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類的自我發現之旅》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類的自我發現之旅》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類的自我發現之旅》讀書筆記 1
其一便是新。
NEW
輕學術也是學術。既是學術,就必然推陳出新,以新為貴。自馮特創立現代心理學學科以后,心理學的發展速度可謂相當驚人,尤其當各種儀器如磁共振出現后,更是大步向前。
與早期經典心理學強調理論的建構相比,現代心理學早已進入了“實證優先”的時期,純粹的邏輯推演、經驗總結早就難以在現代心理學研究中立足了。雖然早期心理學,如行為主義流派,也做實驗,但礙于樣本有限、自因變量不夠精確,其實驗結果的可靠性遠比不上今日的精密儀器。因此,許多經典理論也都在各種實證下得到不斷的修繕。
《人類的自我發現之旅》這本書,中文首版時間是2021年1月,不夸張地說,書本還帶著熱乎乎的墨香。我翻閱書中的參考文獻,最近的文獻日期是2017年,這就保證了讀者在閱讀時,能夠跟上相對前沿的學術成果,而不是一味沉湎在過去的理論中。
比如市面上可見的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這是一本寫于1932年的書,它的一些觀點難免受制于作者的個人主張和學科的時代局限,作為了解現代心理學的入門書籍,它其實并不能算最好的選擇。但作為了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讀物,卻不失為一部好作品。
其二是主題。
Subject
我上學時,系里的老師推薦我們兩本心理學讀物:一是津巴多的《心理學與生活》;二是霍克的《改變心理學進程的40項研究》。兩本書都反復再版,大名鼎鼎。
單拿我手上的人民郵電出版社的第十六版《心理學與生活》來說,厚厚一本,甚是威風,足足有120多萬字,可謂皇皇巨著。然而,我卻一直認為此書的正確閱讀方式是當做參考書——即像辭典那樣看。原因在于,這本書的.內容實在太過綿密龐雜。
后來我發現,不僅我,連我的同學和老師,也沒聽說誰從頭至尾精讀了這本書,都是拿來當做參考,即遇到某個主題,先將此書翻出來,查閱個大概脈絡,再精細地鉆研。所以,我也一直不是很贊同說這本書適合純粹的愛好者閱讀。
《人類的自我發現之旅》全書26萬字,而且一直圍繞著一個主題,較有針對性。這個主題不是別的,大約可以概括為兩個——意識和認知——這也符合書名。
為什么要刻意強調這個主題呢?因為當今心理學界,認知絕對是重中之重。
念書時,我的導師就曾很確切地告訴我,認知問題是未來心理學最重要的主題,幾乎沒有之一。原因是許多心理學問題歸根結底,最后都可以從認知的角度得到解釋。事實上,現代心理學已經出現與認知神經科學相合流的趨勢。
可以說,作者基思·奧特利(身份太多,不加贅述)絕不是抱著寫一本暢銷書賺錢的心態而作,他明確地向讀者傳遞著這一大方向的重要性。
其三是不獵奇。
professional
現在市面上許多所謂的心理學入門書籍,往往是迎合讀者的獵奇心理,冠以一些驚人耳目的題目,諸如“速成讀心術”、“一本書讀懂心理學”、“微表情”、“色彩人格”、“變態心理學”等等。這樣的書,雖然好賣,其實,往往未必那么學術。
比如微表情的相關書籍。首先,心理學界的確有人研究微表情及其含義,但大多在西方心理學發展較完善的國家,許多理論是不能直接照搬到東亞人身上的。
其原因就在于不同人種間的面目表情是有一定差異的,東方人的面目表情相對更平淡,西方人大約更夸張,這一點,從語言上也能看出來。網上就曾有外國人發現,說漢語時嘴部動作偏小,說英語時嘴部動作偏大,這些差異都有可能影響理論的適用性。
這也不是我的妄言。尤其是早期心理學的一些量表、問卷的制定過程,往往都以白人被試為主,它的適用性可能由于文化背景、語言習慣、思維方式產生差異。因此,才有許多心理學者致力于不斷改善舊有的問卷,使其普遍性和適用性增強。
而且,現代心理學已經在相當程度證明了語言的確可以相當程度地影響個體思維和認知。
這本書不媚俗、不迎合獵奇心理,也是我喜愛的原因之一。
綜上,若對現代心理學有些興趣,并向了解關于認知和意識的相關問題的同好,不妨看看此書。
然而,讀前大約也需要點準備,簡言之——這并不是一部可以一口氣便讀完的書,作者的一些例證、脈絡的梳理和人物介紹,都很下一番功夫;一蹴而就式的閱讀,也許會錯失精彩。不過,這實屬正常;若想切實了解任何一門學科,總是需要沉下心來的。
從柏拉圖到百憂解,從fMRI到愛的真諦,心理學這門探索內心奧秘的科學,是如何做到既發人深省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
