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實踐活動的作文合集9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實踐活動的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踐活動的作文 篇1
七月十日,火辣辣的太陽照著大地,我們英語班的小朋友們一起去洛陽北方玻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玻)參觀。我們看見了許多廠房和車間,都在生產玻璃。叔叔介紹給我們:玻璃是怎么生產的;什么叫標尺......我還看見工人叔叔們如何切割玻璃,加工玻璃...... 車間噪音很大,但叔叔們卻緊張地忙碌著。
結束時,叔叔告訴我們“鳥巢”、國家大劇院等許多建筑物上都有北玻的.產品。我們聽后感到很興奮。
告別叔叔后,我們又去周山森林公園一邊爬山,一邊撿垃圾。這是我們今天的又一個實踐活動。爬到山頂時,已滿頭大汗。到山頂休息了一會兒,我們就下山了!
今天真高興!
實踐活動的作文 篇2
9月20日早上我們六點鐘就上學校了,7點鐘左右我們坐上去往射陽未成年人素質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的公交車。我們不知不覺地到了目的地。
我們排隊下了車。朱老師把我們的宿舍安排好了,我們就去宿舍把行李放到自己的柜子里,每兩人用一個柜子。放好了,我們去食堂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飯,接著我們又去宿舍休息了。
三天中,我最喜歡第二天的課了。第一節課是開心體驗,這節課我最喜歡里面的過鐵索橋。鐵索橋是由鐵環和鋼絲組成的,上面是15個鋼環,下面是一根又粗又長的鋼絲。剛開始我們以為很簡單,但是由于前方同學抓住的鋼環不停地抖動,這樣很難讓后面的'同學走。再加上還有些人害怕,腿不停地抖,這樣就更難讓人抓穩,盡管左右有扶手。我看到同學們有的人臉色緊張,有的人臉色恐慌,有的人臉色蒼白,還有的人像要哭了一樣。我走鋼絲的時候晃來晃去站不穩,但我并沒有認輸,一邊用手抓住鐵環,一邊走著八字步。最后我終于用自己的勇敢和毅力渡過了難關。
還有一節課上的是多米諾骨牌。多米諾骨牌是由許多的長方形組成的。這個看起來排成一排很簡單,但其實并不簡單。因為只要你一不小心弄到一個,那你的一排就全部倒下重頭來過。但也有很多同學想到了許多辦法,例如在骨牌中間空一點余地,最后再補上去等等。雖然還是有些組沒成功,但我們都沒有放棄。我擺的時候經常倒,但我一點也不氣餒。最后我們組雖然沒成功,但我們一點也不灰心,一點也不生氣,因為我們感受到團結的力量。
三天的實踐活動。豐富多彩而又令人難忘。這是我第一次離開父母,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獨立生活,從吃飯、就寢到整理內務,都是自力更生。這些做的時候,是那樣的不順手,一次次的反復,一次次的總結,換來了一次次的成功和喜悅。我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
我能行!
實踐活動的作文 篇3
上課鈴響了,我急匆匆的走上講臺,發現講桌上躺著一支卷尺。憑著老師的敏感,“誰又丟了卷尺?”沒有人回答,“是誰的?”我又問了一遍,三秒鐘,三秒鐘過去了,一個平時有點調皮的男生站起來,小聲說:“老師,那是我的。不過,不過,它已經壞了,我把他扔了。”這時,我才仔細的看了看這支卷尺,它的兩頭已被撕去,中間也不能彎曲自如,但刻度還是那么的清晰如新。于是,我改變了學習計劃,讓同學們針對這支受傷的卷尺展開了討論。
“同學們,我們來觀察一下這支卷尺,看看它怎么樣?”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舉起了手。有的說:“老師,這支卷尺本來可以卷成一團,戴在手腕上的,現在已經不能了。”“老師,這支卷尺兩頭沒有了刻度。沒有零刻度,我們在上數學課時就沒法使用它;沒有尾刻度,比別的尺子少了一截。”“它身上那一塊被別人撕掉了,就像我們的衣服被人撕破一樣,很不好看。”“老師,卷尺上有一個小動物,它也被撕成了兩半!我如果是那只小動物,一定會很傷心的!”……同學們觀察的很認真,就像自己已變成了這支卷尺一樣。
