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作文7篇【精選】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堂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堂作文 篇1
今天上午的第一節課是語文課,我打開電腦屏幕,屏幕上出現了我做的《給予樹》的課件。第一張幻燈片是一棵閃著亮晶晶燈光的圣誕樹,右邊豎著寫著課題“給予樹”。學生們看到這張幻燈片,不由得大聲驚嘆道:“哇,好漂亮啊!”“這是圣誕樹。”……我要說什么,學生也聽不到,因為他們看到這棵樹是異常的興奮。我也使自己靜下來,我想:如果用麥克,我也能讓他們安靜下來,但是沒有了聲音,思維能沒有嗎?我何不改變一下自己的設計呢?
于是我等到學生們的興奮勁過去了,我說:“同學們,這屏幕上的圣誕樹大家都認識,但是這幾個字誰會寫?”有好幾個學生把手舉得高高的,我叫了一個學生在黑板上寫,其余同學都瞪大眼睛看著,因為我說了,你如果發現了他寫的不對,你可以來修改。這個學生把“誕”的右面寫成了“廷”,“老師,他寫錯了,我去改吧。”第二個學生上來了,“老師,她也寫錯了,因為‘誕’的第六筆是豎折。”第三個學生上來把“誕”寫對了。
“誰來讀一讀課題?”
“圣誕樹”
“誰來講一講你了解到的圣誕節?”
“誰來給這兩個字組詞?”
“圣水”“神圣”“誕辰”“華誕”……就這樣這兩個生字學生們記住了。
“誰來讀一讀課題?”
“給予樹”
“請給老師一起板書課題,注意‘予’的寫法,請在本子上寫兩遍。”
我原來的.課堂設計開頭是這樣的:
導入新課
1.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30課,請跟老師一塊兒書寫課題。
2. 書寫課題。(強調給的讀音和予的寫法,寫兩個“予”。)
3. 讀課題。
4. 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讓我們一同走進這篇課文。
我這樣的課堂改變,使學生學的欲望更強了。如果,我還是按照我原來的設計進行教學,學生們的思維在我問題上嗎?
課堂作文 篇2
課堂上,老師在黑板上一筆一畫教給我們知識,這是我們對于“課堂”的第一認知。但是,只有黑板,粉筆,講臺這些東西才能構成課堂嗎?不,不僅僅是這樣,在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課堂。
橋
那次,我和爺爺去游樂場玩耍,有一條必經之道——鐵索橋,我剛剛往橋上踏一步,腳就像被釘子定往了一樣,竟一動都不敢動!人們從我身邊快速走過,身上的冷汗隨著風直透過我的衣服,沁入我的背脊,涼進我的心里,我不禁打了個顫,鐵鏈不停地搖晃,腳下的木板也跟著鐵鏈的節奏搖擺,我心中的弦一直緊繃著。終于一股力量沖進我的.腦海里,慢慢滲入我的全身,最后直擊我的內心,我竟往前走了一步,接著兩步、三步……腳步漸漸地加快了,從走逐漸變成了跑,最后成功到達了對岸,我做到了!
橋,教給我要勇敢,不能知難而退。
鳥
每年冬天,因北方天氣寒冷,北方的鳥兒都會飛往南方過冬,呼嘯的風和搖擺的樹葉奏出一曲曲激昂的樂章。鳥兒們成群結隊,一只在首,往后兩只、三只……形成最穩固的三角狀,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在前面的鳥兒們會受到較大的阻力,逆著風流飛翔,這樣越往后的鳥就會飛得更加輕松,最終他們會順利到達南方,在溫暖中過冬。雖說人類是世界上最智慧的生物,但我覺得,鳥兒們這種團結互助的精神也令我感動!
鳥,教給我團結就是力量。
草
草,是大自然中最常見的植物之一,走在路邊隨時都有可能踩到,但這些卑微弱小的生物確是無比的堅強,它們從不會把頭低下。下雨時,小草被豆大的雨點擊打,雖然會短暫的彎下腰,但只要天空一放晴,它們立馬就會昂揚驕傲地仰起頭,直挺挺地站著。
草,教給我堅強一定能戰勝苦難。
在生活中,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存在價值和學習意義,這些都是課堂,讓我們打開心門去感受和學習吧!
課堂作文 篇3
今天,在這個平凡的日子之中,一上午,平凡的三節課過去了,可在第四節英語課堂上發生了課堂風波。
你們猜猜怎么了?老師一說20個獎章能換一個章。全班如同炸了營似的一個個都歡呼雀躍,都高興的不得了,有的一直拍打著桌子,有的竟然不敢相信,自己打了自己一下,有的竟然高興的都上了桌子……
開始上課了,老師問道:“請問這個單詞怎么讀啊!”全班同學都“唰”的一下舉起了自己的`雙手,就連平常不舉手的同學,也一個個都爭先恐后搶著回答,舉的高高的。同學們都焦急的喊著:“老師,老師!”老師都變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叫誰好了。我當然也是一直舉著手,簡直就不想放下。同學們積極的發言著,有的都發了好幾次言,有的沒有搶到機會,都非常的沮喪。
這場課堂風波一直沒有結束,同學們都發揮出了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了自己的水平,個個都變得愛舉手了。同學們都搶著回答問題,有的還埋怨老師不叫他。而且,這場課堂風波也讓我們懂得了很多的知識。令我們受益匪淺。同時,這場風波使我們班那些不好發言的同學變得也非常的積極。
這場課堂風波使我們有了足夠的信心,使我終生難忘!!
