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國學作文集合七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國學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國學作文 篇1
今天,我們開了一次中隊會,對會的主題是《學國學經典做美德少年》。這個中隊會我覺得是最成功的一回,但是中途出現了一些小差錯。
看完學校播放的視頻,我們就開始展示自己小組排練的關于國學的節目。我們組表演的是唱關于國學經典的'歌《厚德載物》,只有王世哲沒有唱,因為他唱的不好,只讓他在最后說怎么做美德少年。一開始上去,我們唱的非常順溜,也很有感情,沒有跑調,我們在心里也暗暗佩服自己:我原來唱得這么好!可是到了最后一句,不怎的,竟然忘詞了!我們全都忘了,這可怎么辦呀,多尷尬呀,看來是要栽到臺上了,幸虧有老師提醒,才緩解了尷尬的場面,最后一句終于唱下來了,真是不容易啊。然后我就說:“在這個世紀里,要怎么做一個合格的美德少年呢?首先在學校,要尊重老師,愛護同學,團結互助,那么在家里呢?”說完就該趙佳碩說了,他說了在家里應該怎么做,然后左萬鑫說了在公共場合的做法,最后由王世哲總結:“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合格的美德少年吧!”然后臺下一陣掌聲,其他組都表演了,可是我覺得他們的太沒意思了,沒我們組好。
這次的中隊會真是太棒了!
學國學作文 篇2
國學是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與學術;是從古至今無數代人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是受無數世人所矚目與敬仰的高尚學術;是經受歷史的錘煉打磨與自然的甄選淘汰所匯聚而成的文化瑰寶。大到治國安邦,小到智慧啟迪。讓我們一起來學國學,品國學,用國學,讀有所悟,學有所得。讓我們一起來領悟國學的魅力吧!
——題記
阿柴折箭教子這一典故讓我感悟頗多。吐谷渾的國王阿柴身染重病時將自己的兩個兒子召集在一起,他拿起一支箭給自己的大兒子讓他將其折斷,大兒子不費吹灰之力輕松的將箭折斷了,接著他又讓大兒子將剩下的箭全部折斷,大兒子這次卻無論如何也折不斷。兒子們終是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在阿柴去世后,他們團結一心,致使吐谷渾王國日漸強大起來。
即使自己是一顆星星,也應明白一星獨亮不算壯觀,浩瀚星海才最耀眼;即使自己是一塊石頭,也應明白一石之大不算雄偉,高聳入云才最巍峨;即使自己是一艘游船,也應明白一船入畫不算風景,千帆競發才最壯麗。一滴水微不足道,滲入泥土便會消失不見,可匯聚成河卻是川流不息;一粒沙卑微渺小,散落風中便會吹落遠方,可匯聚成沙漠卻綿延萬里;一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很難有大作為,可當我們團結起來卻可以創造無數奇跡。阿柴折箭教子這一典故正是要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向我們投降。
曾有人問哲學家:“一滴水怎樣才不會干?”哲學家回答說:“把它放進海里!边@句話同樣簡短的揭示了一個道理:個人離不開集體,只有團結互助的集體才會有無窮的力量,反之如果沒有團結,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會枯竭。
團結是什么?我認為團結就是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同心協力;團結就是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的眾志成城;團結就是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同甘共苦。團結是五指緊握的拳頭,是細線擰成的一股麻繩,是最美的音符彈奏出最動人的旋律。這就是這則典故所帶給我的啟發。
團結,有的時候不需要長期的合作,但它一定要有瞬間的默契;團結,有的時候沒有完美的結局,但它一定需要辛勤的汗水;團結有的時候不需要精湛的技藝,但它一定需要堅定的信念。這就是我通過這則典故所延伸得來的心得。
國學如海,團結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深邃。國學如山,團結為徑,循徑登山,方知山之高大。國學如歌,團結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動聽。學國學,品國學,悟國學,悟其深理,學有所得。
點評:正如小作者筆下的描述,國學深邃如海,值得我們細細品讀,悟其深理,作者由折箭這件典故談到團結的重要性,論點清晰深刻,結尾處集中點題,既照應開頭又總結全文。首尾連貫,一氣呵成。是一篇難得的議論散文佳作。
本文三大成功之處:首先形散而神不散,其次用詞準確,第三文章結構緊湊。是一篇不錯的議論散文。
學國學作文 篇3
歲月的梭子已在歷史的詩篇中悄然劃過,一個又一個偉大的詩人,智者已離我們遠去,但是消逝的是他們的軀體,不滅的是他們的靈魂.他們為我們留下了一篇又一篇發人深思的文章,留下一部又一部震憾思想,沖擊心靈的文學著作.時代的鐘聲已在21世紀的今天深沉敲響.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作為一名正中學子,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些國學經典,應該如何利用前人留下的這筆寶貴財富?毫無疑問,應該學習,繼承,發揚!
清晨醒來,手捧《歸去來兮辭》,站在校園的'柳樹下,讓自己的精神伴隨著清爽的晨風,放飛到靜謐,溫馨的心靈田園,讓自己的思想沉淀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中,收獲一份世外的寧靜.
