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_小學說明文900字
相信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傳授科學知識為根本任務,介紹事物,闡明事理,說明事物運動、變化、發展規律的文章體裁。如何寫說明文才能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臘八粥_小學說明文9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臘八粥_小學說明文900字1
北地天寒,粥雖煮得多,也不必顧慮有餿腐之虞,初八日飽餐一頓外,多下來的粥,放在屋外,粥結凍后,可以隨時吃。有的人家臘八粥可以保存到春節。粥結成冰,要一塊塊地砍下來放在屋內慢慢溶解,然后再加水燒透而食。
宋吳自牧《夢梁錄》和周密《武林舊事》都提到十二月八日寺院及人家皆設臘八粥,也稱佛粥?梢娕D八粥由來已久,南北皆然。過去北京人對臘八粥很重視,每年必煮,而且很講究煮法,每到臘八前后,總要忙碌一陣、形成一個小小的節日氣氛。
煮粥的方法各地不同,同一地方制作時也有精粗之別。北京煮粥用料以米、豆、棗三者為主體。米的種類繁多,分為粳米、糯米,再加黍稷(就是黃米和小米),還有大麥米,甚至果類的薏仁、芡實。豆以赤豆為主,也可以少加蕓豆。黃豆、豌豆等絕不可用。棗是果類之首,取其香,起調味作用。比較考究的煮法是先取豆湯和棗湯,取湯之法是將赤豆煮爛,用做豆沙的方法去皮留沙,再溶入豆湯內。棗煮爛去皮、核,保持棗的原形,另放侍用,剩下棗、豆的皮渣,用淘米籮在清水中濾一二次,加入原湯,煮粥時用這種湯做底,加清水下米,再加上適當的果肉就煮成味道較好的臘八粥了。用此法煮出的粥,顏色繹紅,充滿棗、豆的甜香。
北京煮臘八粥除供佛、自吃外,還饋贈親友。由于禮尚往來,不免競務新奇。所以用好多粥果,還要用粥果在粥面上擺出各種美麗的圖案。所用的干果和各種果仁中,以核桃仁為最要。各種蜜餞中以葡萄干為主。粥一般是在初七日就煮好了。晚間,把準備送人的粥分盆分碗盛出,然后就在粥面上用各種果子擺起圖案來。這個場面俗稱“擺粥”。大人小孩全家出動,各逞技巧。上面所說形成小小節日氣氛就指這個擺粥活動。尤以小孩子最感興趣。擺粥剝制果子手續很繁復,剝各種果仁的皮,屬核桃最難,剝的要完整不碎,還要用小鑷子鉗凈折皺部分的皮,以不傷肉為標準。此外用小刀在蜜糕、青梅、柿餅上刻各種花樣。如原只核桃肉作獅子頭,原只棗肉作獅身。棗肉作花籃,生栗子切片切條作籃柄籃框等等隨意變化。一碗粥擺好,外表裝飾得瑰麗多姿,博取人們的欣賞和贊譽。
北地天寒,粥雖煮得多,也不必顧慮有餿腐之虞,初八日飽餐一頓外,多下來的粥,放在屋外,粥結凍后,可以隨時吃。有的人家臘八粥可以保存到春節。粥結成冰,要一塊塊地砍下來放在屋內慢慢溶解,然后再加水燒透而食。但是所有蜜餞類的果品不能放在粥里加熱,因為蜜餞(特別是柿餅、蜜糕),經熱后就使粥湯稀釋,米的黏性完全喪失了。這種粥加白糖保持原味有濃厚的棗豆香,加赤砂糖則更帶有玫瑰香,都非?煽,如果加奶油而食,那就更是美味了。如果加水時,改為加一些牛奶,也很可吃,只是決不能用黃油。
臘八粥_小學說明文900字2
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托哀思的。
在東北也有諺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的之說,意指臘八這一天非常冷,吃臘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
“臘八粥,吃不完,吃了臘八粥便豐收”。農歷臘月初八,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臘八節”。關中一帶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上一鍋“臘八粥”,美餐一頓。不光大人、娃娃吃,還要給牲口、雞狗喂一些,在門上、墻上、樹上抹一些,圖個吉利。
臘八粥_小學說明文900字3
每當到了一年一度的臘八節,人還在上班,心已經惶惶地回家了。記不清已經多少年沒吃臘八粥了,在外面嘗遍了天下美味,臘八節還是想吃媽媽做的臘八粥。
我們家鄉的臘八粥,就是將稍微浸過水的玉米,在村口的石碾子上碾成半顆粒狀,用簸箕簸出玉米皮,篩去面粉和小顆粒,再配以胡蘿卜、菠菜、豆腐、臊子肉、蔥、姜、蒜之類佐料,經過一夜的忙碌,一大鍋撲鼻的臘八飯香,就在我兒時的睡夢中飄蕩起了。
然而,那時加工臘八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全村就那一個石碾子,還要用生產隊的毛驢拉。臘月初五,冒著刺骨的嚴寒收拾好石碾子,毛驢蒙上眼,一聲“駕”,就開始碾臘八豆了。全村人爭先恐后地排好隊,一家接一家地加工,晚上還點上煤油燈干。臘月時光,大人們要做點小本生意掙過年錢。這排隊等候的苦差事,就落到我們這些饞嘴的小孩子身上,大家雙手揣在袖子里,哈著熱氣跺著腳,不時地向前挪動自己的袋子或盆子,人群不時爆發一陣歡笑。快輪到自己了,趕緊捎話讓父母來,那一刻不知有多激動。
