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關于魯迅先生作文
魯迅的時代,中國的文藝差不多勉強銜接著西方十八九世紀末。小編收集了關于魯迅先生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魯迅先生
記不得是第幾次提及魯迅先生的名字,心中卻仍是初識一般的激動,那跳動的文字呀,又在我心頭流淌了:“希望是附屬于未來的,有未來,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他是黑暗中的明流。在那“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世界里,錚錚傲骨的他,以一種獨特的姿態審視這個世界;以一種鷹般犀利的目光傲視那群無恥的政客。他恨、他怒、他詰問、他嘲諷,他那烈酒般的文字呀,澆灌整個中華大地――他期望民眾的覺醒。
他是濁夜中的明燈。他告訴青年們光明的所在,他指點后來人要“走自己的路”,他殷殷誨導,他諄諄規勸。他問蒼天也問自己,這世上還有沒有吃孩子的人?或許還有。于是,他義無反顧,奔走吶喊:“救救孩子!”
他更像那雪中傲立的松柏呀,奇偉、高大,帶一股凜然的芬芳,在隆冬中煢然獨立。哦,是的!獨立!他蔑視著官僚走狗,他不屑于“正人君子”之流,他看不得所謂的“學者教授”……他——便獨立著,永遠走那條通向遠方的“新路”。走呀,像那執著的夸父!走呀,播下美好與芳馨,等后來人去收獲!即便在國民政府的通緝下又何嘗佇足?即便在顛沛流離之中又何曾彷徨!他用一支如椽的巨筆,筑就了一條嶄新的文學之路。
便是一句“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吶喊呀,是何等振聾發聵!當這一切的一切成為人們的共識,他在人們的心中便越發偉岸,盡管他的身影在歷史的那頭悄然隱去……
“何人領吶喊,先生已作古,文壇從此感彷徨!”而今的人們品讀他的文字,如此哀惋嘆息,可又有幾人識得他奇偉的人格呢?這是在濁世里永不屈從的人格呀!這是在迷惘中永不退縮的人格呀!這是帶一身凜然正氣,獨立于天地之間,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高貴人格呀!
我手捧一本書頁泛黃的《吶喊》,望著扉頁上那個清瘦的身影,精神恍恍惚惚:在遙遠的地平線上,有一座突兀的峰巒。峰巔之上,一柱剛直奇偉的松樹傲然聳立,一股濃濃馥郁、催人警醒的生命芳香噴涌而出……
第二篇:魯迅先生
當我讀到“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就會讓我不由的想起那位讓全中國人民都愛戴的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先生。
以前,魯迅先生在我的印象中并不深,以為魯迅先生就是魯迅先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又因為幾篇文章使我改變了對魯迅先生的看法。
魯迅先生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做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一生創作和翻譯了很多作品,如,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魯迅以筆為武器戰斗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他總是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18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中就這樣提到過。就拿魯迅先生關心女傭說起:魯迅先生雖然自己生了病,但他還是在不斷的寫文章 。有的時候他寫文章時還在不斷地咳嗽女傭阿三勸魯迅先生不要再寫了。但是魯迅先生勸女傭阿三多休息,不要干重活。這就是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得多。
他還對勞動人民、進步青年關心、熱愛。據不完全統計魯迅先生一生中也關心過數百名進步青年,也非常愛護進步青年,給進步青年回過三千五百封信。
魯迅先生他不像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呵,我多偉大!”但他不一樣,他是俯下身子給人民做牛馬,他為了民族做了巨大的貢獻與犧牲。他把一生的時光交給了民族,以為越老越頑強的戰士……這就是魯迅先生。
黃里帶白的臉,瘦得叫人擔心;頭上直立寸把長的頭發;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胡須;左手里捏這一支黃色煙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了。這就是魯迅先生。
1936年10月19日當許多人民群眾聽到魯迅先生逝世的消息后。在靈堂中有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子已經鄒出了靈堂,去又把頭伸進帷幔里來,紅著眼哀求道:“讓我再看看吧,這是最后一眼了。”雖然魯迅先生現在不在了,但是他的思想、精神將會永駐人間。我一定要像魯迅先生一樣寧愿為人民、為民族獻出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魯迅先生
魯迅的時代,中國的文藝差不多勉強銜接著西方十八九世紀末。人家西方十八九世紀文學史,法國人擺得出司湯達、巴爾扎克的好樣子,英國人擺得出哈代、狄更斯的好樣子,德國人擺得出哥德、席勒的好樣子,俄國人擺得出托爾斯泰或者陀斯妥也夫斯基的好樣子,印度還有個泰戈爾,也是好樣子——現代中國呢,謝天謝地,總算五四運動過后,留下魯迅先生這張臉擺在世界文豪群像中,不丟我們的臉——大家想想看,上面提到的中國文學家,除了魯迅先生,哪一張臉擺出去,要比他更有分量?
而且魯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長衫,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站在那里。他要是長得跟蕭伯納一般高大,跟巴爾扎克那么壯碩,便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可他要是也留著于右任那把長胡子,或者像沈君儒那樣的光腦袋,古風是有了,畢竟還是不像他。他長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地 “五四”;非常地“中國”,又其實非常地摩登……西洋人因為西洋的強大,固然在模樣上占了便宜,可是真要遇見優秀的中國人,那種骨子里的.儒雅凝煉,脫略虛空,那種被彼得盧齊準確形容為“高貴的消極”的氣質,實在是西方人所不及。好比中國畫的墨色,可以將西洋的五彩繽紛比下去;你將魯迅先生的相貌和西方文豪比比看,真是文氣逼人,然而一點不囂張。
那年蕭伯納在上海見魯迅,即稱贊他好樣子,據說老先生應聲答道:早年的樣子還要好。這不是魯迅會講話,而是他看得起蕭伯納,也看得起他自己。
我這不是以貌取人么?是的,在最高意義上,一個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但以上說法只是我對老先生的一廂情愿,單相思,并不能征得大家同意的。好在私人意見不必征得同意,不過是自己說說而已。
【魯迅先生作文】相關文章:
魯迅先生作文06-22
魯迅先生的作文12-10
魯迅先生01-27
魯迅話題作文:走近魯迅先生01-14
魯迅先生初中作文10-12
感懷魯迅先生作文10-11
魯迅先生的想法作文10-10
偉大的魯迅先生作文06-29
敬愛的魯迅先生作文07-17
魯迅先生的童年作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