華燈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輕輕滑過泛黃的《詩經》;無論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繾綣,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這豪邁,都是國學經典帶給我們的美的感受與體驗.這便是文學的魅力,這便是國學經典的魅力,洗滌人的心靈,充實人的思想!
國學經典就是如此的具有張力.詩行意味著寬度,詩人意味著高度,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的讀者構成了長度,不朽的國學靈魂讓三維空間充滿了文學的智慧與靈性.汗青似乎依舊淡淡滲出,優美的重章疊句,用思緒凝成的經典卻跨越數十個世紀抵達心魂.日益發展的信息網絡只不過縮短了物質的距離,而國學經典卻打通了連接古典與現代的時光隧道,使我們的心靈有一個端口,能與千年前的先哲和智者對話,與千年前的智慧和思想產生共鳴.所以,請不要閑置這個寶貴的端口,拂去積滿的灰塵,去細細品味這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依舊教育世人的國學經典吧!
讓我們從日常做起,誦讀國學經典,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用我們的言行守候國學這片泛土,用我們不斷的繼承和發揚,使民族的精魂萬古長青!
學國學作文 篇4
寒假里,老師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學習國學,要求每天背誦《論語》、《詩經》、《大學》、《中庸》各一篇,并參加杭州網上的中小學生國學網絡知識大賽。
一放寒假,我便開始背誦國學,不到10天,我就把老師布置的背誦任務完成了,但背誦的內容只占了四本書的一點點。于是后面幾天,我仍然努力地堅持背誦,又過了一個星期,我又背了不少文章。心想:背誦了這么多,應該可以參加網絡比賽了吧。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登錄杭州網,開始第一次比賽,剛看到跳出的題目,我頓時傻了眼:這些題目怎么這么難,只有一小部分是背誦方面的題目,其他都是要理解文章意思的,唉,都怪我只顧著背誦,沒有去注意詩句的`注釋和譯文。沒辦法,不會做的題目只好翻書,結果題目都沒做完,考試時間便結束了,第一次只考了39.5分。有了這次的教訓,我又開始重新學習國學四本書,不光是背誦內容,還增加了對字詞意思的注解和文章內容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我的成績也不斷提高,46.5分、66分、第四次考了88.5分,已經排名第二了。成績的提高讓我很開心,也放松了對國學的學習,看到杭州網國學網絡競賽排行榜上,不斷有人考出好成績,我的排名也漸漸地很下滑,我很著急,便突擊了二天國學,又開始了第五次考試,但還是有一些題目我做不出,結果只考了84.5分。爸爸媽媽看到我失落的神情,鼓勵我不要泄氣,要堅持下來,繼續努力。并告訴我一個辦法,就是考試時把題目抄下來,幫我一起分析題目,看看哪些題目做錯了,對那些不會做的題目一起翻書,上網查,把那些難題攻下來。又通過一個星期的強化學習,我基本上能把題目都做對了,我便信心十足的再次參加競賽。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第8次考試中,我考出了滿分的成績。
由于決賽并不是那預賽那樣有多次機會,也不可能會有時間給你去查答案,因此,我要更加努力的去背誦、理解國學,爭取在決賽中考出好成績。通過這次國學比賽,讓我懂得了有付出就會的回報的道理,不光是比賽成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讓我學習了國學,學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將使我受益終生。
學國學作文 篇5
“國學”,顧名思義,中國之學,中華之學。
而在這個“全球化熱潮”席卷全球的時代,英語,成了一種國際化的語言。理所當然的,各個國家都將英語這門語言搬進了課堂,正在努力融入國際社會的中國也自然不會例外。更甚者,視英語重于語文。
而中國的不少學生也認為,學語文不過就是讀讀背背,應付考試的。好在,中國已有許多學者發現了這個問題,并促使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有的學校專門開設了“國學”這門課程,或者將英語的分值壓低等。但是,只靠學校和有關部門的努力,那也只是讓“國學”重新成為一種選拔優等生的課程,學生們只會像重復英語單詞那樣來回念叨那幾句固定的詩詞,心里只想著通過考試。
那么,“學國學”的關鍵就是是我們了,中國的新一代青年。如果我們肯稍稍將應試心情降低一點,或者在圖書館中習慣性地翻幾頁中國古典文學的書,那我們自然會漸漸培養起閱覽國學的愛好。想一想那種畫面,清閑的下午,暖暖的陽光彌漫在房間中,捧起一本封面古樸的《詩經》,領略那民風質樸的《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對于心中女子的愛慕之情,毫無遮掩地在紙上展現出來。感受將士們保家衛國時所作的《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將士們離家出征遠方時,楊柳飄揚春風蕩,如今歸來路途中,卻已是雪花紛飛漫天揚。
《詩經》的韻味有一些是在它的描寫中展現出來,但更多的還是在誦讀吟唱時給人更深刻的感受。同樣的,《楚辭》、《論語》等經典詩詞,當我們試著誦讀時,我們才真正能體會到當事人的萬千思緒。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當我們誦出此句千古名句時,是否也能體會到荊軻為國家獻身時的剛毅、壯烈!而如今我們的祖國,正面對著嚴峻的國際形勢,卻仍有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我想,這時候,沒有比一句激昂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备姓鸷沉Φ某庳熈。
再回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雖有諸多不如意,但當我們豪邁地誦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心中的郁結之氣便蕩然無存。當我們在西湖河畔漫步或是在沙洲中前行,是否會聯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被蛘摺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等對美景細致描寫的千古名句?吟詠詩歌似乎在何時何地都能讓我們陶冶情操,開闊胸懷,并能站在古人的位置看事物,賞美景,論天下。
長久在這樣濃郁的中華詩詞的熏陶下,我們的話語便會不知不覺沾染上那清雅的“淡香”,但若想整個人都德藝雙馨,那就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
大多數人都會認為美德是個“高大上”的詞,只有文人雅士,知識分子才能擁有它。其實不然,我們與父母交談時,更心平氣和一些,為他們考慮一些,便是“孝”。我們與他人相處時,要禮貌待人,尊重他人,這便是“禮”。對于我們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點,保護好自己,便是“自愛”。我們做的各種助人小事,便是“善”……如此,你還會覺得美德遙不可及嗎?