到這里,我話題一轉,“你想想自己的文具有沒有類似的遭遇,講一講。”同學們就開始翻看自己的文具,有的說:“我的橡皮被我弄的滿身是灰,剛買的時候,它可漂亮了!我好傷心呀。”有的說:“我這里有一支彩筆,滿身是灰,頭上的帽子也爛了,就像一個經過長途跋涉的漂流漢!”有的說:“我的鋼筆成了歪嘴,現在沒法工作,因為前幾天我把它摔了一跤,到現在還在流口水哪!”還有的說:“我喜歡讓文具之間發生戰爭,讓尺子與鉛筆打仗,往往打得傷痕累累,鉛筆頭斷了好多次。”……“如果你就是這支卷尺,就是這塊橡皮,就是這支鋼筆,你就是文具,你會怎么想呢?”我提出了第二個問題,引導他們轉換角度,體會文具們的心情。“我會很傷心的!”“我會揍小主人一頓的!”“我要告訴小主人,不要這么不愛惜我。”“我天天為你服務,請你把我當成朋友吧!”我走在其中,聆聽著。在他們各自說的不亦樂乎時,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任選一種或幾種,想象一下它們之間發生的事情,用擬人的手法,編成一個故事,把它講給同桌聽。”一會兒工夫,教室里像開了鍋,講得沸沸揚揚,幾個講得快的學生已舉起了手,急著講給同學們聽。我請了一位同學講他編的故事:“我叫鉛筆,小名‘筆頭’。一天晚上,我走在作業本上,看見文具盒問:‘老弟,你怎么了?’文具盒說:‘我不認識你,你是誰?’‘你不認識我了?我是鉛筆呀!’文具盒奇怪的問:‘你的橡皮帽子呢?’鉛筆說:‘主人把它弄掉了,我很傷心。’文具盒說:‘我們應該向主人倡議,要愛惜我們!’”故事講完了,像往常一樣,同學們開始幫他找優缺點。“優點是故事完整,我認為應該再生動一點。”“太簡單了,應該加點詞語。在文具盒問鉛筆的時候,可以說“奇怪的問”,鉛筆回答的時候,可以說‘難受的說’。”“既然鉛筆很傷心,難過,那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應該說出他傷心的樣子。可以說:‘一天晚上,我無精打采的走在作業本上。’這樣更好。”……同學們邊講邊評,邊評邊改,越改越棒。“同學們,你們說的真是太棒了,我特別想欣賞欣賞,那就把你剛才說的故事寫下來,怎么想的就怎么寫,創作一篇你自己的童話!”
當我讓同學們寫下來時,他們已經是迫不及待了,從來沒有這么快地翻開作業本,從沒有這么快的安靜下來,只有筆尖在紙上沙沙的走著,留下腳印一串串……
七嘴八舌,我的故事更精彩
稿子收上來了,出乎我的意料,區區幾種文具,在同學們幼小的心靈中卻是那么可愛,喜怒哀樂盡在其中。有題目為《一個漂流漢》、《死亡之旅》、《智慧與勇氣》、《文具們的游樂園》、《破爛文具王國》、《兩支鋼筆爭工作》、《文具盒中獎了》等奇特的名字,我驚嘆學生們的思維之開闊,完全沉醉于故事之中。我選了幾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讀給同學聽,同學們七嘴八舌,爭先恐后地在一起討論,評改。如:《一個漂流漢》這篇文章,草稿很簡單,寫的就是一支彩筆被一個小主人揀起,在文具盒里安了家。情節沒有變化,語言也是干巴巴的,不過,思路還可以。經過同學們的評改,小作者立刻做了改動,交給了我。
今天,我遇到了一個漂流漢,他沒有像魯濱遜那樣漂流過大海,他只是一個文具,是一個漂流在三(2)班幾天的一支彩筆,他身上全是灰,難看極了。他幸運的被一個好心的小主人揀了起來。“就是衣服有點臟,看來用處還不小呢!”三角尺說。旁邊的鉛筆也說話了,問彩筆:“你是怎么了,為什么掉在地上?”彩筆傷心的說:“我是被小主人扔到地上的。”鋼筆大哥說:“要不然你先住我們這里吧!‘彩筆說:“那就太謝謝你們了!橡皮踮起腳說:“我們的家是文具盒,里面有兩層房子,上層主要是工作的地方,下層是休息的地方,那里漂亮極了,就像天堂一樣美。”說著,他們一起跳了進去。(注:還有第二部呢!)
