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麻栗坡烈士陵園觀后感

時間:2024-04-28 21:45:04 芊喜 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麻栗坡烈士陵園觀后感2024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麻栗坡烈士陵園觀后感2024,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麻栗坡烈士陵園觀后感2024

  麻栗坡烈士陵園觀后感 1

  十幾年前,曾發表過一篇散文:《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講述了1984年憑吊麻栗坡烈士陵園的情形。距當年憑吊戰友已經過去28年了,多年來,我的愿望就是能夠再次踏上這片紅色的土地,憑吊把鮮血和生命留在了這片土地的戰友們。這次終于如愿以償。

  28年前的陵園始建時約有700多名烈士,現在有1000余名英魂長眠于此,看上去更加氣勢恢宏,格外壯觀。放眼望去,已經找不到當年的記憶。烈士陵園的左側是“老山戰役紀念館”,大門在紀念館的右側,拾級而上,半山腰的麻栗坡烈士陵園紀念碑高高聳立,正面是“人民英雄應垂不朽”的毛澤東手書,兩邊蒼松翠柏,將烈士陵園襯托的莊嚴肅穆。在烈士陵園,遇見深圳參加老山戰役的老兵集體前來憑吊戰友,紀念碑前擺放著參戰老兵們送的花圈。

  這次來麻栗坡烈士陵園,想再次憑吊一下這位在烈士陵園長眠了28年的戰友。面對密密麻麻的墓碑,我已記不清具體的方位,只記得是在半山腰的某個地方。我從紀念碑左側開始尋找,沒有找到,于是又從紀念碑右側開始搜尋,一直找了大半個墓地,還是沒有找到。隨行的麻栗坡朋友說,烈士陵園建成后,這些年進行了幾次整修,變化很大,也許是家人將烈士遺骸遷回老家了。我覺得這也符合中國人入鄉土為安的心理。便來到紀念碑的右下方,如再找不到就算了,我堅信烈士的在天之靈能感受到我的真誠。

  就在我準備離開的時候,突然在上方一排的墓碑中看見了一行大字:黨建明烈士之墓。這一刻,我的第一個感受就是,一定是我的誠意感動了上蒼,沒有讓我帶著遺憾離開。我急忙來到烈士的墓碑前,準備憑吊黨建明烈士。卻再次意外發現了黨建明的父母、姊妹送的花圈。這說明黨建明的家人曾經來這里憑吊過黨建明,根據時間判斷應該是在清明節。父母的花圈挽聯上寫著:“英雄的兒子黨建明永垂不朽!父親黨慶祝、母親馬玉素敬。”姊妹的花圈上的挽聯上寫著:“英雄的弟弟黨建明永垂不朽!大姐黨靜霞、二姐黨素霞、妹妹黨云霞敬。”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18歲的年齡應該還是個孩子,他們希望能夠在父母身邊撒嬌……可他們沒有,因為他們已經成為一名戰士。盡管他們臉上的稚氣未褪,肩上卻背負起沉甸甸的責任,在硝煙彌漫的戰場,容不得他們有絲毫的猶豫。我有時在想,世上的事情,難道除了戰爭,就沒有其他的'解決問題的手段嗎?有人說,戰爭是流血的政治,但作為參加過那場戰爭的軍人,我不贊同用流血的政治手段來解決本可以在談判桌上解決的問題。因為戰爭的任何一方,都可能因為戰爭,會有母親失去18歲的兒子。這種代價的最終結果卻是因為政治家們博弈的需要。換句話說,對政客而言,士兵的生命只是一個統計數字,但卻是一個母親生命中的一部分,甚至全部。

  麻栗坡烈士陵園觀后感 2

  2009年2月的一天,云南省文山州的麻栗坡烈士陵園里,來了一位身穿素衣的中年女士,當她看到這些戰斗英雄的墓碑時,再也控制不住激動的心情,掩面而泣。

  老兵“真的很想,很想長眠在這里的戰友,很想這方熱土|非常激動真的非常激動,如果不來我幾乎好像就每天真的有點煎熬,非常強烈|非常難忘也不會忘,我覺得永遠不會忘記(大意)”

  她曾經也是一名老兵,并擔任過戰地醫護人員,在當時她們被親切地稱作“戰地女神”。就是這樣一位曾親手挽救許多戰友生命的白衣天使,多年來她每天都在承受著思念的煎熬。為了圓自己看望戰友的這個夢,這天她專程從山東濟南來到遠在云南的麻栗坡烈士陵園,看望長眠在這里的戰友。

  站在戰斗英雄李海欣烈士的墓碑前,這位老兵久久不愿離去。二十多年前,也是十七八歲的.她,在時隔二十多年后,只能以這樣的方式與戰友對話了。曾經的戰友,是那么的熟悉,站在墓碑前看著熟悉的照片,她仿佛還能感覺到戰友間情誼的溫暖。這一座座冰冷的墓碑,仿佛又把她帶回了那段青春燃燒的歲月。

