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河南作文集錦五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河南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河南作文 篇1
快樂的十一假期開始了,聞名遐邇的河南博物館是我神往已久的地方,這下可有機會參觀了。我和爸爸、叔叔、妹妹一行四人興致勃勃來到了河南博物館。博物館門前張燈結彩,紅艷艷的大紅燈籠上面書寫著“歡度國慶,騰飛中國。”
我們迫不及待地進入觀賞區,一件件珍美的文物映入我的眼簾。從公元前八千年的古笛、盔甲、到唐三彩、青花瓷,不同時期的歷史文物應有盡有,讓我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歷史時空隧道之中。
這是什么?快來看,哇!這是1986年在我們河南永城芒山鎮僖山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它由20xx片玉片用金絲穿綴而成,長180厘米,寬125厘米。我觀賞著金縷玉衣贊嘆不已,我仿佛看到了西漢時期的強盛、富有和發達的文化。
咦!博物館里為什么放了一棵如此青翠的白菜?我疑惑不解地問,走,看看去,不會是那個朝代的白菜保留的這么完好吧?原來,這么逼真的白菜是明清時用象牙雕刻而成的,白菜根上的須一根根的清晰可見,像剛從地里拔出來的一樣。那時的技藝都已經這么精湛了,看著真讓人嘖嘖稱奇。
河南博物館的文物真是多啊,從這一件件文物中我了解了河南的歷史,領略了中國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我為我們河南擁有這樣的歷史文化而自豪,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我是河南人!我要努力學習,汲取我們中華文化之精華,用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去發揚我們的民族文化。
河南作文 篇2
誠心補漏手有余香,知恩圖報懂得感恩
有句話叫: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漆工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為船主著想,順便把漏洞補好。結果避免了一場海難,挽救了別人的生命和財產,得到了船主的酬謝。漆工誠心誠意去補漏,并沒有想得什么回報,卻遇到懂得感恩的船主,得到了巨額贈金,留下了一段“誠心補漏手有余香,知恩圖報真心感恩”的佳話。
生活中,我們就要做漆工和船主這樣的人。要象漆工那樣,真誠為他人提供服務,即使是分外的事情,也要盡已所能、為人著想,做真誠善良之人。又要象船主那樣,懂得感恩,懂得回報,尊重他人的付出,感謝他人的付出,做知恩感恩之人。 君不見,社會上的一些人,眼里只有利益沒有責任,只有索取沒有貢獻。這樣的人,常把自己與他人分的一清二白,把自己與社會分的清清楚楚。他們在自己的分內工作中,推推動動,支支轉轉,對分外的工作更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一幅“不管天搖地轉,我自巋然不動”的樣子。更有甚者,把一些事故隱患看在眼里,卻如同無視,反懷著看人笑話、幸災樂禍的心態處之,真是令人不齒。人與人之間,因此而冷漠,社會也因此失去熱情和活力。
君不見,還有一些人,眼里只有自己沒有別人,別人怎么對他好都好似應該的,對他人的付出沒有一點感謝。這樣的人,平時為人處事,總覺得自己虧,總覺得別人欠他似的。別人怎么對他好,都處之泰然,欣然接受,對得到的恩惠,卻視若無睹。更有甚者,不但不感恩,還倒打一耙,把人家的恩惠當不是,甚至對簿公堂。報載某地街頭,某人倒地,別人來扶,他卻把對方誣為撞人者,這樣的事情,真是令人唾棄。
漆工的最美之處,在于他不計個人得失,盡職盡責做事的高尚情操;船主的最美之處,在于他知恩感恩,懂得回報他人回報社會的可貴品質。
我們真誠的呼喚高尚情操與可貴品質的回歸,每個人都要從自己做起,認真思索個人與他人的關系,認真反省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這個世界需要的不僅是物質的繁榮,更需要美麗精神支柱的支撐。
今天,我們聽到了漆工和船工的故事,他們把這枝美麗的玫瑰傳到我們這里,就讓我們把這美麗的玫瑰傳遞下去,傳遍整個社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充滿醉人花香。
河南作文 篇3
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古剎。我的愿望就是去“第一”的地方,愿望總算實現了。
進了售票口,便是一個大池子。里面有許多大荷花、荷葉,有一串小臺階通往池中。荷花開得正艷,走上兩步,荷花便在身旁了。荷花又大又香,幾乎能給剛生下的小寶寶當被子了!
