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觀后感(通用26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佰》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佰》觀后感 1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八佰》。
《八佰》主要講了1937年的松滬會戰末期四百二十多名戰士以四行倉庫為戰地守衛上海,四行倉庫正前方是一座橋,而橋另一邊是燈火輝煌的租界,如果說四行倉庫是地獄,那么租界就是天堂。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畫面是戰士們為了不讓日軍把樓體挖掉,于是把炸藥綁在自己身上,跳下去炸日本軍,看到戰士們的身體被炸開時,我心中不由得一酸,心想:中國正是因為有像他們一樣視死如歸的戰士,才能有今天的平安與富饒啊!
除了戰士們跳樓炸日本鬼子令我感動,戰士們用自己的身軀來支撐國旗也令我感動。因為戰士們升旗的時候,日本鬼子把旗桿給打壞了,戰士們就用自己的的身體當旗桿,又被日本鬼子用炸藥炸死了一大堆戰士,最后日本鬼子被英勇的戰士們打跑了。戰士們用自己的身體來當旗桿,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
想一想我們現在的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打戰時戰士們飯都吃不飽,還要打仗,可想而知,我們現在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多么富足,而我們的美好生活卻是戰士們,用血肉換來的,所以大家都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吧。
我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后為祖國制造更多先進的武器,讓祖國不受到任何傷害和威脅。
《八佰》觀后感 2
很早就期待《八佰》這部電影,如今終于上映了。今天,我和姑姑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淞滬會戰末期,八十八師的戰士們堅守四行倉庫的真實故事。他們抱著為國捐軀的決心,在地獄般的環境里守了四天四夜,最終打退了敵人多次瘋狂進攻。
其中,讓我最震撼的是戰士們升國旗的場景。為了表明與四行倉庫共存亡的決心,他們決定在四行倉庫的頂層升起國旗。國旗剛升起來,敵人就像發了瘋一樣,派飛機轟炸我們的戰士和國旗。飛機經過的地方,尸橫遍野,很多戰士受了重傷。可是他們依然用最后的力氣把同伴的尸體堆在旗子下面,不讓國旗倒下。一個年輕的`軍人,看起來還是個孩子,他的腸子都被打出來了。可是他沒有害怕,沒有膽怯,仍然舉著槍對著飛機掃射,最后,這位戰士也壯烈犧牲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禁潸然淚下。在這部電影里,我看到了中國軍人的精神,那種保家衛國不怕犧牲的精神。這種精神鼓舞著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為祖國做貢獻。
《八佰》觀后感 3
就在前天我和父母一同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網上都說這部電影十分好看,所以我們就前往了電影院去觀看。
故事原型為1937年發生于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后一役,故事圍繞“八百孤軍血戰四行倉庫”展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420余人,孤軍堅守最后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便是幾位戰士背著炸藥包往下跳念名字的時候,想一想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也是有父母妻兒的人,所以他們都在那個時候往下跳也是十分勇敢的。
還有更多讓我感動的片段,他們400多名戰士都十分的勇敢,為了不讓四行倉庫變成他們的墳墓,他們只能在那里抵抗,最后他們贏得的勝利。
而這部電影充分的發揮了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精神。
《八佰》觀后感 4
周五下午,我看了《八佰》,感觸頗深。
第一是國難當頭的犧牲精神
