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觀后感(通用14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1919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1919觀后感 篇1
壓抑了近80年之久的恥辱與仇恨在1919年6月28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爆發了,中國人民第一次向世界列強說“不”!
在巴黎和會這個分贓的會議上,各國列強只為自身利益考慮,對中國提出的合理要求置若罔聞,無視中國人民的利益,無視中國人民的呼聲,更無視中國人民的憤怒與仇恨,赫然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利轉讓給日本,這是列強對中國人民最大的輕視與侮辱。
是的,弱國無外交,弱國談什么外交,只能任人宰割。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國絕不能是弱國!中華民族有著無與倫比的傲骨,它不甘落后,正努力發展,奮起直追。一個優秀的中國外交官的一聲“不!”,代表著中華民族的不屈!
看著列強的士兵舉起屠刀,看著千萬中國英魂埋骨異鄉,看著列強無視中國的主權與利益,看著日本的囂張氣焰,看著全國上下所做的努力付諸東流,中國人民的憤怒被點燃了,被引爆了!
確實,看著國內外的人民為中國獲得應有的權力而英勇犧牲,面對列強咄咄逼人的囂張氣焰,我們的憤怒,還能壓抑嗎?不,我們不能了,但我們別無他法,只有努力發展自己,增強國家的實力,盡快地從一個被欺的“弱國”這頂沉重的帽子下,掙脫出來。
歷史的車輪可以驗證,中國的人民可以驗證,全世界的人民可以驗證,在今日,中國不是弱國!
我的1919觀后感 篇2
電影開始,屏幕上現出大大的“我的1919”,我想這個“我”是指誰。就電影本身而言,它可能是在刻畫個“真正剪掉辮子的中國人”、個杰出的外交家—顧維鈞。但這個“我”又何嘗不可為中國或世界。我們故且說“中國的1919”吧。
本來就是帝國主義圍繞著爭奪霸權和殖民地展開的激烈斗爭,本來就是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本來就是中國許多血肉之軀參與的戰爭,本來就是中國代表在國際法庭上據理力爭起效。但是,句“弱國無外交”,中國的山東或許還有我不知道的地方就只能在列強的鐵蹄下掙扎了。在個弱國里有幾個精明愛國的有識之士又有什么用呢?所以,那么多的愛國青年只有用鮮血來激起什么或證明什么。最后,中國第次拒絕在國際性和約上簽字。
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中國恢復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在上海簽訂了《中美聯合公報》,中美關系開始正;M辏腥瞻罱粚崿F正;。這是新中國在外交上的些成就,我們看到以后就像鋒利的堅冰慢慢融化了。我們不禁要想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對,是中國在慢慢強大起來。
所以,我們只有銘記教訓,強壯自己,中國才能走好,單靠滿腔的激情是遠遠不夠的。
我的1919觀后感 篇3
不久之前,在德育基礎課上,老師給我們放映了一部非常精彩的影片——我的1919。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巴黎和會時期,我國北洋政府的時任外交官顧維鈞、陸徽祥等為了爭取祖國東北的合法權益而所做出的鮮為人知的艱辛努力。
看完這部電影后,它所留給我印象最深感受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的話那么一個是心寒,一個是震撼。 1919年,從國家這個大背景上也能推斷出小至個人的生活經歷。當時的北洋政府頭子袁世凱一心只想當皇帝,并為此早已和協約國日本簽下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把當時生活悲慘的老百姓更是推向了水深火熱之中,全國一片哀鳴。好不容易等來了中國作為戰勝國而參加的巴黎和會,可結果呢,中國不僅沒能收回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反而又將落入日本之手!作為一個富有強烈愛國之心而有才華橫溢的年輕外交官,顧維鈞當然不會聽之任之,只會傾盡其所能來維護祖國的利益。但讓人可悲的是當他運用其過人的機智與學識在與日本代表的辯論中大獲其勝并贏得會議全場的熱烈掌聲后,面對的卻是膽小怕事的同事們的非難。和這樣的人共事已經夠心寒的了,可更讓他心神俱碎的是來自政府甚至是同胞們的責難!一面是自己艱辛的為國家所做出的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而另一面卻是自己政府發。
我的1919觀后感 篇4
看了《我的1919》這部電影之后給了我很大的感觸,我的心靈在不斷地被震撼著。這樣的震撼不僅僅來源于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尊,也來源于對那些懦弱虛偽的國民的憤恨,更來源于對顧維均的人格魅力的欽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征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么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讓我深刻體會到 “弱國無外交”,國強才有說話的權利,只有強大了,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弱國無外交”,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我們必須銘記,并以此時刻提醒自己國家強盛才能立足世界,才能有話語權。國家要強盛這就需要國人共同努力,更需要我們青年一代去建設。這就要求我們這些有學問、有理想、有體魄的現代青年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勤奮地工作,眾人齊心,心領神會,思想統一,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并時刻牢記以國家利益為重,跳出自我的小圈子,走向社會最前沿陣地,大膽與為富不仁的現象作斗爭,與貪腐、與弄虛作假、與橫行霸道的行為做斗爭。