過了蓮花池,是正門了。正門古樸典雅,遠遠便能看到寺內生起裊裊佛煙。山門前有兩匹宋朝古石馬,一派溫文爾雅的勁頭。
進了寺內,古樹參天,格外安靜。可我這張愛問的小嘴又閑不住了,啟動了。“為什么叫白馬寺?”導游告訴我:“公園64年,漢明帝劉莊夜夢金人(佛),讓漢使到西域(就是現在的印度)去拜佛求佛法。67年時,白馬馱回佛經,因此叫白馬寺了”“哦,對了,白馬寺只是第一古剎嗎?”“不只是第一古剎,它的齊云塔是第一座古塔,齊云塔院是第一個比丘尼道場。最早來中華的印度僧居住于內,最早傳入的梵文佛經收藏于內!”呦,真多呢!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座不怎么起眼的小廟,雖然很小,在我眼里卻是最可愛。里面只有3尊像,是打坐像,可是純金外表,全然一新,佛像淡雅,全都是由絲、麻制成,每尊重量僅有3到5公斤,從元代至今700多年來未經修繕,仍然色彩如新,是國內罕見的稀世珍品,也是白馬寺的鎮寺之寶。所以我對他印象最深。我要把他記在心上!
旅游結束了,我要回家了。我對著白馬寺神情喊了聲:“我還會來的!”
河南作文 篇4
昨天上午秦皇島的學生在微信上給我說,山海關的大櫻桃上市了,要快遞一箱讓老師嘗嘗鮮。說快可真快,這不,一盤瑪瑙般紅艷、晶亮、鮮美的櫻桃便擺在眼前。凝視著這六百公里外晝夜間便輕飄而至的鮮果,真是有些得意:它是坐高鐵來的吧?想想當年的楊貴妃想吃口鮮荔枝費多大勁兒,遭多少罵?驪山之上千重宮門在轟隆聲中次第打開,一匹快馬揚塵急來,飛奔而至,送來有數的幾顆荔枝;就這急馳而來的荔枝沒準到貴妃嘴里味兒也就不鮮了。不過,貴妃這急哧白臉地吃貨相讓詩人寫得也是沒誰了。
其實這櫻桃也不一定就是坐高鐵來的,興許還是坐飛機來的呢。看我手邊這把小巧精致的白瓷工夫茶壺,雖然包郵9塊9,卻是從幾千公里外的福建泉州空運而來。舉手之間,劃開手機,點開某寶,便可閱盡琳瑯,選定寶貝,提交定單,完成支付;剩下的就只有靜等快遞小哥敲門了。
有了高鐵、大飛機這樣發達的交通工具助力,讓物流運輸變得快捷如風,有了移動支付背后的移動互聯網平臺,讓我們的交易變得輕松方便。
中午,央視新聞里說到創建中的中德跨境電商聯盟,中德之間正在進行更為廣泛的電商合作,借助發達的國際物流專列與先進的移動互聯支付平臺,不久你便可以輕松購買到正宗的德國或歐州貨,或者將我們的土特產,比如杏杞銀花產品直銷給那些歪果仁,賺取歐元。新聞最后說,這無異于重新打造了一條數字化的絲綢之路。
兩千多年前,漢使張騫率領百人使團凜然西行,開始了卓絕千古的“鑿空”之旅。在漫漫荒漠之中,駝馬迤邐,前路迷茫;歷時十余載,羈匈奴,遇大宛,尋月氏;置生死于度外,尋商機,通貨殖,廣交友。擴大了大漢王朝的“朋友圈”。從此漢文明便西出玉門、陽關、河西走廊,北延中亞,西及地中海,一路之上,商隊如星,文明如練,駝馬鈴響,莫高窟成。
如今斗轉星移,乾坤順轉,我大中華又一次站在民族復興的機遇路口。當年的大漢使團再開“一帶一路”的復興之旅,再拓大漢“朋友圈”。只是當年駝馬舟車已換成了高鐵、飛機,艦船;城市圈,國家圈,洲際圈的旅程不再是“此去經年”的千山萬水之旅,而是朝發夕至的小時圈;互通信息的不再只是持節使者,而是實時全息的移動互聯網絡,世界翻轉于指間,支付全憑一鍵。
我的大中華,正在向世界張開雙臂,釋放善意,擁抱善鄰,共謀發展。那定將是一帶友誼,一路商機。
我的大中華,就在這平穩疾馳的高鐵上,也在這一鍵支付的輕盈指尖上。
河南作文 篇5
