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描寫孔子學堂讀后感(通用10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描寫孔子學堂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寫孔子學堂讀后感 1
《孔子學堂》是一本漫畫書,帶領我進入國學的視野。我從書中了解到孔子和他學生的許多故事,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我參加了一個培訓機構舉辦的作文比賽,被一個男生排擠。我沒有理睬這位男生,也沒有生氣,因為我想起了媽媽剛和我一起讀過的《孔子學堂》中的`一句話:“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大概是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系,從來不人云亦云;但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求與別人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原則,卻與別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關系。媽媽聽了我的想法表揚了我,說我領會了書中的話并能活學活用,能夠強大自己的內心,而不會被別人輕易打到。她說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描寫孔子學堂讀后感 2
孔子的課堂豐富多彩,與現在大不相同。他不布置作業,不考試,不懲罰學生,而是與同學們交流知識,周游列國,讓同學們只是面更廣,學到更多知識。
在《孔子學堂》這一本書里,我們不僅可以知道孔子言行的原文與翻譯,它給我們呈現出孔子上課時的情景,讓我們更加地了解到孔子是一個講理、禮讓、謙虛的人。
孔子從不寫書,而他和他的弟子討論的話題都是常見的,也是從古書上總結的。可他們卻可以“溫故而知新”,從舊的知識中找到新的理解和體會。有時一個話題可以聊上幾節課,孔子老師也會有時被同學們問得答不出,只能思考,卻不會為學生的`問題而惱怒。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可見禮讓多么重要,只要禮讓治國,還有什么事辦不到呢?人們就要學會禮讓,別人就會尊敬您;國與國之間互相禮讓,戰爭也不會發生;君臣民之間互相禮讓,這一個國家民心不會動搖,將會堅不可摧。孔子對他人禮讓相待,他人也就以禮相待。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師。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要學會謙虛,要相互學習。孔子老師在談論“君子”時,子貢夸他而孔子卻說這是給他戴高帽子。以及談論其他問題時,孔子讓學生們各抒己見,只要有道理,就值得深思。可見孔子是個多么謙虛的人。
走進《孔子學堂》,讓我們一起重新認識到一個不同的老師——孔子,他在課堂上與學生們討論,讓學生們學會為人處事的道理,怎樣才算有君子風范,讓學生們在社會上能更好的生活,交到更多朋友。如果每個人都有孔子的精神,那么世界不再有戰爭,各地都有您的朋友,那是多么美好!
描寫孔子學堂讀后感 3
名人孔子一位偉大的歷史人物。一想到國學就會想起論語;一想到論語就會想起名人孔子。
名人孔子是一位有德、又有才的'圣人。
有德是:他會去救助窮人。比如說在《名人孔子》這部電影里講了。名人孔子解救了一個要給季氏陪葬的小奴,那個小奴為了感謝名人孔子,最后還當了名人孔子的學生。這個事情還說明了,只要愿意去幫助別人,別人也會感謝你的。
而有才是:他會通過觀察一個國家,來知道這個國家的未來。比如說,在《名人孔子》這部電影里說了。名人孔子受到衛國的邀請去了衛國,他通過觀察衛國就知道衛國馬上會有內亂,所以馬上離開了衛國。這個事情還說明了,只要你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許多事情。
名人孔子雖然很有才華,很有品德,但是一生之中沒有受到任何一位君王重用。所以他一生都在和他的學生流浪,直到晚年,才回到故鄉魯國,繼續教育他的學生學習,直到七十二歲死去。
描寫孔子學堂讀后感 4
我趁暑假的時間讀了《葉圣陶作品精遜,我覺得這本書特別好,也很有創意,我很喜歡看。而且這本書的封面也設計得不錯,上面畫了一個稻草人,還有幾只蝴蝶在飛舞,很美,很漂亮。
葉圣陶,大家一定聽說過吧?他就是我國著名的作家,在我的眼里,他寫的作文都是很棒的。據我所知,葉圣陶爺爺寫的散文、小說、歌謠、童話等作品一共差不多有七八十篇呢!打開書本,第一、二、三頁上畫的栩栩如生的'圖片頓時吸引我的眼球,加之書本中的幾十篇文章寫得楚楚動人,我看得津津有味,還從中學到了許多好詞好句呢!