中國雖在快速發展,但相對于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我們應以史為鑒,記住弱國無外交!在這個和平年代,我們更需要這句話常響耳畔。須知未雨綢繆,須知居安思危,或許是臥薪嘗膽。
我的1919觀后感 篇5
今天下午我們整個初二年級在大禮堂觀看了紀錄片《我的1919》。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云,同時也說明了”弱國無外交”這樣條真理。影片著重表現和描寫;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
影片充分表現了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于挺起胸膛,第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時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那么,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塊懷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群敵,在世界強權政治的大環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我們都應該向前進。憤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那只能夠盲目的麻痹自己。死亡也解決不了問題,那只是懦弱的表現。創造,拿起手中的工作。因為我們在推動這個社會!
我的1919觀后感 篇6
“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這是電影《我的1919》中的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駁斥日本竊取我國山東主權的慷慨陳詞。在這次會議上,顧維鈞分別從歷史、地理和文化方面駁斥了日本的種種狡辯,使日本代表啞口無言,狼狽不堪,并博得了在場與會各國的熱烈掌聲。
然而,巴黎和會畢竟是戰勝國的次分贓會議,美、英、法三國竟不顧中國代表的反對,將山東主權出賣給了日本。
為什么美、英、法三國膽敢無視事實出賣中國?是中國的代表團沒有努力嗎?不是。是中國政府自愿將山東拱手相讓嗎?不是!是中國人民神情麻木,沒有抗爭嗎?不是!都不是!那是因為中國國力弱小,國家積貧積弱,使人家小覷!縱有千千萬萬像顧維鈞這樣的外交官又如何!縱有千千萬萬像肖克儉這樣為了國家民族甘愿自我犧牲的志士又如何!縱有千千萬萬憤怒的中國人民又如何!能言善辯,據理力爭,以死抗議,換來的只是拒絕在喪權辱國的和約上簽字,卻不能換來中國主權的完整。
弱國無外交!
在當今,雖然是和平年代,但我國仍受美國霸權及日本的威脅,我國還尚未完成統,因此我們必須全力發展經濟,才能使中國崛起,民族振興,才能使我國在外交事務中擁有強有力的后盾。
我的1919觀后感 篇7
為迎接五四青年節,106車間團支部組織青年員工觀看電影《我的1919》。一群年輕人圍坐在車間會議室,觀看這部講述一段真實歷史的愛國影片。觀看過程中,我們時而憤慨,時而激動,恨不得投身到那個燃燒的年代,從未體會到愛國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這就是“五四精神”真正的源泉。
1919年中國爆發了倡導科學、民主的“五·四”運動——這是中國接觸了西洋文化所孕育出的一段文化歷程,它標志著中國現代史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在“五·四”運動直接的影響下,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團拒絕在合約上簽字。
影片主要通過顧維鈞作為中國政一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這一幕幕真實的畫面不禁把我們帶回到過去那段燃一燒的歲月,雖然不曾經歷,但卻不能忘記。歷史帶給我們的教訓和激勵是我們最值得銘記的。
我們這青年的一代,請挺起我們的脊梁,抬起頭,將這樣的精神傳承。我們都是祖國培養的新一代,努力投身到工作和生活中,燃燒我們的激情,為祖國美好的明天灑下我們青春的汗水。
我的1919觀后感 篇8
《我的1919》看了這部愛國電影,感觸挺深的,不僅僅是因為顧維鈞,也不僅僅是因為肖克儉,而是因為我是二十一世界的新青年,是祖國未來的一份子,我是一個有血有淚,有愛有恨的中國人。而我也相信,肯定會有很多有志青年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我的1919》帶我們回到了那個戰亂平息后的時代,1919承載了太多太多。中國人民還我河山拒簽條約的請求,中國代表團唇槍舌戰對決帝國主義的爭辯,中國政府的妥協退讓。我敢說在巴黎抗議的中國人都是勇敢的。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山東的愛,對中國的愛,對中國魂的詮釋。書寫了一張凄烈、壯美的歷史畫面。一句“他們欺騙了我們”道出了列強的真正嘴臉,好一群剪了辮子的中國人!