初七晚上,媽媽是最忙的。淘菜、泡豆、切肉、炒豆腐,案板剁得當當響,鍋灶上煙熏火燎。已經鉆到被窩的我聞到悠悠的肉香,頓時饞得叫起來了,媽媽夾來一塊剛出鍋的肉,火急火燎地吃下去,一直香到夢里頭。
睡意朦朧間,媽媽端來第一碗美味可口的臘八粥,立刻爬在炕頭,一碗又一碗,狼吞虎咽地吃起來,直到不能再吃為止。
早飯時間,東家大姐、西家大嬸笑語盈盈地端來自家的臘八粥,父母連忙放下碗,說著感激的話兒找碗盆盛,又說說笑笑地送她們出門,迎來送往中洋溢著鄉里鄉親間相濡以沫的關愛。媽媽也將我們家的臘八粥一碗接一碗地端送給街坊鄰居。于是,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中,多了包著頭巾、端著臘八粥的大嬸大媽。臘八粥氤氳的熱氣也溫暖了那個天寒地凍的清晨。
一大鍋臘八粥要吃好幾天,天太冷了也不會壞,早晚吃臘八粥,中午還吃臘八面,父母趕年集回來,生把火也能吃上一頓省事的好飯。
多少年過去了,臘八節家鄉人還是喜歡做臘八粥吃。如今做臘八粥沒那么辛苦,街上有賣的臘八豆,都是經過剝皮機精心加工的,口感相當不錯,菜肴也相當豐富。臘八節早上,依然互相端送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繼續著這一傳統的人文關懷。每年的臘八節,媽媽都能吃到各種口味的臘八粥。為她高興的同時,也感到自己在外面鑄就人生的精彩,卻日漸淡出濃濃的鄉情、鄉韻了。
——好想吃一碗家鄉的臘八粥。
臘八粥_小學說明文900字4
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
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與十八種干果摻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與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與親友。
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干果象征著十八羅漢,后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為借此機會,清理廚柜,把這些剩余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最后,她嘆一口氣說:“我的母親是臘八這一天逝世的,那時我只有十四歲。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趕忙到廚房去給父親與哥哥做早飯,還看見灶上擺著一小鍋她昨天煮好的臘八粥,現在我每年還煮這臘八粥,不是為了供佛,而是為了紀念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農歷臘八!那時我已有了自己的家,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也每年在這一天煮臘八粥。雖然我湊不上十八種干果,但是孩子們也還是愛吃的?箲鸷竽媳边w徙,有時還在國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們幾乎連個“家”都沒,也就把“臘八”這個日子淡忘了。
今年“臘八”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見我的第三代幾個孩子,圍在桌旁邊,在洗紅棗,剝花生,看見我來了,都抬起頭來說:“姥姥,以后我們每年還煮臘八粥吃吧!媽媽說這臘八粥可好吃啦。您從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這些孩子們真饞。我說:“那是你媽媽們小時候的事情了。在抗戰的時候,難得吃到一點甜食,吃臘八粥就成了大典。現在為什么還找這個麻煩?”
他們彼此對看了一下,低下頭去,一個孩子輕輕地說:“媽媽與姨媽說,您母親為了紀念她的母親,就每年煮臘八粥,您為了紀念您的母親,也每年煮臘八粥,F在我們為了紀念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周爺爺,我們也要每年煮臘八粥!這些紅棗、花生、栗子與我們能湊來的各種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羅漢,而是象征著我們這一代準備走上各條戰線的中國少年,大家緊緊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團結在一起……”他一面從口袋里掏出一小張疊得非常平整的小日歷紙,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著“農歷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樣。他把這張小紙送到我眼前說:“您看,這是媽媽保留下來的。周爺爺的忌辰,就是臘八!”
