熱的睡不著覺,就用扇子扇涼席,再請父親去睡。到了寒冬,黃香怕父親受凍,便先躺進冰涼的床鋪,用身體溫熱被后,在扶父親上床。不久,京城里沒有人不知道黃香的名字。當時流傳著一句話——“天下無雙,夏江黃香”,意思是說夏江的黃香,天下沒有人比他更孝順了。

  “孔融讓梨”跟黃香“扇席溫被”告訴我們什么呢?一個是友愛兄弟的典型,一個是孝順父母的模范。友愛兄弟跟孝順父母可以說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也是一個人培養(yǎng)仁心跟愛心的開始。

  但是,現(xiàn)在的這個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破壞這個習慣。什么“中國式過馬路”不管紅燈綠燈硬往前走,還美名其曰:“這么多人他們不敢撞。”什么“老人假裝摔倒訛人”都出來了。

  看得出來,這些人道德素質很低。

  要想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就必須從現(xiàn)在做起,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

  不亂扔垃圾,節(jié)約用水、電,保護動、植物,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等等都是! 讓我們一起傳承優(yōu)秀文化,爭做美德少年!

傳承美德作文 篇2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身為中國人不僅應該學習優(yōu)秀文化,還要傳承傳統(tǒng)美德。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埃及,被羅馬帝國所占領,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基本民族歷史的文字記載早已喪失殆盡;古巴比倫,也早已被波斯帝國所消滅,其文化也被迫中斷。人類文明的四大發(fā)源地,有三個都分別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許多國家,唯獨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發(fā)展經久不衰,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這是什么原因?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國不僅有著共同祖先遺傳下來的血統(tǒng),而且有著共同的優(yōu)秀文化和美德傳統(tǒng)。就是這些血統(tǒng)與傳統(tǒng),培育、造就了我們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使得中華民族的文化與美德代代相傳。

  我國是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吃苦耐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勞動創(chuàng)造了世界,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古往今來,涌現(xiàn)出多少勤勞向上的名人,成為世人學習的楷模。

  但據調查,現(xiàn)在的中小學生,愛勞動、有較好勞動習慣的約占1/3,另外的2/3是不愛勞動或不太愛勞動的。有些孩子,懶得疊被子,懶得洗襪子、洗衣服,懶得收拾書包、收拾書桌,甚至于懶得洗臉、洗腳,連喝水也懶得自己倒。

  事實上,家長并不太重視對孩子從小培養(yǎng)熱愛勞動的品質。 現(xiàn)在,我國幾千萬個獨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獨生子女視為“小皇帝”,凡事都圍著獨生子女轉。現(xiàn)在的青少年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處于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祖輩父輩們過多的溺愛、寵愛和放縱,使得獨生子女們從小養(yǎng)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產生了父母寵愛自己是天經地義的錯誤思想。而一些學校只顧傳授知識和能力,卻嚴重地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與民族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結果,成績上去了,道德下來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質開始出現(xiàn)問題,見利忘義、騙財害人,不講人格、自私自利、損害公德、不講孝敬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要扼制和消除這些社會的非文明、非道德現(xiàn)象,必須進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而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學校的教導以外,更需要整個社會的配合。

  無論是什么中華文化,我們都應該傳承下去,從現(xiàn)在開始,"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境界。努力學習中華文化,傳承傳統(tǒng)美德。

傳承美德作文 篇3

  相傳春秋時期,有一個叫穎考叔的小官去見鄭莊公。鄭莊公賞賜他飯食,他把肉片放在一邊不舍得吃。莊公很奇怪,穎考叔說:“我的老母親從來沒吃過這么美味的肉食,請允許我拿回來孝敬我的母親。”莊公聽后十分感動。

  其實,諸如此類的傳統(tǒng)還有很多,《詩經》里面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還有婦孺皆知的“孔融讓梨”等。由此可見,我們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孝”的傳統(tǒng),而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敬長輩的傳統(tǒng)。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都不孝順他自己的父母,我們還能指望他干什么?我想問問你們,你們有在父母回家的時候為父母遞上一杯解渴的茶水嗎?你們有對他們說一句:“我愛您!您辛苦了!”答案不言而喻。

