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的課堂作文4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的課堂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課堂作文 篇1
有人喜歡充滿知識的語文課,有人喜歡快樂又有趣的音樂課,有人喜歡能畫出一幅幅圖畫的美術課……可是我最喜歡那一堂科學課。
還記得那次科學課,科學伍老師微笑著走進教室,手里拿著兩本書,老師對我們說:“這書可神奇了,是連在一起的,你們不可能把它分開。”這時,我們班的大力士可不服了,大聲喊到:“我就不信分不開它。”伍老師請他上來拉,他這角度拉不開,又換一個角度拉,拉了半天可是,書還是紋絲不動。
下面的同學紛紛議論開了。有的同學說:“這本書是不是特制的?”有的同學說:“這書一定貼了雙面膠。”有的同學說:“這書是壞的。”一個個問題從我腦海中冒出來。
有人建議:人多力量大,再多找幾個人一起來拉,一定拉的開。伍老師請了幾個人高馬大的同學,你這一邊我這一邊,同學們咬緊牙關,身子往后傾斜,成了“一”字形,用力的拉著,面紅耳赤。突然聽見‘‘啪’’的一聲書殼面被他們給拉破了,大力士一下子都摔倒了。這下可摔得不輕啊。有的摔個嘴啃地板、有的整個身子都倒在地上、還有的摔在別人身上。同學們哈哈大笑,可是書還沒有來開,這下同學們灰心喪氣。
這是,科學老師拿起書問我們能分開嗎?下面有的同學叫道;“能”。老師讓一為同學上來,他往書和書的縫隙之處,吹了一口氣,用手把書抖一抖,書神奇地分開了。這是伍老師笑瞇瞇地說
這是因為書和書有摩擦力,積少成多了就拉不開了。只要吹一口七,書和書之間就有了空隙,才能分開。
這一堂課,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我太喜歡了,從此愛上了這門課。
我的課堂作文 篇2
每年二月下旬,是草長鶯飛、萬物復蘇的季節,是我和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小伙伴們相聚在校園的時候。然而今年,卻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們沒有如期走進校園。本來應該在教室里聽課的我們,卻只能一邊觀看“空中課堂”,一邊完成學習任務。
“空中課堂”開播的那天早晨,我早早地把學校提前發放的書本擺在電腦前,做好了收看直播課堂的準備。一節課聽下來,我有些手忙腳亂:剛要記筆記,內容就沒了;剛剛開始思考前一個問題,還沒想出眉目來,后一個問題又拋了出來。盡管我的大腦飛速運轉,可還是跟不上直播老師的節奏。“空中課堂”和平時課堂相比,最大的弊端就是:老師講得比較快,我們跟不上節奏,還無法發問。但我還是要感謝直播老師,他們為了我們能學到知識,接受二十分鐘的課堂內容,一定是絞盡了腦汁備課,冒著被病毒感染的風險到單位給我們錄課。我決定,無論直播哪一門課程,我都要認認真真聽完,不懂的問題課下再查資料。
讓我們暫時相聚在“空中課堂”,努力學習,為重返校園做好準備。
我的課堂作文 篇3
我們是學生,所以我們每天都要面對課堂。
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知識,接受教育,掌握現代化社會應具有的專業技能。我們在不斷地充實自己的大腦,不斷地探索和追求真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我們都可以一一從課堂中慢慢了解。
課堂不僅僅能夠給我們提供知識,還能夠讓我們懂得許多為人處事的方法。一個班 級,就可以看作是一個小社會,有著形態各異、性格迥異的同學,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樣。在一個班級里,我們可以交到一些朋友,也可以痛恨某些人。我們喜歡一些有趣的課,一些有趣的老師;我們反感那些無聊頭頂的課,卻又不得不全神貫注地去聽,因為我們明白這些課對我們的將來、起碼是中學的重要性,而往往比較有趣的課,都是跟中考沒多大的.關系的——這便是我們當代中學生的基本矛盾。
課堂理應是安靜的,只能有老師響亮的話語、刺耳的粉筆接觸黑板的聲音以及同學們站起來回答問題的聲音。但如果真的是這樣,課堂就太死氣沉沉了,太可怕了,不像是活人在上課。所以,課堂中也不能缺少一些可愛的聲音,例如同學們的小聲議論聲——盡管有的老師認為這些聲音一點都不可愛,可它至少能為課堂增加一點兒生氣。嚴肅的課堂上,有時也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某同學由于坐姿不佳,椅子突然向后翻到,整個人坐到了地上,迎來了哄堂大笑——往往這些坐翻椅的人都是些又高又大的“巨人”,因此更加引人發笑。