我沒有說什么,只泫然地低下頭去,與他們一同剝起花生來。
臘八粥_小學說明文900字5
一年里最冷的日子要屬小寒大寒了。而臘月初八卻常常落在小寒的時候。所以我們杭州自古以來就有“臘八臘八,凍掉下巴”的說法?扇绱吮煅┑氐娜兆,卻是我日思夜想的最溫暖的節日。
小時候我是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那時候,每年的臘八節,奶奶都會精心給我們做一碗香噴噴熱乎乎的臘八粥,也就在那個時候,爺爺奶奶便開始考慮給我買過年穿的新衣服新鞋子和喜糖什么的,所以從那時起,我就特別喜歡臘八節了。
上了小學以后,我就跟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了,每到小寒的日子,我就已經開始盼著臘八節了。雖然爸爸會給我買很多很多漂亮的衣服,可是媽媽不會做臘八粥,這讓我感到很遺憾,畢竟一年就只有一次臘八呀!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今年的臘八節,媽媽竟說要親手為我和妹妹做臘八粥,這令我大吃一驚。平時很少下廚的媽媽,怎么可能一夜之間學會那么復雜的臘八粥呢?我將信將疑地被媽媽拉到廚房,哇塞!只見廚房臺面上干花生米、紅豆、薏米、大米、紅棗、糯米、蓮子、干桂圓……用來做臘八粥的五谷雜糧已經一字排開,陣勢很大嘛!哇哦,我深吸一口氣,暗自驚嘆古人對一碗看似平常的臘八粥竟如此講究。接下來,我們果斷地給奶奶打了電話,請教了老將,又打開了手機APP,娘倆認真研究琢磨起來。燒水、加薏米和紅豆、大火煮沸、小火慢燉……知行合一,終于,一碗親手做的臘八粥出爐了!對了,別忘了加糖哦,要甜蜜蜜。
吃臘八粥的時候,媽媽還向我講述臘八節的一些傳說。據說當年岳飛帶兵打仗,正好數九嚴冬,衣裳單薄又忍饑挨餓,老百姓們紛紛自發地給岳家軍送去了用家里最好的食物做成的熱乎乎的米粥,也不求回報,結果,士兵們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聽了媽媽講的歷史故事后,我在想,其實,直到今天,我們杭州每逢臘八節,很多寺廟都會做成千上萬份臘八粥,救濟那些家境平寒的人。很多單位也都會在這一天熬制大桶的臘八粥,給互不相識的人分享。這種感恩、奉獻、分享的優良傳統還在默默地傳承。我還想到了我的家,臘八粥的習俗,也是奶奶傳給了媽媽,媽媽又在教著我。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不經意中靜靜地、深深地、暖暖地流淌在我的身邊。
我喜歡臘八節,因為她傲然在最寒冷的季節;我喜歡小寒的節氣,因為那時有最溫暖的臘八粥。
臘八粥_小學說明文900字6
東西生明,時光速流,又是一個春節即將來臨,在春節來臨之前,第一個小節便是舊歷年的臘月初八,按家鄉的俗稱叫做“臘八”!芭D八”在我的印象里有著很深的記憶。因為“臘八”這天要吃“臘八粥”哦,每逢此時,一股久違了的香甜也會縈繞在唇齒之間。
我小的時候,家境雖不很富裕,但我的母親仍會把每一個節日都過得豐富甜美。記得臘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安頓我們幾個兄妹:明天是“臘八”,要早些起來吃“臘八粥”。母親說著,像變戲法一樣拎出一包紅棗,我們高興得如饞貓一般,在炕上打著滾,嘴里還“噢噢”地叫著,想要幾粒打打牙祭,母親卻在這叫鬧中把幾顆最大的紅棗悄悄塞給了我,哦,那一瞬間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兒了……母親準備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紅豆等東西,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然后再一次叮囑我們早起,并說否則會變成“紅眼睛”的。當然這一說法源于何處實在無處考證,因為我第二天還沒見過某個人因在“臘八”這天沒早起就變成“紅眼睛”的。“臘八”這天,母親總是起得很早,當我們還在香甜的酣夢中就隱隱聽到了那“呼噠,呼噠”的拉風箱的聲音,“呼噠,呼噠……”聽來是那么悠揚,那么綿長,那么溫馨……天還沒有放亮,但紅彤彤的灶火將屋子映照得燦爛美麗,當濃濃的香味在屋子里彌漫開來,母親便開始喊我們起床。當我們洗漱完畢懷著喜悅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著母親把那香味撲鼻,色澤鮮艷的“臘八粥”盛到碗里時,我們激動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會敞開腮幫子大嚼大吃,因為粥燙得歷害,“吸吸溜溜”的聲音響成一片。哥一邊吃一邊還不安分地將碗里的粥用力拋向空中,而最讓我佩服的是那被拋起來如球一樣的粥竟每一次都準確無誤落回到他的碗里,簡直像耍雜技,而我學了幾次不是把粥拋到炕上就是拋到后腦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聲。母親端著碗坐在一邊也不管我們,只用那充滿了愛的目光凝視著我們。這時節,屋外往往是寒風呼嘯、冰雪嚴寒,而屋里的我們卻沐浴在母親溫暖的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著香噴噴、熱騰騰的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的美食了。雖然現在臘八粥用的料已與以前大相徑庭,什么桂圓、蓮子、枸杞、蜜餞等既營養又保健,十分講究,但我吃來卻總感到少了幾樣味道……哦,當我在紛繁俗塵的生活中一身疲憊時,我多么想沐浴在母親那溫暖的目光里再吃她做的一碗“臘八粥”喲!( 綏棱教
