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滿分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滿分作文10篇1
昨晚看齊魯臺《每日新聞》時,聽到了這樣一條消息:某城市做了一項調查,“誠實守信就是吃虧嗎?”結果九成的市民認為誠信就是吃虧。這不禁讓我感到驚訝。難道世上不是好人多嗎?難道我們幼兒園學到的東西都是假的嗎?難道老實=吃虧嗎?一個個問題充斥了我的大腦。我開始客觀認識一下這個社會。
老實=吃虧嗎?孔融的回答是否定的。“融四歲,能讓梨”,放著大梨不吃吃小李,這人有病啊!不,我們不是這樣評價的。“孔融讓梨”反映的是一種品德,社會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孔融是東漢末年的一代名官,可是人們千古傳唱的不是他的豐功偉績,卻是讓梨這樣一個芝麻大點的小事。老實=吃虧嗎?
老實=吃虧嗎?岳飛的態度是批判的。忠君愛民,這算是最大的老實了。精忠報國的岳元帥征戰沙場,光復失地,金人皆言:“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他既不怕死,亦不愛財。僅因“莫須有”,他長逝于世。唉。岳飛貌似吃了大虧,實則不然。鄂王墓前的一對白鐵,,已經說明了一切問題。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岳飛的俠肝義膽名垂青史。老實=吃虧嗎?
老實=吃虧嗎?康博倫一句罵人的話讓我們明白了。雨果說:“‘狗屎’這也許是法國歷史所講的最美妙的話。”滑鐵盧戰役,狂妄的法軍吃到了他驕橫的惡果,戰役在英軍節節敗退時出現了轉機,法軍被支援敵人的軍隊打的落花流水,倉皇逃竄。只剩下最后一個方陣了。有個英國將軍對重重包圍者的法軍喊道:“勇敢的法國人,投降吧!”康博倫則回敬了句:“狗屎!”雨果又說:“贏得滑鐵盧戰役的人,是康博倫。”多么可敬的一句話,多么老實的一個人,他沒有吃虧,他勝利了。老實=吃虧嗎?
曾經去過萊蕪朋友家,見路上有人乞討,不假思索地給了幾元錢。“他要是騙人的怎么辦?”質疑聲馬上傳入我的耳朵。今天去趕集,發現了兩個殘疾的人在地上艱難爬行。沒錯,是爬行,我當即掏出了一元大幣。周圍賣菜的人說道:“這人真不力巴。”我當時心想:萬一是騙人的咋辦?還是當年那句話:“上當我愿意。”離開他們才后悔,一元錢給少了,當時,很少有人掏出錢來給他們。那么,我賺到了什么?我賺到了幫助別人的愉快。老實=吃虧嗎?
所有問題迎刃而解。誠信是一種美德,吃虧無從談起,可老實的確成了非主流。
有些親戚總夸我說老實,父母卻說太老實了不行,老實人好吃虧,孩子還老實嗎?這個問題不再深入探討。
老實不等于吃虧。
高考滿分作文10篇2
有時候,我是真的不知道,該怎樣說難。小孩子總說難,讓大人覺得好笑,大人總說的難,我們不愿意相信或者從心底就不相信,覺得有更好的選擇。但是既然都難了,自然理解上,也是難的。
難,像孩子一樣,簡單的第一想法,我想到的是數學題目。好像許多人都對數學,感到挺頭疼的,至少我是這樣的,從小數學就不怎么好,以至于讓我經常懷疑自己,腦子是不是也不太好。雖然不想說,我現在也在這種自我懷疑之中。小學覺得數學難,初中之后初中數學也好難,高中時候,同樣也難,上次和大學的姐姐聊天,她說大學數學才算難。給我一種感覺,就是一直,甚至感覺,人的前半生,似乎都應該在這種苦難中度過似的。
當然這種難,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為我長大了,能夠思考的,解決的難度,也應該變大,就像初中生看小學的題目,高中生看初中的題目,都是比較簡單的事情了,這種難是一種簡單的難,還比較讓人容易接受,只要肯用心些,大部分就可以相應得到解決,不是那種突如其來,并且沒有選擇的痛苦,對于孩子的我們,是比較好接受的。
