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讀書筆記

時間:2022-11-10 09:33:07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讀書筆記(通用11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讀書筆記(通用11篇)

  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讀書筆記 篇1

  古人云:“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潔是人類正義的化身,是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有力保障。

  最近拜讀了王書記推薦我們每個黨員應好好讀讀《大清相國》這本書,感受頗深,使心靈上感受到了廉潔的震撼,結合工作實際也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康熙帝師、一代名相陳廷敬是出自于我省的一位歷史名人,他是輔佐康熙帝的重臣,也是忠丞,為官清廉,政績卓著,為國之能臣,吏之楷模,備受后人敬仰。書中再現了三百多年前康熙王朝官場風云,并塑造了以陳廷敬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書中不但對官場人物的人格、道德細致刻畫,同時也描繪出不同人物代表所欲所感,以及其性格、行為,并伴隨著人生軌跡的轉變,有的人墮落至萬劫不復,有的則堅持原則至功成名就。

  初入官場的陳廷敬學識淵博,見解獨到,為許多人賞識,但其正直,倔強的性格也為其惹下了諸多麻煩,多次險遭殺生之禍。通過父親的告誡,岳父的勸誡和自身的感悟得出了“等、忍、穩”的行為準則,逐漸在官場站穩了腳跟,后又被逼出了“狠”,得以參倒政敵,一展抱負,最后借助夫人的“隱”得以全身而退。這些為官之道讓人不得不感嘆他的韜略過人也對當時的官場生態唏噓不已。

  作為康熙王朝五十多年的政壇不倒翁,陳廷敬曾說過:“我只能做我做到的事情,做不到的事我要是硬去做,就什么事也做不了”,可見做個好人難,做個有作為的好官更難。好人正直善良,注重名節,不愿被非議,可很多的時候,人不做違心的事,很難做成大事造福百姓的事;往往做大事時遇到的對手都是陰險狡詐之人,所以需要同時具備高絕的政治智慧,遼闊的城府,強硬的手腕,忍受常人不能忍耐,處理問題恰到好處。

  目前山西處在一個特殊的歷史發展時期,怎樣掃除社會霧霾,凈化山西政治生態,是每一位基層黨員應當思考政治問題,樹立“弊革風清,廉潔為民”的責任擔當意識,是每一位三晉兒女家國情懷的具體體現,只有筑牢廉潔的思想防線,黨員的戰斗堡壘作用才能引領社會健康發展。而讀書學習恰是凈化心靈,洗滌生態霧霾,釋放正能量的有力作為。

  作為檢察系統黨組織,更是承擔著司法部門內部黨建橋頭堡的作用,責任重于泰山,我們要創新教育模式,做好基層黨建工作,真正使黨員干部敬畏法律,敬畏權力,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做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正做到執法為民,廉潔為公。

  以司法公正,執法為民促進富民強省,實現弊革風清是途徑。因為,只有實現弊革風清,才能依法確定權力、科學配置權力、制度約束權力、陽光行使權力、合力監督權力、嚴懲濫用權力,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確保權力規范運行,為促進富民強省提供路徑。

  以公正廉潔,執法為民促進富民強省,重塑山西形象是支撐。重塑山西形象,黨員領導干部是關鍵。只有徹底消除精神不振、畏縮不前的消極狀態,徹底糾正不敢擔當、為官不為的錯誤行為,徹底根除違背規律、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才能使黨員領導干部通過重塑山西形象的淬火鍛鑄,在促進富民強省的偉大實踐中有所作為、有大作為。

  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讀書筆記 篇2

  在讀書這個問題上,我控制不來我的思維。有時候買書時明明喜歡的回家看上兩眼丟在一旁,而有的書簡直是饑渴之讀。曾經考慮是不是因為晦澀難讀才有此感覺,多次試過之后方知不是,決定權在書中。看這本書還是王副總理推薦的,當然是看報紙上來的,如果能直接面薦,我不得了噢了!此書兩天讀完,瘋狂直至,收獲非淺……

  清朝的歷史在人們的視覺上和聽覺上已不再新鮮,即使不學史的人也能評說一二,如果還按老套路出牌,終覺無滋味。作者挖掘新意,此相國聽為初次——陳廷敬,以康熙朝為背景,著重官場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是是非非,影射現今,不失是一部好作品。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貪,在歷朝歷代皆為本色,不貪反而為特色,只是清朝更為突出。陳廷敬這方面潔身自好,一是家里出身殷實,另一個就是自律較好。兩者雖說都很重要,但后者更為突出,有多大的胸懷能成多大的事,自律為本。書中陳廷敬的弟弟兩次收錢也是因為交際之用,也并不本質上的問題。從這一點看來,當官者是不是也能從家庭資產考慮,見過錢和沒見過錢的反映出來是不一樣的。人到四十就有所考慮了,就會為以后著想。我以前不承認,現今還沒到四十,就開始準備養老的錢了。不信你試試看,人到中年你做事情就不會激進了。