弱國無外交,這是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一戰結束后,作為做出重要貢獻國,出席巴黎和會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反而由五個席位減少到兩個席位,顧維鈞等人為此據理力爭,卻終究沒能爭取到另外該屬于我們的位置,更可氣的是由中國代表團提出關于歸還中國山東主權的問題時,受到了日本的反對與阻撓。而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的.。
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是我想說的,也是我們應該要做的。
姚明,籃球明星,豐田找他做形象代言人,酬勞是2000萬美元,相當于1億6000萬多人民幣,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姚明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直接兩字:不行。就像顧維鈞在國際交際場上,如果接受日本代表團的賄賂,就可以享受很大一筆財富,但是顧維鈞沒有,姚明也沒有。因為他們沒有忘記國恥,他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們堅強,他們有勇氣,他們骨子流著同樣的一股熱血中國血。
相反的,現在依然也有很多讓人失望的故事。我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篇報道,一復旦20多歲的女大學生和一70多歲的外國佬談戀愛,而且還把一些親密的照片發到網絡上,雖然現在是婚姻自由的年代,但是她們又沒有想過這會有什么樣的影響?這是一個物欲橫流的年代,更多人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她們沒有骨氣,她們見利忘利,她們忘記了中國曾經的傷痛,中國曾經的恥辱。
中國需要強大,更是在于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我們必須要挑起這個重擔,而且,我相信,我們能夠做好!
我的1919觀后感 篇9
回首那一刻,耳畔是否還能聽得到那一聲聲動人心魄的吶喊與口號?驀然轉身的那一瞬,是否還能看得見天邊那一抹如烈火燃燒般的殘陽?母親啊!多少次,多少次輾轉于災難與屈辱中,又有多少次,多少次傷痕累累地站了起來,因為你有一群勇敢的兒女,一群敢于拼搏,敢于反抗的兒女!是他們一次次地將中國從危難之中解救出來,他們所表現出的勇氣和力量震撼著整個世界,一個個堅定不屈,昂首傲立的身軀共同支撐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與驕傲!
當歷史的車輪輾過1919年的時候,巴黎和會的談判桌前,英、法、美等強權國家不顧及身為戰勝國的中國的利益,在《凡爾賽和約》中,竟決定將本應屬于中國山東半島主權割讓給日本!消息一經傳出,中國憤然了,中華兒女憤然了,如此屈辱怎能忍受?而北洋政府的軟弱無能更是令所有國人感到震驚!
巴黎廣場上那團自焚的烈火,燃起了中華的憤怒!爸袊荒軟]有山東,一如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
于是,一幅幅標語走上街頭,強烈要求中國政府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為爭主權,內懲國賊”,“拒絕在和約上簽字”,“還我青島”……在中國學生的帶動和感染下,工人、商人、市民紛紛走上街頭,加入了拯救中華主權的運動中,出現了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的“三罷”運動,將整個運動推進了高潮!最終,迫于壓力的中國北洋政府沒有在和約上簽字,中國第一次對強權說出了“不”!
這種種舉動,向世界宣告了中國人民堅強、勇敢的一面,中國人民憑借著信念與決心向強權說“不”,中國,不會被磨難摧毀,中華兒女也不會低頭,這是不會被改變的,即使在強權面前,也從不動搖!
在聲聲的奮喊中,體現出了中華兒女大無畏的民族氣節,中國人民是自尊的、自強的,中國的領土主權不是任憑誰宰割的,中華兒女是永遠不會屈服的!
