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觀后感(集合9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
昨天晚上,我在換頻道時無意中發現了“感動中國”節目,這里的十大感動中國人物,有對國家做出貢獻和對家庭做出貢獻的,每個人都很讓人感動,其中有無臂鋼琴家“劉偉”,他那堅持到底的精神很值得學習,從小失去手臂的劉偉學游泳的辛苦比別人要多出百倍,不幸的事又在他的身上發生了,他不能做劇烈運動了,但是他也拿到了自己的夢想游泳冠軍,經過辛苦的練習,他用自己的腳來彈鋼琴到了無法想像的“維也納”金色大廳,他曾經說過一句話“活著就值得慶祝”。這句話因他美妙動聽的琴聲而起。他被稱作“隱形翅膀”。
第二個人是“楊善洲”爺爺,他走過的路是我們的百倍,他是一個節約的老人,他在路上撿果殼放到袋子里,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退休后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他卻去植樹造林,而且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經過千辛萬苦把荒山變成一片巨大的綠林,這片綠林共有價值三億元的人民幣,他竟然捐獻給了國家。他經常教育孩子說:“不要以為你的父母是一個大官,就可以在外面依靠父母的關系為你工作,更不能亂花錢”。
還有八歲的小孩子照顧自己的養母,阿里木賣羊肉串的錢給小學生上學,一對小夫妻放棄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到高原資教......
看了感動中國,使我也知道了什么是感恩,奉獻。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2
今天上午,我們學校的人一起觀看了《感動中國》。
第一個人叫盧永根,出生于香港,他人身患癌癥,活動不方便,他是一名科學家,國務院院士,自已住一間四室二廳的房子,房間里面的床上都是鐵絲,幾個小椅子纏滿了鐵絲。自已去世了以后還要捐贈遺體。
劉銳是一名空軍,自已每次工作都特別危險。
黃大年,在吉林長春,他50歲的時候,他人在英國倫敦,他讓女兒留在國外留學,自已回到了母校吉林長春。后來被檢查出了自已得了腫瘤,不得不留在醫院做手術,治療。后來去世了。
盧麗安的事情很感動,有一次自已代表臺灣。
蘭小草,三十三年每年捐獻兩萬元,真名是王玨,是一名醫生,真像出來后,王玨已經因病去世了,在王玨危在旦夕的時候,最上心的事情依然是捐款。
黃大發住的村子是出了名的窮村,每年只有大年初一的時候才能喝大米粥,全村900多號人全靠一口老井取水喝,這個村子只能種一些苞米,難以下咽的苞米是那個村子的`主食,這個村子最難的是缺水。黃大發決定要改善村子的現象,57歲的黃大發二話不說,把大麻繩綁在自己的身上,讓人拉著,自已滑下大懸崖,歷盡三年時間終于把水弄通了,自已許下諾言36年終于實現了!
一代又一代的塞罕壩,最為中國最綠的地方。
今年的《感動中國》跟往常一樣的感動,今年的讓我最感動的是黃大發的感動事件,自已為了整個村子,付出了一切!在《感動中國》的現場莊嚴的說了自已只要活著一天,就要干一天!為別人愿意付出一切的黃大安,得到了全場的熱烈掌聲!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3
今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其中劉偉的例子讓我的心被震撼了。“我的人生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這是沒有手臂的鋼琴王子在中國達人秀奪冠舞臺上說過的勵志名言,它觸動了我的`靈魂。
劉偉的獨特經歷和強大的內心世界讓很多人記住了他的名字。劉偉出生在北京一戶普通人家,10歲時因為一場事故,被命運奪去雙臂。后來,他學會了游泳,曾獲得過金牌。但命運又再次帶給他不幸:他得了一種病,不能再做劇烈運動。一開始,他悲觀,他消沉。但最終他呃住了命運的喉嚨:他再次振作起來,開始彈鋼琴。他練得那樣刻苦,腳都磨出了血泡可他終于登上了舞臺,見證了無臂中國男孩的奇跡!當我看完劉偉用努力演繹精彩,用夢想點亮人生的故事,不禁為他的事跡震撼!也體會到成功需要付出何種努力,成功的路上不僅有鮮花和快樂,也有荊棘和艱苦。但只要你有夢想,并不斷地付出努力,成功就在眼前。
我卻常抱怨吃得不夠好,作業太多……當我面對劉偉這位身殘志不殘,用自己的奮斗創造奇跡的“感動中國”的人,真感到慚愧。作為擁有健全身體的學生,我又有什么理由抱怨身邊的一切不夠好?我應該學習劉偉那自強不息的精神,腳踏實地向我的目標進發。快寫完這篇觀后感時,我仿佛又聽見主持人為劉偉念的頒獎詞:“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我想我要以劉偉為榜樣,保持一顆堅強的心靈,超越自我,戰勝生活中的困難,成為一名更優秀的學生,因為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4
在看《感動中國》前,我們班里的同學神采各異。有的和周圍的同學小聲談論著,似乎在討論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會是誰;有的搬起椅子,跑到另外的地方去看;還有的拿出筆和本子,準備抄寫一些有價值的頒獎辭、評語。