學生喜歡寫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寫了還想改,改了一遍又一遍,爭取改的最滿意,這不正是作文教學中求知不得的嗎?評完了這幾篇文章,我把所有的作文發給他們,讓同學們分成了小組,幾個人在一起讀,一起評,一起改。用他們自己的思路,改進他們的文章,不加入我的'支配成分,直到最后的定稿,都由他們決定。
美妙的文字,激揚創造的靈性
一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如果我們的作文能出成一本書,那該多好呀!”同學們用期待的目光看著我。當我肯定了這個建議,他們竟鼓起掌來。“多棒呀!我們自己的童話集!”“叫什么名字呢?”“要什么封面呢?”……他們興致勃勃的議論著。看著他們,我決定和同學們一起做這件他們喜歡的事。
接下來,我和學生一起忙碌的改稿,整理,設計,爭取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出書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鼓勵他們。在我的指導下,同學之間相互幫助,共同評改作文,有的同學改了三四遍,還有的同學已經把打印好的稿子交給了我,又問:“老師,我認為那一點寫的不太滿意,能不能拿過來再改一改?”“老師,我又想了一種更好的設計方法,能不能再改一改?”……我知道,這些童話并不都是經典之作,但這是同學們經過努力得到的他自己認為最好的,這是我們共同的寶。整理和設計,沒有采用統一的模式,而是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的一頁,什么字體,怎么安排,加什么裝飾,由他們決定,自己做。有一些問題,他們自己解決不了,但在家長的幫助下,他們解決了,每位同學都在努力讓自己的那一頁最有個性,最漂亮,最吸引人!
內容有了,那用什么樣的封面,叫什么名字呢?我在班里展開了征集封面與名字的活動,同學們又進入了設計大賽中。特別是那幾位美術上有特長的同學,更是起勁,設計了好幾稿,不停的讓我過目,讓同學們提意見,直到大家都滿意為止,最后確定為《天邊的星星》。此時此刻,他們在我眼中是多么的可愛,懂事,好像長大了好多!
終于定下了封面,我們還要想辦法把它轉化成書。學生們想盡辦法,各盡其能,熱心的家長也來幫忙。制作的每一步,我們都在一起商量,在一起決定,選擇一種最適合我們的方式來達到目標。當樣稿在同學們手中傳閱時,我分明看到了他們的眼睛放射光芒,分明看到了他們一顆顆熱情洋溢的心,是那么的愛學習,愛創造。當他們拿著書稿請校長題字時,那自豪的言語,充分流露出他們的自信!在校長的鼓勵下,他們的勁頭更足了,拿著校長的題字,朵朵花兒綻放在孩子們的臉頰。經過漫長的等待,在家長會上,帶著墨香的,我們自己的童話集《天邊的星星》與大家見面了!作為一份特殊的新年禮物送給了家長。
.這不僅僅是一篇作文的鍛煉,而已拓展為一次社會實踐活動,他們當上了小管家了解了出一本書需要多么麻煩的手續,懂得了每本書的成本與什么有關,知道了如何來利用有限的資金達到最好的效果……連幾個平時有點調皮的孩子,這是也集中了精力,為班級的工作出謀劃策.“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孩子們用自己的雙手與智慧,完成了他們喜歡做的事.
相關鏈接
《我們出書了》——作文實踐活動的總結
一、寫作角度
1.從生活小事入手,使孩子有話可說。很多時候,孩子們寫作的愿望表現得不那么急切,像蘊藏在地下的巖漿,表面卻顯得很平靜,連他們自己也以為自己不喜歡作文,這就需要老師想方設法激發他們寫作的愿望。最好的辦法就是帶孩子們體驗,讓生活與思想摩擦出火花,讓情境與感情碰撞出光華,寫作的愿望就會油然而生。
2.題目,內容不限,怎么想就怎么寫。
在寫的過程中,我沒有要求他們怎么寫,也沒有定題目,怎么想就怎么寫。他們寫的有一般的記敘文,有對話的小短篇,還有模仿古文的寫法。題目多種多樣,把文具世界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用豐富的語言,使自己融入文章的情節中。
3.提倡學生之間讀,評,改。
