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天觀后感范文
看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沖天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沖天觀后感1
沖天,什么沖天?飛機、豪氣、青春、國家要沖天。沖破那戰爭的重重霧靄,只為見到家國復興那一輪明日。
從這拍攝手法來看,由史詩照片,紀錄片,動畫片,旁邊等等組成。動畫片的加入非常的有新意。使得影片平滑。給予人們想象提供了平臺和依托。畢竟我們沒見過空戰場面,更不能揣摩飛行員的心里。動畫片+旁白,使人舒服而又適宜的。
飛行員,是高大上的,對我們來說。健康的健美的外形,優沃的收入,無一不是吸引人的。如片尾一位抗日飛行員的女朋友說的那樣:“我很羨慕你在天空,覺得離上帝比較近,卻沒有死亡的幽谷。”而飛機那窄窄的艙室不就是飛行員們的幽谷么?是別人的也是自己的。
從抗日空戰一隅可見,我們的中國為抗日貢獻了大批的年輕人,一批一批的。他們不恐懼的么?有一位說過“我們在遠離極遠的天空中我們的痛苦和喜悅只有我們自己孤單的享受。同時在痛苦的事向我們圍攻時,不容許我們去回憶和思索任何一件事”包括死亡和恐懼。也許有的,那也許在無數個零星的夜中的,那是怎樣的煎熬,和怎樣的男子漢呀。
他們是英勇的,他們擊落的、擊毀的1200多架敵機與自生近1000架飛機的損毀便是他們的豐碑。他們是機敏的,有周志開以一敵八,帶走三架敵機而自己未亡的戰績。這大概也是中國精神的一隅吧。
沖天觀后感2
看到張導的這部《沖天》,真的是心中激蕩著很多情緒。關于家國情懷,關于愛國,關于為國犧牲的這些感動,我也充盈于心,但我現在,想說一點不一樣視角的東西。
當我看到飛行員寫給妻子的信,我想到了林覺民的《與妻書》,同樣是,雖然對妻子有著深沉的愛意,但是為了國家還是要去做犧牲,這一點讓我感動,而更加感動的是,妻子遵從了丈夫生前的愿望,創建了學校,服務于飛行員子弟。
很多很細致的地方,包括電影中提到了貴族精神,也提到了人道遠征,其實令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日本的神風特工隊似乎也是一樣的悍不畏死,也是一樣的為國犧牲。在日本文化里,他們好像也被認為是英雄,那么,我國的飛行員和日軍飛行員,我國人民與日本人民最本質上的區別在哪里呢?其實就在這個“貴族精神”上,在我們的大情懷上。
我其實最感動的是陳曼的那封信,這可能是被很多人忽略掉的細節。她作為一個飛行員的遺屬,卻將心比心(心理學的同理心)想到敵方的遺孀,對她表示了同情和關懷(在影片的最后有尋找日本遺孀的照片),這種大情懷令人十分感動。
電影中多次提到梁思成林徽因與飛行員的淵源,我也想起來一個他們的故事。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在抗日戰爭中犧牲,按理說國仇家恨,怎樣也不該對日本這個國度報有一分同情,可是,在美軍轟炸日本的前夕,是梁思成想方設法保存下了京都和奈良的建筑。作為一個愛護家庭,關心妻子感受的丈夫,他不是不知道他的舉動對妻子的影響,可是他還是做了,為了他心中的一份大情懷。
愛國情懷是激蕩在我們每個中國人心中的情懷,可是我還看到了比愛國情懷更偉大的情懷,就是真正心懷天下的一種情懷。我們一直說的是,恨“日本鬼子”,恨日本軍閥,可是不恨日本普通民眾,因為知道他們也是戰爭中的受害者。
每個人都在追尋人生的意義是什么,這些年輕帥氣的飛行員,他們人生的意義就是以生命來報效這個國家。媒體從業者的人生意義就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就是以藝術手段潛移默化地去影響觀眾的世界觀。心理學者的人生意義就是減少大眾的苦難感受,提升生活的幸福感,讓社會更加和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價值。認真做好自己的本分其實也是一種愛國,甚至是對這個世界的熱愛。
另外,從拍攝技巧上來看,導演的手法很漂亮,動畫運用非常巧妙,畫面一下子就生動鮮活了起來。用了很多的慢鏡頭,還有特寫鏡頭,讓鏡頭語言的力量一下子感染了觀眾。用地圖與影像交叉的一個方式呈現畫面,直觀,立體,生動。
用了很多對比,浪漫的動畫畫面與殘酷的現實影像的對比,讓現實更加悲涼殘酷,再配上如泣如訴的提琴聲,把人的情緒烘托到了一個高度。這不是生硬地煽情,而是潤物細無聲的一種感動。
結尾的,民國風情的歌曲,藍天白云中,飛行員的照片一幅幅閃現,把人們的情緒烘托到了一個高度,又是一個有力的點題。
覺得以前真的是孤陋寡聞了,確實想象不到紀錄片能做到這個水平,觀影效果完全不亞于院線大片。由衷地想要致敬導演,致敬所有工作人員,是你們的努力,做出了這么好的作品,感謝!
