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霸王別姬》觀后感600字(精選10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霸王別姬》觀后感6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霸王別姬》觀后感600字 篇1
這部以京劇為題材的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熱鬧而又落寞,濃艷卻又慘淡。歷史與現時、真與假、善與惡、愛與恨,糾結纏繞,人世紛爭。他是陳凱歌早期導演的影片,可以說是堪稱經典,其中融入了人生,藝術,政治,歷史,情感等多種元素,仍顯得雜而不亂。這部影片改編于香港作家李碧華同名小說,集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兩岸三地的人力、物力、財力合作制成的影片,為陳凱歌贏得1993年度法國戛納電影節最佳電影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獲得被全世界認可的最高影展獎。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父剃去了頭發,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這是昆曲中《思凡》的一段,本來應該是“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父剃去了頭發,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可是不管挨多少打,吃多少苦,小豆子就是錯,就是改不回來,后來,小石頭拿著煙斗在小豆子嘴里一陣亂搗之后,流著淚的小豆子終于開口唱自己是個女嬌娥了。
也許,對于小豆子來說,這一句的改變意味著他心底里最后的一點尊嚴和領地徹底的失去了。從此后,他都演旦角,從醉打金枝中的公主,到牡丹亭里的小姐,再到霸王別姬里的虞姬,在戲里,他就是個女人。他的戲,讓成千上萬的人瘋狂。第一次,他唱虞姬的戲,在清末太監張公公的府里,那一次,也是第一次,他被不男不女的張公公變成了禁臠。也在那一次,他看見了那把好劍,那把他的`師哥夸個不停的劍。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我久久無法平復,我在思考為什么?我仿佛無法冷靜,這也許就是這部經典的魅力。
總之,生活本身就是一場紛紜復雜大戲。不是每個人都能找準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社會的大舞臺上,有不少人像程蝶衣那樣,因為各種原因而迷失自己,生活在鏡像界中;也有人象張國榮那樣,極易受周圍環境影響迷失自己,情緒郁積自殺而亡。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要迷失自己,在這場戲中每個人都需要找準自己的所要扮演的角色,演出自己的精彩,實現自己的價值。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出自納蘭性德的木蘭詞。霸王別姬終究是悲的,可程蝶衣到最后,終還是感激上天讓他遇見段小樓。
《霸王別姬》觀后感600字 篇2
由鞏俐扮演的菊仙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要人物,她是一個熱情、善良、正直、且敢愛敢恨的女子,雖然出身卑賤,但她有著比別人高貴的品格。她對愛情忠貞不渝,不管歷史的車輪碾向哪里,她的愛情從未改變,即使在那人性極度扭曲的時期,她依然執著,當她的愛人為了自己茍且偷生拋棄她時,她毅然用自盡的方式來給自己的愛情畫上了完美的句號,她才是真的勇士,是真正的人,是生活里真正的虞姬!
都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有的人入戲太深,不能自拔,最終只能選擇死亡來使自己得以解脫,張國榮如是也!哥哥扮演的蝶衣陰柔凄美、委婉哀怨、風情萬種,豈是一個絕字了得!借用劇中一句臺詞:“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悲,此境非你莫屬,此貌非你莫有。”恐怕連他自己都難辨到底是張國榮還是程蝶衣還是虞姬,此時此刻三人已完全融為一體,妙!實在是妙!“不瘋魔不成活”是劇中小樓對蝶衣說的話,用來形容張國榮也是不為過的。我們并沒有親眼目睹過明星風采,但從他的戲里不難看出,他是一個做事做人極為認真的人,認真到了一絲不茍的地步,以至于真的走火入魔了。到底做人做事要不要認真?這是我看完電影后一直思索的問題,我想還是要認真的,但不能認真過頭,不能認真到較真兒的.地步,物極必反。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正反兩面,這兩面是相互轉化的(呵呵,我們上高中時就學過的哲學道理,雖然那時我上這門課時總愛打瞌睡,也特討厭那個婆婆媽媽的老師,但該記住的還是記住了,哈哈……),好的有可能變成壞的,壞的有可能變成好的,就是這樣,所以做人做事還是要靈活掌握,不能失了為人的本分,也不能脫離了實際,那可就要成仙了,紅塵俗世便容不得他了!哥哥已經遠離紅塵修度成仙了,我們這些凡夫也只能在心里緬懷他,讓在仙境的他“風繼續吹”!如果你和我和我一樣還沒看過這部電影,那就趕快看吧,真是一部好電影!