影片第1個打動我的鏡頭,是戰士陳樹生抱著炸藥跳下去與敵人同歸于盡,在跳下去的那一刻,他大喊出自己的名字。隨著一聲巨響,我甚至都還沒來得及看清他的面龐,他就從我的視線里消失了。緊接著,戰士們一個接一個的跳下去,仿佛不是去赴死,而是去赴約,赴一場慷慨之約。歷史上真實的陳樹生也是這樣,犧牲的時候年紀只有20多歲。在影片的最后,屏幕上一個個介紹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這800壯士。原來他們都曾經在那個離我們很遠的戰爭年代,切切實實的用生命為民族奮斗過。“國人皆如此,倭寇豈敢?”他們視死如歸的'的精神令敵人膽寒,令后輩敬佩。
第二是喚醒民眾的信心與尊嚴
一面屬于中國的旗幟,一位小姑娘從世外桃源的天堂,帶到如魔鬼地獄般的地方,這面旗幟的遞送者是租界一個衣食無憂的賭場女老板,而她的弟弟為了給戰士們送電話線,犧牲在橋上。升起的那一瞬間,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儀式感的力量。升旗會引起日軍的注意,他們會瘋狂攻擊四行倉庫,但是戰士們這樣說:“不能讓國旗倒下,要讓全中國的人們知道我們還在戰斗!”一個個的戰士為了保護旗幟倒在旗桿下,他們用血肉之軀支撐著旗幟巍然屹立。
看完這部電影,我有深深的感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一定要記住那些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先烈們,雖然他們已經遠去,但是我們會永遠記住他們,他們的精神永不磨滅。
《八佰》觀后感 5
這天,我看了一部令人感動的抗日電影《八佰》。看后,我被殊死報國的四行孤軍誓死護國的壯舉所深深感動。
電影講述的是:1938年,淞滬會戰進入相持階段,東北、華北依次淪陷,上海也即將淪陷,蔣介石的軍隊撤出上海,留下八十八師希望得到國際的支持。小湖北和他的哥哥、叔叔本是一個軍隊的軍人,被日軍沖散。來到背靠租界的四行倉庫,卻意外被正在巡邏的八十八師的團長謝晉元抓了個正著,誤以為是逃兵,和他的哥哥在倉庫里經過了種種磨難下漸漸成長為英勇的戰士。后來,小湖北的哥哥因為掃射日軍的飛機而受了重傷,搶救無效死亡。小湖北也因掩護眾兵將犧牲。
看電影的時候,我時不時就會掉下眼淚。尤其是將士們眼看倉庫即將失手,奮不顧身的在自己身上綁好炸藥,邊大叫著:“中國萬歲!”邊跳下去炸死敵人時,以肉身捐軀護國,我完全就哭了起來。那可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啊,就在一瞬間變沒了。這是多么強的'民族意識啊,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看完電影,我不禁沉思起來。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不就是那些將士們換來的嗎?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將來也要努力讓我們的祖國很強大。
《八佰》觀后感 6
最近,最火的電影非《八佰》莫屬了,也經常看到同學寫《八佰》的觀后感。正好媽媽單位發了兩張票,趁今天下午沒事,就把電影看了。
《八佰》改編于真實事件,電影取材1937年發生在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講述了中日淞滬會戰交鋒近三個月,彼時的國民心中遍布恐懼和迷惘,軍人畏戰,人心渙散。在上海瀕臨淪陷的時候,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奉命帶領420余人駐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他對外謊稱倉庫內有800人,“八百壯士”因此得名。
一面天堂,一面地獄。當時還有英國等國家的`租界,所以日軍打的時候,不能打租界,轟炸也是如此。蘇州河把1937年的上海一分為二,雖只有一河之隔,但有天壤之別,一面到處是硝煙、廢墟、千瘡百孔的建筑,衣衫襤褸的人們,而對面燈紅酒綠,有唱戲、賭場玩牌,人們有時髦的發型和名貴的衣物。
日軍用鋼板陣掩護工兵爆破墻體,手榴彈無法擊破,壯士們就將炸藥捆到自己身上,從樓上跳到日軍的鋼板陣中。一位賭場老板說:“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一個女孩冒著生命危險,從河對面游了過來,送中華民國國旗,升旗必定會激怒日軍,可在自己地盤上,為什么不升?民國國旗升起來了,日軍戰斗機掃射,人肉來擋,死一波,上一波,無論如何,國旗不能倒!
致敬英雄,中國人民永遠會記住你們!