還有的難,常常是大人在說,說生活很難,小孩子無憂無慮的,體會不到那種討生活的難,我也是在長大之后,做一些兼職,才明白生活很難這個道理。為什么說生活很難呢,像我這樣學生,就跟剛出社會的人一樣,沒有經驗,沒有經歷,可能有的還沒有學歷,只能做一些簡單的苦力工作,就好比發傳單,服務員什么的,我相信許多的孩子,和我一樣,應該沒有想要一輩子當服務員的,因為服務員真的也挺累的,工資一般,而且容易被輕視,可能還得不到一些人的尊重,更何況自己也不會甘心。但是為什么會有人去做,因為生活,生活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沒有生存的能力之下,想要去過上理想的生活,往往是不切實際的,生活的難,在于你不得不做。
難有很多種,生活中充滿了各種的難事,小的難,大的難,但是生活也不僅僅是難,難的意義在于,我們要去克服難,將這種難,化作一種美好的東西,將一直都難的事情,變成我一直在解決的事情,將一直都做的難,變成一種把生活變好的事。難,誰都難,人活著總是要有些難處的,不然也體會不上,其他的快樂。人長大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克服困難,而不是一味的逃避,因為難,關乎生活。
高考滿分作文10篇3
好的東西,不是越多越好,不好的東西,也不是一點沒有。什么都要講個平衡狀態。
記得有一段時間,我喜歡吃糖果。一是因為低血糖,隨身攜帶,以防自己在外突發有些頭暈,可以稍微緩解一下,二是,吃久了,就容易喜歡上了。所以,就喜歡吃糖,還走到哪,吃到哪,時不時還送給別人吃。大概是送的多,所以大家都知道我喜歡吃了。有時候為了不讓自己看起來太過貪吃,還把自己低血糖的事情當成萬能的借口,還說生病是件麻煩事情什么的,讓別人好理解我一些。只是現在想來,那樣的瘋狂,只會讓別人覺得,我病的不輕。
因為這樣,所以我收到不少糖果的禮物。就生日,我沒收到別的,就是糖果多。這樣當然容易出事,多年的蛀牙,終于暴發,讓我失去了我的牙,補上了新的物質。那段日子,巧克力就是在冰箱里,水果糖在箱子里,放在床底。吃飯沒胃口,看到糖心里也不大舒服了。
我忽然覺得,自己真的是太不節制了。就像小時候,回到老家,覺得天氣熱,就要吃冰棒。因為有姥姥護著,而且老家的冰棒很便宜,我們家都是一箱箱的買回來的,所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所以,我一個人,一天就吃了14支冰棒。我還記得那天,下午就拉肚子了,臉是青綠青綠的,然后晚飯吃的都不香了。我和姥姥,一同被爸媽數落了一番。
可是,長大的我,好像也沒什么變化。只要有人寵著,就開始無法無天了。要是自己一個人,好像沒有人護著,倒是不敢囂張。以前是姥姥,現在是朋友。我還真是幸福。
不過,幸福是一回事情,不控制又是另一回事情了。姥姥是不懂,而且也拗不過的任性,朋友們是互相不知道,出于好心,各自送各自的禮物而已。造成傷害的是我自己,怪不得別人。
很多事情,都是要節制的。糖果和冰棒是這樣,很多都是這樣,多了,就是災難了。適當鼓勵是積極的,過多的吹捧,卻會讓人在假象之中,變得越來越驕傲自大。就像一些痛苦會讓我們變得堅強,太過痛苦,就會讓我們留下陰影,變成永久的傷。痛苦甚至是沒辦法去控制的,但是總有一些些,是可以避免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才希望自己能夠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
從前我不信,總覺得在一堆鼓勵的話語中出現異樣的聲音,是一種過份的打擊。總認為痛苦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留下陰影只是因為那個人想不開。可是,我是多么荒唐。物極則反,總是存在著的,時間久了,經歷多了,也明白,人也是不可能時刻都是完人,一下子就能夠承受一切美好,并且將痛苦,都化作美好看待的。
高考滿分作文10篇4
京城里有位冰雕大師,雕刻的眾多人物神態各異,吸引很多人觀看。冰雕大師得意地告訴觀眾:“誰愿意給我三斗粟,我就把雕刻技藝傳授給他。”
半天沒人答應。冰雕大師奇怪地問:“我的冰雕技藝這么高,只收三斗粟,為什么沒人答應跟我學藝呢?”人群中走出一人笑言:“你的雕刻技藝確實高,可你為什么不雕金鏤玉,仿制夏、商、周、漢的古器呢?那些寶貝可一時壞不掉。你現在雕冰,太陽一曬,就融化了。你忙這么長時間,雕出來的卻是些無用的東西……”