  為什么會是這樣,原因我也思索過。大概是因為現(xiàn)在生活條件變好了,父母都把子女視為掌上明珠,舍不得讓孩子受一點苦。久而久之,孩子就認為這樣是理所應當,不值一提。或者有的家庭,父母對自己的長輩也不孝順,孩子在這種家庭的氛圍下耳濡目染,也就不知道“孝”怎么寫了。所以父母也同樣也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督促他們體會“孝”的內涵。我們也要了解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父母對我的付出。時刻記住“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思。”

  那么,孝順的人有么?還是一定的,記得一次我就看到這樣的一則新聞寫道,有幾位學生因為家境貧寒,父母有生病,他們就一邊照顧父母,一邊上學。這種精神就值得我們學習的。有小見大,孝順父母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而不孝順的人,只會被人們譴責。

  美好的品德還有一層底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將心比心。你可以不同情別人。在這些基礎上,人們擁有一些更上一層樓的美德。小則“贈人玫瑰”。如:為貧困的學子捐款,給遭受災難困難的同胞送去慰問,拾到物品還給失主,為受傷的小動物包扎傷口,大則“精忠報國”,從古到今,有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鄭成功收復失地;岳飛“還我河山”還有林則徐的虎門銷煙;一個小女孩“請升上中國國旗”。

  對這種擁有美好品德的人,我認為有一個最優(yōu)秀的代表——雷鋒。他善良、好學、勇敢、有毅力、勤勞??最后悲壯的在22歲的花樣年華為了救兩個溺水的小女孩而被河水沖走?? 總而言之,擁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民族有許多數(shù)之不盡的美德,但同時也存在許多不良現(xiàn)象。我希望人們可以改掉那些陋習,弘揚中華民族的美德。美德是一副五彩的圖畫,它的顏色是光芒耀眼的,美德是一首歌,流淌在我們的心里,它能激勵中華兒女努力拼搏。

傳承美德作文 篇4

  作為一個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物實在太多了。我們勤儉而誠懇,友善而勇敢,這是叫億萬炎黃子孫倍感驕傲的傳統(tǒng)美德。

  勤",是中國傳統(tǒng)美德中最聞名于世的。中國人以農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長年累月辛勤地勞動,以汗水換來碩碩豐成,造福子孫后代;同時也因為"勤",加上極富鍥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中國人創(chuàng)造了四大發(fā)明、圓周率、渾天儀、(本草綱目)等等智慧結晶,在人類歷史上寫下了極其光輝的篇章。

  中國人是勇敢的,有傲氣的。南宋名將岳飛以精忠報國的信念,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撓的強烈愛國心志,為國家,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奮勇抗敵,保衛(wèi)河山;民族英雄文天祥,少有大志,終不肯向元人投降,最后從容就義。他曾說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何等壯烈感人的豪語!他們的忠義能與日月爭光,在民族史冊上,烙下了不朽的印跡!

  中國人愛國,對自己的國家有著非筆墨可形容的深感情。愛國詩人陸游在遺作(示兒)中寫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對死亡泰然處之,臨終時還念掛著國家民族的安危,是多么可敬可佩啊!北宋著名文學家及政治家范仲淹,憂國憂民,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充分反映出他"以天下為己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高貴情操。翻開中國歷史,這樣為國家、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物比比皆是,林則徐、孫中山、周恩來等等,真是數(shù)之不荊(此兩段說"愛國",例舉的人物都是歷史上的愛國人物,議論中有強烈的感情,用語形象,如"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撓的強烈愛國心志"。)

  孝道也是中國傳統(tǒng)美德中的代表,它根植在人心。"臥冰求鯉""黃香暖席"的故事,廣受傳頌。而古詩里的人物花木蘭更是家喻戶曉,她為免老父再受征戰(zhàn)沙場的痛苦,決心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孝女。