《霸王別姬》觀后感600字 篇3
前幾天看完《霸王別姬》心情真的是挺復雜的,可能是因為這是我看過最好的電影了吧。
這部電影年代算得上比較久遠了,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沒看過的也應該看一下。故事開始是一個女人抱著小男孩去看戲,可能這個女人太喜歡戲了吧,所以才會不惜一切代價讓小男孩當上戲子,小男孩叫小豆子,在學戲時結識了小賴子和小石頭,但小豆子因為學不好總是被打,小賴子也是。后來他們逃跑了,并且一起看了一場戲,他們都很羨慕那些角兒,小豆子決定回去好好學,小賴子也跟回去了,盡管他知道卻還是怕打最終選擇了自殺。
小賴子自殺前往嘴里塞滿吃的的樣子令我很深刻,還有他那句“他們怎么成的角兒啊,得挨多少打啊?我什么時候才能成角兒啊?”,當下有很多人都是如此,盡管知道努力就有可能成功卻還是不愿努力。再后來就是小豆子和小石頭的感情越來越好,小豆子和小石頭都成了角兒,有了新的名字——程蝶衣,段小樓。
程蝶衣把師哥放在第一位,戲放在第二位,志同道合的人放在第三位,他很愛很愛戲,可以看出師哥在他心里的地位有多重要。段小樓逆來順受,也很愛程蝶衣,與程蝶衣相反的是他把戲和人生分的請清楚楚。
看了很多評論,有人說程蝶衣活在戲里,分不清戲和人生,可我卻并不覺得,他只是很愛段小樓很愛戲而已,他把戲和自己融為了一體,所以有人才說程蝶衣是真虞姬,段小樓是假霸王。
《霸王別姬》豆瓣評分很高,Top250排行榜第二,還獲得了一個什么獎(我記不清了),這些名譽都是很符合的。程蝶衣的飾演者張國榮,他在眾人心里的`地位不言而喻,他的演技令我吃驚,相貌更是,無論多少歲都風華依舊。《霸王別姬》是我看完第一部想找原著的電影,以后也一定會再刷很多遍。
同時也謝謝它,讓我認識了一個連罵人都帥炸的男人。
《霸王別姬》觀后感600字 篇4
中央戲曲學院導演的這一部《霸王別姬》劇很短,大概只有五十幾分鐘。介紹說這個劇獲得了亞洲大學生戲劇節的優秀作品獎。
這是我看的第二部京劇。和第一部看的京劇《傾國》一樣,都是在繁星戲劇村坐在第一排超近距離看的。看了這兩部劇,發現中國的戲曲文化真的有一種別樣的優美,演員精致的妝容、揮舞衣袖時翩翩起舞、配樂中琵琶等樂器動聽的聲音、演員沒說完一句臺詞后鼓給它增加更多動感。《霸》相比《傾國》,更加有動感,因此看著更歡樂。《傾國》節奏有點過于緩慢。演出結束后,演員請導演上臺,最驚奇的發現竟然坐在我右邊的是導演。我知道導演應該也是一個本科生,只是沒有想到我離導演是那么近。演出時我看到她拍照,我覺得看劇不是不能拍照的.么,有人拍我也拍。回想起來原來是導演拍自己的演員的照片!她說這是她們第一屆京劇班,都是一些大四的學生。這些大四的學生演的雖然只是京劇,但仍充滿動感。那四名演士兵的演員,在舞臺上蹦來蹦去,騰空翻躍,即使要傳達的是一個悲劇故事,但是總體感受是一個喜劇故事。劇中用兩面巨大的白布來當幕布,也當做河流的舞動,也給予舞臺不一樣的動感。總之,這個京劇賦予了傳統京劇不一樣的色彩。
結局有點倉促,我以為虞姬死后,虞姬的故事就結束了。但是她死后又重新出現在項羽面前,我不明白項羽仰望站在高臺的虞姬,傳達的是虞姬是一個夢了,他們人鬼世分隔了么。最后項羽的死亡也是用旁白敘述的,我覺得這樣的結局有點倉促。
項羽、虞姬的表演者動作有點僵硬,雖然厚厚的妝容讓人看不出表情的變化,但是延伸是犀利還是游離不定還是可以看出,畢竟只是學生,達到這樣的創意也不錯了。
《霸王別姬》觀后感600字 篇5
項羽與虞姬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從小《霸王別姬》的故事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他們兩人的愛情故事所感動。項羽每次出征打仗必然會帶上虞姬,虞姬的鼓勵也是項羽可以在戰爭中以少勝多的因素之一。雖然項羽身份顯貴,還自立為西楚霸王。可項羽始終只愛虞姬一個,而虞姬也只衷情于項羽,男才女貌傳為了歷史的一段佳話。