其中,我最喜歡葉圣陶爺爺寫的那篇《三棵銀杏樹》。書中的銀杏樹生命力非常強,經歷了30年的風吹雨打后還能保持原來的樣子。而且這個銀杏樹結出的果子可以拿來聽,雖然不甜,但是有一種清香的味道。葉圣陶對銀杏樹的喜愛可見一斑。銀杏樹開出的花并不起眼,容易被人忽略,可這些美得不起眼的花兒卻成了葉圣陶眼里耀眼的明星。葉爺爺細致的觀察加之細膩的描寫,使得黃里透白的小花一下子折煞群芳,似乎成了花中之王。
作為小學生,平時寫作文和日記是大家最頭疼的事了,但看到葉圣陶爺爺通過自己的悉心觀察,把平凡的銀杏樹寫得那么可愛,美麗。我想,大家也應該多留心生活,觀察生活,體會生活。將自己的真情實感,切身感受寫到文章中去。
描寫孔子學堂讀后感 5
今天,我讀了《孔子勸學》這篇名人故事。里面主要講的是:“孔子正在上課時 ,一個年輕人舞動著寶劍,大吵大鬧的闖了進來。”只見他帽子上插著雞毛,腰里掛著劍套,那舞動的箭頭 ,有幾次差點刺到孔子。
孔子非常鎮靜,笑咪咪的看著這個舞者。等他舞完劍,孔子大聲說:“好劍法!我想收你做我的學生,你愿意嗎?”
誰知,小伙子一聽,竟板著臉說:“我才不想讀書呢!您瞧我的`身體,生來就是一只利劍,讀書有什么用呢?”
孔子聽后,笑著說:“你可知道,讀了書才會有知識。好比是竹箭前面安了金屬箭頭,這樣一來,見不就更鋒利了嗎?”
小伙子見孔子說的話很有道理,就悄悄地離開了學堂。
讀了這篇名人故事,我懂得了:“干什么事有了知識才會做得更好。”。
描寫孔子學堂讀后感 6
靜靜地,誦讀經典的風吹過校園。徜徉在古典文化的殿堂里,我結識了善良的孔子、雄辯的孟子、睿智的老子、幽默的莊子……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孔子學堂》向我們展示了孔子上課的場景。在他的課上,沒有人會抄襲,不會作弊,都會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因為孔子提倡“知己知彼,知己知彼,知己知彼”。與這樣真實的'學習相比,我不禁感到羞愧:
這是五年級的一次數學單元測試。在成功答完大部分試卷后,一個“攔路虎”難住了我。無論我如何絞盡腦汁、苦苦思索,我還是想不出解決辦法。于是,一個聲音在我的左耳邊說道:“我是不是應該去看看比我學習好的同桌呢?”
“不,竊取知識是不對的!”右耳立刻又傳來反對的聲音。
“如果你不瞄準,這次你就會錯過高分,達不到標準真是太不幸了!”一個聲音很是尷尬。
“但這不是你應得的,錯過了,你會失去更多!”另一個聲音很堅決。
“讓我們來看看...”
“不行,你不能瞇著眼睛……”
兩種聲音激烈地爭斗了很長時間,最終在虛榮心的驅使下,我選擇了做一段時間的“長頸鹿”。
后來,我向媽媽表白了,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看你這么誠實,我相信你能改正錯誤!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假裝懂,明白嗎?
從那時起,我在考試時就一直堅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因為我知道,如果我學習作弊,最后吃虧的一定是我。
“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學派》讓我明白了更多的是孔子的明理、禮讓、謙讓;《孔子學院》讓我端正了學習態度;《孔子學院》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孔子學院》,有您的指導,我一定會創造新的生活。屬于你自己的精彩世界!
描寫孔子學堂讀后感 7
快樂的寒假,我像飛出籠子里快樂的小鳥,坐在刺桐公園的石椅上,掏出吳祚來寫的《孔子學堂》,聚精會神地閱讀起來。
多么引人入勝的經典古文呀,我稚嫩的心靈跟著《論語》簡練深奧的文字,與孔子完成一次跨越時空的交流,在樸實的生活之中和道德對話里得到蕩滌。
從《孔子講道》我明白只有追求真理,才能實現人生的目標;從《朝聞道,夕死可矣》我感受到仁愛、智慧、勇敢是真正的伙伴;從《知之為知之》我感悟到:只有刻苦、持之以恒地學習,才能收獲知識的果實。
其中,我最喜歡《君子(上)》這篇論述。孔子告訴弟子:“君子無所事。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這句話對我們有什么啟發呢?其實說白了,就是凡事不能與別人爭執不下,即使在比賽中,也應該互相謙讓,這才是一個君子應有的修養。看來,我也算是“君子”。