在《潛書》中,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用這個故事來說明“文必有質”的道理,他認為“文而無質,亦猶是也”。“文必有質”我沒有異議,但什么是“質”,我的看法跟他不盡相同。我從唐甄列舉這個故事的本意,看出他的“實用觀”是有問題的,將藝術價值同世俗需要直接畫上等號,藝術都得“有用”,藝術品都得“實用”,否則就是玩物喪志,乃至純粹的人性審美被簡單的功利思想驅逐,一切藝術都被物質化。在唐甄看來,繪畫也不能停留在欣賞的層面,而要達到教化功能,他說:“圖畫者,鑄于鐘鼎以垂法,繪于衣裳以明尊,施于屏壁以示戒。”他批評圖畫“為川巖、為草木、為羽毛、為士女,以取悅于人,盡失其意矣”。
凡文學和繪畫都得“垂法”“明尊”“示戒”,何嘗不讓人感到蒼白無味,何嘗不令人沉悶窒息!連精神審美活動也被取締,生命還有什么情趣?人活著還有什么意義?生活還有什么色彩?人人都往“有用”的方向努力,都向“實用”的事情上扎堆,審美心靈麻木了,審美空間堵塞了,必然造成人際關系緊張,生活壓力沉重。曾幾何時,在中國,說教文藝占據主流,政治功利化導致審美單一化,禁錮了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隨后,文藝市場化,又被金錢符號統領,價值讓位于價格,同樣禁錮了人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審美被“實用”點擊,失去了文學藝術的精神與本色。
現實真的如唐甄所說,冰雕雖“悅目”卻無法勾起“觀眾”學藝的興趣?如果真的那樣,那位冰雕大師從何而來?他的靈性難道非人性具有?自古至今的冰雕愛好者從何而來?為審美而創作的激情難道非人的精神所需?畢竟為藝術與審美而“勞心”的人沒有被歷來秉持實用主義哲學的人的口水淹沒,否則哪有古典文學藝術,哪有現代文學藝術?
純粹的藝術審美,也是一種“實用”的精神需要,帶來心靈的快樂,不可缺失,亦不可被剝奪。
高考滿分作文10篇5
學習就像是一個無望無際的海洋,那樣寬廣,那樣偉大,我們就像一艘小船,在這迷茫的大海中,尋找著彼岸,而上天對它的考驗將是無數次可怕的暴風雨,小船只有兩種選擇一:在困難面前退縮,在浩瀚的大海中掙扎,最后只有沉下海去,永遠永遠找不到彼岸!二:永不言敗,不為艱難,迎難而上,勇往直前,最后到達成功的彼岸,享受到成功的樂趣,我們跟小船一樣,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結果是如何只有靠我們去努力,去奮斗。我們學習中雖然苦,有許許多多的挫折,困難,等待著我們,所以我們要勇敢的面對困難,挑戰困難,永不言敗,那么成功離我們就不愿了,成功是要付出努力的,付出汗水,沒有能隨隨便便成功的,所以我們應該付出不懈努力去學習。
學習不光要有不怕困難,永不言敗的精神,還有有勤奮的努力,著名科學家愛迪生曾說過:“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即使我們的成績不是很好,但只要有心想要學習,那么我們就應該笨鳥先飛,所謂"勤能補拙“沒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他們都是經過秦風的努力,才會成功的,所以我們不能坐等自己那天突然變成天才,而是要點燃自己的力量之火,尋找自己的天才之路,努力奮斗。
在學習的路途中還有有遠大的理想,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決心,這樣較大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向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夢想,不管在路途中遇到多大的挫折,我們要有堅強的毅力,不臨陣退縮!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我們肯付出汗水付出努力,那么我們會得到學習中最大的快樂。梁啟超曾告訴過我們:”未盡責任最苦,盡責任最樂“。學習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為自己的將來而努力,學習雖苦但能從學習中得來快樂,樂趣。那么我相信世上的快樂莫過這種苦中得來的快樂了!