《感動中國》開始了!首先出現在大屏幕上的錢學森老爺爺,他不但發明了“兩彈一星”,而且神州號載人航天飛船和嫦娥工程的總設計師都是他培養出來的。“中國脊梁”這個稱號送給他當之無愧。然后出場的是天地英雄—李劍英,他在一次演習中遇到了一群鴿子,發生了空難。但是,他并沒有選擇跳傘逃生,而是選擇迫降,因為下面有九個自然村。最后,壯烈犧牲。他這種大智大勇的精神又一次感動了我們。隨后還有鐘期榮、胡鴻烈、方永剛、孟祥斌、李麗……他們都是偉大的人,都做了一些驚天地、泣鬼神的事。但是,我最敬佩的還是謝延信。
他為了遵守一個小小的誓言,而幾乎用盡一輩子的精力!他可以在妻子死去的'時候走,他沒有。他可以在岳父癱瘓的時候走,但他也沒有。服侍長輩,一天兩天沒問題,但是謝延信卻服侍了整整30年,這令我感到敬佩。正如他所說的,那么多年無怨無悔,靠的是良心。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有這里那里的不足。但是良心,是人人天生就有的,也是人人必須有的!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5
常言道,“日常生活并不欠缺沒,只是欠缺發覺美的雙眼”。美實際上就在大家身旁,《感動中國》便是大家身旁美的充分體現。
航空公司英雄人物羅陽用性命撐起戰斗機,最后倒在崗位上的“熱愛祖國美”;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為救學員喪失兩腿的“師德師風美”;農家院女性高淑珍堅持不懈14年以家中能量扛起“善心院子”的“無私奉獻美”……這一個又一個“美”,傳送著的'是一個又一個別人美麗!
綜藝節目中最令人感動的是臺灣退役軍人高秉涵為數百名退役軍人帶走骨灰盒的個人事跡。阻攔士兵返回家鄉應用慘忍的方式,無窮的鄉思寄予在生命中,如同白巖松常說,“帶回的并不是骨灰盒,只是一壇又一壇鄉思”。
淡淡的亞歐怎能斷開海峽兩岸同胞的骨血真情呢?海峽兩岸同胞的心始終是連在一起的,不管碰到多少的艱難,要是海峽兩岸同胞團結一心就能擺脫困境!
也許是由于年紀差別并不大的原因,12歲女孩何玥最令我敬佩。大家仍在上躥下跳,她卻始終的離開了人世間。雖然她離開了,可她卻將自身的捐獻器官給他人,始終生活就是這樣在大家心里。
真實保證了“服務于人民,做人民公仆”的廳長陳家順為確保民工權益,數次到公司臥底打工賺錢,為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作出了楷模。
生物學家林俊德、醫師周月華、南海艦隊氣候技術工程師李文波、孝子賢孫陳斌強,一個又一個突顯“堅持不懈”和“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莫不打動著大家。
這一個個“美”——“品性美”、“人格特質美”、“精神實質美”,將被大家承傳,并造就“社會發展美”、“中國美”。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6
觀看了《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中劉偉的事跡介紹,我深有感觸。
“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這是劉偉的勵志名言。劉偉10歲時因一場事故而被截去雙臂;12歲時,他在康復醫院的水療池學會了游泳,2年后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奪得兩枚金牌;16歲他學習打字;19歲用雙腳學習鋼琴,一年后就達到相當于用手彈鋼琴的專業7級水平。23歲時,他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的舞臺,這個令眾人夢寐以求的舞臺。
盡管劉偉能夠利用的只是兩只腳,但是他所創造的奇跡是無人能夠做到的。他,用雙腳寫字,他,用雙腳自理,他,用雙腳敲打出了自傳《活著已值得慶祝》,他,用雙腳演繹出生命的精彩,他,用雙腳創造了世界的奇跡,這些,都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啊!在他的'學琴之路中,他遇到過多少回磨難與艱辛,他又面對過多少次困難與失敗,但他從不輕言放棄,而是用出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懷著一顆相信自己的心,勇敢地面對一切。
再想想我,我也學鋼琴,可和他相比,我的學琴之路就顯得平淡無味了。僅僅在自身條件上,我就比劉偉優越很多:我的手指輕巧靈活,就像一只輕盈的小燕子在琴鍵上滑翔。本來,我只要付出劉偉十分之一的努力,就可以彈得很好,可是我付出的努力還遠遠不足。當我面對困難和失敗時,總是垂頭喪氣,失去信心,有時甚至會放棄。
每個人都應該像劉偉一樣,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輕言放棄,而是要用出全部努力,懷著一顆相信自己的心,勇敢面對一切。只要勇敢面對一切,就一定能夠成功。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7
