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通用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1年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1
得失是過程,君子方“不器”
仲尼曾言“君子不器”,器是工具,而人非工具,亦非手段。對待得與失的態度,其背后正是生命態度、社會理想。視得失為終點,是功利的工具化思維;視得失為起點,是宿命論思維;視得失為過程,重在體驗生命,方是逍遙之道,人文體認。
把得與失看成終點,得與失便成人生終極目的,生命反而成了成本與效益產出的工具。德國思想家馬克斯·韋伯早已在《經濟與社會》提出“工具理性”,現代社會主體總是試圖實現理性追求、特定目標,指向功利色彩,“器物之用”的思維蔓延向人類價值和心靈之域,破壞生命完整性,故而得到即終結,遑論真善美。故而有世界大戰、恐怖主義、生態危機之惡果。斯蒂格勒提出“技術哲學”思想,技術邏輯和工具化思維日益擴張,感性體驗日益喪失;文化工業侵蝕心靈審美、人文精神,人們只思考得與失,不深思生命過程、生命意義。
把得與失看成起點,把起點視為得失,得失便成人生的宿命,人生的起點不是價值、亦非道德,更非審美。命運賦予史鐵生殘廢的雙腿,最初史鐵生只將雙腿的得失視為起點,后來史鐵生視地壇的荒蕪不衰敗,母親的寸草春暉,深刻的哲思為人生的新起點,最終夕陽失去蒼涼殘照,亦會得到朝陽散步烈烈朝暉。正如存在主義發現了人“自為的存在”,相對于本質先于存在的物,人具有自由選擇的屬性,人可視得失為起點,何不選擇視得失為過程,而視價值、道德、美為起點呢?
故而,應把得與失視為過程,人生便不再捆綁在得失的繩索上,而是直面生命,體驗生命過程,不汲汲于得失,不戚戚于榮辱,人生便能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擁有廣闊天地,可如莊子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無所依憑而游于無窮;可如佛家所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對得失不起停留心和分別心,沒有痛苦桎梏;甚至可如當年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狀元鐘芳蓉,活出理想主義態度、赤子之心情懷,仰望星空,看星輝斑斕。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柏格森提出生命綿延堆疊,反復纏繞,心靈世界彌漫著非規則性和非條理性。把得與失視為過程,而不是起點、終點,生命便不再陷入功利、宿命的大海中。
得失是過程,君子方“不器”。視得失為過程,重在體驗生命,方是逍遙之道,人文體認。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2
路過得失且自在
時代發展,科技進步,世界更忙碌。我們比往常跑得更快、看得更遠、走得更急,效率和力量的增擴也攪擾了生命的靜氣,拓寬了欲念的邊界。“人人皆可網紅”“出名要趁早”的信息瘋狂時代,我們能得到的在成倍增加,想得到的更是呈幾何式暴漲;另一方面,我們也越來越怕失去,怕得不到。殊不知,人生之得失不在一時,得失也不該是我們縱論人生成敗的起點和終點。
得失,終究只是過程,生命之價值絕不由此而立。
盡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并非人人能至,但“塞翁失馬”的警訓、“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經驗也總該讓我們放開眼光,穿越“得失”交疊的迷霧,明白其相伴人生全程而不可以一時一處論之。人生的不確定性讓得失成敗互相轉化而莫名其妙,若吾輩青年全憑此看待人生,勢必陷入虛空無聊而不自知。
人生路上,路過得失,靜氣須自在。不把得失看成起點,也不把得失看成終點,我們才能擁有“靜氣”。如此,面對人生之風雨,自然便會有“吟嘯且徐行”的東坡氣度;踏上坎坷昏晦之路途,才有洞見希望之光的深邃。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人生被時間磨洗得越久,便越該懂得:舍得便是得。
人生天地,取舍間,必有得失。得和失從來都是一種權衡和考量。
個人得失不計,家國情懷方立;赝L云激蕩的百年黨史,那無數槍口屠刀下凜然無懼的革命烈士、鐵馬冰河硝煙戰火里輾轉的英雄、于雪山草地跋涉而舍生忘死的.戰士,哪個計較過個人得失?他們崇高偉岸的精神群像有著洞穿黑暗的眼眸,他們不計得失,不顧利害,以人生踐行家國擔當,成就了國之偉業,也鑄就了民族之魂!