文章的框架出來了,需要加入一點有血有肉的東西。在修改時,我沒有像平常那樣收上來老師改,然后發下去抄一遍就可以了。我選擇了幾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請同學們共同發表意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們分成了小組,在一起讀,評,改,七嘴八舌,使一篇篇干巴巴的文章變得有聲有色。他們用自己的思路,改進自己的文章,而不加入教師的支配成分。這樣,直到最后的定稿,都由學生自主決定。在全班評改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幫助了別人,同時也學會了如何改文章,正如老舍所說的:“念一念,那些不恰當的字句,不順口的地方,就顯露出來了,才可以一一修改。”
二、整理出書的實踐過程。
1.自己打印與裝飾,共同設計封面。
每個人的一頁是獨立的,自己設計美化。他們翻閱了裝飾方面的書,一次不行,兩次,反反復復不斷改進。采用了多種表現形式,有的采用彩筆畫,有的采用鋼筆畫,有的采用蠟筆畫,也有的通過上網下載圖片來裝飾自己的作品,希望自己的那一頁達到最滿意。那一張紙的每一個角落,都體現著孩子們細心與期盼。
與此同時,班里展開了征集封面的活動,同學們又進入了設計封面的大賽中。特別是那幾位美術上有特長的同學,更是起勁,設計了一稿又一稿,不停的讓同學們提意見。最后,他們把幾個同學的設計集中到一塊,取其精華,終于定下了封面。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正是孩子們在動手去做的過程中,調動了他自身學習的內動力。他們用愉快的心情把這些在常人眼里很枯燥,很繁瑣的事,做得井井有條,讓智慧的光芒不斷閃爍。
2.當上小管家,集中精力出書。
當我們把前期工作準備完畢,剩下的只有集中精力出書。他們忙碌的聯系排版,印刷,動用各種能用的關系,各盡其能,熱心的家長也來幫忙。孩子們通過比較,商討,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選擇一種最適合我們的方式來達到目標。在這其中,孩子們就像一個小管家,在家長的幫助下,打電話了解情況,或者親自到印刷廠進行實地考察。通過這些,他們了解了出一本書需要多么麻煩的手續,懂得了每本書的成本與什么有關,甚至學到了如何與人交往,使自己的交際能力得到了鍛煉。
三、后記。
1.“印出來了!印出來了!”我高興的叫喊著。今天,我拿到了一本很有意義的作文集,因為這是我們班同學共同努力的結果。
漂亮的封面,是我們自己畫的,天邊的星星,代表著我們這些明日之星。校長和老師的話是對我們的鼓勵。
看著書里的一篇篇作文,我的心里很激動,過去我一直以為只有大作家才能出書,沒想到我們小學生也能做到!這是我們出的第一本書,相信有了這個好的開頭,我們就會有更大的成功。
聞著清清的墨香,我小心的合上它,放在書架上,它是我們走向成功的一階臺階。
“天邊的星星”升起來了,“童年的夢”實現了,等了一個多月的三(2)班童話精選終于出版了。看,那一個個生動的人物,一篇篇有趣的故事,是我們篩選了好幾遍的精華。我感覺我已經長大,不再是小孩了,我一定要做最佳的我!
這是孩子拿到書以后,在他的日記本上寫下的點點心聲,日記的內容表達著他們激動的心情,流露著孩子們十足的信心。
2.熱心的家長收到這份特殊的新年禮物,通過口頭交談,寫便條,寫祝賀信,發電子郵件,等,多種形式向我反饋著他們的驚喜,傳遞著他們的熱情,流露著他們更高的期盼。
一篇篇充滿著童真的文章、一張張洋溢著稚氣的童話,表達著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而這種想象力正是長大后創造力的源泉。相信這種嶄新的教學方法定會讓孩子們受益無窮。·
家長:邵兵
全家人都感到十分驚奇:孩子們的作文才交了短短幾天,一本富有想象力的動人的童話書就印了出來??真實奇跡!每一篇作文都反映出孩子們純潔的心靈,體現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這正是辛勤的老師對幼小心靈啟迪的結果。希望老師多用這種啟發式的教學。
家長:李玲
從書中篇篇童貞的語言里,覺得孩子們的思維,想象和創新等綜合潛能均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使我們看到了學校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豐碩成果體驗到了教師大膽嘗試,探索教書育人新思路而付出的辛勤勞動。
家長:張華