《八佰》觀后感 7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了1937年松滬會戰期間,史稱“八佰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其實四行倉庫里并沒有八百人,士兵們有的'膽小如鼠、害怕戰爭;而有的身經百戰,百煉成鋼,加起來也就四百二十人。那他們又是怎樣守住四行倉庫的呢?當日軍入侵時,他們浴血奮戰,誓死堅守;當日軍用工程車想攻破四行倉庫時,壯士們一個個往自己身上綁好炸藥,從被日軍炸的洞里跳下去,摧毀工程車,9個人那鮮活的生命也就到此結束了;當日軍派敵機來進攻時,壯士們冒著槍林彈雨舍身保衛國旗,就連尸體也遲遲沒有倒下。這就是愛國的力量!八佰壯士們以陣亡9人傷20余人的代價守護了四行倉庫四天四夜,并且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擊斃日軍200余人,阻止了日軍近萬人前進的道路。八佰壯士們,讓我感受到了熱愛祖國,不怕犧牲,勇于奉獻,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習八佰壯士努力拼搏的精神,在學習中,努力、勤奮、積極進取。
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國土,璀璨五千年華夏文明,數億華夏生靈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踐踏與蹂躪。失陷的國土,逃難的貧民,潰敗的軍隊困難時刻的開始。日本人你們為什么要這么做?如果不是當時的中國不夠強大,那么,日軍也不敢來侵略我們。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從現在起,我們要發奮讀書,讓祖國更加強大,繁榮昌盛!
《八佰》觀后感 8
在假期和我最好的朋友去我們那兒的電影院看了新上映的電影《八佰》。總體來說非常的震撼。讓我們的內心激動萬分。
戰爭讓我們的`民族國家陷入了炮火之中,盡管這樣也并不會讓中國人退縮,反而是奮勇前進。國民黨80,80剛開始的800人,為了抵抗日軍,他們把炸藥捆綁造捆綁到了自己的身上。跳樓去炸日本兵,用自己的身體去換來安寧,他們一個接一個,站在窗戶高處喊著他們自己的名字,那是他們唯一可以讓自己留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
相反,在河的兩岸租界內,歌舞升平,燈紅酒綠,繁華的街角,動人的音樂。一片祥和,而在河的這頭炮火連天,槍聲震震,活命的時刻,就像天上的恩賜一樣,他們對河這邊的渴望全部轉化為了愛國奮斗的意志。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剛進入戰場中的人們的軟弱,恐慌以及想要逃離。這些再真實不過了。人不是完人,每一個人都會有困難的一面,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可我更看到了他們最后的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為了國家舍棄了自己的生命。不是茍且存活,是明知道把旗子升上去,就會招來炮轟,也要升起的決絕,他們守護的單單是一面旗子嗎?不是,是信仰,是希望。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隔岸鄉故判,愿再無喧鬧。
《八佰》觀后感 9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叫《八佰》。
這部電影主要介紹了松滬會戰末期的四天戰斗,中國人在四行倉庫和敵人日本軍戰斗。日本軍有16余萬的士兵,而我們中國只有僅僅420多人,題目之所以叫八佰,是因為團座對人民說有800壯士,也就是說要把一個人當兩個人用,但這還是敵不過兵強馬壯的.日軍,所以,上海也淪陷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日本兵要把我們最后的陣地——四行倉庫爆破,我們沒有辦法,扔手榴彈下去,可是打不到,因為日本兵用鋼板防住了。用槍打,會反彈回來,沒法子。大家正愁著呢?突然,一位戰士背上炸彈,把一個手帕拿出來,放在隊長手上,說:“交給我媽。”然后,他走向大家砸出來的洞,朝著日本兵縱身跳了下去……原來他要用自己的身體來炸日本兵!只聽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頓時,火光飛起。盡管被炸了,但日本兵還是不罷休,繼續砸洞。于是,一個個戰士背上炸彈,從洞里跳下去,隨著一聲聲爆炸聲響起、一道道火光飛起,一個個戰士跳下去,終于,日本兵被無畏的中國將士給嚇退了,我們守住了我們的陣地。
同學們,祖國的希望是我們,讓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以后報效祖國。
《八佰》觀后感 10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了《八佰》這部電影,它講的內容是:日本人要打中國,想要攻下上海,但是他們必須先拿下一個放著很多武器的大倉庫,那里由我軍堅守著,敵人有很多很多人,但是我們只有420人,為了不讓敵人知道我們的真實情況,謊稱八百人,這也是這部電影名字的由來。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有:戰爭剛開始,有一些膽小懦弱的人,特別怕死,甚至還有人不會拿槍,總想逃跑,可是當他們看到自己的戰友和親人都被打死或流血犧牲了,他們也鼓起勇氣決定和敵人奮戰到底。還有對面租界外的上海灘,燈火通明,因為日本人不許打那邊,所以那邊的人過的相對安全,老百姓從一開始的漠不關心,到后來主動給我軍運送食品、醫療器材,打氣加油,這些鏡頭看的我激動萬分,熱淚盈眶。
現在我們國泰民安、安居樂業,可以過上心滿意足的`好生活,那是由千千萬萬的烈士用鮮血換來的,所以能過上這樣的幸福生活我們簡直是太幸運了,作為學生,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用新知識報效祖國!
