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生觀察日記六篇
忙碌而充實的一天結束了,你有什么總結呢?是時候寫好總結,寫好日記了。那么日記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觀察日記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生觀察日記 篇1
今天早上,我在家里觀察烏龜。
我把烏龜放進臉盆里,就認真地觀察起來了。 烏龜靜靜地躺在水底。它有四只腳,一條尾巴。背上還有一個硬硬的綠殼。它的腳粗粗的,像一截樹枝。它的頭又粗又尖,像個三角形。眼睛黑黑的,像兩顆小黑珠。
小學生觀察日記 篇2
在小區里,我看到了甲蟲、毛毛蟲、金魚等可愛地昆蟲和小動物,可是我沒有在它們當中發現什么新地東西。不一會兒,我來到了一棵棕櫚樹下地草叢旁邊遇見了一只蝸牛,可我又覺得這么小地一只小蝸牛同樣沒有什么可引起我地好奇地。轉身正要邁步走地時候,突然聽到“噴”地一聲響聲,這情景讓我大吃一驚,一顆鳥蛋從不高地樹上掉了下來,正巧打中了蝸牛地“小屋子”,我以為蝸牛應該受傷死了。可是一眨眼地功夫,堅強地蝸牛卻又爬了出來,我仔細一看它好像沒有發生過被***痕跡,原來蝸牛地殼非常地堅硬,恰好這只蝸牛是一只比較大地黑蝸牛。在我以前看過科學書里講解過蝸牛地知識,發現你如果用少點兒勁地力氣來黏蝸牛地殼,準會連個小小地裂縫都出不來地,保護性非常強。所以比蝸牛殼大地物品***下來,蝸牛會縮起來,用殼當防護罩,防衛自己地安全。
我突發奇想,如把全身防護住,不就可以防止一些***地殺人了嗎?所以我想發明一個蝸牛衣,可以隨時縮起來防身,這種衣服如果給靜物“穿上”就會變成防槍防炮地防護盾。還有,我們還會把山、水、地包起來,可以防山洪、地震和滑坡等自然災害呢。
蝸牛這么小,發現卻這么大,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呀。
小學生觀察日記 篇3
假期中我,用兩個相同的瓶子,裝同樣的水(水質不同),喂同樣大小、種類、顏色的魚,在同樣的天數,不給魚喂食的情況下,觀察魚的生存狀態。
7月13日 星期一 陰
在污水中的魚,不太喜歡在水底活動。它老是喜歡在水面喝水,喝水后又回到水底一動不動。我們靠了一個時間,發現魚每隔1分30秒就會到水面喝水。
在清水中的魚,活蹦亂跳,一直不停地張合著嘴。喜歡在水里活動。
7月14號 星期二 晴
在污水中的魚,似乎已經習慣了在愁水里生活。經過我發現在污水里的魚很少再在上面喝水了。雖然它在上面喝水的次數少了,但是它在水面上喝水的時間長了。我還發現了一點:再臭水里的魚警惕性非常高,當我拿起水瓶,它就會圍著瓶子中心繞,然后它的動作就變得十分靈敏。在清水中的魚,顯得自由自在,總是快活地在水中游玩。我發現在干凈水中生長的魚,反映十分遲鈍,當我拿起這個瓶子時,它在水里根本就沒有反映。
7月15日 星期三 晴
在水中生活的魚似乎更加適應了在污水里生活了。它不僅警惕高,動作敏捷,而且在水中呆的時間也一天比一天長。在清水中的魚還是沒有什么好大的'變化。
7月16日 星期四 晴
在污水中的魚,只是它喝水的次數非常少了,一小時只喝十多次水。我發現再污水的魚張嘴喝水的速度始終比清水中的魚慢一拍。在清水中的魚不知怎么回事兒,也開始在水面上活動了,動作也敏捷了許多。而且還在水中游動。
7月17日 星期五 晴
在污水中的魚似乎知道今天過年,它非常令人驚訝啊!它展示了一個全新的自我:以前它很少活動,可今天它煥然一新,它自由自在地,不停的擺動著自己的身體,在清水里的魚也一樣。
7月18日 星期六 晴
在污水里的魚還是一樣地在水里活蹦亂跳,在清水里的那條魚也一樣,沒什么好大的變化
7月19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是實驗的最后一天,試驗結果我們萬萬沒有想到。我們本以為在污水里的魚會死去,沒想到兩條魚都那么生氣蓬勃,都顯得那么活潑……
小學生觀察日記 篇4
x月六日 星期一