春節將至,購票大隊排成了頭不見尾,尾不見頭的長隊。我和爸爸從早上8點排到了下午2點,終于望見售票窗口的影子,我深吸一口氣說:“爸爸,我到旁邊去運動一下。”剛剛走出幾步,我看見離我們二三十米遠的地方有一個老爺爺,正顫悠悠地拄著拐杖,無精打采地排著隊。我想:這位老爺爺一定排很久的隊,開始體力不支!怎么辦呢?我跟爸爸小聲商量:“我們跟老爺爺換一換位置吧!”爸爸語重心長地說:“你真是一個懂得尊老、謙讓的好孩子。”我和爸爸重新站到隊伍后面排隊,但看到老爺爺買完票高興地樣子。我一點也不后悔。
“君子明白正義,小人只知道利益”“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孔子的`語錄像是冬天的陽光,帶來無比的溫暖;像是黑暗中的明燈,照亮前進的方向;像是甘甜的泉水,帶來心靈的滋潤。
描寫孔子學堂讀后感 8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主張的思想是“仁”和“禮”。《孔子學堂》主要以孔子給弟子們傳授知識和解答疑難為主,采用的寫作方法多是議論,弟子們圍繞孔子選的主題,結合實際,發表各自不同的觀點,最后再由孔子評價總結。
《孔子學堂》是由吳祚來先生撰寫的,它分為叁卷,分別是以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倡導人文、直面社會;追求真理、君子人格為要點。過去我們閱讀孔子《論語》,它大多是需要我們去背誦的,而《孔子學堂》就不同了,它倡導我們多思考。在《孔子學堂》這套書中,孔子的形象被復活了,孔子老師不僅有童心,有時還會嚴厲批評弟子呢!他與弟子們不斷討論問題,其中一些問題是弟子們發現的。通過討論,互相激發靈感,使《論語》中的經典話語得以重現在新的文本中。通過閱讀《孔子學堂》不僅可以得到道德教益,還有文學趣味上的享受。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朋自遠方來”這一課,它的主題是以快樂為主。孔子老師認為有朋友從遠方來,是很快樂的。聽到這話,我們大家肯定會引發一些思考,他的弟子也不例外,有的問:那附近的朋友來了就不快樂嗎?有的問:那如果那些朋友是來討債的呢?等等,可是孔子老師的回答都是快樂并加以分析。從而我們聯系到了一句經典名句,那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說明孔子有積極向上、樂觀的生活態度,有寬容之心,做什么都快樂!
還有一課也想與大家分享,那就是“父為子隱”這一課,我想有不少讀者會對文中孔子的話產生不解。故事是這樣的:葉公向孔子講了一個故事,是父親偷了羊,他那正直的兒子告發了父親,父親不僅賠了羊,又坐了牢。孔子聽后便說自己的家鄉若發生了這種事父子倆一定會互相隱瞞,葉公便覺得奇怪,以為是孔子老師家鄉風氣不好,孔子老師的回答是:父親一時錯,偷了別人的羊,如果兒子偷偷還回去,不去舉報,會更好。如果官府舉報,父親犯了罪,他在村莊里就難以做人了,也自然就會更憎恨兒子,父子倆的情感也就破碎了。讀到這兒想必大家一定也有和我一樣的疑惑,兒子告發父親,是為父親好才對呀?如果不去告發,父親一錯再錯怎么辦呀?那就是思想方面的問題了,儒家思想為“仁愛”和“禮讓”,自然做法也不同了,恰恰與法家相反。這件事又讓我想到了我大班的時候,因好奇心極強,見同班小同學有一個新的小玩意兒,便很想得到,于是偷偷藏了起來,放學后,媽媽卻在我無意間發現了,并且悄悄還給了該同學。我知道事情被識破,媽媽也沒怪我,我也就當這是沒發生,但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敢再犯了。
另外“孔子誤會顏回”這課,大家一定也想知道孔子誤會顏回什么事吧,為什么會誤會他呢?是這樣的:一天中午,弟子顏回討來一些米來煮飯,當飯要熟的時候,孔子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中的飯吃。當顏回請孔子吃飯時,孔子說道:先人曾說,吃飯應該讓長者先食,如果不這樣,就是失禮。顏回一聽,想到自己剛才的舉動,連忙解釋說是誤會,是剛剛看到有雜物掉到鍋中,把弄臟的飯粒撈起來,想扔掉,又想到這粒粒小米來之不易,就放在口中吃了。孔子把這故事告訴弟子們,說道:我們總是說眼見為實,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時候。最可靠的.也不是心,因為心也有不可靠的時候。子路就問孔子:那什么最可靠呢?孔子老師的回答是交流,要與人交流,不同人從不同角度看問題,這樣真相就容易呈現。有時,得到真相是需要時間的。但人與人之間,應該坦誠相見,公開自己的想法與觀點,才能達成共識,也至少不會造成誤解!
瞧,孔子老師的言行舉止都充分體現了他主張的思想“仁”和“禮”吧。《孔子學堂》讓人感悟很多,受益匪淺,告訴我們,做人要懂得關心、謙讓他人,要孝順、懂事,凡事要讓長輩為先。希望沒閱讀過的同學有空能去翻翻看看!這套書盡可能復現孔子時代的社會情境,使我們獲得更多關于孔子與他所處時代的知識!