《八佰》觀后感 11
我的爸爸媽媽都是很傳統保守的人,從來都不追星追劇。但今天讓我有點意外。看完了電影《八百》,他們倆都流淚了。尤其是我的老爸,他可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的代言人吶!可想而知電影的故事有多震撼他感動他。
故事說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最后一役。硝煙彌漫,家國失守,上海淪陷在即。國民革命軍88師524團一營以420余人,為迷惑敵人,對外宣稱有800人,史稱八百壯士。在團長謝晉元的率領下,四天四夜抵擋日軍三十多萬人的瘋狂進攻。最后那些平凡如草芥的.士兵們,無懼生死,慷慨為國而殤。
媽媽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以來,曾歷經千種災厄,萬重苦難。但我們從來都沒有懼怕過,屈服過,我們總是能戰勝一切敵人,一切恐懼,穿越苦難,絕境求生。五千多年以來,中華民族才生生不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而我們每一個平凡普通的人也可以是這個偉大民族的火種。
媽媽的話讓年幼的我震撼又感動!這個國家的武器再弱,也是保護我的。外國的武器再強,也是來侵略我們的。我也是這個國家的一份子,我應該做什么呢?我應該怎么做好它呢?爸爸媽媽,請讓時間給你們看我的回答。
《八佰》觀后感 12
看完《八佰》這部電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讓我感觸的是那些背著炸藥包奮不顧身從倉庫跳下去,喊著自己的名字的軍人們,當時眼淚就忍不住了,他們不畏懼犧牲,雖然沒怎么讀過書,眼界也不開闊,但他們卻極力捍衛國家。開始那兩個孩子從膽小逃避到最后的不會犧牲,我感覺一股熱血涌上心頭,感動憐憫。五二四團一班班長陳樹生,觀察日軍爆破樓梯進入倉庫時,他背上手榴彈,從樓上跳下和幾十個日軍同歸于盡,犧牲時年僅21歲。
最后我看見了日本人的`殘暴,一名士兵倒在子彈劃過的地方,團長就算中彈也在想著同志們,他的精神沒有多少人能做到。我們不能忘記前輩們的犧牲,也不能替前輩原諒那些人。所有都要靠我們這些后輩去努力,讓國家更強大。而我為出生在中國這個美好的地方自豪。一邊的戰爭和一邊的日本的百姓,僅差了一條河,雖然這樣,這兩邊也像一個天堂、一個地獄。
這是一種精神,保衛國家的不畏懼的精神,舍己奉獻的精神,在這部電影中,沒有誰是準確的主人公,確切的說每一位戰士都是主人公。
《八佰》觀后感 13
看完這部電影,心里會涌動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透過屏幕,我親眼看見這些勇敢的戰士,民族的英雄,用鮮血,用生命喚醒了我。
在這部電影中,沒有準確的主人公;確切地說,每一位奮戰到最后戰士都是主人公。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一名戰士毅然選擇將炸藥綁在自己身上,面對子彈,迸開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犧牲絕不是無謂的掙扎,無用的表演。每一位高聲報下自己的名字,伴著轟炸聲消失在血煙中的戰士,都是無畏的英雄。
一開始,百姓隔岸觀火,硝煙彌漫到眼前,卻依舊毫無警戒之心;但這其中有一直憂心耿耿的民眾,他們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這讓所有人都看見,這場戰斗不是這單單四百人的戰斗,是全中華民族的戰斗。
而在最后,向租界撤退之時,他們面對彈雨無所畏懼;我坐在椅子上,看見他們身后濺起的血霧,腦中忽然浮現魯迅先生的話:“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是的,在這血色之中,我真正看見了希望,那希望穿越時間,燃燒在我胸口之左;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國人,他們前行在血霧之中,喚醒了沉睡的、麻木的人民。
八佰,不止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八佰》觀后感 14
