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課堂作文錦集7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堂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堂作文 篇1
隨著鈴聲的響起,我們的科學老師唐老師走進了教室。
不到五分鐘,孫國通就牙癢癢了,只見他把一個木頭做的魚骨頭玩具咬成一塊一塊的碎片,然后,隨手拿起了一塊,放在桌子上,用手一彈,那塊碎片“嗖”一下打到了蘇介滿的手。蘇介滿怒氣沖沖,把那塊小碎片“啪”一聲扔在了地上。隨后,目光轉向黑板。
我本以為就這樣完了,事實上,好戲還在后頭。
孫國通像只猴子一樣,狡猾地笑了一下,趁唐老師在黑板上寫字,飛快地溜到蘇介滿旁邊,眼疾手快,見了就拿,拿了就跑。等唐老師回過頭來時,以為什么都沒發生。
蘇介滿氣得眼睛瞪得大大的,而孫國通笑得眼睛瞇成縫。
蘇介滿不再理會這只狡猾的“孫猴子”了,可對方卻不這么想,準備謀劃第二次向蘇介滿的進攻。
孫國通又彈了一次,這次沒有彈到蘇介滿,反而彈到了周思怡。周思怡很不在意地隨手一扔,扔到了萬安燕的旁邊。萬安燕疑惑地撿了起來,看了又看,就是看不出是個啥玩意。突然,她看見孫國通向她做手勢,表示讓她給他,可是又看見我們這里拼命地搖頭,就決定不給了。她放在桌子上,以為孫國通是拿不到的,便放松了警惕。孫國通看了看老師,見老師在弄電腦,趁此機會,他彎起腰,弓著背,豹一般的速度沖了出去,笑嘻嘻地拿回了東西。
第三次孫國通又彈了,這次彈到了周思怡的作業本上,她又往后一扔。這次扔得更遠了,落到了王宇帆的旁邊。孫國通又開始使眼色,還沒等我們搖頭,王宇帆就搖搖頭,把東西扔在地上,裝沒看見。
雖然這一幕幕讓人覺得有趣,但孫國通還是影響到了同學們的學習。
課堂作文 篇2
我們總喜歡把作文教學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師怕教,學生怕寫的尷尬,統統歸罪于應試,直接把矛頭指向高考和中考。其實,這是認識上的一種誤區,我們不能把二者完全對立起來,而是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快樂作文的理念,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作深入細致的反思。
自主是快樂作文的第一步
從信息論來看,作文是一個外界信息的輸入、儲存、加工、編碼、輸出的過程。信息的輸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輸出是結果,而這個信息輸入→加工→輸出的過程,全仗主體積極而有成效的工作,離開了主體的主動精神,信息既不能輸入,也不能加工,更不會有信息的輸出了。這里說的主動精神,就是寫作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是我要寫,而不是要我寫,就能從作文中體會到樂趣與快感。然而在我們的教學中,學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寫作,是一項任務,是訓練系列中的一個環節。教師為了應試有很強硬的理由,學生則有太多的無奈。他們沒有選擇余地,不能自主,寫作也不是一種內在需要。因此交還學生作文的自主權,讓他們真正喜歡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寫我心,是我們改變作文教學現狀的第一步。
自主性首先體現在寫作時間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時限量的作文訓練會使每個人感到畏懼,因為每個人的寫作沖動不是恒定不變的,有些東西稍縱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會學生捕捉這些不期而遇的真實感受,那么隨筆、日記、讀書筆記等應是學生練習的常用形式,或洋洋灑灑,或三言兩語,興之所至,揮灑即就。
自主作文還要保障學生在寫作空間上的自由。想寫什么,不想寫什么,完全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應該引導他們從多角度去透視生活,觀察事物,不囿居于校園和家庭,鼓勵學生關注社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用自己的心靈觀照現實生活。強調觀察、體味、思考,反對被動的、機械地模仿和重復,對現實做出真善美、假惡丑的判斷。惟有如此,學生才能體會到一種自由和快樂,憑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圍的事物。信心十足地傳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美好事物的頌揚。