本書帶領讀者走過一個又一個迷人的領域:人類的意識、大腦的生理基礎、情感、從嬰兒期到成人期的心理發展階段、語言習得與使用、記憶的本質、精神疾病、道德、自由意志、創造力、藝術和文學作品中的思想,以及最重要的,我們相互合作的能力。它穿越了心理學的歷史,又預示著今后的發展方向。
《人類的自我發現之旅》讀書筆記 2
我們都生活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這個時代中的每個人都在加快自己的節奏和步伐,生怕被這個時代和其他人遠遠的拋在背后。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沒有誰的心靈是永遠纖塵不染的,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困擾,只是有的人比較清,有的人則比較嚴重罷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心理學也開始慢慢的闖入了我們的世界。因為毫無疑問,我們每個人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那為什么不去嘗試著做自己的心理醫生或者心理疏導員呢?這本《人類的自我發現之旅》,就告訴了我們為什么需要心理學。
先來說說,心理學和健康有什么關聯吧。你可能會有點兒不敢置信,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有什么關系呢?但事實上,經過醫學證明,人類有76%的.疾病都源自于心理。也就是說,當我們掌握了維持心理平衡與健康的方法,也就等于掌管了身體健康的密碼。
最近幾年,很多愛好養生的人,一談到疾病時,首先都會說到病由心生。你也一定聽過這句話:身體生病,是情緒打了敗仗。先講個故事吧!
有這樣一個24歲的年輕小伙子,在他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后,慢慢的康復了起來。非常奇怪的現象發生了,她以前是一個博愛也吃油膩,油炸等高熱量垃圾食品的人,可手術之后,他開始有了吃這些食物的強烈欲望。后來一些專家認為這大概是因為他接受了一位愛吃油炸食品的人的心臟。
而且相關的科學也已經證明70%的心臟移植患者,往往會在手術后發生性格特征突變。他們的這種表現往往與捐贈者的特質相關。
也就是說,人的心臟也具備記憶功能。所以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不斷在加快,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身體疲勞的同時,也會感到心累。而情緒和身體之間,的確存在最為直接的關聯,一位美國的執業醫師經過實驗研究認為,人類76%以上的疾病都是由不良情緒引起的。比方說,身體某個部位的肌肉出現查不出原因的酸疼,可能就是不良情緒所導致的。不良情緒還會引起皮膚病、消化病、胃病等其他病癥。
情緒還總是會將身體上的某種疼痛放大至無限。壓力也很可能會讓傷口愈合的更慢,收入不平等的情況也會影響抑郁癥的患病風險。《人類的自我發現之旅》全書通篇可以概括為兩個主題,它是我們的一場意識和認知之旅。
從柏拉圖到百憂解,從FMRI到愛的真諦,他帶領我們走過一個又一個迷人的領域:人類的意識,大腦的生理基礎,情感,從嬰兒期到成人期的心理發展階段,語言習得與使用,記憶的本質,道德自由意志,相互合作能力等等。她繼帶領我們穿越了心理學的歷史,又向我們預示著今后心理學的發展方向。它通過20場不容錯過的人類心靈主題探索跨度2400年的心理學至上之旅,洞悉自我,體悟他人讓視野更開闊,也讓心智更成熟。他將最基本的心理學知識融入在故事當中,將最偉大的心理學家的生涯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無論你是對心理和行為好奇的學生,還是普通大眾,也不論你是心理學的學生,還是心理專家,這都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心理學書籍。
心理學其實離我們的生活一點都不遠,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我都勸你學點心理學,盡早學。
【《人類的自我發現之旅》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發現王國之旅作文01-27
人類的故事讀書筆記11-04
發現之旅作文(4篇)12-25
發現之旅作文(精選4篇)12-25
以發現之旅為題的作文01-28
奇妙的發現之旅_850字01-26
奇妙的發現之旅_900字01-21
發現之旅作文6篇02-14
發現之旅作文(6篇)02-14
發現之旅作文(精選31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