  反觀現(xiàn)今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漸疏離,變得淡雹冷漠,這些奠基在利益上的人際關系,缺乏彼此的互諒關懷,完全沒有溫情可言;而家庭不和、子女忤逆引發(fā)的倫常悲劇,差不多每天都可在報紙上讀到,在新聞報導中兒女一朝飛黃騰達后,便對父母置之不理,任由父母風餐露宿的事已屢見不鮮;人們的浮夸作風,自以為是、吊兒郎當?shù)奶幨缿B(tài)度隨處可見,實際上,這種人是名副其實的"井底之蛙",常不可一世地自我吹噓,對他人的才華不屑一顧,甚至冷嘲熱諷,完全不明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道理,這的確是現(xiàn)今社會的一大哀歌。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若這些社會弊病越來越多,越積越深,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我們固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

  我認為,中國傳統(tǒng)美德是醫(yī)治社會弊病的靈丹妙藥。在這個時代,有重新提倡其價值的必要,以廓清社會歪風,為年青的新一代培養(yǎng)優(yōu)良的品行、淳樸大方的風度,重見我國道德文化的光芒。

  孟子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規(guī)者,正圓之器;距者,正方之器”。所以,我們應當時時刻刻都遵守規(guī)則。規(guī)則不僅保證著我們在工作中,學習中和生活上的公平公正,帶給我們高效率,甚至保證著我們的心靈自由,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讓規(guī)則看守世界,是生命的圣潔花園,是人人向往的天堂。心中有正義良善的規(guī)則,猶如靈魂有了信仰,人們的生活才享受更多的明媚陽光。

  雷鋒說過:“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枯,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yè)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所以,我們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戰(zhàn)勝困難,取得成功。一群大雁結伴飛行,它們?yōu)槭裁纯梢燥w得更遠呢?我們有了團隊,在團隊的努力下,我們?yōu)槭裁淳湍軐崿F(xiàn)更高的目標呢?這些只能說明集體是個人戰(zhàn)勝困難,獲得勝利的力量源泉,是獲得友誼的橋梁和紐帶,是我們施展聰明才智的廣闊舞臺。因此,我們應當熱愛集體的利益和榮譽。讓我們?yōu)榧w添一片綠葉,奉上一束鮮花,做出一份貢獻吧!

  荀子說過:“人無禮則補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至今,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yǎng),形成良好的習慣。有句古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說明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今天,在我們的身邊,文明禮儀就像和煦的春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絲絲溫暖,縷縷芳香。

  其實美德還有許許多多,不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都應該以堅持德育為先。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讓祖國的明天更好。

傳承美德作文 篇5

  在我們呼吁“珍愛糧食,傳承美德”的同時,有人在說:“這是小題大做不就是點糧食么?”是的,也許你扔掉的糧食不多,可是當你了解一下“三年自然災害”和“貴州畢節(jié)兒童自殺案”你就不會那么說了。

  “三年自然災害”是我國從古至今最為慘烈的一次饑荒饑荒餓死的人數(shù)遠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在饑荒初期,人們便靠著吃樹葉,草根等東西糊口度日,慢慢的想找片樹葉都不容易,因此便有許多人餓死,最后還出現(xiàn)了人吃人的現(xiàn)象,據村中老人說:“那個時候胖點的人都不怎么敢出門,因為怕被別人打暈拖回家吃掉”,再回到現(xiàn)在,我們在食堂中吃飯,每次同伴吃完,便把剩下的`一點,扔到垃圾箱,和同伴一起返出食堂的大門。

  我曾這么做過,雖然那幾口飯對于我們不算什么,但對他們來說,這幾口飯能夠緩解一下一個人的饑餓,想到這里我便覺得十分慚愧,如果可以時間倒流,我將不會再浪費食物。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說我們要從現(xiàn)在開始節(jié)約糧食,這樣以后發(fā)生自然災害,我們也就不會挨餓。