自主探究和發現要比被動接受快樂。寫作的規律和技法不是靠教師的灌輸得到。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學習就是依靠發現,要求學生利用教師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動的進行學習,強調學生自我思考,探索和發現事物,而不是消極地接受知識。如果教師只滿足在課堂上傳授寫作技巧,他肯定不是一個好的語文老師。美國著名的認知學派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學生發現學習的發現與科學家的發現,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性質是相同的,都是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而發生的,其智力功能和發展價值是相通的。因此寫作的經驗、技巧乃至規律都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寫作的樂趣也就在此,否則它就成了別人嚼過的饃饃。長期以來,教師是在做學生的事情,剝奪了學生探索發現的樂趣,結果教師喂得津津有味,學生卻饑腸轆轆。
激情是快樂作文的助燃劑
自主寫作確實輕松自在,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作文教學,是快樂作文的起點。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學生要愛作文。如果沒有這個前提,自主只能是給不自覺者大開了方便之門,自主只會導致作文教學的無政府狀態,使作文教學無所作為。那么這種激情,這種對作文的熱愛又該怎樣去點燃和呵護呢?
學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對生活的激情。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寫作文,徹底打消他們為考試而寫作的思想,要讓他們明確寫作是現代生活的需要。美國學者認為:寫作技能是未來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技能。再說,我們的作文教學目的,也不是為了培養少數的幾個作家,而是千千萬萬普通的勞動者,他們所需要的并非創造文學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廣泛意義的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和創造能力。葉圣陶也說過:寫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認識文字,練習寫作,并不是為著給自己一個讀書人或者文學家的頭銜,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見豐富、更見充實。既然寫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就有責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學,讓學生像熱愛生活一樣去熱愛作文。十幾歲的孩子對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來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為他們作文的源頭活水,那么作文的快樂是可以想見的。
有人把教師比做火把,那么學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師去點燃。語文老師對寫作要熱愛,要率先垂范,經常下水作文。如果一個語文老師只會整天談經驗說技巧,多少顯得有些滑稽,不親自下水試一試,怎么能體會得了寫作的艱辛與快樂。魯迅先生當年曾諷刺過那些專職的批評家:你這么會說,那么你倒來做一篇試試看!如今我們不少的語文老師也只是會說而不能寫,甚至因為不會寫而只能空洞的說。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一個以寫作見長的語文老師會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也只有這種老師,才能說得出經驗和技巧,而且是同學們樂意接受的。師生之間能就寫作的具體感受進行交流,達成心靈的撞擊、共鳴、磨合與默契。試想,當一個班級乃至一座校園形成了一股熱愛寫作、交談寫作經驗、探討寫作經驗的風氣,誰能相信寫作文在這個班級或者這座校園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呢?