臘八粥_小學說明文900字7
東西生明,時光速流,又是一個春節即將來臨,在春節來臨之前,第一個小節便是舊歷年的臘月初八,按家鄉的俗稱叫做“臘八”。“臘八”在我的印象里有著很深的記憶。因為“臘八”這天要吃“臘八粥”。哦,每逢此時,一股久違了的香甜也會縈繞在唇齒之間。
我小的時候,家境雖不很富裕,但是我的母親仍會把每一個節日都過得豐富甜美。
記得臘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安頓我們幾個兄妹:明天是“臘八”,要早些起來吃“臘八粥”。母親說著,像變戲法一樣拎出一包紅棗,我們高興得如饞貓一般,在炕上打著滾,嘴里還“噢噢”地叫著,想要幾粒打打牙祭,母親卻在這叫鬧中把幾顆最大的紅棗悄悄塞給了我,哦,那一瞬間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兒了……
母親準備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紅豆等東西,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然后再一次叮囑我們早起,并說否則會變成“紅眼睛”的。當然這一說法源于何處實在無處考證,因為我第二天還沒見過某個人因在“臘八”這天沒早起就變成“紅眼睛”的。
“臘八”這天,母親總是起得很早,當我們還在香甜的酣夢中就隱隱聽到了那“呼噠,呼噠”的拉風箱的聲音,“呼噠,呼噠……”聽來是那么悠揚,那么綿長,那么溫馨……
天還沒有放亮,但是紅彤彤的灶火將屋子映照得燦爛美麗,當濃濃的香味在屋子里彌漫開來,母親便開始喊我們起床。當我們洗漱完畢懷著喜悅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著母親把那香味撲鼻,色澤鮮艷的“臘八粥”盛到碗里時,我們激動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會敞開腮幫子大嚼大吃,因為粥燙得歷害,“吸吸溜溜”的聲音響成一片。哥一邊吃一邊還不安分地將碗里的粥用力拋向空中,而最讓我佩服的是那被拋起來如球一樣的粥竟每一次都準確無誤落回到他的碗里,簡直像耍雜技,而我學了幾次不是把粥拋到炕上就是拋到后腦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聲。母親端著碗坐在一邊也無論我們,只用那充滿了愛的目光凝視著我們。這時候節,屋外往往是寒風呼嘯、冰雪嚴寒,而屋里的我們卻沐浴在母親溫暖的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著香噴噴、熱騰騰的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情景。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的美食了。盡管現在臘八粥用的料已與以前大相徑庭,什么桂圓、蓮子、枸杞、蜜餞等既營養又保健,十分講究,但是我吃來卻總感到少了幾樣味道……
哦,當我在紛繁俗塵的生活中一身疲憊時,我多么想沐浴在母親那溫暖的目光里再吃她做的一碗“臘八粥”喲!
臘八粥_小學說明文900字8
在很久很久以前,蘇州的西園寺是一座很有名的寺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年夏天,送禮來了一位自稱從天臺山國清寺來的和尚,想在這里住下來,禮佛修行。
因為天臺山國清寺也是相當出名的寺廟,所以,當西園寺的當家老和尚聽了別人的通報后,立刻就想見見這個專程來投靠的和尚。可是見到他后,老和尚卻異常的失望,因為眼前這個遠道而來的家伙,不僅相貌平常,還是五短身材,簡直就像個普通的莊稼漢,看不出一點靈氣,根本不像一個和尚。
不過老和尚認為人不可貌相,或許他是真人不露相吧,這也說不定,還是再觀察一下吧。老和尚親切的問他,叫什么名字,都會干些什么,那個和尚都一一回答,原來他叫阿二,笨笨拙拙的,不會說法,不會念經,笨手笨腳,嘴巴也很笨,什么事都做不成,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挑水種菜。就連普通的洗米,洗菜,削胡蘿卜也不太熟練?磥碚媸莻普通的莊稼漢呢。
不過老和尚學的還是要給他一個機會的,于是就將他收留了下來,讓他在廚房里做事,于是他就成了一個火頭僧,雖然淘米,洗菜,削胡蘿卜這種事他不太會,但挑水種菜可是他的拿手好戲,接下來廚房里的一切的粗活都有阿二一手包辦了,天還沒亮他就起來干活了,一會兒澆水,一會兒是小淘米,一會兒又是洗菜。她趕緊回來,總是手勤,腳快,高高興興的,從早忙到晚忙碌個不停。
就在這時,阿二的兩個師兄,突然發現阿二有一個大破布袋子,而這大布袋子里裝的竟然都是每天吃剩下的糧食,袋子里面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實在太惡心了,他們覺得阿二非常惡心,但是阿二沒有辦法,因為在家鄉節儉慣了,他每天都會把吃剩下的菜曬干凈了放到自己的破布袋里面,過了幾年后袋子里足足有兩石半的食物了。
有一天其他兩個和尚在大殿里念經念的太專心了,忘記要去取糧食,可是又不敢違反規定去找他們兩個,急得滿頭大汗,他想去買米吧,卻又下起了鵝毛大雪,這時,他急中生智,把自己破布袋里所有的兩石半的糧食一股腦全都倒了進去。