我的1919觀后感 篇10
17世紀中葉,隨著英國資本主義階級革命的勝利,資本主義制度在西歐紛紛確立,資產階級為擺脫自身經濟危機,不斷地開拓殖民地。到19世紀四十年代,在中國的大部分近鄰地區和國家先后淪為殖民地,他們將魔掌伸向了我們地大物博的中國。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中國蒙受了奇恥大辱。從鴉片戰爭到1919年,帝國主義通過軍事侵略和外交訛詐,強迫中國簽訂了70多個不平等條約和協定。
然而在眾多的不平等條約中,最令人憤恨的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列強竟絲毫不顧及中國的尊嚴和權利,把作為戰勝國的中國的領土割讓給領略日本。
中國人民爭取過,赴法談判代表團努力過,可最終中國山東的割讓寫在了協定上,眾多的帝國主義代表也在協定上簽了字,但是,衰落的中國不表明她精神的衰退!中國,仍然有著熱血的青年,有著反抗的青年。最后的會議上,我們聽到的是中國代表的這樣一段話:你們憑什么,憑什么把中國的山東送給了日本人!中國人民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我想問問,這樣一份喪權辱國的合約,誰能接受!所以,我們拒絕簽字。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重的一天。
是的,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重的一天,但我們更不會忘記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中國的精神仍然在煥發她的氣息。
記住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展望未來。今天我們中國在中國人的不斷奮斗中不斷走向富強。今天的中國已不是往昔那任由帝國主義宰割的中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天的中國,是蘇醒的雄獅,是躍躍欲飛的蛟龍。作為當代中國大學生,我們應銘記歷史,同時努力學習,為把我國建設成為更富強的國家。
我的1919觀后感 篇11
回首那一刻,耳畔是否還能聽得到那一聲聲動魄的吶喊與口?驀然轉身的那一瞬,是否還能看得見天邊那一抹如烈火燃燒般的殘陽?母親!多少次,多少次輾轉于災難與中,又有多少次,多少次傷痕累累地站了起來,因為你有一群勇敢的兒女,一群敢于拼搏,敢于的兒女!是他們一次次地將中國從危難之中解救出來,他們所表現出的勇氣和力量震撼著整個世界,一個個堅定不屈,昂首傲立的身軀共同支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與驕傲!
勇敢、堅定、不屈、奮斗,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國魂。
當歷史的車輪輾過1919年的時候,巴黎和會的談判桌前,英、法、美等國家不顧及身為戰勝國的中國的利益,在《凡爾賽和約》中,竟決定將本應屬于中國山東半島割讓給日本!消息一經傳出,中國憤然了,中華兒女憤然了,如此怎能受?而北洋的軟弱更是令所有國人感到!
巴黎廣場上那團的烈火,燃起了中華的。“中國不能沒有山東,一如不能沒有耶撒冷!”
于是,一幅幅街頭,強烈要求中國在和約上簽字!“為爭,內懲”,“在和約上簽字”,“還我青島”……在中國學生的帶動和感染下,工人、商人、市民紛紛街頭,加入了中華的運動中,出現了工人、學生、商人的“三罷”運動,將整個運動推進了!最終,迫于壓力的中國北洋沒有在和約上簽字,中國第一次對說出了“不”!
這種種舉動,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堅強、勇敢的一面,中國憑借著與決心向說“不”,中國,不會被摧毀,中華兒女也不會低頭,這是不會被改變的,即使在面前,也從不!
在聲聲的奮喊中,體現出了中華兒女大無畏的民族氣節,中國是自尊的、自強的,中國的領土不是任憑誰宰割的,中華兒女是永遠不會的!
1919年已被歲月鑄成歷史,但5月4日,這個會讓我們銘記一生的日子,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不磨滅,五四,將如一棵常青樹,深深駐扎于每個中華兒女心中。頑強、勇敢、堅定不屈,這就是國魂,永遠不會改變!
我的1919觀后感 篇12
眾所周知,1919年是我國近代史很重要的一年,是新民主主義和舊民主主義的分割線,具有歷史意義的五四運動就是這一年發生的。而電影《我的1919》就是講述了這一年發生的事情。這部電影是我高中時學校組織看的,今天又把這部電影看了一遍。算是重溫一下這段令人氣憤的歷史,也有許多和當年不一樣的感受。
《我的1919》講述了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由陳道明扮演的本世紀初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全權代表參加1919年巴黎和會的種種經歷和他的摯友肖克儉,為抗爭列強,為討回正義,在凡爾賽宮廣場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參加巴黎和會前,中國以為這是一個機會,作為一戰戰勝國的我們有權利讓他們給我們的屈辱一個公正的判決,可我們得到的是什么?會議開始前,中國參會的五個席位減到兩個。中國代表團希望德國歸還山東省,取消日本強加的“二十一條”,可是我們得到的又是什么?遭到拒絕,山東省的一切特權轉交給日本……這一切只是讓我們深深地感到遺憾和無奈,總結起來只有五個字:弱國無外交!