  就在今年貴州畢節(jié)四個留守兒童因為饑餓而絕望自殺,這件事曾震驚了整個社會,聽到這件事的我曾留下眼淚,我在想:在這個一片和諧的社會竟還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我們每天只吃自己喜歡的東西,不喜歡的一筷子也不夾就扔了,而他們卻連選擇的余地都沒有,雖然這件事過去了很久,但寫到這里,我的心覺得很沉重。那四個孩子,其中大的13歲,小的才五歲,他們的人生之路還漫長著,而他們的生命卻在那一刻終結了,他們是有多么饑餓從而陷入絕望的漩渦之中。在我們這個解決溫飽問題,在我們這個邁向小康的國家,竟還有如此貧困與饑餓實在讓你悲憤、心疼、難以想象。那些擁有上千萬甚至上億資產的人,只要稍微奉獻一點愛心就可以讓這些悲劇避免,而他們卻一餐飯吃了幾千幾萬,點了一桌飯卻沒動多少,這不是浪費美食嗎?如果那些孩子看到如此豐盛的飯菜,一定會沖上去吃個精光。

  那些有錢人他們吃的都是面子。難道他這一個面子比人命還重要么?再看看海外僑胞,他們經常自我組織慈善救濟活動,為生活極度困難的人購買食物,他們雖然經濟富饒,卻對糧食十分珍惜。他們雖然遠離中國,卻真正繼承了炎黃血脈,知道怎么做一個有道義、有慈悲之心的人。要知道勤儉節(jié)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我們每天扔掉的剩飯不多,但同樣美德也從我們手中飛向垃圾筒。再呼吁一次:珍惜美食,傳承美德。

傳承美德作文 篇6

  8月2日上午,我們海星社區(qū)領導組織我們去看望社區(qū)的孤寡老人。雖然天空下著陣雨,但絲毫沒有改變我去的決心。我?guī)е缫褱蕚浜玫亩Y物,來到社區(qū)。哇!人還真多!大家?guī)е鞣N各樣的禮物,有水果、餅干、果凍、薯片等,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雨停了,大家開開心心地拎上禮物,排好隊出發(fā)了。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心情很輕松。我們來到興建路三弄一座破舊的院子里,那里已經聚坐著七八位老人,大家把禮物放在老人們的面前。哇,各種各樣的禮物都堆成小山坡了。然后,大家整整齊齊排好隊,齊聲喊道:“祝老爺爺、老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看到這么多小朋友來看望老人,他們個個笑得合不攏嘴,連忙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西瓜,端到我們面前說:“謝謝小朋友!祝大家學習進步!來,快來吃西瓜!”不一會兒,每個人手上都有了一塊“愛心”西瓜,大家都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像在進行吃西瓜比賽。

  接著,我們聽了社區(qū)領導講話,然后一位兩鬢斑白的老奶奶也講話了,大家鼓掌歡迎。原來她還是這個樓道的道長呢!在她的介紹中,我們了解了每一位老人的情況。看著這些年邁孤獨的老人,我心里想:“我長大了,一定要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的好孩子。”

  老爺爺、老奶奶們看著這么多禮物,一個勁兒地想讓大家再帶回去點。大家異口同聲地向老人們說:“謝謝!不用了。再見!”說完,我們就像兔子一樣一溜煙似的跑回家了。

傳承美德作文 篇7

  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中,經典古籍構成了它的核心。經典古籍不僅傳承著中華民族奮斗的歷史,而且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中華文化被稱為倫理型文化。它的精華被世界譽為中華美德。它對于增強民族內聚力、振奮民族精神、整合群體價值、協(xié)調社會秩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中華傳統(tǒng)美德有著豐富的、系統(tǒng)的內容。它包含著:個人與國家的關系,例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個人與他人的關系,例如:“與人為善”,“誠信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個人自身修養(yǎng)的問題,例如:“志存高遠”,“自強不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而且把個人、集體、國家聯(lián)成一體,例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樣一種倫理價值體系,在別的國家是很少見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