到吃飯的時候,和尚們來到食堂,都不知道這煮的是些什么東西,但是飯又不像飯,是粥不像粥。但是由于寺廟里的食堂規定,不準挑食,所以他們只好把所有的飯喝了下去,沒想到還挺好喝,于是就問他是用什么煮的,當聽見是用這些糧食煮的之后,他的兩個師兄都把剛吃下的飯菜給吐了出來,而老和尚卻非常欣賞阿二這種珍稀量是節儉的精神。
因此每到臘月初八,是大家都會發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玩意兒,一股腦全倒進鍋里,煮成臘八粥。這樣做是為了提醒自己永遠不要浪費糧食,做一個節儉的人。
臘八粥_小學說明文900字9
東西生明,時光速流,又是一個春節即將來臨,在春節來臨之前,第一個小節便是舊歷年的臘月初八,按家鄉的俗稱叫做“臘八”!芭D八”在我的印象里有著很深的記憶。因為“臘八”這天要吃“臘八粥”。哦,每逢此時,一股久違了的香甜也會縈繞在唇齒之間。
我小的時候,家境雖不很富裕,但我的母親仍會把每一個節日都過得豐富甜美。
記得臘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安頓我們幾個兄妹:明天是“臘八”,要早些起來吃“臘八粥”。母親說著,像變戲法一樣拎出一包紅棗,我們高興得如饞貓一般,在炕上打著滾,嘴里還“噢噢”地叫著,想要幾粒打打牙祭,母親卻在這叫鬧中把幾顆最大的紅棗悄悄塞給了我,哦,那一瞬間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兒了……
母親準備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紅豆等東西,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然后再一次叮囑我們早起,并說否則會變成“紅眼睛”的。當然這一說法源于何處實在無處考證,因為我第二天還沒見過某個人因在“臘八”這天沒早起就變成“紅眼睛”的。
“臘八”這天,母親總是起得很早,當我們還在香甜的酣夢中就隱隱聽到了那“呼噠,呼噠”的拉風箱的聲音,“呼噠,呼噠……”聽來是那么悠揚,那么綿長,那么溫馨……
天還沒有放亮,但紅彤彤的灶火將屋子映照得燦爛美麗,當濃濃的香味在屋子里彌漫開來,母親便開始喊我們起床。當我們洗漱完畢懷著喜悅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著母親把那香味撲鼻,色澤鮮艷的“臘八粥”盛到碗里時,我們激動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會敞開腮幫子大嚼大吃,因為粥燙得歷害,“吸吸溜溜”的聲音響成一片。哥一邊吃一邊還不安分地將碗里的粥用力拋向空中,而最讓我佩服的是那被拋起來如球一樣的粥竟每一次都準確無誤落回到他的碗里,簡直像耍雜技,而我學了幾次不是把粥拋到炕上就是拋到后腦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聲。母親端著碗坐在一邊也不管我們,只用那充滿了愛的目光凝視著我們。這時節,屋外往往是寒風呼嘯、冰雪嚴寒,而屋里的我們卻沐浴在母親溫暖的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著香噴噴、熱騰騰的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的美食了。雖然現在臘八粥用的料已與以前大相徑庭,什么桂圓、蓮子、枸杞、蜜餞等既營養又保健,十分講究,但我吃來卻總感到少了幾樣味道……
哦,當我在紛繁俗塵的生活中一身疲憊時,我多么想沐浴在母親那溫暖的目光里再吃她做的一碗“臘八粥”喲!
臘八粥_小學說明文900字10
自1月17日放寒假以來,每天的日子過得優哉游哉的,幾乎忘了今夕是何年了!今天無意間看了一眼日歷,不由得在心底驚嘆,時光飛逝,明天就是農歷十二月初八——臘八節了!打我記事起,每年臘八節媽媽除了教我們讀《春節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她和我姥姥還會給我們熬臘八粥喝。
這臘八粥每家都有每家的特色,我們家是用糯米、白砂糖,或者紅糖和十八種干果摻在一起熬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栗子、花生、葡萄干、杏干等,小的有各種各樣的豆子,黃豆、黑豆、紅豆、扁豆、花豆……還有芝麻一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上一大鍋,不但合家老老少少都吃到了,多的還會分給鄰居和親朋好友們。
姥姥在世時,一到臘八節常常給我們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院用來供佛禮佛的——即“佛成道節”,十八種干果象征著十八羅漢,后來這風俗便在民間流行起來。因為借這機會,清理櫥柜,打掃屋子,把這些剩余的雜果煮給孩子們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清人夏仁虎《臘八》詩中描寫的就是這樣的場景:“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對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20xx年8月姥姥89歲生日時安詳辭世。想著她老人家生前給我們講的關于臘八節的習俗,我一邊準備各種干果,一邊開始對著女兒念叨起來!女兒在一旁笑嘻嘻的說,媽媽,這不是太姥姥以前常給我們講的故事嘛,我也會呢!我啞然失笑!