通過這段時間學校組織的對張桂梅先進事跡的學習,同是一名人民教師,我自感羞愧。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的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跡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的事跡,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她工作30余年來,愛生如子,對待教育事業兢兢業業,即使被病魔糾纏也沒有一絲懈怠,仍然帶病忍受著劇烈的疼痛站在講臺,就算倒下也放不下她的學生,無論何時何地,心中仍然牽掛著她最熱愛的教育事業。
作為一名教師,很多無法做到的在張桂梅看來像是舉手投足的小事,其實不然,正因為對她來說是小事,是她心系學生,心系她的.工作,無論在什么崗位,她始終一直堅守,不但自己做好,還要樹立榜樣,帶動同事一起做好教育。從她教學取得的成績證明了她對教育事業的衷心。
盡管現實殘酷,她先是喪夫,然后自己幾經病魔折磨,但她始終“不忘初心”,堅持將自己的一生為教育事業作奉獻,她忘我的精神,愛學生如子,愛教育事業勝過愛自己生命的精神讓我十分崇敬。作為一名黨員的教師,盡管我一直以來也在熱愛教育事業,認真對待我的每一位學生,在崗位上兢兢業業,但和張桂梅同志比起來,我所做的一切似乎很渺小。
今后的工作,我會繼續努力,像張桂梅同志,學習她對待工作的態度,學習她無論何時何地始終“不忘初心”,堅守在教育崗位,培養更多優秀的學生,為學校的教育盡一份力,為貧困地區的教育奉獻自己的力量。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8
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戰火紛飛的歲月,他在槍林彈雨中沖鋒在前,以英勇和無畏書寫下保家衛國的英雄篇章;和平發展年代,他在貧困山區中默默耕耘,以淡然和奉獻踐行共產黨人的忠誠誓言。時光荏苒,初心不變,本色不改,就像山間綻放的野花,平凡而不妖艷,奉獻而不清高,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那段絕美年華。
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張富清雖已95歲高齡,但仍然堅持學習。他說:“人離休了,政治思想上絕不能離休。”正是這一片赤誠的.心、忠誠的心,時刻嚴于律己,時刻把自己作為老百姓的“公仆”,時刻發揮自己的一片光、一片熱。正是有了信仰和理想,讓老黨員張富清有了人生的方向和自信的力量,在平凡普通中鑄就輝煌。
70年前,毛澤東離開西柏坡時提出了著名的“趕考”命題,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趕考”路。在新時代的“趕考”路上,我們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張富清同志為榜樣,時刻牢記黨的宗旨,敢于擔當、勇于奉獻,始終堅持把最廣大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上;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群眾受益、讓群眾滿意。向歷史和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生如夏花之絢爛。張富清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亦是奉獻的一生,他以寵辱不驚之態、淡泊名利之心、甘于奉獻之舉生動詮釋了信仰的力量,也立下了一個共產黨人的精神標桿。向老兵致敬,向英雄致敬!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9
最近,我觀看了"感動中國"節目,并認識了十位英雄和女排運動員。
中國航天人:孫家棟。從六十年代到現在,他一共參加了34次“旅游太空”少年勤學,青年擔當,是中國航天的棟梁。
有一個英雄,挽回了20多條生命,而他,最容易從火海中逃生的英雄王峰,為了救別人,不惜自己全身燒焦,在火海中,留下了他帶血的腳印,刻下了王峰的無私和無畏。
江西鄉村教師支月英,19歲就進山教學,因為條件特別艱苦,所以教具都是支月英用她自己的.錢買的。她還說:”堅守才是希望。”
美國耶魯大學高材生秦玥飛,是湖南衡山人,他放棄了原本巨額薪水,回到農村,用自己本來就不多的工資為農村服務。他撒下的汗水是青春,種下的種子叫理想。
航母人——張超,飛機在降落時出現故障,張超為了保護戰機,最年輕的優秀飛行員不惜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就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時,他還在關心著他的夢想:“團長,我還能不能飛?”
還有技能大師李萬軍,是他建設了高鐵,別人都說他遠看是逃難的,近看是要飯的。但他卻毫不放棄,繼續做這個時代的中流砥柱。
還有好多的英雄我就不一一舉例了,英雄的品質都是一樣的:他們不怕苦,不怕累,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