張化德是個說話干脆利落的河南小伙,按說,稱他小伙,照我們的`年齡來說有點不該,因為他比我們足足大有七八歲,可是,他看起來是那么的陽光,真真切切就是個小伙,苗圃里無論年紀大的,年紀小的,領導干部,還是一般群眾,甚至就連臨時工,見了他都是直呼其名,而省略其姓:“化德”,“化德”,“化德”……他聽到了立刻就是一聲干吧脆的回應:“哎!”然后才會問:“啥事?”而且永遠是那陽光、和煦的笑容。
說起陽光、和煦,或許會對關于他的長相產生誤導,其實他的長相很一般,一副典型北方人的長圓型的臉龐,五官也都長得合適,說不上好看或難看,只是眼睛略顯細小,尤其笑起來時,不但眼睛瞇成了一條細縫,眼角的魚尾紋卻顯得又長又深又多,與“陽光”二字極不相符。但是,對于他的笑容,我又確實想象不出其他更合適的形容詞。
不過,人們卻可以通過他的陽光推測出他的性格,他不是一個城府很深的人,常常脫口就來:“我是河南長垣縣的”,但你要是問:“你怎么從長垣縣來到咸陽的?”他卻又是那陽光和煦的笑臉打著哈哈:“那啥,那不是跑著跑著,就跑來了嘛,哈哈……”所以我迄今不知道他究竟是如何被收容安置在苗圃的。
他身高約一米七五,不胖不瘦,二十八九歲的年紀,在苗圃,正是好勞力。可是,他似乎僅僅就是個好勞力,我沒見他有一技之長,干活,既不很偷懶,也不很賣力,好在他陽光和煦的好脾氣,所以,許多人、尤其是有技術的人,干活就總愛叫上他,比如泥瓦匠周恩元,平悶聲不響,與張華德一起干活時,卻總是“化德”“化德”的叫個不停,化德也總是干吧脆的“哎”“哎”個不停,這場景,也頗有趣。
“小伙子年過二十五,衣服破了沒人補”,按年齡,化德早該娶媳婦了,一起干活時,那些女臨時工們就常喜歡與化德打趣,“化德,給你說個媳婦吧?”化德那陽光和煦的笑容里似乎就多了一絲無奈的苦笑,嘴里雖然還是習慣的“哎、哎”著,卻有點心不在焉起來,是啊,就連那個小個子張云山,照李文川副主任的話說,都“攜撅頭回四川刨回個‘人根’,”堂堂五尺高的化德,迄今卻說不上媳婦,也太讓化德沒有面子。
其實,給化德說媳婦的事,一直在緊鑼密鼓的在進行著,咸陽地區磚廠的食堂管理員老孟,與化德是同鄉,估計媳婦說了起碼一籮筐,奈何沒有一個合適的,不是化德看不上人家,就是人家看不上化德。想想也是啊,上世紀七十年代,二十八九歲絕對是大齡青年,而且你的履歷還不怎么樣,是個收容安置人員,想與張云山一樣找個大姑娘,除非也攜撅頭從哪兒刨回個“人根”,所以,他的選擇面,就只有小寡婦了。而小寡婦的情況又各不相同,城里有戶口有工作的小寡婦,肯定看不上化德;農村的小寡婦,化德就得去倒插門,苗圃去農村倒插門的前車之鑒比比皆是,令化德望而卻步,所以,小寡婦也不好找。
但是,人常說,“千里姻緣一線牽”,令化德滿意的小寡婦,終于讓老孟給找著了。這小寡婦來自寶雞,城市戶口,與化德年紀相仿,長得絕對漂亮。雖然漂亮沒有標準,但漂亮與否,卻逃不過眾人的目光,比如羅玉鳳、芙蓉姐姐,雖然自我感覺良好,卻被眾網友取笑。 化德那幾天美得喲,天天笑的合不攏嘴。化德結婚舉沒舉行儀式我已記不清了,我只記得化德與新婚妻子的那個“騷青”勁,簡直有點迫不及待,甚至毫不避諱別人的目光,恨不得時時刻刻親吻他漂亮的新娘。那是一種情不自禁的“騷青”,陜西俚語的這個“騷青”(應該是‘騷情’吧),被化德演繹得活靈活現。
但是,化德的新婚妻子漂亮歸漂亮,卻有一個嚴重的生理缺陷:是個啞巴。而且帶有一個六七歲的小姑娘,叫小梅。
