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紀錄片《生門》觀后感
看《生門》的感受是復雜的,一會兒緊張地抓住影院座椅的扶手,為命懸一線的人操心。yuwenmi小編整理了《生門》觀后感,歡迎欣賞與借鑒。
大型紀錄片《生門》觀后感一:
陳為軍執導的紀錄片《生門》將于12月16日上映。近日,該片在廣州舉行點映。對于這部聚焦產婦、家庭以及醫生的電影,不少觀眾觀影過程中表情凝重,甚至還有觀眾看到感動落淚。在采訪中有觀眾表示:“真實記錄血淋淋的事實,是每個人身邊都會發生的.故事,這樣的影片上映太難得”、“很多人并不懂母親都走過“鬼門關”,這個片子應該多推廣,會震撼并且教育每一個人”。
據悉,該片獲得包括央視在內各大媒體的好評報道之后,獲得越來越多影迷的關注。在廣州點映結束后,有觀眾及院線發行人員都表示,自己愿意當“自來水”,因為希望這部感人又有意義的電影能讓更多觀眾看到。
大型紀錄片《生門》觀后感二:
紀錄片《生門》在北京舉辦別出心裁的“先觀影后買票”點映活動。影片用紀實的方式記錄了四個家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觀影后,觀眾大呼感動,并紛紛主動補上票款。
由陳為軍執導的大型紀錄片《生門》將于12月16日登陸全國院線。該片聚焦了每一個家庭都會面臨的生育問題。新生命的降臨是每一個家庭的大事,《生門》制作團隊,歷時三年,跟蹤拍攝了多個家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最終取材四個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完成本片。
片中,手里只有5千塊錢的準父親,面對5萬塊錢的醫療費一籌莫展地流下了男兒淚;33周歲的產婦夏錦菊在生產過程中大出血,心臟兩次停跳換血1萬多毫升,產科主任李家福以“生死時速”在鬼門關前將她救下;年輕媽媽李雙雙腹中的胎兒被當地優生科判定需引產,但面對一條小生命,醫生和家屬完全做不到心如鐵石。
影片真實記錄了4位孕婦誕下新生命的過程,展現了復雜的`世間百態,同時也并未回避在這個為生命而設的戰場上的“殘酷”。而在緊張之余,鏡頭也沒有漏掉產房里的人間溫情,醫患之間帶有幽默感的交流、手術成功后在醫務室里醫生露出的靦腆的微笑,質樸得令人感動。
采訪中,有觀眾稱:“很多人并不懂母親其實都走過鬼門關,這個片子應該會震撼并且教育每一個人。”也有觀眾直言:“很多人并不懂母親都走過“鬼門關”,這個片子應該多推廣,會震撼并且教育每一個人。”
大型紀錄片《生門》觀后感三:
《生門》在劇本故事方面,將秒殺上述三部影片,作為紀實電影的《生門》的每一個故事細節,都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優秀的編劇無法編出來的。現實比電影精彩一百倍,這句話可以用在這部影片身上。
什么叫“生門”?一個生命誕生的全部環節,家屬的糾結感,從產科醫生到產科護士奔跑的腳步,從產婦的父兄親屬到每一張真切的人民幣,也包括每一臺搶救手術的關鍵時刻以及分娩室內外的'人情冷暖。《生門》用了三年時間,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取得了四十位產婦及其家人的授權,采用鏡頭直擊的手法,最后選擇編輯了其中四位早產產婦在醫院里里外外的故事。沒有明星,沒有既成劇本,沒有大投資,全是對于一個生命從哪里來和怎樣來的關注,也即一個小生命在未出生前和其周遭環境的關系,包括了其家庭,輾轉經過的醫院,在生產過程經歷的種種困難與驚險,還在娘胎里時外面的醫療保險制度和醫院的治病機制。
作為一個年看片超過100部的電影專業記者,作為一個在產房外焦灼過的父親,我上一次為一部電影流淚還是六年前。那是在唐山市體育中心潮濕的草地上,我一邊看著《唐山大地震》電影,一邊把電腦放在腿上淚流滿面地書寫。看《唐山大地震》之流淚,是為了生命的逝去和艱難成長。
【大型紀錄片《生門》觀后感】相關文章:
謳歌母愛的紀錄片《生門》觀后感12-20
大型真人紀實電影《生門》觀后感12-20
紀錄片《生門》觀后感(通用23篇)04-25
大型紀錄片《平朔故事》觀后感07-17
大型紀錄片《社會時代》觀后感400字09-16
大型紀錄片《東方主戰場》觀后感11-02
大型紀錄片一大國崛起觀后感01-10
2016大型紀錄片《首鋼大搬遷》觀后感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