我印象最深的是顧維鈞在和會上中文發表的演講,他拿出會前撿的牧野先生的金懷表,說是牧野先生進入會場之前為了討好他,爭奪山東的特權送給他的。當牧野先生說他無恥時。他又說“牧野男爵憤怒了,他真的憤怒了,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表,那么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個山東,山東省的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四萬萬中國人該不該憤怒?我想問問,日本的這個行為算不算是盜竊,是不是無恥?是不是極端的無恥?”后來他又言辭激烈的強調“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樣!”
看到這段我首先對顧維鈞的外交手段和機智表示欽佩,就像當時會議代表們所說的,他像老鼠一樣聰明,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從他激烈的言辭中我們也深深感到他的愛國情懷和對不公平待遇的氣憤。我為中國有這樣一位有勇有謀的英雄感到自豪。然后是對日本的無恥行徑表示憤慨,更對列強的行徑表示無奈,和主權完整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巴黎和會并不是一次正義的審判而是帝國主義無恥的分贓場所。我不明白山東省是中國的領土,他們有什么權利把山東送給日本,中國在他們眼中到底是什么?弱國沒外交,那連基本的尊嚴都沒有了嗎?
另一段印象深刻的就是影片接近尾聲給時肖克儉在凡爾賽宮廣場的自焚,熊熊燃燒的烈火中英法美三國國旗付之一炬,他用犧牲自己生命的方式表達了對合約的不滿,他把自己的滿腔熱血獻給了深愛的祖國。
我想到了弱國的悲哀,沒有在國際上占據地位,所以我們連保存自己尊嚴的眼里都沒有,只能任人侮辱,得到的只有拒絕。我們也為當時北洋政府的無能與軟弱表示氣憤,那樣的合約竟然還準備簽字。不過,我們也看到了中國人民的愛國情懷一直的都在,不論是在哪。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這次會議是五四運動的直接導火索,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轉折點。
中國這次外交失敗有意義的,他讓我們深刻的明白“弱國無外交”的悲哀,讓我們感受到被列強欺辱的無奈,我們能做的只是讓自己變強,讓他們再不敢輕視。弱國無外交,這五個字教會我們太多,而我們為此也付出了太多,歷史記載的是過去中國為此所付出的代價,而我們要做的是書寫祖國美好富強的未來!
我的1919觀后感 篇13
歷史讓憤怒又一次出現在了1919年的法國巴黎。只見一群外國貴族正在參加一個室外會議,主持人正在說“中國代表顧維鈞先生因……”,一輛黑色的馬車飛奔而來,車上做的正是這位具有紳士風度的中國人——顧維鈞,中國赴巴黎和會的五個代表之一。作為戰勝國的中國,他趕赴巴黎和會,為了中國人的主權,為了中華民族的尊嚴,然而他感受到的卻是落后挨打的悲哀,肩負著弱國子民的悲憤。
作為中國代表的他應以何種態度來面對呢?面對外國代表所提出的“中國在戰爭中未傷一兵一卒”,他從容不迫,拿出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了中國人民在戰爭中的付出,一座座的墳墓,滿載著中國人民沉痛的悲憤,滿載著不可改變的既定事實。這一切,使外國代表啞口無言。影片中顧維鈞的發言“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如同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不僅使當時的與會代表掌聲如雷,也使今天的我們為之全場鼎沸。他的言辭鏗鏘有力,包含有憋屈在心的個人憤恨,更是壓抑已久的整個中華民族憤怒的爆發。顧維鈞面對日本代表的威逼利誘,泰然處之,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這種不為利誘所動的精神多么可貴啊!法國女士讓娜在顧維鈞被人民的呼吁壓得快要喘不過氣來的時候,她說“他和你們同樣愛國”,聽!這是出自一位外國友人的憤怒。
“是人民把你放置在一個固定的坐標位上的”,對于影片中肖克儉等人的愛國行為,我們就不難理解,有誰能說肖克儉的自焚犧牲毫無價值呢?沒有人能這么說。雖然他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他在努力的喚醒著周圍的人民,喚醒著人們的愛國意識。他有權力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自己的內心情感。他呼吁著、維護著自己祖國的主權。所以說它是偉大的!叭鯂鵁o外交”,這是何等的不公平!巴黎和會中唯獨中國是在戰勝國中沒有得到任何戰爭賠償的國家,也是在凡爾賽和約中唯一沒有簽字的國家。這是中國人憤怒的表現。
“中國人是永遠也不會忘記這沉重的一天”,弱國無外交嗎?弱國更需要用外交手段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巴黎和會上的那一幕,久久地在我的心頭縈繞。弱國無外交,落后要挨打,這一慘痛的教訓,使我明白了許多。就讓這沉痛的教訓停留在歷史的1919吧!歷史已成歷史,憤怒激勵著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也永遠也不敢忘記這慘痛的歷史,回歸現實,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迎接挑戰!