當然,我們談淡然得失、不計得失,也絕不是在矮化個人價值,而是在探尋人生幸福的密碼。說到底,得失是過程,是不停輪轉的風景。我們若只把個人所得當成是唯一價值追求,便難免落入叔本華的“鐘擺”效應,永遠在痛苦和滿足之間來來回回。人生須獲得超越一般功利得失之上的動力,方能目及浩瀚、心懷廣宇,超脫俗世價值的束縛,于困境中獲自在。
孔夫子“知其不可而為之”,鄧稼先甘守大漠廿八載,袁隆平生活簡樸于稻田間躬耕一生;他們都將生命植入大地河山,得失不困,乃成其大!
心向家國,得失自在!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3
通透
忽然想到史鐵生,21歲就被輪椅禁錮終生,47歲患上尿毒癥。如果上天能給他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他會拿健康換一個作家的名頭嗎?這種選擇和交換未免殘忍而無聊。年輕插隊時,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癱瘓苦悶時,有《我與地壇》;中年患病時,有《病隙碎筆》。史鐵生告訴我們,既然人是被拋到世界的存在,那么患得患失無益。他的得與失都在那兒——迎難而上,隨遇而安——這樣的人才能成事。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得與失的存在,以免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也沒清高到視而不見翹起尾巴上了天。得與失仿佛是個回環,周而復始。瘋子梵高的《向日葵》,失聰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精神分裂者約翰·納什的“博弈論”……得與失又是一對陰陽魚——一來俱來,一亡俱亡。既然沒得選,不如即日啟程。
忽然想到孔子,17歲母亡,73歲夢斷周公。晚年的孔子說:“沒有人了解我!”大概是感慨。子貢就問為什么,孔子說:“不埋怨天,不責備人,下學人事而上達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孔子的通達常常與落寞為伴:無所得,也無所失。相傳莊子在山中行走,見樹大無用而久活,鵝兒善鳴而被殺,于是感嘆:“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此間,孔莊合流,得失俱忘。人生順逆無常,能泰然處之——這樣的人才能成友。
無可無不可,奈何奈若何?人就活在得失之間。徐志摩說“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比松缒媛,世事紛擾紫陌紅塵,一路走來對待得失的心態或有不同。青年積極進取,將以有為;中年則浮沉若夢,顧后瞻前;老者沖淡平和,報本守一。
忽然想到孫行者,因石而生,因石而敗,得失也只是個過程!胺ㄒ蚓壠,相由心生”。一念起,得與失可以做攀登的平臺,供喘息和蓄力;一念滅,得與失可以是修煉的門徑。美猴王以得花果山起,以壓五指山終;中間求師學藝為的是自由與長生,可是他竟失去了自由。孫行者因金箍棒橫掃妖魔,也因緊箍咒收束野性,中間歷經磨難為的是自救與解脫,可是他也救了眾生。這樣的行者能立地成佛,這樣的志士也能殺身成仁。
我們不是佛徒,人生也不是線段。得與失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人有無限可能,在哪里都可以開始。因緣際會,我們會碰到許多人,做著許多事。積極有為,坦然面對,如孔子,如莊周,如史鐵生。
不患得,不患失,能成事,能相處,能成仁。
無起點,無終點,在路上,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4
此心安處是吾鄉
海明威說過,“只要你不計較得失,人生還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弊怨湃松嗄ルy,不如意事常八九,得失總在剎那間。放下得失,關注內心,“此心安處是吾鄉”,相信世界為你關上了一扇門的時候,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1000年前的蘇軾,一生跌宕起伏,經常身陷漩渦,不停被放逐貶走四方,但他不管身居何處,均能安之若泰,視作自己的第二故鄉,扎扎實實為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在杭州,他疏浚西湖、筑蘇堤;放逐海南,他辦學堂,介學風……這種不計較得失、豪放豁達的心態,也成就了他清雄絕世的文風,他留下的詩詞歌賦和實事工程一樣,千百年來一直為百姓所稱頌,膾炙人口,流芳百世!
蘇軾用他的經歷告訴我們,人生哪有成與敗,得與失?“此心安處是吾鄉”,時刻堅守內心對真理的執著與對民生的關懷,放下個人的`榮華富貴和眼前得失,才是最大的“得”。
19世紀橫掃歐洲的拿破侖,一生叱詫風云,但他卻坦言,“我這一生從未有過一天快樂的日子,我從未尋得真正的歸宿!痹谑廊搜劾餆o比風光的歐洲“皇帝”,內心卻是不盡的寂寞和荒涼。究其原因,單純地追求霸權和個人英雄主義,讓他脫離了人民,給歐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這種狹隘的世界觀,使得拿破侖的精神家園是不完整的,也是支離破碎的,因此他從未從真正意義上找到過可以安放心靈的家園。離開了土壤的拿破侖,雖然看似風光輝煌、不可一世,得到了許多,實則他丟失了人生最珍貴的東西。
臧克家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辈煌娜藢Υ檬У牟煌瑧B度,決定了他存在的人生價值。尤其在在物質豐富、奮斗當道的今天,有一種不和諧的存在,那就是“佛系”青年和啃老族的出現。他們安然躺在父輩的奮斗成果中享樂揮霍,看似令人羨慕,實則無比可憐。失卻了精神世界,丟失了理想信念,失去了追求的方向,也就沒有了奮斗的快樂,他們找不到魂牽夢縈心靈的故鄉,到哪都是流浪。這樣的“得”又有何意義?