  今天,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這是因為: 第一,社會的現(xiàn)代化帶來了價值觀念的沖突。在這場沖突中要不要保持傳統(tǒng)美德,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問題。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價值思想體系是生產關系的反映,新的生產關系的建立必然要伴隨新的價值思想體系的建立。但是,新的價值思想體系的建立不是憑空臆造的,而是在對舊的價值思想體系的批判和改造中發(fā)展起來的。今天我們提倡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就是要把中國傳統(tǒng)價值思想體系中的優(yōu)秀精華發(fā)揚光大,把它和現(xiàn)代化結合起來,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新文明,促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鄧小平理論提出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國,特色在哪里?我的理解,一是社會主義的,二是有中國文化底蘊的。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才能把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得有特色。 第二,在頻繁的國際交往中帶來了許多外來的,特別是西方的價值觀念。“麥當勞文化”正在浸蝕著中國文化。對于西方文化,包括它的價值觀念,我們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選擇和改造,選擇先進的優(yōu)秀的精華,例如他們的科學精神、民主精神、開放意識、進取精神等。同時要摒棄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適合于西方而與我國國情不符的價值觀念。弘揚中華美德就是要振奮民族精神,抵制一切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浸蝕,樹立健康的社會主義新美德。

  第三,當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現(xiàn)狀迫切需要加強中華美德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國道德教育中存在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點。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對最初步的道德要求卻不清楚,不實行;不能判斷現(xiàn)實生活中丑惡的東西,有的甚至還受到社會上丑惡行為的影響。因此極需要告訴他們中華美德是什么,讓他們知道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同時又是在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哺育下壯大發(fā)展起來的;今天我們要建設祖國,復興中華,需要身體力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公民道德。今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習,明天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貢獻。黨的十六大提出要用20年的時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這20年中,我們現(xiàn)在在校學習的青少年將成為祖國建設的骨干,他們的成長將關系到中國傳統(tǒng)美德能否傳承下去,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成敗問題。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要從少年兒童抓起,從小讓他們身體力行,形成習慣。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就懂得這個道理,為了讓少年兒童牢記各種行為規(guī)則,編寫了許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讀本和格言。例如《三字經》、《千字文》等,一方面讓兒童識字學知識,另一方面學習傳統(tǒng)美德,身體力行,銘記在心,從而形成習慣。這些讀本今天當然不能再用了,里面有許多封建的東西,但是其中有許多代表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格言還是應該傳承下去。因此,我們應該有新的讀本,選擇代表先進文化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格言編纂成冊,讓青少年廣為傳誦,并指導他們努力實踐,從而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因此,高等教育出版社匯編出版《中華文化經典基礎教育叢書》,很有意義。選擇經典古籍中適合青少年閱讀并具有時代生命力的內容,讓青少年閱讀背誦。有些內容可能青少年一時還不能理解,但隨著年齡學識的增長,他就會懂得其中深奧的道理。我小時候也讀過一點四書五經,如小時候背《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當時并不明白,現(xiàn)在才理解它的教人做人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小時候讀《論語》時背誦的,現(xiàn)在成為我的座右銘。可見,小時候趁記性好的時候讀點、背點古籍是很有好處的。當然,我不提倡如過去意義上的讀經。中國的四書五經主要內容是宣揚封建道德,與今天倡導的民主和科學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但是經典中不乏待人接物的公共道德和教人修身養(yǎng)心的道理,即前面說到的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這是我們今天仍然要繼承和發(fā)揚的。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因為美德代代相傳,因為美德在我們心中,因為我們是中華兒女。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把文明美德傳承下去,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這朵美麗的生活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實用的傳承美德作文7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傳承美德作文六篇02-27

實用的傳承美德作文八篇02-20

實用的傳承美德作文5篇02-08

實用的傳承美德作文9篇01-28

實用的傳承美德作文三篇01-27

實用的傳承美德作文4篇01-26

實用的傳承美德作文四篇01-18

實用的傳承美德作文3篇01-17

【實用】傳承美德作文7篇01-24

【實用】傳承美德作文9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