課堂作文 篇4
星期二的一節語文課上,一位神秘的客人悄然來到了我們的教室。
課堂上,老師認真地講著作業,雖然已進入寒冷的冬季,但今天的太陽卻不愿被烏云遮擋,在萬里無云的碧空下,向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都撒滿金色的陽光。坐在靠窗邊位置的同學都拉開窗簾,打開窗戶,盡情地沐浴著陽光的溫暖。
接下來同學們開始默讀課文,教室里出奇的安靜。“凱凌同學,你背上有一只好大的蟲子!”坐在凱凌同學后排的琰琰同學的一聲喊叫,劃破了寂靜的.氛圍,全班同學齊刷刷地向凱凌同學望去,田老師也向這邊走了過來。而凱凌同學在琰琰話音落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外套脫下,從第三排的位置躥到了第一排的前面。田老師撿起凱凌同學的外套,一只棕褐色的小強從衣服上跳了下來。我剛想踩死它,卻撲了個空,小強落在地上立刻不見了蹤影。田老師將衣服遞給他穿上,而凱凌同學目光呆滯,看來也被嚇得不輕啊!田老師安慰他說:“沒事,只不過是一只蟑螂,又不會咬人,它已經逃走了。”這時凱凌同學才緩緩地接過衣服,卻遲遲不肯穿上,堂堂七尺男兒,竟然被一只小強嚇破了膽!
再看看琰琰同學,她的雙腳遲遲不肯落地,定是怕那小強會爬到自己的身上來,而凱凌同學的同桌小朋卻與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的臉上不僅沒有絲毫惶恐,反到被凱凌同學的舉止逗得哈哈大笑。
這一起風波漸漸地平靜了下來,經過神秘的客人——小強來訪后,讓我們看到了平時活潑開朗的凱凌同學膽小的一面。
小強,謝謝你的來訪,使我們的課堂多了一些歡樂的氛圍。
課堂作文 篇5
悠揚的鈴聲響起,上課了。同學們興高采烈地跑進教室。因為這節課是同學們最喜歡的音樂課。
我們的音樂老師叫樓老師,她個子不高,但是說話的聲音甜甜的,還有一副百靈鳥般悅耳動聽的好嗓子。這也是我喜歡上音樂課的`原因之一。
樓老師告訴我們,這節課我們要學唱一首新歌,歌名叫《蝸牛與黃鸝鳥》。一聽歌名我就高興極了,“蝸牛”與“黃鸝鳥”,他們之間會有什么事呢?太有趣了。一聽歌曲,歌詞滑稽,又特別朗朗上口:“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阿嫩阿嫩綠得剛發芽,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往上爬……”才聽了兩邊,大家就能跟著音樂輕輕地哼起歌來。樓老師見了,鼓勵大家:“唱得真好!你們愿意大聲地唱給老師聽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愿意!”
這下同學們的興致更高了,唱得更加響亮更加整齊了。瞧,有幾個調皮的小男孩甚至學起了背著殼的小蝸牛和自以為是的黃鸝鳥……夸張的動作和表情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課堂作文 篇6
今天上午學習了《大理的“風、花、雪、月”》這篇文章,這是語文百花園的閱讀平臺,文章脈絡清晰,語言簡潔,從四個方面介紹了云南大理最具特色的風光。這一篇文字沒有讓學生預習,一上課,我就把學生分成了四組,然后讓學生小組內一人領讀一段,讀了兩遍之后,我問學生:“聯系你所讀的文章,猜猜老師為什么把你們分成這樣的四小組?”思考片刻,學生便紛紛舉手,大喊:“我。”“我。”我挑了幾個學生到我身旁,對我耳語,以防止一些學生不動腦子瞎起哄,這幾個學生都回答對了,小臉興奮的通紅通紅。這種通過耳語回答問題的方式,一是顯得神秘,對學生來說是件新奇的事情,二是學生看我不停的對回答問題的學生微笑,還輕輕的撫摸他們的頭。這種贊賞的舉動令其他人很羨慕,因為我個人不茍言笑,所以學生對我總是敬而遠之。要在平時我想總有一半的學生還需要幾分鐘的時間來思考的,但這一次只有四個學生最終也沒有舉起手,可能還是有些不明白。這樣就很便于我進行下一個問題了。