  人生只要努力總是有機會的。陳廷敬的發跡是因為個人的優秀才干,而且兩次化險為夷都與此有關。再加上以后衛相書告訴他要學會“等”都有關系。你要想生命不白白度過,就要在上學期間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然這是有普遍性的,也不否認沒上過學能有好的發展——只是少數。你要有與眾不同的東西在身,隨時提供脫穎而出的力量。可以說如果你能為別人帶來利益或者其他什么的,你才有可能出人頭地,生命才可能綻放光彩。這就是說“等”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的,這個機會是有條件的。陳廷敬是有此基礎的,各種條件具備齊全,只差東風了。

  不站隊。面對各種的利益團伙,陳廷敬始終不與為伍。螯拜一伙爭取陳廷敬,索尼也在爭取,陳廷敬看的清楚,要想能長久就要那邊都不涉及。我覺得索尼有句話說得好“皇帝最不可信”。皇帝終究是個人,是人就有缺陷,就有偏好。終究不如制度,即使制度也是靠人來執行的,還有薄彼,何況一個人。說起來簡單說起來難了,這是一輩子的功夫,堅持下來不容易。皇上評價“寬大老成,幾近完人”。

  踏實做事。不徇私,不枉法,本色做事是陳廷敬的特色。而且在各種事上能獨立思考不忍云亦云,是相國之料。現在講過——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作為文人出身,能明察秋毫,果斷從事,有強人風格。剛柔相濟,方可有成。剛者易斷,柔者不成事。陳廷敬恰到好處,拿捏準確,佩服佩服!

  至于到后來玩弄權術引發互相彈劾,也是那些人罪有應得。老話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我始終認為一個人在社會能做到如此地步,且是一輩子,真是不容易。

  以前我總是認為,置身一個大的權力場,不是哪一個人能抵擋的住的。誰在那個權力中心都回貪占枉法,是凡人都躲不過,看過這本書就有新的認識了,凡人也可以做到。

  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讀書筆記 篇3

  上次去沈陽看望爸媽的時候,爸爸正在看這本《大清相國》,他讀過的書太多,五花八門的,現在我竟不知道哪種類型的書他更喜歡,后來發現我似乎繼承了這一點,也是雜七雜八地都拿來看,縱有喜歡的,也不至于迷之過甚,不過對于歷史小說還是挺能讀進去的。就利用那幾天的時間,我匆匆地讀了一遍《大清相國》。

  《大清相國》不太像一部歷史小說,倒挺像一部劇本的,若是改了來演,應該不大費事,戲劇性挺強的,人物描述詳細,對話又多,現成一個本子。也因為如此,便感覺洋洋灑灑一大本,稀里糊涂地就讀完了,沒有什么能夠令人心動之處,抑或別扭之處,并且,我想再也不會第二次打開了。

  但文中描述到的官場卻還能攪擾到自己的記憶,在初參加工作的那幾年,我曾經有機會在市政府的'某個部門呆過一陣子,雖只是表面,卻也見識過官場的種種,只是當時年輕意氣又有些停佇在局外人的角度,十分看不慣,只恨不得一日也不在那種地方呆下去,現在自然遠離了這樣的官場,歷練多了,心態也平和了,不再只一種眼光去看待很多事情,今日那里的精彩想必更甚。

  古今的官場果然都能夠引誘人們去探究,因為實在有很多很多有趣的人和事,只是到了筆下,到了書中,人也變了,事也變了,要么更加有趣,要么更加險惡,真的如何,誰還去管他。

  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讀書筆記 篇4

  清明假期讀完一本王躍文的《大清相國》,加之在平遙古城走了一遭,環境和氣氛都到位了,格外讀出了味道。巧的很,主人公陳廷敬也是山西人。

  陳廷敬作為一位經歷了順治康熙兩朝,馳騁官場將近五十年,吏刑工戶四部尚書外加文淵閣大學士,康熙字典,明史的編寫總裁官等等諸多官位在身的名臣,相比很多大起大落的官員來說是難得的,特別是最后可以原品休致,告老還鄉,也算是全身而退的典范。其中的道理即使放在今天依然有現實意義。

