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作文14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學經典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國學經典作文 篇1
“言必誠信,行必忠正”,戰火紛飛的春秋,孔子言人生處世之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仕途不順的時刻,李白抒胸中慷慨豪邁;“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哀鴻遍野的黑暗中,魯迅為四萬萬同胞振臂吶喊。
始料未及的是,在這個時光荏苒的時代,中華傳統文化正在逐漸流逝,國學經典正處于彌留消亡之際。有人問,學生們仍在課堂誦讀詩篇,奮筆疾書抄寫古文,何言流逝,怎能消亡?也許,國家的經典學論,更指的是國人的傳統思想美德,是對歷史那份遺香的憧憬與崇拜。高速行駛的地鐵里,風景秀麗的青山下,車水馬龍的街道旁,人們低頭注目的是電子通訊工具,而在十幾年前,手里拿的是泛黃的書本,胸中懷的是“學不成名誓不還”的氣魄。
前日踱步在家西的廣場,目光所及之處是大爺大媽們在歡歌舞蹈,但我的視線緊緊被一個身穿白色舊衣的爺爺吸引住了。隨著手中毛筆的揮動,橫豎撇捺蘊藏著深厚的功底,字里行間流露出難言的愛。詢問之后得知,爺爺寫古詩文字已經有十幾年了,無論身處何地,這份對傳統文化的熱忱始終存在,無論身在何方,這份對國學經典的赤心永遠鮮紅。
泱泱中華五千年,縱有秦始皇焚書坑儒,即便武帝罷黜百家,深沉古樸的中華文明也在一次次浩劫中流傳下來,它就像一位母親,而我們是她的孩子,掌權者的禁錮不能讓她屈服,而孩子們對她的摒棄卻令其心如刀絞。強大之時,萬國來朝,四夷賓服。孔孟之道,唐詩宋詞,為他國崇敬。
國之經綸,學以傳承。若有民族自信,則必先文化自信。若要文化自信,則必先拾起國學的書本。也唯有如此,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愿你我都有一顆對國學篤愛的心,望這盛世如你所愿。
國學經典作文 篇2
捧起國學經典詩文的那刻,你便占據我的整個心靈。從此,你時時刻刻地陪伴在我的身邊。
國學,你從中華文化寶庫中像流水一樣嘩啦啦地流出來,氤氳成乍暖還寒時候草木的笑臉。親愛的,你禁錮在歲月的沙漠里太久,早就該有一次靈魂的放逐,在干干凈凈的黃色臉龐上,綻放禮儀之邦的燦爛笑容,在干干凈凈的白紙上,像小樹苗簌簌地長大,長成一大堆茂盛的枝干和葉子——那葉不是綠色,而是千年不褪的中國紅,同樣溫暖動人。
國學,你在經典書籍上交錯繾綣,交匯成我心中的溫暖。我們是一體的,你觸摸到那塊微熱的地方嗎?親愛的,我帶你曬太陽去。我們安靜地看看蹀躞的流云去流浪,聽聽華夏大地的脈絡里忙碌的心跳,然后我們相顧微笑。
我們在時光中穿梭,你陪我成長。日子好像老電影,播放我們自導自演的喜劇。“爆竹聲中一歲除”的除夕夜里,你我一起歡度;“燈樹千光照”的元宵夜里,()你我一道逛燈;“皓魄當空寶鏡升”的中秋夜里,你我共同賞月。親愛的,你只是陪我長大,卻不會變老,我們一起尋找殷實的不懈的向上的幸福,像一根刺以光的速度向著宇宙那頭那個渺遠的終點。
若干年以后,我將帶你去北京,去敦煌。我們去看長城,我們去看莫高窟,我們穿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地帶,探尋前人的足跡,萃取先人的文化精髓。我們還要去西藏,仰望圣潔高遠的天空,讓心變成瓦藍瓦藍的顏色。順便梳個藏族小伙子的發型。親愛的,你不知道,我那樣子會有多么帥。我要那么帥地去參拜布達拉宮。親愛的,在如此圣潔的空氣里,活躍在紙上的你會比我更加嫵媚。
你從遠古走來,博大是你的風采;你向未來奔去,磅礴是你的氣概。國學文化,炎黃子孫永遠陪伴在你的身邊。
國學經典作文 篇3
讀經典能凈化人的心靈,讀經典能教人怎樣做一個品格優良的人。因此我們學校也要求我們誦讀經典,目的是凈化我們的心靈,還可以增長我們的閱讀量,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學了這么久的經典,我最喜歡的一條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也?”意思是說: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生死有命運主宰,富貴全在于天意。君子敬慎而沒有過失,待人謙恭有禮,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何愁沒有兄弟呢?”