張愛玲在文章中把故事設定在項羽失敗的前一夜,運用了許多的環境描寫,來展現古時戰爭的場景與氛圍。在人物刻畫上,張愛玲對項羽更多的是運用外貌描寫和語言描寫來刻畫這一英雄形象,并且是通過虞姬的“眼睛”來進行展現的。而對于虞姬的人物刻畫上卻側重于心理描寫,全文便是通過虞姬的心理流動來推動文章向前發展的。在戰爭勝負難料的時候,虞姬的心里想如果項羽戰爭打贏了成為了“天下主”,那么項羽會不會移情別戀喜歡上別的.女人,自己會不會變成宮中的一件物品或者是擺設,獨自在冰冷的宮廷中慢慢的老去、死去。因此在虞姬的潛意識里,希望項羽失敗,那么這位身旁的大英雄就永遠只屬于她一人。當虞姬走出軍營看見山下劉邦的軍營,聽到了“四面楚歌”的哀怨之聲,她意識到項羽真的會輸得一敗涂地,還有可能喪掉性命,她又不忍看到項羽失敗了。張愛玲在文章里極力的表現虞姬的這種矛盾心理。
當項羽意識到自己會失敗,便決定把虞姬送給劉邦。因為項羽知道劉邦是一個貪財好色之徒,憑虞姬的美貌應該會對她不薄,項羽不忍自己心愛的人陪她一同送死。當虞姬明白項羽的用意后,她知道了,他永遠是屬于她的。為不拖累項羽,虞姬做了一個悲壯的決定,在項羽面前自刎而死,死在心愛人的懷中,那么她也永遠只屬于他了,忠貞不二,至死不渝。
《霸王別姬》觀后感600字 篇6
當一切開始就再難停下,紅色的幕布緩緩拉開,各類角色依次入場。被世人奉為經典的京劇曲目:《霸王別姬》就此拉開序幕。
那鑼鼓聲響起時,寓意著一場大戲的開始。故事已經遙遠到上一個世紀,由《霸王別姬》結緣,因《霸王別姬》結怨。而程蝶衣和段小樓就是這戲里的主角。
他們同是命途多舛的人,小小年紀被買入戲班子里學戲。在這段時間里,程蝶衣對他的師兄段小樓產生了一種似親人又似戀人的感情。他們憑借一曲《霸王別姬》相識,卻也因此而離別。
一道縹緲卻有力地聲音在程蝶衣的耳邊響起:“我本是男兒身,又不是女嬌娥。”隨著一次次的反抗,那嘆息終是落下,他終是向命運投降。
投降之后,是名聲遠揚。可程蝶衣的內心卻在煎熬,像是在泥沼中努力掙扎的魚兒,卻始終出不來。漸漸的.,他放棄了最后的抵抗。
樂聲響起,那種彌漫在空氣里的淡淡憂愁開始發酵,如癡如醉。伴著蝶衣的戲腔響起:“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身。”戲幕進入高潮。恍惚間,仿佛看見了狂傲不羈的楚霸王狼狽的逃至江北,虞姬自刎于霸王眼前。
《霸王別姬》講的是楚霸王和虞姬,又何嘗講的不是程蝶衣和段小樓呢?度過種種磨難,程蝶衣與師兄段小樓不再相見。彼此也不想主動認錯。
蝶衣青衣披身,不再穿著華麗的戲服,不在登臺唱戲。一切是那么可悲,雙方都活在回憶的舊夢里。時光在悄悄流逝,程蝶衣與段小樓彼此間的再次重逢,也只能一笑泯恩仇。他們再一次合作《霸王別姬》,隨著落幕的是程蝶衣的死亡。
臺上,《霸王別姬》正在謝幕。耳畔突然響起那帶著憂愁的旋律:時過鏡遷若再描一筆,無非是癡人入了夢…自娛,你若不在,我又豈敢,妄提往昔……
《霸王別姬》觀后感600字 篇7
當我緩緩按下屏幕上方的關閉鍵時,心中對影片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都怎么也關不掉。
由張國榮扮演的程蝶衣,是一個在現實生活中做夢的人。在他的個世界里,理想與現實、人生和舞臺,甚至是男與女、生與死的界限,統統被融合了,他達到了“不瘋魔不成活”的程度,戲里戲外不分,瘋狂地依戀著霸王、依戀著虞姬。癡迷在戲里,迷癡在現實之外,雖然,他受過器重,但卻由于他那病態的心里,頹廢到忘掉了現實的自我,鑄造一種飄忽、游離、無奈的凄婉人生。
曲終人散之時,我的心底空蕩蕩的,一種抑郁的情感堵塞在胸口。有一種遺憾,像一陣遲來的微風拂過心田,我不知道我在遺憾什么,也許是那看似追到的幸福,卻發現,那只是碎片的菊仙吧。
