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風俗的作文

時間:2023-04-04 16:44:20 我要投稿

精選風俗的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風俗的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風俗的作文4篇

風俗的作文 篇1

  每逢藏歷10月25日,康定的元根節就開始了!

  節日夜晚,人們會在安覺寺的佛塔周圍、殿堂屋頂,窗臺等地方點上一盞盞元根酥油燈,佛堂則供碗清水,把佛堂映得燈火通明。遠遠望去,那一盞盞排成一字形或寶塔形的酥油燈,如繁星落地一般壯觀。

  寺廟開門了,我隨著人群涌入寺廟,寺廟的神像前整整齊齊擺著幾個蒲團,供香客們跪拜神明。神像的旁邊,有一架燈臺,燈臺上擺著上百盞未燃的酥油燈,供香客們點燃、祈福。把未滅的香,靠在燈芯條上,不等多久,燈芯條就燃了起來,散發出柔和而又溫暖的光。整個大殿充斥著清煙的味道,令人昏昏沉沉。

  我盯著那隨風擺動的燈火,想起了一個傳說:相傳,公元1419年,藏歷10月25日,藏教黃教的創始人宗喀巴圓寂。其信徒們悲痛不已,一年后,宗喀巴的.弟子們建起了甘丹寺,公開悼念宗喀巴。并定藏歷10月25日,為宗喀巴圓寂的日子。從此,每到藏歷10月25日,信徒們便燃燈為宗喀巴祈福。漸漸地,當地的居民也跟著點燈,祈求風調雨順、事事順心。可是由于當地貧窮,沒有足夠的燈,于是當地人想出了一個妙招,把元根挖空里面安上燈芯,點燃,這樣最初的元根燈便形成了。后來,元根燈慢慢被酥油燈替代,可百姓們依然稱那一天為元燈節。所以元根節就這樣出名了。

  直到大人們叫我去領掌粑時我才從這段故事里清醒——等香客們拜完神、點完燈喇嘛們會把搓好的掌粑分發到每一位香客的手里,一人一小團。讓香客們眼福口福雙齊,吃著甜而不膩的掌粑;賞著喇嘛們表演藏戲。元根節,刻入了我的記憶里……

  “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們傳統節日真的是種類繁多啊!我為生在具有這么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度而自豪!

風俗的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陜西,那里是一馬平川的黃土高坡,也是輝煌先秦的發源地。在這個古樸親切的地方,如果你聽到平地一聲高亢沖破天際的唱腔,那便是有人在唱信天游,如果有鑼鼓銅鈸喧天,那便是社火來了。

  社火是一種大型的民間文化活動,是家鄉人慶祝春節的活動之一,更是一種傳承已久的家鄉風俗。若說春節是一年最熱鬧最喜慶的日子,那么社火更是給春節增添了一抹濃重的古韻和紅火。社火一般在初一到正月十五之間舉行。每當初一過后,各地便陸續有社火登場。一大早,當大街小巷響起鑼鼓銅鈸聲時,人們就知道社火來了,都紛紛從家里跑出來向聲音匯集過去。

  在一塊大的空地上,只見踩高蹺的演員們第一個上場,他們臉上畫著各種不同的臉譜,和京劇的臉譜十分相似,身著華麗的戲服,手拿棍劍刀叉等道具,踏著戲文的誦唱節奏,圍著場地走圈。他們腳踩兩米高的木棍(也叫高蹺),如履平地,真是讓人佩服啊!如果你仔細聆聽戲文,就會發現戲文和他們的服裝道具是相配的。

  第二個登場的便是旱船,它的上面像轎子,轎頂和四角都被各種美麗的花和鮮艷的飾品所裝扮,轎的正面是一扇窗;旱船的下面像船,只不過“船身”由綢布圍成,人站在里面,雙手拿著船沿,走動間,船下綢布飄飄而起。一般船里面的人是小姑娘,外面劃船的`人是小伙子,他拿著船槳邁著輕盈的步伐,像魚兒一樣游走,后面的小船跟著小伙子的步伐忽左忽右,柔美而靈活。