剛把從家里搜羅出來的干果倒進盆里準備清洗,電話鈴聲響了。拿起手機,一接,原來是老媽,她老人家在電話里絮絮叨叨囑咐我不要忘了明天煮臘八粥喝,我輕輕地笑了,說,“媽,我記得呢!正在準備!我還記得以前小時候您和姥姥給我們煮臘八粥的情形……”電話那頭的老媽忽然安靜下來了。我和她老人家隔著無形的電波,似乎都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的從前,臘八粥的香味從記憶深處的時空飄來……!
放下電話,我繼續慢悠悠地清洗各種干果,準備各種豆子,當然還有芝麻,然后把這些東西一樣一樣放進鍋里,加上水,打開火,開始煮臘八粥!
時間一晃而過,粥煮好了,我招呼女兒和先生來喝粥。女兒手捧著盛滿香噴噴臘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覺美極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覺讓她愛不釋手。香甜可口的臘八粥,暖和溫馨,給全家人平添了一種過年前的節日氣氛。兒時我只是覺得臘八粥好吃,而沒有想得太多,直到成年之后離開了家,才越發感受到這其中承載著母親和姥姥太多的辛勞,太多對子女的美好祝愿。
臘八粥_小學說明文900字11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芭D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
懷念母親的臘八粥國人什么時候開始喝臘八粥,現在無稽可考,敢肯定沒有兩千年歷史。臘八粥是漢地人的風俗,起源于佛教,因此也叫“佛粥”。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距今兩千五百五十五年,佛誕生在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父親凈飯王,母親摩耶夫人,自己是太子。感于人類對生老病死的苦惱,二十九歲出家,隱居雪山修道。起初每日食一麻麥,瘦得前心貼到后背。由于如如不動,鳥兒在蓬亂的頭上筑巢。越六年,未得道。起身到尼連禪河洗去了身上多年的塵垢。遇到牧牛女蘇耶妲,牧女以牛奶和腐爛粥供養。不久太子面色紅潤,身體康健。于是跌坐菩提樹下發愿,若不成佛,將不起此座。是夜,清風和煦,繁星閃爍。黎明時分,太子仰頭剎那,望啟明星豁然開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腐爛粥,就是雜糧放在一塊熬的粥。東漢永平年間佛教自阿富汗傳入中國后,逐漸國內也興起了“臘八粥”的風俗。喝臘八粥,一來紀念佛的成道,二來也祈求自己未來成佛的愿望,或者說希望得到佛的哀佑。
我的母親沒上過學,連自己的名字也不認識,每年的臘八粥總會按時熬就的。那時家里窮,無非用的是大米小米蘿卜白菜之類。熬一大鍋。弟兄姐姐好幾個,吃的很香。母親說臘八粥是團圓飯,全家人都應該吃。有年二哥不在家,母親把粥盛一大碗珍藏起來,春節時哥哥回來了,母親看著哥哥把粥吃了。
母親去世多年了,哥哥姐姐都相繼成家,全家人再也沒機會圍著鍋喝香噴噴的粥了。身處江南,這里家家戶戶都喝臘八粥。單位的食堂也給職工煮粥喝。明天早晨我端碗時候,碗里盛的不僅是古老的傳統文化,而且也是久久懷戀漸行漸遠的親情。
臘八粥_小學說明文900字12
香甜可口的臘八粥,暖和溫馨,給全家人平添了一種過年前的節日氣氛。那時我只是覺得臘八粥好吃,而沒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離開了家,才越發感受到這其中承載著母親太多的辛勞,太多對子女的美好祝愿。 農歷十二月……
香甜可口的臘八粥,暖和溫馨,給全家人平添了一種過年前的節日氣氛。那時我只是覺得臘八粥好吃,而沒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離開了家,才越發感受到這其中承載著母親太多的辛勞,太多對子女的美好祝愿。
農歷十二月初八,民俗謂之臘八,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此后“年味”日漸濃郁起來。在民間,一直流傳著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的習俗。
關于臘八粥的來歷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饑餓和勞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發現,女童急忙跑回家尋找食物?伤揖池毢,缺衣少食。自己家種的雜糧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幾粒米。姑娘向來慷慨大方,樂于助人,她將每個糧袋子底下所剩無幾的糧食搜羅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種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釋迦牟尼吃了香噴噴的粥后,很快蘇醒過來,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樹下靜思,終于在臘月初八這天悟道成佛。后來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臘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臘八粥又稱佛粥。每到這一天,寺廟里的僧眾將募化來的齋糧煮成稀飯,來供奉神佛,將佛粥供過之后,再分給窮人食用。