如果說戲是程蝶衣的夢的話,那么段小樓便是菊仙的夢,在時代的更替中,她且過人的機智維護著他的夢,維護著她幸福的根源所在。可是,她最終也沒能得到幸福。當段小樓講出不愛菊仙的話時,好的`夢破碎了,她的依靠沒了,她的人生底線徹底崩潰了,眼神里流露出的失望和那深深的空虛與茫然。于是,她穿上新婚時的嫁衣,走上了不歸路。
關于段小樓,我覺得他是個比較中性的人物,卻又是個極端矛盾的人,他為救別人自己的挨打,卻在被打時口口生生求饒;他突兀而梗直的苦惱日本人,卻出賣了自已的愛人。看似意料之外,仿佛又在情理之中。
六指、手冷、窯子的大衣、小癩子、科班、“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張公公、霸王、菊仙。腦中的《霸王別姬》又開始回放。
《霸王別姬》觀后感600字 篇8
影片講述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師兄弟,段小樓演生,程蝶衣演旦,兩人一向配合天衣無縫,尤其一出《霸王別姬》譽滿京城。師弟傾慕師兄,然而段小樓在認為該成家之時迎娶了名妓菊仙,自此三人圍繞一出《霸王別姬》生出的愛恨情仇開始隨著時代風云的變遷不斷升級,終釀成悲劇。
作為最優秀的影片之一,《霸王別姬》有太多太多感人至深的神來之筆。這部電影濃縮了中國近一個世紀的歷史,也是中國史上一個災難深重的時代。它把時代的轉換與人物命運的轉折緊密相連,結合社會性和民族性去表現人性的發展,又以人物命運來反映當時現實,使幾者達到完美融合。同時,《霸王別姬》生逢其時,在九十年代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大眾文化三足鼎立時期,它找到了極好的契合點。綜合以上種種,使此影片得以一直屹立于中國百年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
國際影評聯盟評委認為:《霸王別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國文化歷史及人性、影像華麗、劇情細膩。影片用中國文化積淀最深厚的京劇藝術及其藝人的生活,有著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狀態的`表述,更通過幾十年的時事風云,透射出一股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思考。片中人物的人生經歷猶如戲夢人生。陳凱歌選擇中國文化積淀最深厚的京劇藝術及其藝人的生活,來表現他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是很聰明而獨到的。對于熟悉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人來說,則此片的內蘊更為豐富深廣,銀幕影像的張力更具歷史深度。
《霸王別姬》觀后感600字 篇9
漢兵已掠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空房中,一時只剩虞姬那悲婉的叫聲。時間,仿佛被永遠定格在了這一刻。
”哈!想不到我項羽也會有今天!事到如今,我無顏再面對江東的父老鄉親,還有百姓們,都是我親信了劉邦呀!“說完,他久久地凝視著江面,目光如此蒼涼。忽然,他抽出佩劍,反手一插,只見一股鮮血迸出,這個曾經稱霸一方,無比風光的漢子就此倒下了。
《霸王別姬》講述了一代霸主項羽難信劉邦,對他過于盲從,最后被劉邦設下埋伏,逼至江邊,絕望中自殺而死的故事。
看到最后那段描述項羽自殺的文字,我不禁痛吟一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而靜心細想,西楚霸王不正是死在了一條常識上嗎?他忽略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個最簡單的道理。假如他牢記這個常識,十年之后東山再起,八千兄弟之仇,百萬楚民之盼,不都可以完成了嗎?
