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領跑人觀后感
講述了一直擔任馬拉松賽領跑人的萬浩,希望能以一個正式選手的身份跑完一場馬拉松長跑的故事。以下是小編帶來的領跑人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領跑人觀后感(一)
喜歡領跑人這個詞——pacemaker!為的不是自己,而是讓身邊的人跑出更好的成績,這特別像一個園丁,像一個老師的角色。
因為本身也是一個跑者,所以對這部影片特別有感受,雖然這部電影有不足的地方和情節,部分甚至不值得推敲,但它讓我感動了,那么就值得給一個五星。
對于以下幾個片段特別有感觸:
1、是企鵝是鴕鳥,跑了就知道。
人天生的本能就是跑步,關于跑步的.種種,跑步的感受,別人說了給你聽沒用,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只有自己跑過才知道。
2、你現在是在做自己喜歡的還是擅長的事情?
這是真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選擇,但事實上現實的大家大多數都選擇后擅長的事情,因為這件事情可以帶來收入,而漸漸地遠離了自己喜歡的事情。當然只要自己足夠喜歡就能把這件事情變成擅長。但是我們又會面臨各種瓶頸,無論是喜歡的還是擅長的。如果一開始就選擇擅長,那么在偶爾做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就會一旦遇到挫折就止步不前。反而是一直堅定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才能不斷向前。
所以就如有人所說的那樣——關鍵并不是我們走了多遠,而是我們一直都在堅持走著。
3、跑者腳就是光線背后別人看不到的丑陋。
看到這部分特別心酸,表面看到人家的好成績都是很羨慕,但是有多少人愿意這背后所承受的痛苦。
4、痛苦但依然想盡一切辦法跑著。
雖然馬拉松不建議這樣,還是以自己的健康為本,但是看著這一幕還是感動了,真的是為了自己的夢想想盡了一切辦法,甚至不顧后果不知道以后還能不能跑,只是為了跑著。
領跑人觀后感(二)
無父無母,朱萬浩從小就是長跑健將,為了讓相依為靠的弟弟吃上一頓飽飯,在學校的運動會上不拿第一和第三,偏偏爭第二,因為第二的獎品是一箱泡面。盡管具有此般實力,由于腿傷,只能處在領跑人的位置。退役后,生活辛苦,寄居在朋友的面館,為其送外賣為生。一次國家隊為了培養進軍奧運會的長跑運動員,國家隊主教練老上司邀其再次出山,為年輕隊員領跑。當萬浩再次回到訓練場地,不僅結識了明星般的跳高女運動員,還激發了自己對長跑的激情。歷經一波三折之后,在2012的倫敦奧運賽場上,就算腿病復發,在弟弟突然到來的鼓舞之下,回憶起童年的種種和人生的理想,萬浩突破領跑人的任務,帶病堅持跑完全程馬拉松,最終超越無數隊員奪得冠軍成績。
影片由韓國新人導演金達鐘執導,《白色巨塔》中的實力派演員金明民主演,老牌影帝安圣基和清純女高雅拉配戲。至于故事背景是否有現實依據,無從查對。金明民的齙牙叔形象裝扮的很樸實到位,苦逼外形十足。影片秉承著一如既往的韓式風格,溫情細膩,摻雜著小感人。特別是最后兄弟倆對視后,哥哥堅持病痛跑完全程的橋段,盡管嬌柔做作有點不可想象,還是感動有加令人輕微心悸。
韓國電影向來不乏運動題材,而且特別偏好從底層小人物到光輝頂點的人生歷程,感人催淚震撼有加,有正規敘事的《舉起金剛》和《國家代表》,有笑料十足整蠱無數的《少年壯士麥當娜》,還有偏重于溫情的《冠軍》和《斗魂》,更有關注問題少年格斗生涯的《少年菀得》。完全一副與歐美電影風向接軌的趨勢,不僅注重運動題材的'勵志意義,還深入挖掘種類繁多。細觀近年來我們的大陸電影,除了由喜感導演劉鎮偉執導的《出水芙蓉》慘淡收場以外,能拿的出手的就數兒童片《跑出一片天》了。對于舉辦過史無前例盛大奧運會的國家來講,真的就沒有一部運動電影可拍嗎?實際情況是,不是我們沒有激勵人心的賽場故事,只是大家不以為意而已。單單是一部劍走偏鋒的《鋼的琴》都能獲得巨大口碑,我們的金牌導演編劇們還不能發現其中的藍海金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