但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睋Q句話說,我們還要將中華之美德,傳給其他人。那些接受過我們幫助的人,那些關注我們的人,那些有心人,他們,會從我們的`言行舉止中感受到那春風般的美德,并會努力使其在自己的言行舉止上生根發芽,直至開出和我們一樣的“清香素花”。我想有一天,我們在街上漫步的時候,隨處都可聞到那清幽淡雅的“香氣”。
有人說我們的傳統文化正在被遺忘,有人說我們絲毫沒有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還有人說……當聽到這些流言蜚語時,我們不禁想厲聲反駁,但那反駁似乎顯得蒼白無力,甚至會被認為是狡辯,因此,我們要用行動來告訴他們:
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并沒有被遺忘,我們的美德也仍舊“存在”著,它們,在我們中國新一代青年的手中,會重新生根發芽。待它綻放之時,即是我中華民族美德與文化的濃郁香氣散播到世界各處之時。
學國學作文 篇6
學國學經典,做美德少年。這是我們今天中隊會的主題。經過了本次中隊會我頗有感觸。
首先先說“學國學經典”我在本次中隊會我知道了原來中國國學經典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例如:《大學》《老子》《詩經》《中庸》《論語》……并非只有平時的《弟子規》《三字經》。我知道了許多國學的小故事、和一些國學經典里的名句、一些國學經典歌……我這次對國學經典有了深入的.了解,我要學習國學經典!
接著說“做美德少年”我也懂得了許多的美德好少年該有的習慣與行為:在學校里遵守紀律、不打鬧,聽老師的話,講誠信懂禮貌,積極回答問題,老師講課不可以在底下玩,說話,搞小動作、要團結,不以自己為中心,要以團體、班級為中心、在公共場合不喧嘩,不隨地吐痰,講衛生,聽父母的話,不讓父母太操心……這些道理我都懂,不過很少落實到行動,我現在要落實到行動上。
我對本次中隊會真是頗有感受。
學國學作文 篇7
我愛學國學去年暑假,爸爸給我請了一位國學老師,這位老師知書達禮、平易近人。她戴著眼鏡,眼睛大大的,笑瞇瞇地看著我說:“你好,小朋友!”我害羞地躲在爸爸身后,也向老師問了好。
那天沒有正式上課,我乖乖地坐在旁邊。老師告訴我,學習國學能幫助我成為一個像謝道韞、李清照那樣才思敏捷、有教養有素質的好女孩。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老師教我學習了許多古代孩子要學的東西,《弟子規》《千字文》《大學》、《中庸》,還學了一點《周易》和《楚辭》,很有意思。不過我總覺得離我的生活有點遠。轉眼到了冬天。一天早晨,我和平時一樣早早就起了床。
走到窗邊,突然看見窗外雪花飛揚,樹枝都披上了雪白的衣裳。我想起了老師不久前教我的岑參的詩,就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爸爸走過來,學著謝安的樣子搖頭晃腦地問:“白雪紛紛何所似”?我想了想前不久讀的《世說新語》,回答爸爸說:“紛紛柳絮因風起!卑职謸е倚α耍f:“今天是周末,爸爸媽媽帶你去湖心亭玩,讓你看看張岱筆下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樣子!蔽腋吲d地說:“好呀!好呀!”
到了西湖邊,我們租了一條小船來到湖心亭小島。島上就我們一家三口,和《湖心亭看雪》里描寫的情景非常相像。我大聲背起了這篇短文。那一刻,我突然覺得國學其實離我并不遠,它就在我的身邊。從這一天起,我開始喜歡上國學,也越來越喜歡我的國學老師了。
【學國學作文】相關文章:
國學征文:學國學 考國學作文11-24
學國學、品國學、悟國學01-28
我學國學,我展示國學作文01-21
寫學國學的作文02-03
我學國學作文12-22
我學國學01-27
我學國學,我展示國學02-01
學國學心得的收獲作文12-02
學國學知禮儀作文01-31
我學國學作文范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