僅從這一件事上,便讓孩子們初嘗了干成一件事的艱辛與不易,定有助于進一步激發和增強孩子們發奮學習,求知的熱情和動力。對老師的這種全新的教學方法,我們深表贊同。
·家長:陳萍
3.這一次作文實踐活動,孩子們付出的努力與汗水,在新春到來之即,作為一份特殊的禮物,送給了爸爸媽媽。《大河報》20xx年2月7日都市新聞對此做了報道。省實驗小學三(2)班的66個孩子給父母送上一份特殊的禮物??“爸爸媽媽這是我們編的書”(記者王曦輝)
本報訊9歲做編輯?你或許不信。可是,省實驗小學三(2)班的66個同學愣是用自己的辛勤勞動證明了自己。這不,剛一放寒假,他們就帶著自己編的書給爸爸媽媽送上一份特殊的春節禮物。
這本名叫《天邊的星星》的書,其實是孩子們的“作品集”,封面的作者印的是“全體同學”。從外觀到內文設計,看上去還略顯簡陋,可它是66個同學利用業余時間整出來的,從寫作到封面、內文設計,都是孩子們一手完成的。老師做的,只是給他們鼓勵。 對于這個由孩子提出的創意,班主任張冬林老師說,現在不少孩子善于表達,卻對寫作的積極性不高,她一直在探索好的方法。一次作文課上,圍繞一把折斷的卷尺,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他們邊講邊寫、邊評邊改,一篇篇好文章出其不意地呈現在我面前。看來孩子們不是不想寫,而是有沒有興趣寫。恰巧,有些孩子在這個熱乎勁上提出了“編一本自己的書”的設想,她鼓勵他們大膽去做,還有什么比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和創造力更重要呢?利用班費,花了很少的錢,書在寒假前的一天“問世”了。
家長陳彥行說,孩子帶書回來的那天特別興奮,一進門就嚷著讓我和他媽媽看“他們自己編的書”。從這本幼稚的書里能感受到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是他們有沒有一個可以大膽設想、放手去做的環境。
實踐活動的作文 篇4
10月15日下午——那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兩點十分,我們踏上了一個特殊實踐活動的征程。
當我們身著整齊的校服神采奕奕的出現在街頭時,引來不少行人疑惑的目光:這群小學生究竟在干什么呢?其實,答案很簡單:我們雙流不是在創建“文明城市”嗎?這次我們浩浩蕩蕩的出行,就是為了展開一個“文明我先行,快樂你我他。”為主題的活動。分發文明傳單,讓市民被文明之風渲染成舉止優雅,行為禮貌的人。這不,我們的'目的地——棠湖公園到了。
我手中拿著宣傳單,看見一位阿姨走過來,我急忙笑臉盈盈地迎了上去,“阿姨您好,我是實驗小學的學生,我們現在正開展以“文明我先行,快樂你我他……”誰知我還沒說完,就被阿姨的話打斷了,“對不起,我趕時間。”說著阿姨就匆匆地走了。
第一份傳單就遭到了拒絕,我不免有些掃興。我的目光巡視著,突然,我看到了一個夾著公文包的叔叔,我急忙跑過去,用甜美的聲音說道:“叔叔,我是是實驗小學普通的一員,眼下,雙流正在創建‘文明城市’相信這份傳單能讓您感受到文明文風。”我把傳單遞給了那個叔叔,叔叔禮貌地收下。我正高興著呢,誰知那個叔叔走了幾步,隨手就把傳單扔了,看著粉紅色的傳單飄到了地上,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扭過頭去,突然看到了一個讓人發指的行為:一個過馬路的爺爺把一個大桶里的看上去黏糊湖的液體直接倒在斑馬線上,還大搖大擺地走了過去,好像什么都沒有發生。我驚呆了:難道這就是雙流人嗎?這樣不文明,太可惡了!但我轉念一想,并不是所有的雙流人都是這樣的。大部分的雙流人一定是文明的!但事實證明我錯了。我統計了一下,十個人過街,有七個人都闖了紅燈,我徹底震驚了:這就是要創建‘文明城市’的雙流人嗎?這就是雙流母親的女兒嗎?我已經完全沒有心思發傳單了。我把剩下的傳單草草地發了。我認真思考著:雙流母親這個文明的社會,怎么會孕育出這樣的兒女?社會讓我們學會了生存,雙流這個社會養育我們,可是我們怎么回報它的呢?把臟水直接潑在了雙流母親的身上!我們是她的兒女呀,雙流是多么愛我們呀!
我們應該用文明來回報我們的母親,讓我們的母親欣慰地看到,自己的兒女是文明的,是高尚的,是舉止優雅的,是行為禮貌的!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在雙流母親懷里吹拂文明之風,讓我們手拉手創建文明城市,讓我們的雙流母親欣慰一次吧!