我真佩服中國人的八卦功夫,化德與啞巴結婚不久,關于啞巴的身世來歷,就在苗圃彌散開來,說,啞巴在寶雞嫁給了一個傻子,傻子不通“人事”,這個小梅,其實是啞巴公公的“作品”,啞巴的婆婆咽不下這口氣,打鬧著拆散了啞巴與公公的關系,與傻子離婚,被趕出了家門。娘家也覺得不太光彩,于是,將啞巴遠嫁到了咸陽。——我就奇了怪了,啞巴不會說話,這些經歷,肯定不會是啞巴向人比劃敘說的,啞巴的婆家或娘家肯定也不會向人敘說,而咸陽距離寶雞那么遙遠,難不成有人專門去寶雞,搭上路費,破費功夫,守著啞巴婆家或娘家的鄰居,打聽這些八卦新聞?
啞巴的尊姓大名,我迄今也不知道,苗圃的所有人都直呼她啞巴,甚至臨時工工資表上,她的名字也是啞巴。啞巴不僅漂亮,性格也很活潑,最喜歡與年輕小伙子嬉笑打鬧,盡管她不會說話,但是那比比劃劃、拉拉扯扯的肢體語言,和那笑嘻嘻的靈動眼神,足以令小伙子們心旌激蕩,亢奮無比。
話說當年,干臨時工也不是想干就能干的,城市居民需要街道居委會開介紹信,農民則需要生產隊統一組織調配,但啞巴是苗圃家屬,自然優先。當年苗圃的活計五花八門,繁雜無比,啞巴由于聽不見,只能隨著大部隊干活,大部隊人多,熱鬧,恰啞巴又是愛熱鬧的性格,所以啞巴在初到苗圃的那些日子里,既得化德的寵愛,又得大家伙兒的喜愛,尤其更得小伙子們的“愛”,過得是頗為舒心愜意。
前面說過了,化德一般不隨大部隊干活,所以化德并不知道啞巴與小伙子們的嬉鬧之事,可是啞巴得意起來就忘形,中午吃飯時間或者下午下班后,仍與院子里的小伙嘻哈打鬧個沒完。一開始化德還挺得意,覺得啞巴不但沒給自己丟份兒,甚至還長臉,所以頗欣賞自己的老婆與小伙子們嘻哈打鬧,有時候還跟著起哄,這就更熱鬧了……可是,漸漸地,化德欣賞的目光越來越少,而嫉妒的目光越來越多,再往后,一見啞巴與小伙子嬉笑打鬧,化德的臉色都綠了,他又不好說別人,只能說啞巴,一邊比比劃劃的嚷嚷,一邊將啞巴往屋里拽,惹得周圍一片起哄的笑聲。沒想到,啞巴還是一個十分有個性的女人,盡管被化德死拉硬拽,卻還不忘給小伙子做鬼臉……那段時間,啞巴簡直就是苗圃一道靚麗的風景。
人常道“花無百日紅”,再亮麗的風景也有過去時,結束這道靚麗風景的,竟然是啞巴的懷孕生子——按說啞巴是生過孩子的人,而且身體健康,性格開朗,可誰知道呢,她的妊娠反應竟會這么的強烈,看來真的是“世事難料”啊!那段時間的啞巴,真的像換了一個人,或者說,簡直就是一個病人,臉色蠟黃,病病殃殃,嘔吐不止,有氣無力,別說與小伙子們嬉笑打鬧,就連那漂亮的笑容都難得一見了。化德干脆不讓啞巴干臨時工了,一心一意養在家里等著生孩子。而此時的化德,卻又恢復了以前的那個陽光小伙。想想也是啊,年屆三十了,自己親生孩子即將降臨,恐怕沒有比這更期待的事了。
很快,來年春天,化德的孩子就降臨了,是個男孩,化德喜的合不攏嘴,給孩子起名小春。不過,小春在旁人眼里,或者至少在我的眼里,長得實在是不怎么的,與啞巴帶來的小梅相比,簡直可以說是丑的有點慘不忍睹:小眼睛,尖下巴,瘦臉龐,還不活潑,每天就像個小猴子似得依偎在啞巴懷里,任別人怎么逗弄,也不笑,漸漸地,人們也不怎么喜歡逗他玩了。
人們倒是很喜歡小梅,小梅不僅僅長得漂亮,還十分乖巧,人們常常逗小梅:“小啞巴,來……”這時候小梅卻會一本正經的糾正說:“我不叫啞巴,我叫小梅。”小梅這時候的神態絕對不像是一個五六歲的孩子,這神態立刻就會使成年人感到不好意思,馬上改口說:“噢,對,你不是啞巴,你是小梅,小梅,來……”年輕時看過一部日本電影《沙器》,講的是一位跟著患麻風病的父親四處流浪的孩子,從小飽受歧視,造成心靈扭曲,長大后最終變成殺人犯的故事。小梅總是那么認真地糾正別人叫她“小啞巴”,可見這個稱謂對小梅的刺激之深,我們那時候輕狂無知,不知對無辜的孩子造成了多么大傷害。