  社火的節目還有扭秧歌、舞獅和舞龍等。越大型的社火有越多節目,小型的社火則不一定會有舞獅和舞龍。

  社火如此熱鬧、紅火,那它是怎么流傳下來的呢?社火起源于古代人民對古老土地和火的崇拜,中國詩人陸游的“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寫的正是社火。每當嚴冬將近,冰雪將融之際,先民們就宰豬殺羊,用自己獲得的勞動果實“祭祀”神靈和祖先,此時,終年勞作的先民們終于有了歇息的機會,他們欣喜若狂,打扮自己,在臉上涂上朱砂,把鳥羽縛在頭上,狂蹦亂跳,這便是人類最早的社火。他們祈福消災,去惡辟邪,“擊器而歌,拊掌而舞,祈于天地,以其吉也”(《風俗通義》),社火這一活動便這樣千秋萬代地流傳了下來。

  社火承載了人們的美好愿望,體現了人們的智慧和才能,表達了收獲與欣喜的豐富感情,它集音樂、舞蹈、曲藝、雜技、武術、戲劇于一體,在鑼鼓喧天間、在舉手投足間、在妙曼舞動間……。帶著人們走進古樸、歡暢、韻味十足的文化氛圍,帶給人們無限美好的視覺和聽覺享受。

風俗的作文 篇3

  苗族是什么顏色?紅色?紫色?藍色?我想,最貼切的莫過于——銀色!

  我最常去的三亞,就有苗族聚集地,我曾去過那里。走進大門,幾個身戴銀飾的姑娘就撞入我的眼簾。喲!她們身上全是白晃晃的銀飾!這些銀飾將陽光反射,姑娘們似乎在熠熠生輝。哇,苗族到底有多少種銀飾啊?

  越往里走,姑娘們的銀飾就越華麗,尤其是頭上的帽子:帽子非常大,上面嵌著用銀做的花,花看起來很薄,不堪一擊,實際非常堅固,而且這些花的做工很精細,仿佛能看見花瓣中的脈絡。他們脖子上戴的項圈也絲毫不遜色于帽子,圈上雕刻著龍鳳,還掛著“元寶””、“鯉魚”等象征著吉祥的小鈴鐺,中間還掛著一個笑瞇瞇的小佛祖,附帶一個能鎖住福氣的大銀鎖。耳釘同樣也很搶眼,幾條長長的流蘇垂在肩上,把苗族姑娘本身就很俊俏的臉,襯托得更加美麗動人。小玩意兒雖然山,但是精美程度絕對不輸給大物件——有精致的銀戒指,有掛著鈴鐺的手鐲,還有裙子上點綴的'小銀片……這簡直就是銀色的世界、銀色的海洋,仿佛銀色就是為苗族而生的!

  從一位講解員口中了解到,他們的銀飾以大為美,以重為美。可是很重的銀飾,戴在身上合適嗎?我隨機向了一位苗族姑娘,她用普通話回答我說:“你別看帽子這么大,但是這些花啊、角啊都做得很薄,項圈的掛飾都是中空的,各種小東西也就一點點,也不會很重。從重到腳一共……大概兩千克左右吧……”“兩千克啊!這么重!”我驚叫起來。苗族姑娘搖搖頭,笑著解釋:“沒有啦!這可是我們苗族的文化瑰寶,兩千克也不為過。”我這才明白,這銀色,就是苗族人生活的大部分啊!

  好一個銀色的苗族,這少數民族服飾中的一雜奇葩!這五十六種顏色,編織成了璀璨的華夏文明,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

風俗的作文 篇4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就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就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這就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就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風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濟南的風俗作文01-27

作文:民族的風俗01-26

作文:濟南的風俗01-28

除夕的風俗作文08-08

家鄉的風俗作文07-21

家鄉的風俗作文07-21

元宵風俗作文07-17

山西的風俗作文02-04

湖南的風俗作文03-28

家鄉風俗作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