實踐活動的作文 篇5
這次綜合實踐活動的地點是無錫拈花灣。拈花灣地處太湖之濱,靈山大佛西南不遠,既有太湖的水之靈氣,又有靈山的佛之禪味。“拈花”二字,柔柔軟軟,卻舉重若輕。心中念幾遍這個名字,人便靜下大半。
拈花灣到處洋溢著禪之韻味。一入大門,一條主街綿延向前,名喚“香月花街”,街上店鋪甚多,幾乎整條街都是店鋪的天下。漫步在香月花街的青石路上,兩旁木質的唐風建筑,宋代的飛梁結構,大有穿越千年之意,清雅古樸的感覺撲面而來。街道之長,人流之大,讓我倍感熱鬧,這“人潮洶涌”之地盡顯的如此的.干凈雅致。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如要好好生活,可以貧窮,可以簡單,卻不可以不雅致,不可以不干凈。品味那些深奧且又真實的道理,不都藏于平淡無奇中嗎?或許這就是禪意,無淡無奇的禪意。
拈花灣的禪,不僅是形式上的禪,還有生活中的禪。
游園時遇見許多客棧,風格都顯現出清新、古樸的感覺。印象較深的一家客棧是“吃茶去”,院墻上“吃茶去”三個字加入了象形的元素,更顯生動。走進其中,發現這是茶的一方世界,青竹、斗笠、桌案、木藤椅、茶餅……,頓時就被一股茶香包圍了,身子沉浸其中,心無所往,一碗下來,煩惱如煙,輕然消散。輕輕離去,身邊仍有茶香環繞……
“緣來緣去終會散,花開花落總歸塵。”一番下來,真不忍離去,心塵已靜,再難心煩。我們懷著一顆被禪意浸泡過的心,離開了這雅致而又樸素的拈花灣。
實踐活動的作文 篇6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對作文有一種畏懼心理。我曾作過一次民意測試:在語文學習中,你感到最難的是什么?為什么說最難?59位學生有41位感到最難的是寫作文(約占總數的百分之七十)。感到難的原因,大部分學生認為是無內容可寫。針對這一情況,我對“如何讓學生有內容可寫,如何讓學生喜歡作文”進行探索和實踐,開展了作文活動課的教學。
一、作文活動課的組織形式
教材中有一命題作文,要求學生“記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如寫下水文、選優秀習作等。堂上,我又進行了一系列的寫作指導,盡管我講得口干舌燥,可學生還是啟而不發,寫出來的內容,編造味濃,大多為“幫別人拿東西”“撿錢包交警察叔叔”“護送小弟弟”等,缺乏真情實感。
為寫好這篇文章,我讓孩子們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家務運動會”。由于活動趣味濃,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不僅培養了動手能力,還培養了觀察能力。通過活動,學生有了親身感受,寫起文章來自然具有真實感,融真情于文章,不再覺得無話可說。下面的段落是從兩位學生的習作中節選的:
(1)第一項豌豆比賽開始了,上場的卻是清一色的男子軍。不過這些“家庭婦男”倒也不含糊,待班長一聲令下,四位選手拿起手中的豌豆就剝。我們組的丁燁似乎有些出師不利,他好像從沒剝過豌豆,一會兒捏捏豆莢,一會兒壓壓豆莢,害得豌豆娃娃不是賴在里面不出來,就是滾到桌子上,折騰得丁鏵滿頭大汗。相形之下,“無名小輩”陳暢非常沉著,他頭也不抬,一個勁地剝……
(2)隨著一聲哨子的吹響,削蘋果的四位同學迅速抓起面前的蘋果,右手拿著小刀趕緊削起來。李慶安是我們組的,只見她四指托著蘋果,大拇指按住蘋果的上面的凹處,小刀慢慢地轉動著,蘋果皮如一條飄帶一樣飄下來。不一會兒,每個同學面前都有了“和尚頭”,不過,有的胖,有的瘦,有的凹凸不平,有的竟是個“大花臉”……
作文活動課要以活動的開展為鋪墊,因此,活動開展得成功與否,對作文的好壞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精心準備活動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活動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講故事、朗誦、猜謎語、童話表演、扎辮子比賽、成語接龍、拔河比賽、參觀訪問等等。活動的開展一般可分為幾個步驟。第一,制定計劃。對各類活動提出總的要求和安排,根據學科內容和學生的知識水平制定相應的計劃。第二,準備。明確活動的目的,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并做好相應的準備。第三,活動的管理與實施。顯然,放羊式的活動,不但收獲不大,而且會養成學生不良的習慣。但又不能管理過死,否則,不利于他們認識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教師在活動中可穿插指導,主體應該是學生。這樣,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再接下來,就是學生獨立寫作。開展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寫好文章。在提供內容的同時,簡單的寫作技巧、方法,教師要及時地指導。這樣,學生有了內容,又有了辦法,寫起來就比較順利了。最后,進行綜合評閱。學生寫了之后要有反饋,這樣才會有進步。學生的`作文在上交教師批改之前,可以先讓同學互評,互相交流,這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修改能力。