看了《八佰》這部戰爭電影,我的眼睛在流淚,我的心也在流淚。我為敵人殘暴而憤怒,為中國人科技落后而流淚,為中國人鐵骨錚錚的精神而驕傲。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有一種火焰在燃燒,憤怒的.巨蛇在我心里游走。
四行倉庫,它是一個龐然大物,六七百余人在倉庫里開個會,也不會感到擁擠。那里面防御工程齊全,大部分人背上都背著毛瑟狙擊槍,防止敵人突襲。若不是此時我國經濟落后,那么多祖國同胞也不會喪命于此。四行倉庫里面有炸藥,后面是英國租界,所以敵人不敢用重炮,這是一個絕對的地勢優勢。
這里面有著很多令人流淚的事,敵人用炸彈爆破樓基的時候,機槍連的士兵背上背著爆破,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炸開了敵人的盾牌防護;將士們寧死,也不愿讓國旗倒下,士兵就是用自己的血肉來捍衛國家的尊嚴。
可惡,你們還敢挑釁。這是日本空軍說的,但是,日本人殘忍的殺害祖國同胞,就連無辜的租借人民也殘忍地殺害,這難道不是日本空軍的罪行?難道日本人就不會為自己的殘暴感到愧疚嗎?
讓我們勿忘國恥,奮發圖強,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將來振新中華。
《八佰》觀后感 15
淞滬會戰時期,第八十八師524團420人奉命死守四行倉庫,爭取國際支援的同時掩護50萬大軍西撤,史稱“八佰壯士”。
上個星期,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了電影《八佰》。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讓我了解到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戰士的錚錚鐵骨,以及保家衛國的斗志。
電影中有很多讓我感動流淚的片段:日軍用炸彈爆破樓基的時候,機槍連的戰士一個接一個的捆著手榴彈跳下樓,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砸開日軍的盾牌防護,用自爆的方式挫敗了日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做到啊!而壯士們用他們的拳拳愛國之心與滿腔熱血反擊,不惜同歸于盡也要保護陣地。正如劇中所說的: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為!
令人欣慰的是現在的中國已經足夠強大,現在的中華民族已經站起來了!已經不用擔心再受到侵略。但是我們依然要居安思危,依然要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只有不忘記曾經的痛苦與屈辱,才能更努力的前行,才能繼續使自身強大起來,才能帶領中華民族真正的站起來,真正的走向復興!
《八佰》觀后感 16
一條蘇州河,一岸是槍林彈雨的人間地獄,一岸是霓虹璀璨的人間天堂。人與人的隔膜障壁,近乎絕望的刺眼對比,再現了抗日戰爭背景下真實的上海,真實的中國。
《八佰》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而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后,日軍便加快了侵華的步伐,并提出了三個月的計劃。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中國軍隊奮起反擊。而電影《八佰》,便講述了發生在淞滬會戰期間一個著名的歷史故事。
電影里年僅13歲的小湖北,跟隨著叔叔哥哥落難逃命,卻在偶然交錯間被帶入四行倉庫。他看著對岸的燈光戲曲,眼中唯一的光芒是活下去,活著才有希望。所有人都照顧他,七月給他帶來洋飯店的蛋糕,端午告訴他打完仗一起去照相。然而戰爭殘酷,戰火無情,叔叔被日本人切腹示威、七月被窗外飛過子彈一槍斃命、端午在對抗敵方戰機中掏空五臟六腑,愛他的人、可以依靠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在眼前驟然離世。后來,他放棄活的機會,用小小臂膀端著槍,眼神堅定地盯緊前方,恨不得一槍斃了日本兵!