分享成功是快樂作文的最大奧秘
教育心理學表明,生活使人面臨難度不同的任務,他們必然會評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獲取成就,并選擇能有所成就的任務。這種情況,最有可能發生在他們預計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50%的把握時,因為這給他們提供了最大的現實挑戰。如果他們認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者勝券在握,動機水準反而下降。所謂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勁跳了,桃子還是遙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動力就喪失了。學生學習數理化的興趣往往高于語文學習的興趣,解答理科習題的勁頭要比寫作文的勁頭足,原因在于一道理科習題解答出來,學生就摘到了桃子,能嘗到成功的甜頭。而作文寫出來了,只有少數同學有摘桃子的感覺,大多數人換得的是老師的冷冰冰的評語,甚至是諷刺和挖苦,有太多的失敗和苦水。在此,我奉勸所有一線的語文老師,不要高懸你們的桃子,不要拿思想深刻,構思精巧,風格獨特,語言優美的要求苛刻學生的作文。
建立一套多元評價標準是很有必要的.。
教師要正視學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異,全班自始至終一個尺度無疑是違背教學規律和教育科學的。對學生作文的起始狀態教師要進行摸排、定位、建立檔案。作文評價要重過程,看發展,不搞一刀切。在評價機制上,教師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發揚民主,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師生共評等多種形式。生生之間,師生之間要平等對話,沒有高下之分,只有思想碰撞和逆耳忠言。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對一些比較差勁作文,教師要寬容,要盡量去發現其中的閃光點,因為我們的理念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成功。
此外,搭建展示平臺也十分必要。比如,讓每一個學生都準備一個精致的小本本,寫上自己的得意之作,以供交流;班級可以設論壇、劈專欄,既可以評論身邊的人和事,也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年級可以出優秀作文選,讓優秀作文變成一個一個的鉛字,供人傳閱;學校要有文學社、廣播站,搞辯論、辦演講、設沙龍,讓有寫作專長的同學一展風采。總之,機會要多,舞臺要大,才可以形成強力磁場,展示才華,調動興趣。
快樂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樂,這是廣大師生的永遠追求。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一線教師要盡快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勇于創新,努力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轉變態度,培養習慣,視作文為樂事。惟有如此,才會有新鮮活潑、個性突出、思想豐富的作文涌現,教師的快樂也莫過于此吧。
課堂作文 篇3
課堂,難道就是在教室里嗎?不!生活處處是課堂,路邊的清潔工教會了我們要勤勞工作;警察叔叔教會了我們要對大家負責;貝多芬教會了我們要身殘志堅;劉翔教會了我們要堅持不懈。
而今天,諸葛亮又給我上了一課。
諸葛亮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他最有名的戰役之一便是“空城計”。司馬懿領十五萬大軍攻打諸葛亮,這時,諸葛亮僅剩二千五百將士,他們聽到這個消息頓時嚇得手腳發軟,魂不附體,無心再戰。諸葛亮卻臨危不亂,不慌不忙,深思熟慮片刻后,利用司馬懿生性多疑的特點,故擺“空城”,巧退司馬懿。
這個故事教會我們許多,最重要的就是遇到危險時,不能心亂如麻,頭腦一片空白,就像那些將士,只能任人宰殺。我們要像諸葛亮一樣,先把頭腦鎮定下來,分析敵方弱點,抓住它,從而反敗為勝。因此,“讀心術”也十分重要,我們要學會從小事中分析他人心理,能通曉人心,還有什么好怕呢?敵方的弱點一一暴露,難道還不能取勝?諸葛亮就靠著兩點,輕易取勝。
看,我有上了一堂課,你能說課堂不是無處不在的嗎?不但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也有課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就道出了花兒,樹木不息循環的奧秘,它們也給了我們上了一堂課。好了,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別的課堂吧!
課堂作文 篇4
“丁零零……”上課了,呂老師快步走進教室,故作神秘地對我們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游戲。”見我們都好奇地看著他,呂老師微笑著說:“這個游戲叫做‘四要素對對碰’。”
“這是什么游戲啊?”同學們議論紛紛。呂老師還是故作神秘地說:“等一會你就知道了。”隨后,呂老師拿出一些小紙片發給我們,讓我們分別在紙片上寫“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我要寫的是“事情”,于是我寫了我最喜歡的運動——“打籃球”。再看看同學們:有的不假思索,提筆就寫起來;有的抓耳撓腮,想了半天才謹慎地寫下來;有的一邊寫,一邊笑……同學們寫完后,呂老師把小紙片收上去,分別放進四個粉筆盒里。我想:呂老師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呢?
