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作文3篇[推薦]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反思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反思的作文 篇1
第一節晚自習剛剛結束,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學生們抓緊難得的十分鐘,盡情地釋放著壓抑了許久的激情,說笑的、搞鬧的、唱歌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相較于課堂上的沉默寡言和默默承受,這時候的學生才真正回歸到原先的角色,從他們洋溢的笑容和爽朗的笑聲中可以知道,他們正處于人生最富有朝氣的年齡,他們才十六七歲。
我端坐在講臺上,靜靜地享受著這份歡樂。突然想:我有膽量讓自己的課堂呈現出這種原生態嗎?點點頭,又搖搖頭,竟然難以定奪。孩子們原本應該是快樂的,很多人也知道應該讓孩子們快樂,可結果卻是我們的孩子不快樂,甚至是相當的不快樂。到底是什么剝奪了孩子們這樣的權力,又到底是什么剝奪了教師給予孩子們這樣的權力?
痛苦的思索只能讓人更痛苦。
看看縱橫交錯堆積如山的課本資料,看看抄滿黑板的密密麻麻作業,看看在教室來回巡視的老師,哪一樣不在向人們昭示,教師就是這場學生災難的罪魁禍首。大家都在同情現在的孩子,都認為他們太苦了,可是誰又真正想過給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空間,給他們一個放飛理想的氛圍,甚至是給他們一個抒發真性情的港灣。
可老師也是被逼無奈的,沒有優良的教學成績又怎么過得了學校這一關呢?很多學校里的“魔鬼淘汰制”真是駭人聽聞,不管過程怎樣,只要是同類組合最后一名,就會剝奪你很多的權利,譬如升入高一年級任教甚至上課的權利,很多教師隨時都有可能因為教學成績不佳被調離崗位。不談這種方式的`合理與否,首先教師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在這種高壓下,教師又怎能不向學生要成績呢?
學校其實也很無奈,上面還有教育行政部門,上面還有上面。
很顯然,把責任歸結到某個人或者某個部門,都是不近情理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摧殘我們的孩子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人心,社會上望子成龍的急功近利的近乎變態的心。這樣的心是可惡的,卻又是可憐的。可惡是因為它以犧牲孩子為代價,可憐是因為所有人都無法自拔。即使少數人努力抗爭,最終還是會被社會洪流淹沒。
還好,有一點希望總是好事。
反思的作文 篇2
在上蘇教版第九冊第五單元的作文教學時,讓學生寫自己高興、痛苦、傷心等事時, 我先組織孩子們說,但課堂上鴉雀無聲,然后我靈機一動,心想:也許孩子們怕我都不原和我師交流,于是我趕緊把學生分成甲、乙、丙三大組,甲組同學說高興事,乙組學生說傷心事,丙組學生說痛苦事,不到一分鐘孩子們便自動組合,很快的形成了三大小組,看到這樣的氣氛,我一下松了口氣。讓剛成一組的同學進行5分鐘左右的深入而密切的交流對話,我及時引導學生談自己的真心話,說出自己的快樂和痛苦。最后三組角色互換,按順序進行談話。談話結束后又讓學生把自己參加今天活動的經過寫下來,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題目,并提供學生一些與本次活動相關的優美詞語,學生便興致勃勃地動起筆來……
我采用了一個具有科學性、趣味性、的.談話吸引學生激情參與,誘導他們觀察生活在“周圍事物”的細節并用簡略的文字加以“攝取”,然后再請學生記敘成文。幫助學生在作文課上學會“攝取生活素材”。使之成為“取之不絕”的作文源泉,這呼應了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的目標要求。
我把談話過程盡量拉長和變細,讓學生看得清,聽得清。有意識地豐富了學生的見聞,誘導學生產生了表達的激情。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特點,讓學生在高漲的激情中完成寫作,呼應了《課程標準》中“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的目標要求。誘導學生產生表達激情,不但使學生在當前寫好作文,而且保持了學生作文學習的可持續動力,保證學生從不原寫作文到學會寫作文。
我注重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出發,盡量把作文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訓練能夠演示成為“情景”,讓學生在富有情趣的教學情景中掌握知識和技能。教師深入研究作文教學的方法和形式,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建構學會寫作的認知和技能的相對完整體系,提高了作文教學的效率。
反思的作文 篇3
很多中年人知道,當年著名演員陳佩斯和朱時茂表演的小品,那是著著實實的火了好長一段時間的,其代表作之一就是《主角與配角》。由于該小品反映出了一個共性的主題,因而受到廣大觀眾的青睞。即便到了今天重新觀看,它仍然是美味如初,令人捧腹大笑。
其實,學生的作文中也是有主角與配角之分的。二者若是配合好了,作文就會出彩;若配合不妥,作文就必定會出現問題。作文中的主角與配角的表現形式,與小品、影視作品中的大體一樣,就是看誰出鏡多、誰出鏡少。主角是作文的“主要內容”,主要內容應該用文字詳細來寫,簡稱“詳寫”;反之,配角是作文的“次要內容”,字呢應少寫,簡稱“略寫”。
作文中配角搶主角鏡頭的情況大多出現在人物的'安排上。比如,有個同學寫了一篇題為《媽媽愛我》的作文,在行文時,他把媽媽的表現寫少了,而把自己的情況寫了很多;又有一個同學,把媽媽和他自己的表現各寫了一半(字數幾乎一樣多),這同樣是配角搶了主角的“戲”。
有時寫景的作文也會出現主配角不明朗的情況。比如,一個同學寫了一篇題為《盤山美景》的作文,“作文要求”中的一條明確規定是“要突出中心”,他卻筆走歧路,盤山景色及特點沒有寫上幾筆,倒是激情似火的寫了很多自己爬山時如何苦累,媽媽又是如何幫助他的情況。
主角姓“主”,那么我們在寫作文時就要突出它這個“主”的地位;配角姓“配”,它只能是個“配合”。作文中之所以有這個配角,完全是為了陪襯主角的需要,這就好比一個畫家要畫幾朵牡丹花,那么在莖上也同時畫了幾片綠葉。
【反思的作文】相關文章:
作文:反思01-28
作文反思01-29
反思作文02-03
反思的作文11-03
反思的作文(經典)09-29
反思的作文(精選)09-28
(精選)反思的作文08-07
(經典)反思作文09-02
【精選】反思的作文08-16
【精選】反思作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