我也是這樣想的,如果你表現的很謙虛,恭敬,非常有禮貌,大家肯定都會喜歡你的,但是如果你表現出一副自大,視別人不顧的樣子的話沒人會理睬你,更沒有人會喜歡你。
朋友就是應該互相幫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持。而不是在旁邊落井下石,一味的嘲笑別人,這樣的人誰會喜歡你?誰會說明你?而反過來,對別人熱忱的人總會得到別人的欣賞。
誦讀了經典,我從中學會了許多:要互相謙讓,互相尊重,只要你恭敬就不會受到別人的侮辱,只要你寬厚就能得到群眾,只要你誠心就會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取得工作成效,慈惠就能夠使喚別人。”所以,我以后還要讀更多的經典,讓自己的腦子更加充實,更加聰慧,更加有用……
既然誦讀經典有這么多好處,我們何不如多讀點經典,多學點知識,你們說對嗎?
國學經典作文 篇4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小時,總是覺得國學就是沒用的,古人寫的話,我們還需要背,每次老師教給我們時,我總是會讓思想開一會小差,現在呢,長大了,我現在體會到了,國學那種獨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細細地品味,就會品嘗出它的奇妙之處。而這種奇妙之處也正是其他沒有的。
其中國學是我國古人博大精深的見證,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書,傳授了下來。來到中國,不得不看看長城,體會它的雄偉壯麗,我認為,也不得不讀一讀國學,國學,是我國所固有的學術,里面包含著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這不是如長城一樣嗎,正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見證。
當然,國學的文章有時是幾句話,有時是一片文章記得讀課外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長,我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在這一周里我們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著,古人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美,用詞是那樣的精辟,凄美的情節讓我們為之而動容。
那國學的道理清晰,透徹,充滿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當然,國學的道理不僅實用于古代,也實用于現代,我相信,國學的道理一定會永遠的都實用的。
國學,適用的范圍十分大,比如在寫作文上,在結尾上寫上幾句國學,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滿詩意,令整篇文章充滿生機,說話時說上幾句國學,既可以清晰的表達意思,還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
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從書包里拿出國學這本書,靜靜地打開,看著古人智慧的結晶,一絲驕傲涌上心頭,不禁,拿起了國學這本書,一邊搖頭晃腦,有聲有調地讀開了國學。一種輕松的感覺充滿了全身,腦子里越來越充實了……
國學經典作文 篇5
國學,一國固有之學術也。我們偉大的祖國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深沉了無數的國學經典。我們便在這平平仄仄的唐詩宋詞中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盡享詩詞歌賦的精髓。
在幼兒園我們就誦讀經典。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更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義”。這些流傳千古的圣賢之道,奠定了我們一生優雅的人格。隨著我們的成長,閱讀的豐富,更讓我沉浸于這妙不可言的詩文世界中。從孟母的“斷織喻學”,知道了父母的用心良苦,“讀書猶如織布,累絲成寸,荒廢學業,如同剪斷這布一樣,還能接得上嗎?”這就是古時的母親教育子女的睿智之道。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出自孔子的佳句,這使我懂得,在生活、學習中應不斷看到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即“能者為師,虛心請教”的哲理。一句看似簡單的話,真正做起來可不那么容易,這正是古人的學習態度,是一種大智慧!
這就是我們的國學經典!《論語》、《三字經》、《弟子規》等傳世千載的美文,讓我們從中學習做人的態度和處事的原則,給我們的成長指引了方向,為我們的生活填充了豐富的精神食糧,讓我們從國學經典中吸取智慧,不斷進取,繼承這博大精深的經典文化,將民族文化智慧發揚光大!
國學經典作文 篇6
國學經典,華夏輝煌。捧起國學詩文的那刻,他便占據了我的心靈。從此,我的成長便與他密不可分。
國學經典以中華寶庫中流水一樣優雅的流出來,流滿了我的心田。我們的內心變得如此澄澈而明亮。國學經典是先人用盡一生而凝聚的精神財富,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
神州大地,中華文化傳承數千年,國學經典浩瀚如煙海:有司馬遷走遍華夏大地,留下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有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而寫出的《本草綱目》,還有紀曉嵐窮盡史、經、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
而在我心中,有一部經典,是國學中的“圣經”。他就是《論語》。
《論語》是我一生取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只學習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所以我要“思學結合”,才能學得更好。這句話時刻提醒我,在學習中,一定要克服懶惰的毛病,一定要多多思考,不要淺嘗輒止。“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告訴我:溫習舊知識從而得知新的理解與體會,憑借這一點你就可以成為老師了。這句話讓我對學習充滿了自信:只要我養成了復習的好習慣,我就可以給別人當老師呢!