想在學習中獲得成功,也不是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我們能做到有永不言敗+勤奮學習+有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明確地目標,而我想成功也是應該有這個配方研制而成的吧!
在我們獲得成功之后,還應記得:勝不驕,要繼續努力,不要因為一時的成功而得意忘形,這樣才不會使自己一步錯,步步錯,而遺憾終生。
高考滿分作文10篇6
有人說,“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么滋味。”
現代人大多都會有看天氣預報的習慣,根據未來天氣情況改變自己的計劃。不過,天氣預報也會有不準的時候。當一個不喜雨天的人,看了天氣預報之后做好了全副武裝,結果遇上的卻是一個艷陽天,這應該也算得上是一種意外的驚喜了吧。
其實,生活的最美妙之處就在于它的不可預見性,你不知道你的未來,也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但是,生活不是全然沒有規律的,你完全可以根據現狀和一些規律,推測出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情況,從而做好充足的準備來面對未來。當然,預測,并不是現實,所以也不可全部依賴預測。畢竟,有些預測也許不會成真。
然而,總是有人會選擇性地不接受一些在他們看來不好的預測,并且自欺欺人地告訴自己,那只是預測,不一定成真。卻經常會忽略,有一些預測并非是空穴來風,假使他不以為然,那些目前還只是預測的.結果將來很可能會在未來發生。就如蔡桓公不聽名醫扁鵲對于他身體情況的預測,沒有在病癥剛顯露之時及時治療,等到真正病入膏肓,連名醫都無法救治之時,才有了后悔的意思,卻再也無力回天。又如項羽不聽范增對于留下劉邦必然留下后患的預測,沒有及時免除后患,最后落得烏江自刎的下場。因為不相信預測而最后使預測成真的例子遠不止這些,卻總還是會有人重蹈覆轍,不撞南墻不回頭。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預測就一定會成為現實。任何預測的提出,大都只是建立在當時的情況下的。換句話說,只有當前的情況持續下去,預測才有可能實現。但是,任何的情況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我們不希望成真的預測實現不了。試想一下,假如蔡桓公一開始就聽取了扁鵲的話積極治療,項羽聽了范增的建議免除后患,那么,那些預測不就不會實現了嗎?所以說,預測的最終實現與否,實際上都在于你自己。
對于預測,應當接受,并不是說預測一定會成真,而是說要接受預測可能會發生的可能性,從而對其做好準備。假如預測到的結果是理想的,那就應該保盡力而為;假如預測到的情況不是自己想要的,就更應該反思自己,從而使自己向好的方面轉化。當然,也不要被預測所束縛,因為它不一定會實現,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
高考滿分作文10篇7
遠=近顧城有一首小詩討論遠與近的關系:“你看云時,感覺很近;你看我時,感覺很遠。”
誠然,“遠”與“近”不僅是一種具體的物理概念,它同時也被抽象為一種心理距離,總免不了給人一種朦朧且似是而非的感受。“遠”與“近”在相互沖突的同時正在不斷交融。其中少不了科技的推動,自然也免不了人情淡漠的因素。“距離產生美”正成為時代的旋律。挨得近,不是心照不宣,默契合拍,而是相對無言,彼此尷尬;離得遠,也不會互相忘卻,相思成疾,仍然滔滔不絕,親密無間。于是“近”成了“遠”,“遠”也成了“近”。物理的“遠”與心靈的“近”,物理的“近”與心靈的“遠”分別成了好朋友。因此,整個社會都需要“距離”這一媒介來維系,成了村上春樹《1Q84》中的怪世界。胡塞尼的《追風箏的人》中,哈桑在“我”背叛后一直堅守彼此友誼,他一心以為搬到“我”原來的家能縮短彼此的距離。但“我”的拒絕與冷漠,在心與心之間形成了一條鴻溝,多近的距離都填平不了。由此,物理的“近”與內心的“遠”產生沖突,最終敗給了內心。當“舍遠”為了“求近”,個人內心的距離總是橫亙在中間,跑多遠都達不到近。倘若“我”愿意重新回頭,重新“走上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那么哈桑的接近就不在是徒勞。