呂老師把四個粉筆盒在講臺上一字排開,然后叫了王優﹑賴浩然﹑陳虹羽和我上來,站在四個盒子后面。呂老師講明了游戲規則后,我們便各自抽了一張紙片大聲讀起來:“ 清朝末年”,“我和姚明”,“在廁所里”,“放風箏”。同學們聽了,先是一愣,然后哄堂大笑起來,笑聲快把天花板掀翻了。我們四個也忍不住哈哈大笑。就連平時一向嚴肅的呂老師也忍俊不禁,“撲哧”一聲笑了出來。這也難怪,四個不相干的“四要素”連起來組成的句子能不好笑嗎?
還有許多令人捧腹的句子呢,比如:“晚上,拉登在游泳池寫作業”,“公元前一世紀,武則天在宇宙打電腦游戲”,“20xx年,李白在衛生間學寫作業” ……科室里的笑聲一陣高過一陣,同學們有的捂著肚子仰天大笑,有的一邊笑一邊跺著腳,有的笑得直掉眼淚……
“丁零零……”下課鈴響了,同學們依依不舍地離開教室,有的還抱怨道:“這課堂時間怎么這么短啊?”這真是一堂有趣的課!
課堂作文 篇5
20xx年6月有幸聽了吳正憲老師的課,使我收獲良多。當時吳正憲老師上的是一節二年級的統計課,吳老師上課的情景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課始,吳老師先與孩子們進行感情交流,讓孩子們放下緊張的心情,上課了,吳老師與孩子們互動很融洽,沒有緊張,只有笑聲,整節課在寬松、愉快中進行著!孩子們在愉快的課堂中學到了知識。聽吳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吳老師能把你帶進她的課堂,就好象自己也是一名學生,完全融入到其中!聽了吳老師的課后,我迫不及待地買了吳老師的《吳正憲創造了孩子們喜歡的數學課堂》這本書,如饑似渴地讀完這本書,當時書是讀完了,但只摘錄了一些自己覺得比較經典的內容,而沒有寫下自己的感受,而直到20xx年5月,再一次有幸地聽了吳老師的課后,我重新拿起這本書,我又把它看了一遍,認識有了更深,于是寫下這篇讀后感。
人們常常這樣描述吳老師:
用心去擁抱事業;
用愛去擁抱生活;
用情去繪畫風采。
上過吳老師課的孩子們常常被她高尚的師德、優秀的人格以及獨具魅力的教學藝術所深深地感染著。吳老師是在用心、用愛與孩子們交流,她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愛、尊重和信任。
一、永葆童心,做孩子們真誠的朋友。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一書中寫道:“如果我跟孩子們沒有共同的興趣、喜好和追求,那么我那通向孩子們心靈的通道將會永遠堵死,做孩子的朋友,永葆童心,世界在我們面前將永遠是燦爛的陽光。”我覺得吳老師在這點上更值得我自己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走近學生,了解學生,永葆童心,做學生的朋友。如果學生喜歡你,那他們就一定會喜歡上你的數學課!