每個星期一早上,是升旗的日子,但今天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一大早,在紅磚土跑道上布滿了蚯蚓,全校師生就在墊腳、跳躍中進到操場,我們不忍心將這些松土小尖兵踩傷。蚯蚓這么大批的出現,讓我們充滿了疑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校長決定讓我們進行偵查,了解真正的原因,可以到圖書室查科學叢書、可以上網,也可以翻教科書,只要有答案,立刻告訴校長,就有獎勵;但是蚯蚓出土的理由不可以相同,別人先一步有這個答案,就不能再提出。
升旗一結束,全校小朋友摩拳擦掌,決定要當偵探,抽絲剝繭,找出蚯蚓大量現行的秘密。我和幾個小朋友舍不得離開操場,看著蚯蚓們的蠕動,它們絕大部分是小蚯蚓和中型蚯蚓,只要我們用手抓,有的會立刻卷曲縮短,警覺性相當高。我們幾個開始推理:昨天是有下雨,但是不是很大雨,操場沒有積水,蚯蚓沒理由通通跑出 來。要地震了嗎?那么校園里應該都是蚯蚓,可惜沒有,只在操場。是蚯蚓國分裂了嗎?把這些不聽話的趕出來?你一言我一語的,到底真正的謎底是什么,我們決定上網查。
教室里,有的同學將自然課本拿出,翻到蚯蚓的單元,把答案寫出,交給校長,而其他年級也陸續將他們所知道的原因告訴校長,每個人都在爭取時間,希望在最短時間內找到答案,讓校長夸獎一番。我們共有四個人,圍在電腦旁,開始搜尋,相關的訊息不斷出現,在所有解答中,我們找到兩個最有 可能的答案:當蚯蚓居住的密度太高,為了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一部分的蚯蚓必須搬家;或土壤酸堿值改變,導致這地方不適合居住,只好搬家。
中午,活動結束,校長將所有小朋友提出的答案都公布在中走廊,而且給每個小偵探每人一份小禮物,我們都好開心。雖然我們沒辦法深入研究蚯蚓的習性,不過它們給我們每個小朋友上了一堂最真實的自然課。
小學生觀察日記 篇5
春節前不久,姥姥買了一些大蒜房子啊了盤子里,它們白白胖胖的,弟兄七八個圍坐在柱子旁。嘿,真有趣。這使我打起了 種大蒜的念頭。
我們家的陽臺上正好有一個大盤子閑著,我匆匆忙忙培上土,再把大蒜的白衣服撕破,輕輕地掰開一小瓣埋進了松軟的泥土里。風兒給它蓋上了一層溫暖的棉被,徒弟給它撐起了一個舒適的床,我的心 兒也在盼望著,盼望著蒜快快發芽。
第二天一大清早我就迫不及待地從床上爬起來,快步跑到陽臺上看我的大蒜。我怕大蒜照不到陽光,又把花盆小心翼翼地搬到了窗臺上,給它澆了點水。蒜在土地床上伸了伸懶腰,偷偷地長了一小點兒 ,好像在說:”想用這么一點水就想打發我發芽,沒門兒!“我只好陪個不是又找來點小石頭裝飾了一下土地床的周邊,我心想:這些”蒜少爺“還真不好伺候。
又過了三五天后,大蒜終于頑皮地從土地里探出了個小腦袋戴著嫩嫩的小黃帽子,睜著綠油油的大眼睛驚奇地望著外面的世界。我喜出望外,高興地手舞足蹈。雖然我的蒜發芽了,但我也不能偷懶。于 是,我每隔一天就給它澆點水,松松土。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又過了幾天后,蒜苗長得”蒜高馬大“,它身上披著一件碧綠的長袍,在微風的吹動下興奮地揮著手,這讓我更加勤奮了。
直到春節前一天,姥姥說:”可以拔出來了,我依依不舍地把蒜苗割下來,看著這些綠油油的像麥苗韭菜似的綠色植物,我激動的一蹦三尺高,看著我的勞動果實,心里是說不出的甜。
春節那天,姥姥給我們一家子做了一桌子的菜,紅燒肉和土豆絲我都沒吃幾口,唯有那盤蒜苗炒肉我吃得最香——這畢竟是我親手種的勞動果實呀!
小學生觀察日記 篇6
我們買的烏龜最近很乖,雖然也拼命的往外爬,也沒有逃出我們全家亮閃閃的眼睛,總是把它抓回來。
買回來的第二天,它就便了一大塊屎團子,然后我們喂得魚食他也不吃。爸爸說烏龜要吃牛肉,有一天媽媽打包回來有牛肉干,就給它撕了一根,過了兩天也沒見它吃,爸爸又說可能牛肉干太閑了。真是的,我們都不懂,怎么能養好那個可愛的烏龜呢?
【有關小學生觀察日記六篇】相關文章:
有關觀察日記【熱】12-03
小學生螞蟻觀察日記03-14
有關小學生觀察日記錦集9篇11-10
有關小學生植物觀察日記模板匯編8篇11-10
有關觀察日記(5篇)01-24
有關觀察日記 15篇01-22
有關觀察霧的日記11-22
有關泡豆子觀察日記11-22
有關菊花的觀察日記03-25
小學生蝴蝶觀察記錄日記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