可見,內心的取舍在“遠”與“近”的關系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當下,“遠”與“近”,“好”與“壞”,“黑”與“白”都肆意顛倒,再沒有反義詞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讓天涯成為咫尺,也讓咫尺成為天涯。“遠”與“近”,說到底,取決于心。多少人,愿意聆聽遠方的風聲,卻拒絕近處的歌鳴?遠方給人夢幻與美好,因為了解得少,于是人們隔著千山萬水去聯系交流,再在內心默默想念;近處給人更多丑陋與現實,因為明白得深。于是,人們鎖上心門,緊閉雙唇,任憑河流冰凍,彼此沉默不語。越來越多的這種現象,最終成了一種共識——天涯若比鄰,比鄰若天涯。曾讀過這樣一本書,一對年輕的男女坐在公園里聊天。聊著聊著,最后發現他們竟然是夫妻。
故事荒誕而詭異,讓人忍不住發笑,我想的是——那是我們的未來。這可怕但存在的未來,只有當我們選擇心靈的“近”,無視距離的遠近,不再一味在“遠”與“近”之間劃等,才有一條折返的路,讓我們回到原點。
高考滿分作文10篇8
信任是對一個人無條件的相信。也就是說不管遇到什么情況都相信,那個人答應的事一定會辦成,他的人品給了你這樣的擔保。
例如生病了,我們就把自己的健康交到了醫生手上,并且完全信任醫生。有人說你這種信任其實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我并不這么認為。如果不信任,就不能建立一種良好的合作,所以和合作之中信任是必不可少的,并不是所謂的無能,而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信任也是一種嘗試,并不是任何人都會無條件的被永遠信任下去,相信你是因為我做出了判斷。這個結果是我能接受的。也就是說這種信任更科學理智,他結合了對于后果的預估和評價。這種信任本身也還是純粹的,并不是有條件的,只是它是有限的。這是從托付者的角度來看。
另外一個事例就是,我們把錢存進銀行,就是把自己的財富托管給了銀行,我們相信他們的專業一定會幫助我們做好這件事情,管理好我們的財富。為了不辜負這樣的信任,銀行也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制定行業規范、服務準則,遵循法律法規。
但是個人和個人之間的信任是如何建立的呢?我們既沒有行業規范,也沒有不準的,更不需要遵守繁文縟節式的法規。其實主要是靠道德來約束。古時候有一諾千金的季布,古語有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這些都體現出我們說完一句話就應該言而有信。我只是空口無憑,隨口承諾隨便說說。這是我們做人的底線,也是我們做人的原則。
這讓我想到那些p2p,畫餅似的承諾固然是不應該相信,可是既然說出這樣的話來,就應該去準備好獲得信任的,那么欺騙在這里簡直就是令人發指。這種不具有任何科學性的運作模式,終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這讓我想到另一個故事,趙氏孤兒。古人尚且能夠為了自己的承諾獻出家人的生命。我們更應該重情重義,在自己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兌現自己的承諾。這就是情義的力量。它能夠讓我們從感情上接受為承諾而付出的代價。重情重義是我們中國傳統的美德。情不只是人情,更重要的,是親情友情。義呢則有道義信義。當然不包括哥們義氣。這里的情義是信任的基石。當然,并不是助紂為虐、為虎作倀不顧法律準繩和道德約束的所謂情義。而是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的一種情感選擇和道德抉擇,是一種堅守。
信任無價,情義無價。我們應該堅守情義和信任的底線,做有情有義值得信任的人。
高考滿分作文10篇9
歐文曾說:“寬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誠然,只有擁有寬容精神的人,才能成大事,也正是有了寬容,才有了大寫的人。海納百川的氣度,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常常被人們誤解成一個人只有采取毒辣的方法,才能獲得成功。其實不然,這句話的本來面目應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所謂的“毒”其實為“度”,指得是寬厚。
毛澤東曾說:“意志堅如鐵,度量大似海。”連任兩屆的美國總統林肯總是對政敵十分寬容,于是有人批評林肯總統對待政敵的態度:“你為什么試圖讓他們變成朋友呢?你應該想辦法打擊他們,消滅他們才對。”“我們難道不是在消滅政敵嗎?當我們成為朋友時,政敵就不存在了。”林肯總統溫和地說。這就是林肯總統消滅政敵的方法,將敵人變成朋友。