《論語》不僅教我如何學習,還教我如何做人。“言必行,行必果”告訴我在生活中說話一定要講誠信,不食言,不說空話,假話,大話。“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訴我:自己不想要的,不想做的,不要強行施加于別人。這些平實的語言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尊重人。
與國學相遇,是我一生的幸福。我將用一生的時光來品味國學,踐行“國學圣經”的精神!
國學經典作文 篇7
他有一頭烏黑的短發,濃眉下面有一雙因常年飽覽詩書而變的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的聲音非常渾厚、洪亮。他就是我的國學老師----聶老師。
聶老師的課堂是豐富多彩的。他講的《三國演義》,把每個人物的性格、外貌、為人處事講的栩栩如生,讓我們聽的津津有味;他講的《論語》,常常引經據典,把晦澀的文言文講的十分易懂;他講的《三字經》,把每句話引申的深刻含義和故事講的讓我們難以忘懷。但令我記憶深刻的卻是那天的抽背事件…..
在復課之前,聶老師交給了我們背誦作業并提醒我們下次上課要抽背。面對討厭的背誦,我很不情愿,背誦時眼睛盯著讀物,心早已經飄到了九霄云外,自然一句也沒背完。
到了上課時間,聶老師問道“同學們背誦的怎么樣呢?”其他的同學們信心滿滿的回答“背誦了!”我也只好毫無底氣的應和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因為我老跟不上同學們的背誦節奏,背細心的聶老師發現了,單獨抽了我背誦,我站著臉紅了,聶老師見此嚴肅的說“下課來辦公室”。
在老師辦公室,我忐忑著,心想老師會怎樣懲罰我呢?聶老師卻摸著我的小腦袋說“我知道你不喜歡背誦,可是古詩詞背誦沒你想像的那么困難,你可以每天先大聲背誦,結合著譯文背誦,長此以往你會發現古詩詞里的韻律美,最后你就會愛上背誦哦,老師相信你會做到的”。聶老師的話好似一縷陽光直射我的心中,打消了我學習的疑慮和困惑。
這件事發生后,聶老師的話深刻的印在我的腦海里,按聶老師教的方法去做,的確愛上了國學的.背誦。
國學經典作文 篇8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大概是連小朋友都會背的吧!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國學經典卻一直流傳并發揚至今,《增廣賢文》《唐詩三百首》《四大名著》……這些著作無不體現出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就拿漢字來說吧!從最初的甲骨文到現在的簡化字,其中經過了多少的改革與創新。在悠久的歷史文化長廊里,那一個個方方正正的中國漢字,就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演繹著一曲曲優美的樂章!
什么是國學?國學是幾千年民族文化的積淀,是啟迪人們心靈的鑰匙,是指引人類進步的一顆閃耀的明星,是人類美好精神的寄托!所謂經典,就是司馬遷搜集華夏文明,留下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嘗盡百草,用親身體驗造福后世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嘔心瀝血編纂的《四庫全書》……
每一篇著作的完成,無不凝聚著那些作者們心血!說起經典人們還會想到讓國人驕傲的唐詩宋詞。我喜愛王維的“大漠孤煙”,喜愛李白的“桃花流水”,喜愛杜甫的“齊魯青未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給了多少絕境中的人帶來了希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體現的是一種怎樣的壯志豪情?“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更體現了詩人那堅貞不屈的錚錚誓言!還有“路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中,詩人流露的又是怎樣一份真切的思鄉之情啊!
誦讀國學經典,感受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領略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誦讀國學經典,讓傳統文化植根在心中,茁壯在我們的人生旅途!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我們為自己是龍的傳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讓國學經典,伴隨著我們成長!