描寫孔子學堂讀后感 9
悄悄地,經典誦讀之風刮遍校園。徜徉在經典文化的圣殿,我結識了慈祥的孔子,雄辯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莊子……其中,我最仰慕的是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孔子學堂》為我們呈現了孔子上課時的.情景。在他的課堂上,不會有人抄襲,也不會有人作弊,他們都發揮著自己的真實水平,因為孔子提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為知也”。相比較這樣真實的學習,不由得令曾經的我感到汗顏:
那是五年級時的一次數學單元檢測,順利地解答完大半張考卷后,一只“攔路虎”把我難住了。任憑我絞盡腦汁,冥思苦想,還是想不到解題方法。于是,一個聲音在我左耳邊說:“到學習比自己好的同桌那里瞄一眼吧?”
“不行,偷竊知識是不對的!”另一個聲音馬上在右耳邊反對。
“可不瞄的話,這次就與高分失之交臂了。不達標多倒霉呀!”一個聲音很為難。
“可那原本就不是你該得的。要是瞄了,你會失去更多的!”另一個聲音很堅決。
“瞄一眼吧……”
“不行,目不能斜視……”
兩個聲音激烈地斗爭了好久,最終在虛榮心的驅使下,我還是選擇當了一回“長頸鹿”。
事后,我向媽媽進行了坦白,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看你這么坦誠,相信你一定知錯能改!做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不懂裝懂,明白嗎?”
從那以后,考試時我一直堅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因為我知道在學習上弄虛作假,最后吃虧的肯定是自己。
“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學堂》讓我更加了解到孔子的講理、禮讓、謙虛;《孔子學堂》讓我更端正自己該持有的學習態度;《孔子學堂》讓我更明確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孔子學堂》,有了你的指引,我一定會開創起一片屬于自己的精彩天地!
描寫孔子學堂讀后感 10
在一次游玩中,我意外地“穿越”到了古代。看到了玲瓏精致的亭臺樓閣、清幽秀麗的池館水廊,造型獨特的大假山及古戲臺。嬉戲間,那繞著圍墻建造的孔子學堂吸引了我,于是高興地快步走了進去。
屋內為灰、白兩色相間,充滿著古香古色。墻上掛著慈眉善目的孔子畫相及其簡介,中間擺著兩排矮矮的幾案。門邊的幾案上擺著許多畫卷、書案、古書,一派古風。
這時,有幾位學生也進來了,他們唧唧喳喳地喊著:“先生,我們來上課了。”“先生,我也來上課。” 我也笑呵呵地說。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先生,長發披肩,身著古服,溫柔飄逸中透出幾分儒雅。她親和地為我換上灰色學士服,系上黑腰帶,戴上學士帽,我頓時搖身一變,成了孔老先生的學生。
上課之前,先生讓我們給孔老先生行禮,“雙手疊放在胸前——高揖——拜”,在先生的指導下,我們都紛紛把手舉過頭頂,彎腰鞠躬,恭恭敬敬地向孔子像行禮。
正式上課了,我們挺腰跪坐在幾案前。先生先向我們介紹孔子的生平,然后要我們跟著讀。我們都覺得很新鮮,拖著長腔邊笑邊讀著。先生批評了我們,并說這樣讀不規范,還不時地糾正我們的坐姿和音量......唉,我的腿都酸了,不時扭動身體,調整坐姿。
隨后,先生讓我們打開幾案上的竹簡。我一看,上面布滿了它認識我,我卻認不全它的繁體字。先生讓我們跟著她讀:“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我們朗朗地讀著,仿佛真到了古代學堂里一般。如此跪坐一會后,前面的'小同學終于坐不住了,站起來滿屋里跑,大聲喧鬧,還把竹簡頂在頭上玩耍...... 呵,這也難怪呀,我們這些平時在家里被爸媽嬌慣著的孩子,怎么能靜得下心,“受這份罪”,老老實實讀“弟子規”呢?
課結束后,先生囑咐我們:“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回去把今天講的內容抄兩遍,然后背下來。想想以前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的,以后要改正。”然后讓我們慢慢站起后挨個點朱砂,寫毛筆字,敲鑼,最后向先生鞠躬后走出學堂......
此次“穿越”,讓我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典雅,也讓我體驗到了古人讀書的細致化要求。我期待著第二次“穿越”,期待再當一回孔老先生的學生。
【描寫孔子學堂讀后感】相關文章:
科技館,快樂的學堂作文05-11
孔子的故事07-04
向孔子學習05-04
我心中的孔子06-11
【推薦】孔子的名言10-24
孔子故事匯總篇04-22
孔子的名言(精選300句)01-19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03-05
《孔子》讀書筆記04-20
關于孔子的歷史故事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