我的1919觀后感 篇14
一九一九,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分界線。
一九一九,中國人第一次向列強說:“不”。
一九一九,有太多的中國人走向了絕望的邊緣,也有太多的中國人走出了抗議的第一步。
《我的一九一九》,苦難的一九一九,恥辱的一九一九,振奮人心的一九一九,因為中國最廣大的青年走向了抗爭奮斗,不論工人學生,不論貧窮富貴,不論民族地域,于是五·四成為他們不朽的豐碑。
當肖克儉跪在英美法的國旗面前,用熊熊烈火將自己燃燒,那時憤怒的火焰,四萬萬同胞的憤怒的火焰,那也是最深沉的悲歌,那是在弱國無外交面前的悲痛。中國,作為一戰的戰勝國,卻不能收回本國應有的主權,德國占領的山東半島在巴黎和會上劃分給了日本,中國的主權變成了列強的盤中餐,成為他們相互交易的砝碼、贈送的禮物,他們完全無視中國人民的感情,中國人的憤怒。這一切只源于兩個字:貧弱。
一九一九,正是我國內憂外患的災難時期,國內軍伐混戰,各地擁兵自重相互爭戰,國外則面臨著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他們正在中國落多交通權,經濟財政權,近而提出了更為苛刻的領土主權要求,這一切都是因為中國在經濟、科技為主的綜合國力上源源落后于西方大國。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任人宰割。恥辱的歷史使我們悲憤,恥辱的歷史更應該使我們銘記責任、吸取教訓。
眼前依然難以忘懷他在烈火中的視死如歸,他堅毅的目光,似乎要告訴世界:中國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國人終有一天回洗刷今天的恥辱,沉睡的東亞之獅一定回站起來;秀遍g,淚水已經充滿了眼眶,一個人可以有太多的選擇,可以富足可以安逸,可是是怎樣的一股力量怎樣的一份堅毅使他遠離故土,使他將自己的生死置之肚外,在富足面前他選擇了漂泊,在安逸面前他選擇了冒險,在一己之愛面前他選擇的祖國之愛,這樣的胸懷這樣的氣魄,因為他心中裝者祖國。
今天,世界正處于總體和平的大環境之下,但是各國之間的競爭并沒有因此而減弱,它以新的形式在新的領域,展開著更為激烈的斗爭,經濟侵略、文化侵略也帶給了我們心得威脅。而我們是青年的一代,先輩的努力使我們有了安定舒適的生活,我們應該無愧于我們所享有的幸福和安定生活的富足不該使我們喪失斗志和迷失起碼的信仰。
畫家之責在于盡顯自然之美,歌者之責在于譜寫生命之音,青年之責在于壯祖國之強大。今年是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八周年,八十八年一晃而過,也許肖克儉的尸體已溶解在深厚的泥土中,也許他的尸骨正滋潤著一株幼苗,也許正如這株幼苗一樣,他的精神正感染和帶動著新的一代人。
還記的他留給自己妻子的那句話“梅,回祖國去吧,那里正在燃燒!”我們這青年的一代,挺起我們的脊梁,抬起頭,將這樣的精神傳承。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吧那里正需要我們,那里正期待著我們的燃燒。
【我的1919觀后感(通用14篇)】相關文章:
我的《孔子》觀后感01-22
我的長征觀后感500字_觀后感02-07
《我的戰爭》觀后感作文11-28
《我的長征》觀后感15篇01-26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15篇01-24
《我的長征》觀后感作文1200字08-28
我的青春我的夢作文(通用39篇)01-24
我的未來我的路作文通用14篇12-29
《舞出我人生》電影觀后感01-22
有關《我的長征》的優秀觀后感500字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