所有的“得”與“失”都是相對而言的?剂俊暗檬А弊钪匾某叨染褪鞘欠窬哂谐绺叩呢熑胃泻褪姑。如果是為了人類的進步,人民的幸福而付出,那么這種“失”,其實就是最大的“得”。
袁隆平遠離家鄉,扎根稻田,一生奉獻給土地,用千百次失敗的實驗,讓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撐起了禾下乘涼和讓天下人吃飽飯的夢想。錢學森放棄美國優厚待遇,千辛萬苦回到祖國,組織研制“兩彈一星”,為的是祖國的強盛,讓中華民族不再受制于人。他們何嘗沒有想到安穩的生活,含飴弄孫,安享幸福?可他們把個人的幸福與民族、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為了大“家”,可以不計小“家”。誰又能說這樣的“失”,不就是最大的“得”嗎?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人生何必計得失,此心安處是吾鄉!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5
漫看得失,前路有光
有人說,得失可化作經驗成為下一次的起點;有人說,得失是人生末尾必將面臨的終點。我翻開書,一字一頓地讀:“一條破老的白帆,漏去了清風一半,卻引來海鷗兩三。”
于是提筆寫下:得與失就是存在與成長的過程,漫看得失,腳踏實地,而前路有光。
“眼看他高樓起,想見他高樓塌……”水銀燈泄,戲腔凄涼。何為得?何為失?得失幸厄,本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尼采論述日神和酒神的文字極其精妙:“如果人生是場喜劇,那便要恣意瀟灑地演這部喜劇,不要埋沒了喜劇的璀璨與輝煌;而若人生是場悲劇,也要有聲有色地參演這部悲劇,不可失去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如酒神的浪漫恣意!逼鋵,人生本就是喜劇與悲劇相結合的一場大戲。穿過紀德口中“人生的窄門”,便“自有公平與正義的冠冕為我留存”;走出對于得失的瑣碎哀怨,方可“擁抱荒漠之外的恒星!
丹青之妙,在于花斂容、日藏光、月遮羞;霞光之美,在于朝霞之輝煌和晚霞之絢麗無法共存。川端康成夜半失眠,卻看到凌晨四點海棠花未眠;梭羅垂釣于瓦爾登湖,方可砍下一段青青的山核桃木做楔子。離開耶魯殿堂的秦玥飛,得到的是黑土麥田的廣闊藍天;躬耕于金黃稻田中的袁老,又何嘗不滿足于豐衣足食的盛世景象?
既懷殞身之志,則必要面對前方路阻且長;可若不是天命赫赫,怎可生出堅強與希望?人生吊詭之處正在于此,一路得到,一路失去,得失互為所倚不斷變化,不變的是我們一直走在路上。奮斗的路,發展的路,實現夢想的路……腳下步履不歇,回首仍有腳印,前路縱有坎坷,未嘗不是光明。
“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枯榮有數,得失難量!痹S多人面對《浮生六記》中的這句話想必要慚愧了,因為他們眼中的得失,無非名利二字了了。利己主義的沼澤中,一只只蝜蝂小蟲掙扎不已,見利而不見害恰如魚見食而不見鉤。然而高處總有一些偉大的身影提醒我們:亂世紛紜,應立清明之心;亂花迷眼,撣衣故有清輝。且將得失視為過程,穩步前行。得,不恐懼其失去;失,便也藏有希望。
哈姆雷特問霍拉沃:“我是幸還是不幸?”霍拉沃機警:“一切均在心牢籠中自我抗爭,平靜乃容,那前路便有光!
幸與不幸,不恐不懼,漫看得失,切莫在意,永葆清醒,永葆希冀,那便如霍拉沃所言:“前路,便有光。”
漫看得失,而前路有光。
【2021年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
2021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通用6篇)06-09
2021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通用8篇)06-09
2021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精選15篇)06-09
2021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精選10篇)06-09
2021浙江卷高考作文(通用5篇)06-09
2021浙江卷高考作文06-09
2020高考浙江卷作文解析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