最后雖然沒有取得勝利,但是在中國人眼里,是最棒的。
《八佰》觀后感 17
“國家破碎之際,以軍人之身報效先人”。——題記
前幾天觀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愛國電影——《八佰》,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中日激戰時那僅存的400名軍人對抗3萬日軍時的英勇無畏。現在閉上眼,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場面至今還歷歷在目。
1937年淞滬會戰未期,中日雙方激戰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謝晉元帶領400人的'軍隊在四行倉庫進行反擊,作為最后的據點,倉庫內有煤油等工業燃料,導致日軍不敢使用大型殺傷力武器。僅一河之隔的租界有英國人,日方不能攻擊,租界的人共同觀看對面的場景,這就是一個天堂,一個地獄啊!但最令我敬佩的片段就屬于一個個士兵身上綁滿手榴彈,從四行倉庫跳下炸死樓下的日軍。那一個個名字,至今我難以忘懷。“俺叫王振興!”“俺叫李救國”。“爸,媽,俺來生再來孝敬您!……”。
為了在全國會議上維護中國的發言權,他們用自己的身軀堆疊在一起,樹立起了中國國旗。
影片早已結束,但我遲遲沒有離開觀影廳,為的是記住那些烈士的名字。我心中的波瀾洶涌,思緒往前,一定要為國爭光,做祖國將來的棟梁!
《八佰》觀后感 18
這周末和朋友一起去看了電影《八佰》,在之前沒做過任何功課的情況下,到了才知道講的是戰爭片,而且是很沉重的片子——八百壯士。
影片中有幾處劇情另我頗為感動,尤其是歐豪飾演的端午一角,由起初的想活下來,想當逃兵,到后來的`英勇護旗,他那句“飛機被我們打跑了!”是發自內心的吶喊,令我的內心觸動,也是因端午的蛻變,他在弟弟小湖北心中的形象才變成了一個身披戰袍,騎著白馬的英雄。
影片中還有一處,是戰士們爭先身捆炸藥包,跳下樓以身炸敵人的一幕幕,此時,對面租界里姚晨實驗的角色(忘記了名字叫啥)含淚喊道:“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引起我諸多感想,真的是國人膽怯懦弱嗎?回憶起,八國聯軍侵華時,僅不到兩萬外軍,面對我國16萬清軍,只死傷幾人就能獲得“滿載而歸”,真的是我國人無能?懦弱?膽怯嗎?遠非如此,武器——實乃我國人之硬傷!騎兵、弓箭對戰槍彈、飛機,戰果可想而知啊!所以,也不怨士兵們膽怯,實在是曾經的代價太大,心中的恐懼太深;也不怨我國的創造力不行,實在是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等創新,武力裝備急需啊!
遙觀古今,只有正確的領導統治,上下一心,才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八佰》觀后感 19
前兩天媽媽帶領著我們去電影院看了一部新電影《八佰》。
電影一開始,我們先看見一隊國軍從玉米地里走向上海,而上海一半是廢墟,一半兒是燈紅酒綠。
淞滬會戰后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余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八百壯士抱定為國捐軀的決心,以彈丸之地抗擊侵略者,激戰四晝夜,打退敵人十余次瘋狂進攻。有一次敵人用鋼板護體,來到四行倉庫,準備砸墻而入。國軍戰士急忙反擊,用手榴彈用機槍都打不透別人的鋼板。正在這緊急時刻因為暫時說我們用我們的身體把他們炸掉。大家不約而同在自己身上綁上了炸藥。把敵軍鋼板護體想砸墻而入的'敵人通通炸飛。這是我的心里隱隱作痛,為那些為國捐軀的戰士們而心疼。為那些橋對面翹首觀望看熱鬧的國人而感到羞恥。這次戰斗事跡是英勇的,愛國氣節是豪壯的,振醒國人,震驚世界。
現在我們的中國正站在沒有征戰的硝煙中。我們青少年要拿起學習的武器,好好學習,才能報效我們的國家。
《八佰》觀后感 20
今天去看了電影“八佰”,期間哭得我直抽搐。拍得是真好,也非常感謝電影這樣的媒介,跨越時間,跨越現實和想象,把內容記錄和展現出來,供人們觀看欣賞。
看完我終于理解了些國旗和國歌的意義了,太沉了,因為背后是無數先人們的鮮血和尊嚴。教科書上有寫,老師也有講,但直到我自己看到這部電影了,我才切身領悟到了。同時也領悟到初中做操升旗時教導主任為何大罵來回走動的學生,還有戰士們對國旗的那一份感情。數不清的先人們前赴后繼所捍衛的他,在何時何地都是沉甸甸的。
再有就是這部電影讓我覺得他很客觀,片中面對日軍的侵占和槍林彈雨,有頑強反抗的、有逃跑的'、有崩潰的、更有在租界處唱戲的、賣藝的、拍照的、做買賣的、翻譯的,等等等。看時雖可讓人覺得恨其不爭,但確實也是世間百態的真實寫照。難道現在不是這樣嗎?未來又怎會不是呢。
看的時候最大的沖動就是我也要做點什么,再不想只是一味的賺錢花錢,而是想做點能夠讓周邊人們變好的,中國變好的,全世界變好的一些事情來做做,do something better,make something better.