后來,臘八粥流傳開來,成為民間的一種習俗。南宋詩人陸游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物新!迸D八粥作為民間的吉祥食品相互贈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豐收以及來年風調雨順,吉祥如意。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每年的臘月初八,母親都會給全家人熬一鍋香甜可口的臘八粥。那時的生活很清苦,沒有太多的東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母親卻總會想盡辦法給我們做上熱騰騰的臘八粥。母親把事先煮熟的紅豆、綠豆、花生和淘凈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鍋中,蓋上鍋蓋,在灶里架好火。待開鍋后,母親隔一段時間用飯勺攪幾下,防止粘鍋,隨著鍋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臘八粥的香味頓時溢滿了整個土屋。
手捧著盛滿香噴噴臘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覺幸福極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覺讓我愛不釋手。香甜可口的臘八粥,暖和溫馨,給全家人平添了一種過年前的節日氣氛。那時我只是覺得臘八粥好吃,而沒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離開了家,才越發感受到這其中承載著母親太多的辛勞,太多對子女的美好祝愿。
臘八粥_小學說明文900字13
人們常說“臘八臘八,凍掉下巴!痹谶@個寒氣逼人的節日里,來一碗親手做的臘八粥,想必是再美好不過了。
臘八節的清晨,天剛蒙蒙亮,我就跟著奶奶一起上街挑選臘八粥的原料了——聽奶奶說,做臘八粥的五谷一定要新鮮,最好的便是趁著第一縷晨曦采摘下的。這樣熬制出的臘八粥才會香甜,甚至還會帶有一絲陽光的清香味兒。不管我信不信,反正那天清晨街上的人真是絡繹不絕。
回到家后,廚房就被我霸占了。
首先,我從冰箱里拿出了一個大籮筐,然后右手拉著布袋口,左手拖著布袋身,小心翼翼地傾斜著我的雙手。布袋中的五谷就像是瀑布的清泉水一般,猛地涌向籮筐。漸漸地,五谷慢慢盛滿了籮筐,堆成了一個高高隆起的“小山丘”。乍一看,這“山丘”五彩斑斕的:紅的棗,綠的豆,白的米……讓人一看就非常有食欲。
接著,我的雙手分別抓緊了籮筐兩邊稍稍外露的筐檐,把這略重的谷物放到了水池中!皣W——”水聲縱然響起,水柱毫不留情地拍打在谷物上,濺起一朵朵并不為大的水花。
過了一會兒,我關掉了水龍頭。此時筐中的谷物就像洗了澡似的,間夾在空隙中的污泥塵垢都被沖洗得干干凈凈,本就奪目的色彩再沖洗后愈發鮮艷。這讓我不經聯想到它們做成粥后令人垂涎的樣子。
我用右手輕輕打開了鍋蓋,將“沐浴”過的小豆子小米們倒入了洗凈的高壓鍋中。我右手捏著打火按鈕,慢慢地將手腕向左扭去,淡藍色的小火苗“撲哧”一下從鍋底噴了出來,漸漸地用自身的熱量加熱著鍋身。不一會兒,鍋里就不斷地冒出熱氣,時不時還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
等了一個小時左右,臘八粥香甜的氣息就從廚房飄向了客廳。我快步走向廚房,小心地將按鈕向右扭去,此時的鍋身已經是滾燙無比。我將濕潤的抹布蓋在鍋把上,按住鍋把,輕巧地將鍋蓋掀開。霎時間,臘八粥的清香裹挾著蒸汽迎面向我撲來,待到煙霧散去,那深紫色的臘八粥便展露在我的眼前。雖然并沒有烹煮前那么多彩,但是卻顯得更為誘人。
我右手扎著鍋勺的把柄,慢慢地舀了一小勺溫熱的臘八粥送到嘴里——香甜的米粥間夾雜著谷物的清脆,甜糯的紅棗與蓮子在牙縫間釋放著那只屬于它們的香氣,每一種事物的味道都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是那么的美味,那么的溫暖。
一勺粥下肚,整個人都暖和了。家人似乎是也聞到了香氣,都循著味兒來到了廚房。我將香甜的粥盛到碗中,分給了大家。
爺爺奶奶對我煮的粥贊不絕口;爸爸媽媽低頭喝著粥,臉上卻露出了陽光般燦爛的笑容;最可愛的是我的弟弟,粥都喝到了鼻尖上還傻傻地捧著空碗對著我笑。
看到這兒,我感受到的不只是臘八粥的香甜,更是在嚴寒中洋溢的天倫之樂。
臘八粥_小學說明文900字14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的美食了。雖然現在臘八粥用的料已與以前大相徑庭,什么桂圓、蓮子、枸杞、蜜餞等既營養又保健,十分講究,但我吃來卻總感到少了幾樣味道……
東西生明,時光速流,又是一個春節即將來臨,在春節來臨之前,第一個小節便是舊歷年的臘月初八,按家鄉的俗稱叫做“臘八”!芭D八”在我的印象里有著很深的記憶。因為“臘八”這天要吃“臘八粥”哦,每逢此時,一股久違了的香甜也會縈繞在唇齒之間。
我小的時候,家境雖不很富裕,但我的母親仍會把每一個節日都過得豐富甜美。記得臘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安頓我們幾個兄妹:明天是“臘八”,要早些起來吃“臘八粥”。母親說著,像變戲法一樣拎出一包紅棗,我們高興得如饞貓一般,在炕上打著滾,嘴里還“噢噢”地叫著,想要幾粒打打牙祭,母親卻在這叫鬧中把幾顆最大的紅棗悄悄塞給了我,哦,那一瞬間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兒了……