二、作文活動課的特點
l.內容的開放性。作文活動課的安排,是從學生的生活出發的,具有開放性。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可以寫其所想寫,從而在活動中培養了作文的興趣,寫好作文必須具備的觀察、想象、邏輯思維等能力也可以同時在活動中都得到發展。
2.形式的獨特性。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問題情境,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情境中得到激發。學生自由表達,大膽作文,寫其要寫,才能寫出樂趣,寫出新意。
3.素材的可感性。活動是將一定的人、時、物統一起來,在活動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各種榜樣、暗示,利于學生抓住各種機會去模仿、認同,從而使學生獲得充分相關的教育信息。作文活動課中的一系列活動是計劃好了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由于各個學生的知識背景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所以在活動設計時會有各種形式、各種內容,學生參加時會有平等的機會體驗活動,親身投入實際場景去探索、發現,因此學生在活動中可以獲得直接的經驗和即時的信息,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
4.教育的隱蔽性。作文活動課寓教育于活動之中,學生通過活動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三、作文活動課的作用
l.為學生提供作文素材。作文活動課以具體形象的游戲來培養學生的口、眼、手等一起動的習慣,使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現,有豐富的內容可寫。記得那是期末階段的一堂復習課,大家靜靜地看書,不知誰叫了一聲“下雪了”,五十多雙眼睛不約而同地轉向窗外,望著紛紛揚揚的雪飄落下來。學生異常興奮。剛巧下課鈴響了,于是我就讓大家出去玩雪,并要來仔細觀察。學生開心極了,觀察得很仔細,寫作文時連平時怕寫的也能一揮而就了。
2.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如何開展活動,如何對活動進行總結,是作文活動課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這些內容,學生在活動中輕松地解決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有人說這是一個有巧妙的習題和解答的游戲,學生心中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寫的需要。有時我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寫一篇作文,而有些學生寫兩篇、三篇,有些學生寫五篇、六篇。記得一次我只要求寫兩篇作文,有興趣的可以多寫幾篇,但要保證質量,結果,大部分學生寫了十幾篇,最多的有二十多篇。
通過幾年的實踐,學生的作文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的習作多次在全國、省、市級刊物上發表,在各級競賽中,也取得優異的成績。我想,這與我采用開展活動進行作文教學的方法是有密切關系的。
實踐活動的作文 篇7
上周,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系領帶。這還是我第一次學習系領帶呢,所以我早早地和我叔叔借好了領帶,打算好好學一學!
我開始系領帶啦!我照著綜合實踐手冊上的步驟一步一步地學習,我反反復復地在系,可怎么系都系不好,我真是納了悶了。媽媽看到了,告訴我:“系領帶也有竅門,小的那頭要放短一點兒,不然系好了小的那頭就比大的那頭長了。而且如果你系對了,你抽出來時,領帶不會打結。”
我聽著媽媽的講解,又重新系了起來。果真,小的那頭放的短一點的確好多了。可是又一個問題來了,小的那頭每次都露在外面,就像頑皮的孩子在外面怎么玩也叫不回來了,怎么辦?媽媽又告訴我:”最后一步把領帶從洞里拿出來時,要確保小的那頭在大的那頭下面。”我聽了恍然大悟,于是又按著步驟系了起來。我先拿著大的那頭圍著小的那頭轉了一圈,之后再從洞里把它拉出來。我拉的時候十分小心,生怕小的.那頭又跑到大的那頭前面來了。這次小的那頭很聽話,乖乖地回到了它的“家”里。喲!竟然成功了,我的心樂開了花,高興得手舞足蹈。帶著領帶,在鏡子面前照呀照,我覺得我自己就是個小紳士,神氣極了。
后來,我又到百度上去搜索了更多系領帶的方法。沒想到只要學會了一種方法,學其他的系法就十分順利,就像小溪里的水一樣,流動得十分順暢。
這次的學系領帶,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失敗乃成功之母”。要知道失敗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了一次就放棄,不想再去嘗試。同學們,你們說對嗎?