國學經典作文 篇9
說到國學,大家一定都學過或看到過關于國學的知識吧。
從小到大讀過很多關于國學的知識。幼兒園時,老師就開始讓我們讀《三字經》、《百家姓》這兩本書了,每天到了幼兒園,大家就會自覺的多背幾遍,到了老師來了以后,老師就會教我們新的國學知識,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我們學的知識也越來越多了。過了不久,我們很多都背了,有些同學會背的都比別人會背的多。
到了小學,我們上語文課的課本中出現的內容就有關國學的知識。比如:《三字經》、《百家姓》、《論語》、《中庸》等等。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一些關于國學的知識,有時,我們在學日積月累時就有,我們經常要背下它們,就是要認識它們,能在生活中使用到。我們人類是離不開國學知識的,全國各地現在一定有很多人都在閱讀和了解國學的知識吧。現在在我們班,每個人都在背《論語》這本關于國學的書。
孔子的思想主要記錄在《論語》中。孔子一生可謂頗具傳奇色彩。比如,他周游列國,幾次差點丟了性命;他是第一次考辦私塾讓平民子弟也能有機會讀書的人:他的三千弟子中,記入史冊的就有七十二為大賢人,他為官兩次,有顯著政績卻最后失敗,甚至她離奇的身世都很有傳奇性。比如,他生下來,頭頂是凹下去的,四周高起,同如群峰圍著山谷,因此取名為“丘”,而他的父母是因為在尼山祭拜后得到這個兒子,他在家又排第二,古人稱第二為“仲”,所以,孔子的字九尾“仲尼”。關于孔子的傳奇經歷,有的記載在《論語》中,有的在《史記》中,有的在《孔子家語》或《禮記》中,有的收集在其他個人傳記里。
在許多國學知識的書中都記載著一些名人的故事,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要運用或看到國學知識。
國學經典作文 篇10
這幾天經過國學的洗禮,我收獲了很多。現在我就跟大家分享我的收獲吧。
我懂得了可以和動物溝通。比方說在云南,有一個種植基地。那里的人就和蟲子溝通,給蟲子騰出一塊地給他們吃。他們跟蟲子說:“蟲子,你去吃那里的,別吃人們吃的地方。”蟲子好像聽懂了一樣。真的沒去吃人們吃的食物。我心想:能不能跟蚊子溝通?我想了一會,覺得不行,難道你還給它點血喝?但和其它動物一定可以溝通。
我還懂得了物隨心轉,境由心生這個道理。萬物都可以聽懂你說的話。日本的一個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個杯子里裝水,在杯子外面貼上文明用語或贊美人的話,水的結晶會非常美麗。反之,結晶就會非常難看。比如你貼上愛,水的結晶就會變成一顆愛心。如果你貼上傻子水的結晶就會非常難看。這水就像人的身體如果你贊美了別人或別人贊美了你,你的內心就會很美好很純潔,反之,就會很丑陋,很難看。
我還知道了一個問題的答案。最殘忍的生物是什么?是人。一個人一生至少要殺害上千甚至上萬條生命。雖然你是沒有殺,但想吃肉,就讓別人幫你殺。現在全世界人口減去貧困人口有55以人。平均每人一年要吃100斤肉。那么多肉哪里來,都是化學飼料喂出來的。現在得癌癥比得感冒還要簡單,都是吃垃圾食品吃出來的。
最后我想說:“醒醒吧,人們。”
國學經典作文 篇11
國學經典是我們人生路上的精神養料。
動畫片,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奇幻的劇情深陷在這沼澤里,無法自拔。而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像沉醉在動畫片里一樣融入書海中呢?
蘇軾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把知識學會吸收就如同把飯吃入腹中一樣,吟詩要有真情實感,華是華麗的意思。后一句出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說讀的書多了,落筆寫文更有文采。所以,這些都離不開閱讀。
最近我正在閱讀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寫的《紅星照耀中國》,看到作者,不禁會想他是一個外國人為什么要寫中國?為什么要來?中國有什么讓寫了這本書……一個個問題圍繞著我,驅使著我去尋找答案。
翻開書,才看了幾面,就深深地陷進去,沉入了自己無限想象的畫面中。不知不覺間,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不斷的吸取著知識。
看到過大渡河時,紅軍實現了國歌了唱的“冒著敵人的戰火前進,前進,前進進,”鮮血染紅了滾滾河水,但沒有一個人逃避,每一個人抱著必死的決心為后代拼出一片安寧的生存地。
看到紅軍過大草地的時候,看到一個個善良的人被凍死,被餓死,一種心痛的感覺油然而生,每個人都寧愿餓死,凍死而不愿意拖累團隊,但是又沒有一個人放棄他們,這種極深的團隊意識和頑強不屈的精神,使我的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光陰似箭,一下午好像一霎,看完,久久不能平靜,感人的事跡打翻了我心中的五味雜陳,有無限感慨……
書,展現的世界會比動畫片,電視劇更加生動形象,可以無限展現自己的想象力,給自己以更深刻的人生感悟,收獲更多的人生經驗。
國學經典作文 篇12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每當想起那些事情,都讓我記憶猶新。那就是——選擇學還是不學。
當大家看到這一個題目,一定感到很奇怪吧!不學?出自初中生的口里,不行吧,學生不學習,怎么行呢?