我記得好像就是在小春出生的那年,小梅到了上學的年齡,背起書包,到三五三零工廠子弟學校上學了。那時候非常非常自然的事情,現在回想,卻令人感慨萬千:非常自然,說明那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常態,到了上學的年齡,就近到任何學校都可以上學,根本不需要什么贊助費、擇校費……假如現在,贊助費或擇校費動輒幾萬,即便是幾百甚至幾十元,以那時候化德的經濟能力,小梅很可能就會永遠地失學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我的理解,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保護窮人,保護弱者;而資本主義,是保護富人,保護強者,是弱肉強食,是叢林法則,“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只是對富人而言,窮人那點可憐的財產,卻屢屢受到富人們變著法子的掠奪和侵犯。
第二年,化德的第二個孩子又出生了,是秋天出生的,所以起名叫小秋,此時化德的經濟明顯緊張起來。我記得化德那時候的工資是二級普工,39.9元每個月,按說比起苗圃普遍都是林工二級來說,每個月還要高出2.2元,可是,每到月底,他就不得不靠借款來應對,好在那時候苗圃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月底前出納可以借給困難職工十塊八塊的,下月發工資時再扣回。那時候我是出納,所以對于哪位職工困難與否最清楚。其他職工或許只是偶爾借一次,而化德幾乎月月借,寅吃卯糧,惡性循環。
想想也難怪,化德每月39.9元的工資,每月就靠這39.9元的工資要養活五口人,啞巴若能干臨時工,可能還會強點,可是啞巴現在養孩子,不能干臨時工了,化德的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一次周末,化德喜滋滋買回來一包豬頭肉,小小的一小包,用紙包裹的,浸出的油紙都看著香,這可是一家人難得的一次美餐。小桌擺在家門口,化德和啞巴坐著,啞巴懷里抱著小秋,小梅和小春圍著小桌站著,飯菜擺上后,化德才打開紙包,小梅迫不及待就伸筷子夾起一塊豬頭肉,還沒等塞進嘴里,化德就眉頭一皺,手中的筷子往桌上一戳:“別光顧搶著吃,讓著弟弟妹妹!”小梅的幸福表情瞬間消失了,默默地將夾起的那塊豬頭肉勉強塞進嘴里,再也不吃豬頭肉了。啞巴倒是吃得興高采烈,不時地也給小梅夾上一塊,,可小梅每次都要偷偷看看化德的臉色。
啞巴性格屬于沒心沒肺型,可能也自知自己貌美,不愛干活,不喜做飯,每天懷里抱著小秋,領著小春,在院里、地里瞎轉悠,與小伙子們嬉笑打鬧還是日常功課。相比起來,化德還真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好丈夫,每天不但上班干活,下班還要做飯,整天忙得團團轉,短短幾年,形象大變,再也看不見那個陽光帥氣的小伙子化德了,好像一夜之間,弄得滿臉皺紋,灰頭土臉,再聽見別人喊“化德”“化德”,雖然還是一如既往地干巴脆地回應“哎!”還是隨后回問一句“啥事?”卻明顯的心不在焉。別人就與他開些粗魯的玩笑:“化德,這才幾天,就讓啞巴把你那點貨給掏空了?”此時的化德,滿臉就笑成了一朵皺菊花:“你個挨瞎球的!”