二、讓數學變得容易些
讓數學變得容易些,首先教師自己要充分去備課,把“人為的拔高”降低一點,把抽象陌生的數學變成具體的感受和體驗,其次還要不斷地整合教材,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三、讓學生學會學習
吳老師認為:“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時代對教育的呼喚,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個人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所必需具備的能力。在吳老師的經驗中,她認為讓學生學會學習,首先要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會提問題意味著學生會發現問題,自己發現問題,然后自己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提問、學會學習。學生才會學得有興趣、有積極性!提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常說,作教師的不僅要對學生的今天負責,還要對學生的一生負責,讓學生從小養成好習慣是對孩子一生成長最重要的責任。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言:“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樣的程度上,壞習慣就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了。這種債務能夠用不斷增長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創舉,并使他達到道德破產的地步。”可見,習慣是一個極普遍的心理現象,習慣是達到自動化的動作方式。吳老師特別注重學生的習慣培養,而且用自己的好習慣來影響學生。我特別欣賞吳老師對學生學會傾聽習慣的培養,她在這里做到五點:第一、先讓學生聽懂。在課堂上多追問:“你聽懂了嗎?”第二、要求傾聽別人發言時,雙目要注視對方。第三、教師講話不要啰嗦和重復。第四、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激勵學生。第五、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師首先應帶頭做到。反觀自己的教學,在這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在學生學會傾聽方面,自己其實也很重視培養,但收效甚微,現在想想是自己的方法不對頭,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改進自己的不足,提高學生聽課的效果。
總之,看了吳正憲老師的這本書,收獲甚大,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學習好的經驗,結合實際,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課堂作文 篇6
生活中,無論在哪里都能學到有趣的知識。而我的發現,還要從大自然中那微小的一片樹葉說起。
秋天的一個涼爽的早晨。清新的空氣籠罩著迷人的花園,美麗的花朵傳來陣陣芳香。高大的楊樹像一名軍人筆直地站在花園中。我輕輕地走在花園的小徑上,并不想打破這寂靜的早晨。“沙,沙,沙……”我腳下傳來沙沙聲,使我不得不往下看,無數片樹葉落在地上,還有的正悠揚地從樹上飄下來。我拿起一片樹葉,它已經干枯了,一捏就會輕易的碎掉。我突然想起那春天油嫩又光亮的樹葉。我心中一下子想到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春天那油嫩的樹葉會在秋天變得毫無光彩了呢?這個問題我日日想、夜夜想始終沒有解開。
第二年,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想做一個實驗,便拿起一片嫩綠的樹葉放入土堆中。三天后,我發現,它變成了干枯的黃黃的樹葉。現在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想告訴我:春天的葉子,是因為細菌慢慢把樹葉腐蝕了,所以嫩綠的葉子變成了干枯無味的黃葉子了。
在生活中,我們要善于發現,并且敢于提問,這樣才能獲取生活中有趣的知識。
課堂作文 篇7
窗外,小鳥在枝頭嘰嘰喳喳的聊天。教室內,蘇老師滿臉嚴肅地給我們上課。
同學們都認真的聽蘇老師講數學題,腰桿兒挺得那么直,眼睛瞪得那么圓,耳朵仿佛也豎了起來,每個問題都有同學積極發言。蘇老師又出了一道非常容易的求棱長總和的題,我馬上舉手,眼睛注視著老師:“叫我,叫我!”老師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片刻,卻提問了不舉手的李睿昊、謝天琪,他們幾個都不會。老師是一臉無可奈何:“哎呀,我的娘啊,我想跳樓!”說著就走到了窗戶邊。我們馬上阻攔,蘇老師又走到講臺重新給我們上課。接下來同學們聽得更認真了。
好景不長,快下課時,幾個搗蛋鬼又開始蠢蠢欲動了。蘇老師輕輕嘆了口氣:“哎!我真想回家。”我后面的杜森源小聲嘀咕:“老師,你快點走吧,你快點走吧,快把我們給煩死了。”我的同桌孫希諾聽見了,立刻站起來告訴了老師。蘇老師馬上收拾東西,假裝生氣道:“行,我走,我走。”然后拿起包走出了教室,有的同學上前阻攔,有的同學開始埋怨杜森源,說他亂說話。杜森源漫不經心的說:“沒事兒,老師一會兒肯定還回來。”果然,不一會兒,蘇老師真的回來了,我們心中的大石頭終于落了下來。
我們的蘇老師,嚴厲時像領導,可愛時小孩兒,慈祥時像媽媽。
【課堂作文】相關文章:
課堂作文:有趣的課堂08-13
課堂作文:快樂的課堂08-13
課堂作文:我們的課堂08-10
課堂趣事的作文,課堂趣事,有趣的課堂作文08-10
課堂作文:生活處處是課堂08-13
課堂作文:人生的課堂-自然08-09
關于課堂的作文:我們的課堂01-06
關于課堂的作文:人生的課堂09-15
課堂話題作文:快樂的課堂09-15
課堂作文:課堂上的趣事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