我們再來看看那時利用常識的勝利者。
東漢末年,諸葛亮走出隆中,輔佐劉備,建立蜀國。而他的成功就在于善用常識。
君見城門大開,城內無兵,必以為有埋伏。這是常識,卻也是成敗的.關鍵。諸葛亮彈琴城上而退十萬兵馬,就是利用這一點。一點小常識,使諸葛亮成為了不敗的王者。
忽視常識如殘花,必將凋零,利用常識如雄鷹,展翅高飛。盲從常識的人自掘墳墓,踐行常識的人錦途千里。
仰視藍天,我發現,成敗皆因常識!
《霸王別姬》觀后感600字 篇10
想你是在那冰冷的烏江水中,一江寒水把你融匯成英雄的模樣。不是三月,花草卻已全部青翠嫣然,而你烏江前自刎的那一瞬間早已定格為歷史上永不能遺忘的畫面。滔滔的江水隱現的是虞姬嬌媚的身影,為你哭泣的是所有后人憐惜的心,霸王啊,你可知道?
都說在權力之爭面前顯現出的是你的淺鄙和粗俗,可誰又知道你的重情重義和豪放大氣呢?滅秦時的英勇無敵,談笑間的肝膽相照,你是暴秦無道統治下的民眾心中的救世主,你是統領百萬雄師頂天立地的英雄漢。營帳內外,幕天席地,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于王者之爭中你或許失敗了,但你卻無愧于天。你是在建立了大漢的霸業后,被對手竊取了勞動果實。霸王啊!或許你是心有不甘,但僅是權術上失敗于狡詐與陰謀,而你應該是無愧于天的。
你四面楚歌訣別所愛的那一段,令人百看不厭。四面楚歌中琵琶錚錚有聲,其中還有虞姬為你落下的淚。楚歌聲中,英雄末路。閉上雙眼就能看到你臉上的憤懣和眼中的憐惜。霸王別姬,雖不及千古以來才子佳人十里長亭別離時的那種纏綿悱惻,卻這是生離死別呀,足可讓淚水化作千鈞力量,讓人痛徹心扉。霸王啊!那營帳中,燈火下,應有你獨醉撫妾容的身影,淚落兩行,是心疼,是自責,也應是你大愛面前最深情的訴說。
霸王啊!烏江水邊,波濤滾滾,你只為一句“無顏以對江東父老”便自刎而死,照古耀今,該會令多少人汗顏慚愧呢!鴻門宴上,你對英雄的惺惺相惜,對誠意和諾言的看重,皇權之爭,楚歌飄渺,后人正是看到你自刎時的那一滴淚,才為你流下多少惋惜的淚啊!是非成敗轉頭空,你豪氣沖冠的壯舉,你一腔熱血與心懷大志,你身邊的.將士不會忘,日夜奔流的烏江水不會忘,千千萬萬的后人也不會忘。
楚地閃爍的燈火,訣別中的柔情,烏江流淌的淚水,匯成歷史中一曲永恒的歌,霸王啊,你雖敗猶榮,永存于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