《八佰》觀后感 21
《八佰》這部電影是根據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改編的,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事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個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
和那些著名的戰役相比,這只是一場小小的戰役,而且是敗仗,只是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場有觀眾的戰役。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
雖然是敗仗,但是它帶來的不僅僅是絕望與希望相纏繞所呈現出的一種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蘇州河隔開的`或許是“兩個世界”,但中國人的心不會被分割,只會更加緊緊相連。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我們的前輩們舍命維護祖國,維護上海,給這個民族帶來希望,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令人印象最為深刻。
很感謝《八佰》能夠讓我們重溫這些英烈曾經的壯舉,帶我們真實性地在歷史的長河中回轉,體驗一場未曾見識的民族較量。
《八佰》觀后感 22
八佰講述的是1937年日軍侵華中國軍人奮勇戰斗的故事。
在東北淪陷后,日軍到達上海,當時在上海四行倉庫只有420名軍人,團長為增長我軍氣勢,就告訴記者這里有八百名軍人,并且會堅守上海到最后一刻。在實力非常懸殊的情況下,團長帶領四百名軍人奮勇前行,戰爭面前,戰士們只有向前沖。
一道橋將四行倉庫和租界隔開。橋的這邊,硝煙彌漫,戰士奮勇殺敵。橋的另一邊,歌舞升平,百姓和租界的外國人觀望著。當戰爭進行到第三天,一名叫陳樹生的戰士將炸藥包綁在自己身上,跳入日軍的聚集處,炸死了數名敵人,他自己也壯烈犧牲。這一幕,感染了隔橋相望的百姓,感染了士兵們,這種不顧一切保家衛國的精神,才是真正的英雄。
最后,這四百人撤離了四行倉庫,留下來一支敢死隊。再撤離的`過程中不斷遭到日軍的攻擊,雖然他們只有區區四百人,但是,在戰爭面前,他們一個人就是一直隊伍,戰爭奪取了他們寶貴的生命,如今的太平是他們用犧牲換來的。電影最后,播放了一段當時的影響記錄和當時團長的照片,遺憾的是,那位叫陳樹生的士兵,沒有留下任何照片。他是真正的英雄。
《八佰》觀后感 23
9月12日桃山街道組織的踐行初心使命,永葆黨員本色主題黨日活動,作為一名快樂義工的黨員志愿者,我參加了這次活動,活動內容是觀看影片《八佰》。
電影的核心在于升旗的片段,以升旗為中心點上下串聯起來你會發現,升旗之前,逃兵在逃,群眾在看,人人都想遠離舞臺,安安靜靜當觀眾,士兵們也只能被動挨打。升旗之后,逃兵敢戰,群眾應援,大家都開始明白,自己必須是舞臺上的主角,士兵們還挨打但士氣卻完全不一樣了。中華民族的崛起,全是靠這些不怕死的壯士們用血肉之軀鋪就的。同樣坐在電影院里的我們不是看客,人人都是戲中人,我們只有把心里的旗升起來,中華才能不倒。
在面對極其野蠻、極其殘暴的侵略者,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空前斗志,展現出不畏強暴、敢于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英雄氣概。銘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是我們每一位中國人對國家的富強而努力;銘記歷史,更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前進的力量。
《八佰》觀后感 24
其實,我有點不想去看《八佰》,果真,聲音震耳,戰斗的血腥和激烈。好幾次,我都是捂住耳朵,媽媽問我,你害怕,靠著我,我搖頭耳朵捂得更緊了,我才不靠呢,都初中了,我要鍛煉一下自己的膽,看看是否可以克服。不過,看著看著就完全被電影的戰爭場面和特效,深深地震撼到。它是一部完全可以媲美好萊塢《斯巴達三百勇士》的中國式戰爭電影。