  至今她還清晰地記得,在那段征戰的歲月里,一位名叫張峰的戰友曾許給她一個最真最美的承諾。

  老兵“那個時侯咱們部隊都用高級彈殼做臺燈啊手杖,我們看著挺好看的,然后張峰戰友說,他說大姐,你如果喜歡,我這次執行任務回來,弄一點兒彈殼,我給你做一個。我說不需要真的不需要,只要你能平安回來就行,什么都不需要做,我只要你平安回來(大意)(激動哭)”

  這樣一個美麗的承諾,卻成了戰友間永遠的遺憾。這位名叫張峰的解放軍戰士一去就再沒有回來。戰友啊,你可知道?對于這名護士大姐來說,你的平安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時間能夠倒流,這位護士大姐真的希望沒有那制作臺燈的彈殼,因為是它奪走了你年輕的生命。

  麻栗坡烈士陵園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城西北四公里處的磨山坡上, 1979年開始修建,1988年正式竣工,共歷時九年時間。整座陵園占地50余畝,自下而上由32臺擋墻,32道石階,800多米圍墻組成。各式蒼松翠柏環繞周圍,使得麻栗坡烈士陵園顯得更加宏偉莊嚴。在陵園的正面聳立著一座高19.99米的紀念塔,塔身正面鑄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個金色大字,背面是“為保衛祖國邊疆,英勇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它向人們昭示著英烈們的豐功偉績。陵園在磨山坡的環抱中依山而建,由下至上按照烈士犧牲的先后順序,前后總共安葬了959名烈士。在他們中間,有來自云南、貴州、四川、河南等全國19個省市、19個民族的英雄兒女,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澆灌出了麻栗坡這片紅土地。

  “青山有幸埋忠骨”,在雪松、龍柏掩映下的這座磨山坡上,一排排烈士墓碑整齊排列。每座墓碑的碑文上方都鑲砌了一顆見棱見角的紅色五角星。在群山環抱下,遠遠望去,一座座墓碑就像一個個身穿戎裝整裝待發的戰士,在這里集合待命。

  與二十多年前老照片里的陵園相比,如今的麻栗坡烈士陵園有了很大變化,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1999年麻栗坡烈士陵園迎來了第一次整修,同年陵園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烈士陵園,成為社會各界緬懷先烈、進行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傳統教育的重要活動場所。2007年,政府出資對麻栗坡烈士陵園的地面實施了硬化,墓碑前的臺階也加修了欄桿。從此麻栗坡烈士陵園的每一座墓碑都煥發出了年輕的神采。每年清明時分,都會有很多來自四面八方的親人和戰友涌來,他們來看望長眠在這里的至愛親人和親密戰友。

  照片上這位悲痛欲絕的母親名叫趙斗蘭,2004年的那個清明節,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第一次來到麻栗坡烈士陵園,看望她惟一的兒子——趙占英烈士。這位年邁的母親,用她那布滿老繭的手,輕輕拍打著兒子的墓碑,大聲呼喚著兒子的名字,呼喚這位已經在這里長眠了整整二十年的——趙占英烈士。

  拍攝這組照片的人叫朱效憫,今年41歲,是麻栗坡縣城的一名普通百姓。2003年,朱效憫在網上看到一篇關于麻栗坡烈士陵園的報道,就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這篇報道竟讓他的生活發生了改變。

  麻栗坡烈士陵園觀后感 3

  在踏上麻栗坡烈士陵園這片莊嚴肅穆的土地時,我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敬意與感慨。陵園不僅是英雄們長眠的地方,更是我們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的重要場所。

  一進入陵園,那整齊排列的墓碑就映入眼簾,每一塊墓碑都代表著一位英勇無畏的戰士,他們為了國家的和平與繁榮,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站在這些墓碑前,深感自己渺小與無力,但同時又感受到了他們精神的偉大與崇高。

  陵園中的紀念館內,陳列著許多烈士的照片和遺物,他們年輕的臉龐和堅定的眼神讓我深受觸動。這些烈士們,有的是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有的是已經成家立業的丈夫和父親,他們本可以享受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但卻選擇了投身到保家衛國的.偉大事業中。

  在參觀過程中,我了解到了許多烈士的英勇事跡。他們有的在戰場上沖鋒陷陣,英勇殺敵;有的則堅守陣地,直至最后一刻。他們的英勇行為不僅展現了軍人的忠誠與擔當,更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堅韌與不屈。

  麻栗坡烈士陵園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和平的來之不易。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烈士們的犧牲與付出,我們才能夠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中。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更加努力地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站在陵園中,我默默地向這些烈士們致敬,感謝他們為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同時,我也深刻認識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有責任繼承先烈們的遺志,發揚他們的精神,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之,麻栗坡烈士陵園讓我深刻感受到了烈士們的英勇與偉大,也讓我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我將永遠銘記這些烈士們的付出與犧牲,將他們的精神傳承下去,為國家的未來而努力拼搏。

【麻栗坡烈士陵園觀后感】相關文章:

烈士陵園觀后感08-19

最新烈士陵園觀后感12-13

烈士陵園觀后感(合集)06-28

自貢烈士陵園觀后感10-18

烈士陵園觀后感(大全)07-07

烈士陵園個人觀后感11-30

烈士陵園觀后感心得11-11

關于烈士陵園觀后感03-23

游烈士陵園有感06-28

革命烈士陵園觀后感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