我想,也正是因為林肯對政敵寬容的氣度,才使得他成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也正是因為這種氣度,才使得他名垂古今。
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后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假使蔣琬沒有如此寬宏的氣度,他絕不會受到世人的贊揚,也絕不會留下“宰相肚里能撐船”這句千古流傳的名言。
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三國時期的著名將領袁紹,外表寬容,實際上內心多疑,不決斷戰略,不重用人才,許攸便因此投奔曹操,最終由于袁紹的氣度狹小,導致了官渡之戰的慘敗。官渡之戰時,袁紹的兵力多于曹操,又出身于名門,本應勝卷在握,但正是缺少了寬容的氣度,才使得他最終的失敗。
韓信胯下之辱,有名垂千古的戰績;孔子恕人,有萬世師表之稱;勾踐臥薪嘗膽,才能復興越國;藺相如不計前嫌,才能有將相和時期強大的趙國……古今中外,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總有寬容的氣度在支撐他們走向最后。
寬容的氣度,是種品質,是成功不可或缺的條件。正如紀伯倫所說:“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
高考滿分作文10篇10
目標是什么?目標就是船上的漿,目標就是征程的鼓點,目標就是行為的準繩。
目標·前進的動力
劉翔,在2002年雅典奧運會上,他以“高速”奪走了金牌,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世界“飛人”。他為什么會如此成功呢?他說:“在我跑步的時候,我腦里只有一個念想,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跑過終點。而且每一想到它,我就有使不完的勁兒。”
目標帶來的動力,并不是只有劉翔才深有體會。我的媽媽是一家醫院的院長,有著較大的權力。每次我向她討教成功的秘訣之時,她總會說:“給自己的人生定個目標!”當她小的時候,因為那是在鄉下,環境也不好,在她熟睡時竟有一只蝗蟲跳到了臉上,她立馬被驚醒。現在回想起來仍舊是她不寒而栗。她當時略帶驚嚇地把人生的目標定了下來:跳出“農門”。這個目標不斷激勵她,是她成為了全鄉唯一一個大學生。
目標·堅持的勇氣
在古代的希臘,有過一場著名的戰爭:希波戰爭。最終以希臘的勝利告終。因為那時沒有通訊設備。一位欣喜若狂的士兵從戰場跑回雅典,中途幾天幾夜滴水未進。最終沖進了雅典城,將這個好消息昭告天下。然而,這么遠的距離,這么極限的條件。他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我想,是目標給了他堅持的勇氣,就好比是一場賽跑,而它的終點就是雅典城。
我們中國也有類似的人。王羲之,古代偉大書法家,被世人稱為“書圣”。他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在他幼時,不努力寫字念書,很沒有耐心,常常詢問父親自己的字什么時候才能練好。有一次父親竟答:“有朝一日你把池子中的水給洗黑了,你就能練好了。”往后他努力練字,以洗黑池水為目標。最終成為書法大家。
目標·行為的準繩
去年,我的學習成績平平,整天游手好閑,沒有什么追求,但后來“遭受”父母與老師的“雙重攻勢”,我定下了一個目標。我的生活從那一天開始改變了,我變得刻苦好問,有上進心。我學會抓緊時間,扎實基礎。從每一個單詞,每一首詩,每一個公式,都爛熟于心。走廊上,食堂里,操場邊,都有我認真學習的身影。每一張小紙片都有我學習的足跡。苦心人天不負,終于有一天,我學習的成績名列前茅。要問這是為什么,因為我把目標當做了行為的準繩。
讓我們揚帆起航,朝著目標,加足馬力,緊鑼密鼓,奮發前進!
【高考滿分作文10篇】相關文章:
★高考滿分作文01-06
高考滿分全心作文08-10
高考滿分語文作文01-15
高考滿分優秀作文08-24
高考滿分英語作文02-18
高考英語作文滿分02-12
高考滿分作文:讀書06-07
高考滿分作文親情06-07
高考英語滿分作文05-07
高考母愛滿分作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