日子就這么一天一天緊巴巴過著,不過,除此之外,一家人過得還是其樂融融,從未見過化德與啞巴吵架鬧仗,也從未見化德罵過小梅,只不過,化德更喜歡自己親生的小春、小秋,盡管小春、小秋長得實在不如小梅漂亮,化德卻常常懷里抱一個,脖頸上再架一個,美滋滋的,幸福全寫在臉上。而小梅,盡管長得與啞巴一模一樣,性格卻完全不像啞巴,文靜而乖巧,院子里與她年齡相仿的小朋友不少,她卻很少與這些孩子們一起瘋,更多的時候,不是幫著化德做飯,就是幫著啞巴帶小秋。
時間很快就到了1979年,這一年,化德隨著苗圃的大部隊去了陜建十一公司預制廠,那時候預制廠正在參與建設陜西顯像管廠,這個全國最大的顯像管廠,從日本引進全套的技術和設備,在當時可是全省乃至全國的一項重點工程,參與建設的各單位,每天都是忙得徹夜加班,收入當然也水漲船高,化德總算是窮棒子翻了身,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可是,老天爺似乎總是不想給人以完美,總是要給人找點別扭。說起來,我們還是太不了解啞巴,由于她是啞巴,人們看到的只能是她漂亮、開朗、活潑,而對于她的內心世界、對于她的心路歷程,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一個人,完全是可以用一幅開朗活潑的外表,來掩蓋自己復雜的內心。看來啞巴就是這樣一個人。
自從化德一家人的日子好了以后,啞巴去寶雞的次數就多了起來。按說,也不奇怪,啞巴的娘家畢竟還在寶雞。化德那時候每天忙得不可開交,無瑕顧及。一開始,小春小秋都還小,啞巴每次去都帶著,倆孩子慢慢大了,送托兒所了,啞巴回寶雞慢慢也就不帶了,這樣一來,化德就更加忙了。不過化德寵愛著啞巴,從來不說什么。可是,預制廠家屬院里的家屬多,閑言閑話就多,中國本身是個八卦的國度,女人漂亮又總招人嫉妒,何況傳言啞巴,啞巴又聽不見,以前苗圃家屬不多,關于啞巴在寶雞的八卦新聞都能傳來,現在啞巴頻頻回寶雞,啞巴的八卦新聞自然就更多了。當然,八卦新聞里面內容最多的必然是桃色新聞,桃色新聞一般添油加醋的成分居多,甚至越來越多,可是,“三人成虎”,傳言多了,人們慢慢也就信以為真。傳言的另一位主角,自然就是那位據說是小梅生父的啞巴以前的老公公。
人性,往往很復雜,按說,人生短短幾十年,怎么過,都是個過,何必要把日子過得那么復雜?可真要是按照動物一樣簡單的過,人也就不是人了。人是有情感的動物,情感本身就復雜,而復雜,正折射出八卦的魅力,人們往往樂此不疲。
閑言閑語漸漸傳進了化德的耳朵,引起了化德的警覺。前面說過,化德一直寵愛啞巴,對啞巴的一切舉動,十分包容,得過且過,可是,男人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傳言自己的女人,與別的男人,如何如何。化德開始與啞巴發生爭吵,比比劃劃地爭吵,吵得激烈時,化德就發出聲來,罵罵咧咧的情緒激動。可是,啞巴是個個性很強的女人,根本就把化德的激烈反對沒當回事,依舊笑嘻嘻的做鬼臉,依舊該去寶雞照樣去寶雞,化德很無奈,因為自己工作忙,又不能每次陪著啞巴一同去,于是,就有人給化德出主意:你把錢管緊點不就行了嘛,她沒錢,怎么去寶雞?化德這才如夢方醒,是啊,沒錢她怎么去寶雞?