沖天觀后感3
想用本片序言作為開頭:“曾經有那么一群年輕人,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永別,每一次落地都必須感謝上蒼。他們戰斗在云霄。勝敗一瞬間。他們必須無所畏懼,但也無所遁逃。他們是螺旋槳時代的最后一批戰斗機飛行員,他們所面對的敵人,以及生死,都在目視可及的范圍內,一如十九世紀的貴族決斗。”
這些“沖天”者指的是1937年~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平均年齡20多歲的第一批中國空軍。后世卻鮮有人知,他們的故事,除了他們的家人記得,還有誰記得?就像影片中,林微因所寫的長詩《哭三弟恒》那樣:“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為了誰!”“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們犧牲是為了誰?”看了此部分不禁再生出“將軍墳前無人問”縈繞心頭的不解。
這所由政府在杭州筧橋成立中央航空學校的校訓,在全球上都未嘗有過、舉世無雙:“我們的身體、飛機和子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于盡。”此校訓則說明踏進此門,沖上天空,就要面對死亡的威脅,死神將要向你招手。加上飛行員未滿28歲不得結婚的要求,使愛情成為他們的奢侈品。其中劉粹剛與許希麟的故事深抨我心。也因這奢侈,劉粹剛與許希麟深厚的感情也讓隊長高志航有意成全了他們。終于在劉粹剛23歲的時候倆人喜結連理,結為夫妻。
在1937年10月,劉粹剛受命防衛南京領空,許希麟也跟著搬到了南京。這一天日機來襲,飛行員們緊急升空迎敵。所有人都躲進了防空洞,許希麟卻逆著人流跑到了陽臺上。她不停地尋找著一架編號2401的戰機——也就是他丈夫的戰機。激烈的'空戰中,她知道他與自己隨時都有可能喪命,但是強大的愛情讓他忘記了這些,只是緊緊地盯著那架戰機。她看著自己的丈夫在最后關頭以技巧扭轉取勝,將追趕他的日本戰機擊落。那一刻,她癱坐在地,心中有說不出的欣慰與心疼:“多少快樂多少心酸的淚”。這里足以看出來他們的鶼鰈情深。還有第二天丈夫回來時笑著問她“你都聽說了?”,許希麟說,不,我全看到了。你在天上拼命,我卻躲進防空洞,我覺得這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譏諷,我做不到。”
他們的生命如同片一位老飛行員所說,“飛回來的就回來了,飛不回來的就飛不回來了。他們每一次升空作戰可能都是最后一次起飛。”
沖天觀后感4
曾經有那么一群年輕人,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永別,每一次落地都必須感謝上蒼。他們戰斗在云霄。勝敗一瞬間。他們必須無所畏懼,但也無所遁逃。他們是螺旋槳時代的最后一批戰斗機飛行員,他們所面對的敵人,以及生死,都在目視可及的范圍內,一如十九世紀的貴族決斗。 紀實電影《沖天》以1937 —1945年中國與日本之間的全面戰爭為大背景,來呈現這群年輕人的愛戀、榮耀與存亡。
影片提供了很多數據,“開戰不到半年,中華民國空軍擊落近百架敵機,但也損失了將近一百名第一代的飛行員。這一百名飛行員,有的來自頂尖學府,有的是歸國華僑,有的出身名門望族,他們之中每十個就有六個在戰爭初期犧牲,平均年齡23歲。”這些冰冷的數據,看過之后便會被人們所忘卻,但動畫短片為我們呈現出歷史中真實存在過的、年輕飛行員們的愛情故事、書信以及英雄事跡,揭開一段段塵封的歷史,勾起一縷縷悠遠的回憶。
其中最打動我的林徽因的《哭三弟恒》中寫道:“弟弟,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來哀悼你的死,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簡單的,你給了,這冷酷簡單的壯烈是時代的詩,這沉默的光榮是你。啊,弟弟不要傷心,你已做到你所能做的,別說是誰誤了你,是時代無法衡量,中國還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弟弟,我已用這許多不美麗的言語,算作是詩來追悼你,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嚨多啞,你永不會再回來了,我知道。我既完全明白,為何我還為著你哭。只因為你還是個孩子,卻沒有留什么給自己,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為了誰。”是啊,在這個和平年代,誰會記得在歷史書中記載過的、未記載過的,一個個戰爭里隕落的、渺小而又偉大的生命?他們不僅為國捐軀,也為和平捐軀。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巨人,這個民族的英雄。他們應該被世人銘記,因為他們為和平付出的青春年華和生命。所有的母親都憎恨戰爭,但他們仍舊義無反顧的奔上戰場,放棄了自己的前程,家庭,愛情。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沖天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天鵝之死觀后感范文04-01
《盧溝橋事變》觀后感范文09-06
雷鋒觀后感作文范文08-05
《彩夢芭蕾》觀后感范文08-17
勇敢的心電影觀后感范文04-12
戰狼2的觀后感范文04-02
《牛虻》觀后感800字范文大全04-24
最新電影《龍貓》觀后感范文04-21
《辛亥革命》影片觀后感范文08-20
雷鋒觀后感作文400字范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