我讓學生聽我讀一、六兩個自然段,四個小組學生分別讀中間的四段。問:“從我們共同讀的這一遍中,你能感覺出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結構嗎?”我特別強調了一下“共同讀”三個字,暗示學生要從整體把握上來認識這個問題。看來,這個問題似乎價值不大。“總——分——總”我的話音剛落,學生就異口同聲的回答了。我挑了幾個平時不太積極但現在還高舉小手的學生說了一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在學生充分了解文章的基礎上,我開始進行第三個問題。“請第一組同學齊讀寫“風”的一段,其他同學閉上眼睛,在頭腦中想像畫面,然后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那兒的風很大。”“那兒的風有多大?可以用你剛聽到的詞語來補充說明。”“狂風呼嘯,大有地動山搖之勢。”“還有呢?”“那兒常年刮大風。”我雖然只是挑了兩個同學,但從學生“哎”的泄氣生中,我察覺到了學生都感受到了那兒風的特點,為沒有提問自己感到遺憾。“很多同學都看到了那兒的風大成了什么樣,那我們還可以替作者再補充一個表示風大的詞語。”我把“飛沙走石”寫在了黑板上。“這個詞還可以寫作‘飛沙走礫’,有沒有人認識這個字?”我指著“礫”字問。這個字在前面第三課出現過,但不作為本冊書所學的生字,因此當時我就沒有過多的.講,沒想到部分同學還記得這個字,我把這兩個詞寫在一塊兒,學生就連帶著認識了這個字的意思。雖然只是一個字的問題,但同昨天學的以“風”開頭的四字詞語相聯系,借機又多讓學生積累了兩三個不見“風”但寫“風”的詞語,我覺得比單學詞語有趣多了。
接下來,利用同樣的辦法我們一一地欣賞了一下大理各處的優美景色。這樣的寫作方法很適合學生練習。所以文章結束時,我說:“今天我們只是隨作者的文章神游了一下大理這個歷史文化名城,希望將來我們能親自看一看,用你手中的筆引領更多的人去欣賞我國更多的雄奇秀麗的自然景觀。不過,這兩年我們這兒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外村人有事沒事總要走來看一看我們村的巨大變化。你選幾處景物給他們介紹一下,作為今天中午的日記怎么樣?有沒有什么可寫的?”“有。”依然聲音洪亮,笑臉燦爛,當然我依然懷抱希望。
反思:這一節課,我先讓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圍坐一起,打破平時的“排排坐”,又采用耳語的方法,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同學為了搶搭問題,一節課都站著,沒有坐下去。看學生全神貫注的樣子,我也沒有對他們做要求。最后的“神游”法,讓我感覺到了學生比單看書抓要點更準確,更迅速。
課堂作文 篇7
星期五第一節是活動課, 我們坐在教室里靜靜地等待尚老師到來。
不一會兒,只見尚老師拿著兩個裝著水的小杯子和一個雞蛋來了。我們莫名其妙地看著,于是就問“:老師準備干什么呢?”尚老師笑了笑,并不馬上解開這個“謎”,只是說先講個故事給我們聽,聽完便知道了。同學們一聽尚老師要講故事,便高興起來了。
老師說“:從前,羅馬有個大將。他下令將所有抓來的俘虜捆絆起來扔到死海里淹死,可是第二天,部下來報扔到死海里俘虜都漂回來了。將軍很奇怪,便再
一次將俘虜捆絆起來扔到死海里去。第三天,部下來報俘虜又漂回來了。將軍更奇怪了,想:難道有神靈在保佑他們,將軍怕得罪神靈就把他們給放了。”大家聽得著迷了,還想聽一遍,可是因為我們是在上課,所以老師就沒再講了。
故事雖然聽完了,但我們心中還是有一個謎:這些俘虜為什么都漂在水面上而沒有沉下去呢?為了幫我們解開這個謎, 老師開始做實驗了,他先把雞蛋放進第一個盛這水的杯里,雞蛋迅速沉了下去。當老師把雞蛋放到第二個杯中,雞蛋卻浮在水杯里。我們都感到奇怪疑惑不解。這時尚老師叫一位同學去嘗一嘗這兩杯的水。那同學說“:第一杯的水是淡水,第二杯的水是咸水。”這時,我也悟出了一點道理。我想:媽媽腌制咸鴨蛋不也是用鹽水泡制的嗎?鴨蛋不也是浮起來的嗎?死海的水是咸的,所以被絆住的俘虜不但沒死,還漂回來。這時老師高興地說“:咸水的浮力很大,死海是含量很大的湖,所以俘虜都沒死。”
通過這次活動課,我才知道世界上還有淹不死人的.海——死海。雖然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而自己的知識還比不上海洋里的一滴水,這是因為我看的書太少的緣故,今后我一定要多看課外書,多參加課堂活動,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課堂作文】相關文章:
課堂作文:我們的課堂01-26
課堂作文:有趣的課堂01-27
課堂作文:快樂的課堂01-27
課堂作文:有趣的課堂游戲01-27
關于課堂的作文:人生的課堂01-27
課堂話題作文:快樂的課堂01-27
課堂作文:人生的課堂-自然01-26
課堂作文:生活處處是課堂01-27
課堂作文:自然也是課堂01-27
課堂作文:課堂上的趣事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