其實不是的。是我的父母讓我去跳舞,我心想:一個大男孩跑去學舞,像什么話啊!
一個寂靜的夜晚,我的父母把我叫到客廳,說:“楚朋啊,現在在這種競爭的社會,你得多才多藝,所以爸媽準備讓你去學跳舞。我心想:天啊!去學跳舞?那是女孩干的事啊!我馬上做出了強烈的反抗,說:“我不學,那是女孩子干的事。”我爸媽說:“不行,你不學也得學。”我回答說:“我就是不去。”一聲大吼,夜里的寂靜被打破了,我爸媽說:“孩子,雖然你不想去,但是你要為父母著想,再為你自己想想,如果你不多學點兒東西,不多學一點藝術,不多學點只是……。那你將來怎么辦,難道你想做一個沒有知識,沒有文化,沒有……的人嗎?就算你想去做,你的父母我們也不會同意,你說哪個父母不疼自己的兒女啊!難道我叫你去跳舞,是害你嗎?不是,是為你好啊!可憐天下父母心呀!你懂嗎?孩子!
我聽了媽媽的一番話后,再看了看父母,他們都看著我我似乎好像沒有選擇的余地。過了一會兒,我還是“屈服”在了父母的“手里”媽媽說:“這才是我的好兒子啊!我爸媽都笑著,我只好“假笑”,未免掃他們的“興”。
星期六,我就和父母一起踏上了去舞蹈培訓班的報名的路程,一路其實很近。但是我總覺得這一路很遠很遠……
每一個孩子的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是我覺得,這種思想不是很好,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國學經典作文 篇13
《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規》、《論語》等都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國學文化經典著作。
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就開始學習《三字經》了。古時候,人們用簡潔的語言來講述一個小故事或者一個道理,當時我認為這就是國學了,覺得也沒什么神秘的,但聽老師講過之后才感到國學并不象自己認為的那樣簡單了,我便暗暗在心里說:“我一定要堅持下來,努力把祖先留下來的經典全部背完。”可是,當我看到又厚又大的書本時,心里又犯了心思:“這么厚的書,得要多少天才能背完啊?”但我一想到這是祖先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又聽老師說的那么重要,就下定決心,按照老師的要求,堅持每天背誦一小部分,一直從一年級堅持到現在。現在,我已經背到《論語》第十一章了。
自從我開始學習國學經典著作起,書中的知識和道理就對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三字經》中學到了孔融讓梨、囊螢映雪、頭懸梁、錐剌股等故事;從《弟子規》中學到在生活中要尊敬父母、老師和長輩等道理;從《論語》中我學到了如何學習、如何交朋友、如何做事情等知識。這些知識和道理慢慢成為我生活和學習中的好幫手。
老師告訴我們:國學經典的學習是伴隨一生的事情。現在,我們只是剛剛開始,我一定讓祖先留下來的國學經典真正的伴我成長!
國學經典作文 篇14
兒時,母親常用國學來教我做人的道理;現在,母親又經常用國學來教我勤奮學習的方法。從小到大,國學給了我許許多多的幫助;在無數個春秋里,我與國學相伴,我與國學同行!
六年時光,匆匆而去。國學不僅給我帶來了豐富的知識,還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每當我遇到困難而膽怯的時候,我會用“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格言來鼓勵自己,不退縮,堅持下去就是勝利!每當我學習時,窗外的嬉戲誘惑我時,我會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諺語來激勵自己,繼續學習下去;每當我在學業方面有所成就時,我往往會想到“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句格言,他控制住了我的自滿情緒,讓我更加虛心地學習。
小時候,母親曾經教過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詩詞,但那時我還太小,不懂得這是什么意思。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長大了。有一年夏天,母親帶著我去爬泰山。在上山的途中,我們停停歇歇,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了山頂。站在山頂,眺望遠方,密密麻麻的人們像螞蟻似得,其他山峰也變得很渺小。此時我的腦海里突然浮現出了這句詩詞,就在這時,我終于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不禁脫口而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元宵節時,我們一家老少團聚在一起,歡慶節日的到來。這時,我望了望窗外皎潔的月光,電視里正唱著蘇軾的《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歌聲悲涼凄切,這讓我想起了不久前去世的姥爺……想著他那慈祥的面孔,想著想著,不覺得鼻子一酸,眼淚就像一串串珠子似地流了下來……
我愛國學,因為國學能給我更多的啟迪;我愛國學,因為國學更能突出我們國家的特色;我愛國學,因為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