母親準備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紅豆等東西,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然后再一次叮囑我們早起,并說否則會變成“紅眼睛”的。當然這一說法源于何處實在無處考證,因為我第二天還沒見過某個人因在“臘八”這天沒早起就變成“紅眼睛”的。“臘八”這天,母親總是起得很早,當我們還在香甜的酣夢中就隱隱聽到了那“呼噠,呼噠”的拉風箱的聲音,“呼噠,呼噠……”
聽來是那么悠揚,那么綿長,那么溫馨……天還沒有放亮,但紅彤彤的灶火將屋子映照得燦爛美麗,當濃濃的香味在屋子里彌漫開來,母親便開始喊我們起床。當我們洗漱完畢懷著喜悅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著母親把那香味撲鼻,色澤鮮艷的“臘八粥”盛到碗里時,我們激動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會敞開腮幫子大嚼大吃,因為粥燙得歷害,“吸吸溜溜”的聲音響成一片。
哥一邊吃一邊還不安分地將碗里的粥用力拋向空中,而最讓我佩服的是那被拋起來如球一樣的粥竟每一次都準確無誤落回到他的碗里,簡直像耍雜技,而我學了幾次不是把粥拋到炕上就是拋到后腦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聲。母親端著碗坐在一邊也不管我們,只用那充滿了愛的目光凝視著我們。這時節,屋外往往是寒風呼嘯、冰雪嚴寒,而屋里的我們卻沐浴在母親溫暖的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著香噴噴、熱騰騰的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情景!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的美食了。雖然現在臘八粥用的料已與以前大相徑庭,什么桂圓、蓮子、枸杞、蜜餞等既營養又保健,十分講究,但我吃來卻總感到少了幾樣味道……哦,當我在紛繁俗塵的生活中一身疲憊時,我多么想沐浴在母親那溫暖的目光里再吃她做的一碗“臘八粥”喲!
臘八粥_小學說明文900字15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臘八粥來自印度天竺,農歷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紀念日,俗稱“臘八節”,在佛教稱“法寶節”。臘八粥的習俗,已非佛門所有,作為一種民間風俗,農歷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后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
夏歷十二月初八,中國漢族地區民間煮以供佛的粥,叫“臘八粥”。吳自牧《夢粱錄》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周密《武林舊事》卷三:“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备徊於爻纭堆嗑q時記?臘八粥》:“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臘八粥和臘八飯一樣,是古代蠟祭的遺存!抖Y記·郊特牲》說蠟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八粥以多種食物和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之意。后因佛教的流行,臘八節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而臘八粥也被附會說成是來自于印度。
古代天子或諸侯,在年終時候要舉行祭祀八種自然神靈的儀式,稱為蠟祭。蠟祭后來流行到民間,其習俗至今還有所遺存,就是臘月初八,南方的人們要吃臘八飯,北方的人們要喝臘八粥。 臘八粥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我國喝臘八粥的風俗,在宋代已十分風行。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盛。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月節,農歷十二月,人們習慣稱為“臘月”。據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下令將每年十二月改稱為“臘月”。而“臘”這一詞到漢代才正式出現。
把農歷十二月稱為“臘月”的原因:《祀記》上面解釋:“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薄芭D”與“蠟”相似,祭祀祖先稱為“臘”,祭祀百神稱為“蠟”!芭D”與“蠟”都是一種祭祀活動,而多在農歷十二月進行,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了。
【臘八粥_小學說明文900字】相關文章:
小學有關臘八粥的作文04-18
臘八粥小學作文3篇03-21
小學動物的說明文02-17
臘八粥的做法02-10
小學說明文(集錦15篇)02-28
臘八粥作文4篇05-25
臘八粥作文8篇05-16
臘八粥作文3篇05-13
臘八粥作文6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