實踐活動的作文 篇8
今天,我們五年級的全體學生都迎來了實踐活動,也就是軍訓。我們個個心里都激動萬分,恨不得一下子就飛到去軍訓的地方。
我們大家都上了車以后,車子就慢慢地開走了,一路上我們在車上瀏覽窗外的景色,不知不覺近一小時過去了,我們已經到了實踐基地,到了基地老師就讓我們找到自己的宿舍,然后快速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好了以后就到餐廳找到自己吃飯的位子,從下午開始,我們就迎來了新的充實生活。下面我就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一節我們上的非常有趣的課。
這一節課是制作風箏的課。我們大家來到教室后,先看了一段有關風箏的視頻,接著教我們做風箏的老師提出了三個問題:風箏是誰發明的?風箏最早的'時候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風箏除了可以用來放飛,還可以用來做什么?我們都從視頻里看到了,于是便都一一答了出來。風箏是魯班發明的,風箏最早的時候是由木頭做成的,風箏除了可以放飛,還可以用在軍事方面。老師聽了很滿意,于是便開始教我們怎么做風箏了。她先把材料發下來,叫我們把里面的東西全拿出來,只剩下一個塑料袋,她讓我們把塑料袋先對折,再按照系鞋帶的方法打了一個結,這就是死結,等一下做風箏的時候要用到它,老師讓我們在桌子上只留一張風箏紙,其余的放在桌子里,老師雙發一些油畫棒給我們,叫我們給風箏紙涂上色彩。十五分鐘后,老師把油畫棒收了上去,我們的顏色也已經全部涂完了,接著第二個步驟就是裝骨架,有兩個長短不同的竹條,短的竹條是固定風箏的兩側,長的竹條是固定竹條的前后,老師讓我們不要把竹條的正反兩面搞混了,有半圓的那面是正面,老師叫我們把膠卷撕成比短竹條長兩厘米,再把它貼在風箏上,兩端長出來的膠卷貼到反面,這樣就更牢固了。長竹條也是如此,骨架弄好以后,開始裝引線,先用牙簽在長竹條的兩端各戳兩個小洞,然后用引線從洞里穿過去,再穿過來打三四個死結,下面的洞也是用這種方法做的,然后在線的偏上方用手打個有洞的結,最后一步就是反引線穿在那個洞里,好了,大功告成。
風箏做好了,我們大家在田野瘋狂地奔跑放風箏,我放的風箏飛得最高的,一次是飛到比樹還高的天空,我使勁的跑,由于我后來實在跑不動了,風箏就慢慢地落下來了,雖然風箏落了下來,但是我沒有灰心,我反而很快樂,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有了失敗才能有成功,因為每次失敗我們都會從中吸取教訓,下次這個錯誤就不會再犯了。
在這次軍訓中我獲得的啟示有很多,我們要在玩中學習;我們以后要更加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這樣長大后到社會上才有立足之地。
實踐活動的作文 篇9
今天,老師帶我們來到了美麗的長鹿農莊。
走進農莊,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動物,其中有白色的小貓,它們在籠子里面玩耍;黑色的大猩猩,它們都掛在籠子上東張西望的看著游人。我還看到在一個大大的園子里,住了六只熊,有老一,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它們都在開心的玩耍,每只熊都很美很美。
導游姐姐還帶著我們去看了表演,先上場的是狗笨笨,它的主人是一位漂亮的姐姐,狗笨笨在那位姐姐的指揮下,表演著不同的動作,而且它很愛在它的`主人面前表演上鉤,狗笨笨真可愛。
在農莊里我還買了東西,買了一個大母指戒指,還有扇子。李菲買了一只手鐲,店鋪的姐姐說這個是買一送一的真好。男生們全都是買刀,槍,飛標等。而我們女生一大部分都買了戒指,有的還買了三四個。
今天老師們對我們很照顧,我們玩地很開心,我們都很喜歡長鹿農莊。
【實踐活動的作文】相關文章:
實踐活動的作文【經典】12-10
實踐活動的作文(經典)01-03
實踐活動的作文[經典]03-22
【經典】實踐活動的作文03-08
(精選)實踐活動的作文10-10
實踐活動的作文【精選】11-11
[經典]實踐活動的作文12-15
實踐活動的作文10-06
(經典)實踐活動的作文09-23
實踐活動的作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