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觀《我的人生我的課》有感

時間:2021-12-30 12:18:03 觀后感 我要投稿

觀《我的人生我的課》有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我的人生我的課》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我的人生我的課》有感1

  《我的人生我的課》是最近看的一部紀錄片,講述了對現行教育體制的反思與改革中初見的成效體會。其中的很多觀點與案例給予了我啟示,《語文課》中關于閱讀的重視與思考,教育改革教師馬小平老師的感人事跡與他病重時寫下的遺作《叩響命運的門》,都揭示了閱讀與閱讀數量、閱讀質量的重要性。第二節《數學課》提示了培養數學興趣與奧數的關系,要想學好數學關鍵所在是興趣,不僅僅是數學,無論哪門功課,興趣都是中心。印度教學中以游戲開始培養起了孩子們對于數學的興趣,看似枯燥復雜的心算題,對于印度的學生來說,答案是每個人可以脫口而出的。

  蒙特梭利在引導興趣,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優勢。在美國,6歲就要進行職業能力規劃測評,幫助他們的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以便可以為自己選擇不同的學業道路職業道路做好鋪墊。《英語課》的主旨和前面所述類似,不要簡單的將英語好的人等同于國際化人才,然后英語仍然是重要的工具之一,只不過不要機械化的應試,而要將其融入生活,融入學習,融入孩子的語言體系中去。《體育課》毫無疑問著重說明了一個人身體素質的重要性,片中提到了伊頓公學的宗旨:運動第一,學習第二。的確,很多在體育草場體育競技中培養的品格習慣,會對一個孩子今后的人生產生重要的積極的影響。這點我也深感同意,因此強健的體魄,真心擅長某項或某幾項體育特長,不是為了加分,而是為了他的人生更加豐富精彩。《生活課》用了假如這個詞,是因為目前中國對待這門并沒有特別重視,這方面,國外無論歐美還是亞洲的相當一部分國家又一次走在了我們前面,從9個月起的生活家務能力,動手能力,生存能力,安全意識等等其實都與日后成為完整的“人”關系密不可分。

  片中種.種提到的觀點很多都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只不過它更加系統,更加成熟也相對全面。上面提到的幾門課程不僅是學校的課程,更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課程,要讓他們真正發自內心的感興趣,喜歡上他們,結合孩子天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培養起一代快樂陽光、身心健全的孩子們。真希望國家重視教育改革的這道列車可以加速前行,滲透到各大幼兒園、小學、初中乃至高中,希望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們可以搭上他的車次,載著眾多家長的期望!

觀《我的人生我的課》有感2

  現在的家長從孩子出生起就不甘于讓孩子落后,生怕輸在起跑線上。幼兒時期要給孩子買好的嬰兒用品、孩子上幼兒園了就開始學習英語、舞蹈等。到了上小學,更是一股腦的學起來奧數,初中、高中階段是無時無刻的做題、補課。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但是在孩子們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段內他們都收獲了什么?紙面上的知識和家長的期望罷了。了解幼兒教育的都知道《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這本書指導孩子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的成長。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如今很多家長還不能理解為什么幼兒園會教這些“沒用的”而不多教孩子拼音、算數。過大的學業壓力對成長是很不利的。熬夜學習、和同學比較學習成績等,從身體和心理方面都不利于健康發展。眾所周知,歐美學生單純比應試考試或許很難超過中國學生,但是他們的優勢在于靈活的思路。不會做題可以練,靈活的思路可不是想練就能練成的而是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塑造而成的。

  紀錄片中,專家講到“做多就是少,這個學得多了,其他的就一定少了,然而少的恰恰是這個階段他最重要的東西”。由此可知,不知道多少未來的科學家被家長扼殺在奧數的世界中了。專家還通過類比短跑與長跑的區別闡述了教育應該像是長跑,比的不是起跑而是過程,重點是后勁的發力。素質很重要,名次不是很重要。興趣是想要取得進步的必備條件,沒有興趣而硬學往往會適得其反。

觀《我的人生我的課》有感3

  觀看了《我的人生我的課—數學的焦慮》后,我深有感觸。現實生活中的確有很多數學培訓班,遍地都是,有市場就有需求,不管這種需求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如果說小孩還無法確定,那作為家長總得有些思考吧,如果孩子根本就不喜歡,家長為了升學而迫使孩子學習,那是家長的失誤,如果孩子的確有一定的天分,那開發孩子大腦,有機會、有能力送孩子進行學習,讓孩子參加一、兩項課外學習也未嘗不可,畢竟現階段小學教育也是普遍性的教育,難道不參加課外學習,僅僅完成老師的作業就能很好的發揮興趣愛好嗎?

  節目中有采訪者提到,興就是興奮、趣就是有趣,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是學生和課程之間最寬闊的橋梁。作為一線老師,也要認真反思這個問題,每一個人的時間與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就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從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出發,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讓孩子喜歡學習樂于學習,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但如果孩子真的不喜歡數學,我們又能怎樣了?整個教育體制不改革,孩子有能如何呢?

  看到節目中說杭州一中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選修科目或者跨級學習,我好羨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能聽從內心呼聲,有所選擇,這樣的學校有普及嗎?如果小學階段都能普及,那現在的小學生也不用那么累了?

  如果很多都無法普及,那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盡己所能,在以后教學中,時刻關注孩子們的喜好,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進行教學,讓學生愛上學習,愛上數學,進而愛上生活,快樂的成長。但我們捫心自問,能讓100%的學生都喜歡數學嗎?

觀《我的人生我的課》有感4

  《我的人生我的課》是學校在書香周二統一組織觀看的,我們看的是其中一期《如果有門生活課》所有的教育家,所有的數據資料,所有的教學案例都不約而同指明語文的魅力呈現在于“閱讀”。而閱讀對于幾十年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生命質量顯然就和我們學校的教育緊密聯系。因此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復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如果的確是這樣的話,每一個人的前十幾年人生都是非常的重要,而每一個人的前幾十年都是在學校度過的,他們的生命質量顯然就和我們學校的教育緊密聯系。

  新教育認為,一個人的成長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閱讀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動,新教育將“營造書香校園”列于六大行動之首,并已經將它細化為若干具體的子項目,有效地解決了不同年級、性格與性別的學生,不同水平與學科的教師分別該讀什么和怎么讀的問題。

  改變孩子對學習的興致,讓他們在課堂上找到語文的魅力,只能致力于閱讀。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踐行這個理念,相信種子,相信歲月。我們播撒下閱讀的種子,只在長長的歲月里靜靜的等待。

  因為——這將承載一個民族的希望。

【觀《我的人生我的課》有感】相關文章:

觀《我的母親趙一曼》有感12-31

觀《我和我的祖國》有感15篇12-25

我的苦難觀作文11-24

觀美麗的大腳有感12-28

觀雷鋒有感的作文07-21

我的“共享”觀作文1000字01-01

我的金錢觀-1500字01-07

我的軍訓有感700字12-07

我的青春里有感動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