這是一場政治博弈的戰爭,僅僅只擱著一條蘇州河,就活生生的演繹著天堂和地獄的故事。一邊的紙醉金迷,另一邊的奮勇抗敵,中國的軍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在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對岸的同胞。
如果沒有強大和統一的國家,就必然會遭襲外敵的侵襲;如果沒有軍人不計犧牲的'奮勇殺敵,就沒有對岸和平安穩的生活。
八十八軍最后的堅守,雖然僅僅只是淪為政治博弈的籌碼,但此一役打出了國軍的壯烈,也激發了對岸所有百姓強烈的抗日情懷,就猶如星星之火一般。小女孩,向對岸軍人行一個敬禮,無數國人涌向柵欄,手伸向在戰斗中的軍人
看完電影,意猶未盡,很值得觀看的一部國產大片呢!
《八佰》觀后感 25
對于我們而言,什么樣的人算英雄呢?大概是那些明明可以逃避可以安穩卻甘愿踏出舒適區,去像笨蛋像傻瓜一樣不顧一切的追逐自己的信念、追逐自我的人吧。電影《八佰》故事的開頭便是給了我們這樣的感慨,四行倉庫的背后擁擠著無數的上海市民,燈火闌珊,而四行倉庫的正前方,借謝團長的.話來說,前方便是地獄。
160分鐘左右的時間內,置身于82年前那個特殊戰場,蘇州河兩岸,一邊是繁華的英美租界,一邊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奮戰的四行倉庫。用最簡潔的空間重建,即實現了對整場戰役的全方位還原,解決了戰爭片最困難的微觀戰場與宏大敘事之間的矛盾。這樣舉重若輕的結構,甚至連《敦刻爾克》也無法做到。
影片最后一匹白馬從廢墟中走出來,這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就像看了影片之后你明白了今天的新中國。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由戰士們的鮮血渲染出來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懂得珍惜,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所以我們更要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能為社會為國家有貢獻的人。
《八佰》觀后感 26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則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這就是電影《八佰》所呈現出來的一種絕望與希望纏繞震撼畫面,更是民族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
影片中蘇州河隔開了租界和四行倉庫,隔開了浮于表面的繁華與令人戰栗的荒蕪,這一反差確實讓人心酸與憤怒。天堂充斥著愚昧與麻木,地獄充滿了不屈與堅守,承載著我們民族的希望。
交戰中面對日軍子彈難以攻破的鋼板盾牌,戰士們義無反顧地將自己裹滿炸藥,一個個從樓頂無畏地跳下掀開鋼板并引爆自己來消滅日軍。正是這聲聲爆炸聲,乍醒了河對岸愚昧又麻木的民眾。此時民眾開始為戰士們捐贈物資,他們燃起了愛國激情。在取得了這場艱難斗爭勝利之后,戰士們毅然決然地升起紅色的'國旗,他們知道這樣做定會激怒日軍,即便如此,也不退縮,更是不惜用身體去擁護國旗。在戰士們不屈不撓的守衛下,最終飄揚的升起在倉庫樓頂,這一幕更是喚醒了民眾的愛國情懷。
影片的最后,在廢墟中踏出的帶著血紅色的傷口白駒,正是象征著這場戰,更是象征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
最后我想說;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國恥,吾輩當自強。
【《八佰》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八佰感悟 電影八佰觀后感09-14
《八佰》觀后感01-31
《八佰》觀后感09-10
《八佰》的觀后感03-14
《八佰》觀后感01-22
《八佰》觀后感01-29
《八佰》觀后感01-31
《八佰》觀后感01-27
《八佰》觀后感01-28
《八佰》觀后感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