沒想到,啞巴沒錢照樣去寶雞。不能不佩服啞巴聰明,啞巴竟然學會了如何扒火車去寶雞。至于有沒有人引薦,我們無從知曉,估計她是看到別人那么做,學會的,因為那年頭,扒火車外出,是司空見慣的事,呼嘯而過的火車貨車上,常常可以看到許多逃荒要飯的,或許她就是這樣學會的,而且,一旦學會,就樂此不疲,簡直上了癮,常常一眨眼,就不見了啞巴,人們估摸著,八成又去扒火車了。
如果換個角度,或許能夠理解啞巴:她聽不見,又不識字,電視上的字幕看不懂,那時候最吸引人的電視劇,對于她來說毫無意義;她又無法與人正常交流,而她的性格又特立獨行,這時候好容易找到了自己的真愛,其意義,恰如已婚多年的婦女,突然間品嘗到了令人震顫的婚外情,雖明知前途未卜,卻仍如飛蛾撲火,義無反顧
啞巴與化德做起了貓鼠游戲,她還頗為化德逮不住她而洋洋得意,那段時間,啞巴隔三差五就往外跑,看樣子不一定是去寶雞,時常晚上她就回來了,氣得化德簡直要發瘋,卻又無可奈何,也只好由著她野去。但是,人常說“樂極生悲”,悲劇,就由此發生了。
扒火車,必須知道哪列火車朝那個方向開行,而且還須知道何時開行,這就需要在連成一長列的列車輪子底下,反復地彎腰蹲下或半匍匐穿行,啞巴就是在穿行列車時,火車開動了。因為她聽不見,待她看到列車車輪在轉動時,她肯定也是想拼命快速爬出來,卻最終沒能全身爬出,列車將她的兩條小腿,齊刷刷軋斷了……待化德知道消息趕到醫院,看到病床上還未蘇醒的啞巴,嚎啕大哭,悲痛欲絕……
這是啞巴的悲劇,她好容易找到的這么一點自己真正的喜好、自己的真愛,就這么被火車輕易而無情地碾碎了……更是化德的悲劇,從今往后,化德不僅要獨自撫養三個未成年的孩子,還要撫養更加殘疾的啞巴……
……
如今時光過去將近三十年了,我一直沒有勇氣前去探視,甚至連打聽他們現狀的勇氣都沒有。我一直無法想象,斷了雙腿的啞巴,眼睛里還會透露出靈動而俏皮的笑、漂亮的臉龐還會洋溢出那迷人的光芒嗎?我也不敢想象,當年那個陽光帥氣的小伙子化德,被家庭的重擔和歲月的侵蝕,把他揉搓成了什么模樣……算來小梅已經年過四十,小春、小秋也有三十多歲了,他們都過得還好嗎?
我只能默默地祈福他們全家人幸福安康!
【【精華】河南作文集錦五篇】相關文章:
【精華】河南作文集錦六篇02-17
【精華】河南作文集錦9篇02-16
【精華】河南作文集錦7篇02-11
【精華】河南作文300字集錦8篇01-20
【精華】河南作文300字集錦十篇02-05
【精華】河南作文300字集錦七篇01-19
【精華】游河南的作文三篇02-11
【精華】河南作文集合8篇02-13
【精華】我的家鄉河南作文六篇01-21
河南作文集錦8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