一只蜜蜂,暈頭向地在課堂中闖進了教室,它還不知道所以然,同學們就紛紛用驚恐的目光盯著它,并給它讓路。此時,講課的老師就很不開心,因為我們的目光全都從老師移到了蜜蜂上了,而我們的心思也不再課堂上了。老師的風頭被蜜蜂搶盡了,真可憐。
課堂就是這樣的,有的同學喜歡它,有的不喜歡。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認真地去面對它,用它來充實自己,讓自己學到更多的知識。
我的課堂作文 篇4
我喜歡語文課,不只是我喜歡語文的課文,更喜歡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的揮灑自如。我們老師的語文教學課堂,上下數千年,縱橫數萬里,海闊天空,白川會聚。不但內容上具有開放性,教學方式上也是具有多樣性。可以讀,可以問,可以說,可以唱,有時哄堂大笑,有時屏聲靜氣,有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有時伏案疾書,洋洋灑灑。這樣的課堂,我們怎么能不喜歡呢?
聽老師介紹,她的這種語文課教學模式就是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在我們的語文課上,最值得我們尋味的,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
首先,課內和課外緊密相連。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不管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是課外的知識,每堂課我們都能全方位的接觸到。這就是我們老師開辟的“第二課堂”。老師不僅能帶領我們系統地進行課本內知識的學習,還把學習的觸角伸到了課外,引導我們進行課外語文知識的積累,大大提高了我們的語文學習能力。正是在老師的培養下,我們帶著處處留心皆學問,看小說、看報紙、看電視、看文藝演出等等,甚至街頭的標語、廣告,我們都成了細心的人,都把它們當成了學習語文的良好機會。
第二,實踐和應用有了有效的統一。俗話說,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學習,既要“學”,又要“習”。《論語》說:“學而時習之。”用現在的話說,學,即輸入信息;習,就是進行練習。《說文解字》中對“習”的解釋為“鳥三飛也”,意即反復練習。實踐出真知。尤其是語文的學習中,讀書、寫字、作文、講話、聽話、寫信等等,都是語文實踐活動,也是語文的應用。這些都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每篇課文學習完之后,老師都要求我們進行相關的小練筆,這樣做,既鍛煉了我們的寫作能力,又能讓我們很好的把本堂課的知識熟練的應用,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培養了我們自尊、自信、自律、自強的人格。在新課改的陪伴下,我們不僅從課本中學會了知識,也從學習中學會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愛惜自己的聲譽勝過一切,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相信自己只有通過學習和努力,自己所預期的目標才有可能實現;明白任何人的幫助都是暫時的和有限的,都不能代替自己的努力。
這就是新課改下的我們,因為新課改,讓我們得到了解放,不僅解放了我們的身體,也解放了我們的思想,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變成了開放的課堂,變成了我們這些小讀者與作者的思維與思維的碰撞,變成了我們這些小讀者之間思維與思維的碰撞。我喜歡這樣的語文課堂,因為這正是我們想要的,因為這正是我們創造性的體現,是我們智慧的火花,是我們興趣的源泉。
【關于我的課堂作文4篇】相關文章:
關于我的課堂作文九篇03-26
關于我的課堂作文八篇03-10
關于我的課堂作文三篇02-26
關于我的課堂作文8篇02-22
關茶的英語作文03-07
關干植物的作文400字07-14
關于我的作文01-01
關于我的作文12-31
關與六一兒童節的作文02-21
【精華】關雷鋒作文合集八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