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十四節氣小滿的由來
導語: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八個節氣,夏季的第二個節氣,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八個節氣,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在每年5月21日或22日,此時太陽黃經為60度。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大多可以直接顧名思義,唯獨“小滿”乍聽起來有些令人費解。那么小滿是怎么來的呢?
小滿小滿,將要飽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
這時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子粒己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滿。
古時候,人們將小滿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是說小滿節氣中,苦菜己經枝葉繁茂;而喜陰的一些枝條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此時麥子開始成熟。在南方地區用“滿”來形容雨水的盈缺,小滿正是適宜水稻栽插的季節,如果小滿時田里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
諺語中談小滿氣候
在小滿節氣到下一個芒種節氣期間,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己漸次進入了夏季,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小滿以后,黃河以南到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需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溫準備工作。
華南地區:小滿大滿江河滿
諺語“小滿大滿江河滿”,反映了小滿時節華南地區降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征。一般來說,如果此時北方冷空氣可以深入到我國較南的地區,南方暖濕氣流也強盛的話,那么就很容易在華南一帶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滿節氣的后期往往是這些地區緊張防汛的階段。
小滿時節,華南的中部和西部地區常有冬干春早,大雨來臨又較遲,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姍姍而來,最晚甚至可遲至7月。加之常年小滿節氣雨量不多,平均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滿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華南中部夏早更為嚴重。俗話說:
“蓄水如蓄糧”,“保水如保糧”。為了抗御干早,除了改進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樹造林外,特別需要注意抓好頭年的蓄水保水工作。西北高原地區,這時多已進入雨季,作物生長旺盛,欣欣向榮。但有較強冷空氣南下時,使贛、浙、閩、粵等省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現連續三天以上日平均氣溫低于20 C、日最低氣溫低于17℃的低溫陰雨天氣,會影響這些地區的早稻稻穗發育和揚花受粉。俗稱“五月寒”,又稱為“小滿寒”。
長江中下游:小滿不下,黃梅偏少;小滿無雨,芒種無水
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來說。如果這個階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勢力較弱,位置偏南,意味著到了黃梅時節,降水可能就會偏少。因此有民諺說“小滿不下,黃梅偏少”:“小滿無雨,芒種無水”。
黃河中下游:小滿不滿,麥有一險
小滿節氣時,黃河中下游等地區還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小滿不滿,麥有一險”。這“一險”就是指小麥在此時剛剛進入乳熟階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熱風的侵害,從而導致小麥灌漿不足、子粒干癟而減產。防御干熱風的方法很多,比如營造防護林帶、噴灑化學藥物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江南地區:小滿動三車,忙得不知他
這里的三車指的是水車、油車和絲車。此時,農田里的莊稼需要充裕的水分,農民便忙著踏水車翻水;收割下來的油菜子也等待著農人去春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子油;田里的農活自然不能耽誤,可家里的蠶寶寶也要細心照料,小滿前后,蠶要開始結繭了,養蠶人家忙著搖動絲車0絲。《清嘉錄》中記載:“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繅絲,晝夜操作。”可見,古時小滿節氣時新絲已行將上市,絲市轉旺在即,蠶農絲商無不滿懷期望,等待著收獲的日子快快到來。
此外,小滿節氣期間,江南地區往往也是江河湖滿,如果不滿,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這方面的諺語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3省有“小滿不滿,無水洗碗”的說法;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區有“小滿不滿,干斷田坎”的農諺;四川省還有“小滿不下,犁耙高掛”之說。這里的“滿”字,不是指作物顆粒飽滿,而是雨水多的意思。
【小滿節氣習俗一:搶水】
舊時水車排灌為農村大事,農戶以村圩為單位舉行“搶水”儀式,行于海寧一帶,有演習之意。多由年長執事者約集各戶,確定日期,安排準備,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動,燃起火把于水車基上吃麥糕、麥餅、麥團,待執事者以鼓鑼為號,群以擊器相和,踏上小河漢上事先裝好的水車,數十輛一齊踏動,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
【小滿節氣習俗二:祭車神】
祭車神是一些農村地區古老的小滿習俗。在相關的傳說里,車神是一條白龍。在小滿時節,人們在水車驀上放上魚肉、香燭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會有一杯白水,祭拜時將白水潑人田中,有祝福水硯涌旺的意思。
【小滿節氣習俗三:祭蠶神】
小滿節相傳為蠶神誕辰,所以在這一天,我國以養蠶稱著的江浙一帶也很熱鬧。小滿節時值初夏,蠶繭結成,正待采摘繅絲,栽桑養蠶是江南農村的傳統副業,家蠶全身是寶,及鄉民的家食之源,人們對它充滿期待的感激之情。于是這個節日便充滿著濃郁的絲綢民俗風情。
【小滿節氣習俗四:食苦菜】
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書》:小滿之日苦菜秀。《詩經》:采苦采苦,首陽之下。舊社會農民每年春天青黃不接之時,要靠苦苦菜充饑。此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堿、糖類、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
《本草綱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醫學上多用苦苦菜來治療熱癥,古人還用它醒酒。寧夏人喜歡把苦菜燙熟,冷淘涼拌,調以鹽、醋、辣油或蒜泥,清涼辣香,吃饅頭、米飯,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黃米湯將苦苦菜腌成黃色,吃起來酸中帶甜,脆嫩爽口。有的人還將苦苦菜用開水燙熟,擠出苦汁,用以做湯、做餡、熱炒、煮面,各具風味。
【二十四節氣小滿的由來】相關文章:
小滿的由來01-21
小滿節氣的由來01-21
小滿的由來和習俗05-21
小滿節氣的習俗和由來01-21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01-30
二十四節氣小滿的諺語02-02
二十四節氣驚蟄的由來08-10
關于小滿的二十四節氣諺語08-18
關于二十四節氣的諺語精選:小滿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