  陳廷敬一生都遵照"五字"格言,其中有別人贈的,有自己悟的。等,忍,穩,狠,隱。

  等,衛向書大人正是看出陳廷敬年紀輕輕不過二十歲若連中三元還被皇上賜名太過鋒芒畢露,所以才建議皇上抹去了狀元頭銜,只得第二甲第一名。所謂,做官也是要熬出來的,年齡閱歷經驗都是為官的資本,否則還沒等做出成績往往遭人嫉妒被人陷害還不自知。

  忍,都說忍字頭上一把刀,說出來容易做起來難。對于一個正直善良的人,看到雞鳴狗盜之徒,看到陽奉陰違的事,說還是不說,參還是不參,什么時候說,什么時候參,怎么說,怎么參都是有道道的。特別是在那個皇上一言九鼎的時代,說錯了話,辦錯了事是要殺頭的。要說康熙還算是個明君,即使這樣他也要考慮輕重緩急,政治穩定,不得已還要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就像書中說的大戶統籌,康熙也明白這么做會使大戶想辦法盤剝老百姓,但對他來說打吳三桂是最重要的,能及時收到賦稅,前方的糧草馬匹才能有保證。所以他明知陳廷敬是對的,也想了辦法讓他獲罪。好在陳母過世,陳得以守孝三年,躲過了被貶罰的命運。

  穩,為人做事都不要浮躁,話想好再說,事想好再做,沒想好寧愿不做不說。陳有才,詩詞歌賦,博古通今,琴棋書畫,特別說到他在錢法上的處理,不僅辦了大案,處置了貪官,而且滴水不漏,顯得皇恩浩蕩。有時候的取舍也頗為講究,明知參不了的貪官比如富倫,雖也不能讓他好過,但對明珠對皇上確實面子上是過得去的。給自己留條后路,不得罪不能得罪的人,是穩字訣的訣竅。

  狠,最后讓索額圖,高士奇互參,劉相年參了阿山和徐乾學真是過癮,陳廷敬躲在后面操縱了這一切,卻不顯山不漏水,妙哉!這一段對劉相年的描述特別有意思。這個杭州知府直爽率真,雖然清廉卻著實傻的可愛,為了省銀子直接把青樓買了改成了圣諭講堂,氣得康熙七竅生煙,逗死我了。

  隱,懂得急流勇退才是高人。這個被康熙贊為"幾近完人"的老相國在他七十歲的時候靠裝聾得以告老還鄉,結束為官生涯,終得善終。

  其中,有幾點值得我再三思考。

  一,黑的永遠變不成白的。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品行端正的人永遠比做一個貪贓枉法,背信棄義的人勝算概率大。即使一時被蒙蔽,總有清醒的時候,無論是古代皇帝還是現代領導。

  二,懂得迂回曲折。很多事情不能直勾勾就說出來,也要考慮領導的面子,領導即使錯了,也要給個臺階。不要太喧賓奪主,最后弄得跟明珠一個下場。

  三,不要隨便站隊。陳廷敬既沒有站索額圖的隊,也沒有站明珠的隊,他就勤勤懇懇做好本職工作就好,皇上也不傻,自會看在眼里。 其實領導最恨下屬搞小團體,擺在古代就是結黨營私,圖謀造反。

  總之,要想做成事,做好事,說來說去無非上面幾點,就看怎么融會貫通,學以致用了。古代的處世之道擺在今天依然有借鑒意義,學習學習。

  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讀書筆記 篇5

  很喜歡歷史類的小說,細細讀來,像是聽那前輩在講前朝的故事,他娓娓道來,我深陷其中,癡迷于一個個傳奇似的故事,卻也可以了解歷史。不記得哪位先人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我是很贊同的,也因著這句話,愛上了歷史小說。從來看書想是陶冶情操提高修養,不想本非雅士,奈何又落了俗套,竟是成了看熱鬧的俗人,俗就俗吧,愉悅身心就足矣了。

  這本大清相國是我暑假前從圖書館借來了,很厚重的一本書,本想暑假閑來無事,聊以解悶,不曾想回到家中,俗務繞身,不曾拿來細讀,回到學校,娛樂活動幾近沒有,便拿了出來,斷斷續續看完了。這次卻不同于以前,是心智有所增長還是作者寫作水平高超,竟然若有所悟。官場黑暗,古來便是如此。曾經天真的認為和珅那樣的奸臣畢竟少數,青天似的官員也不會太多,多的是些平庸的不起眼的官員,不會有什么危害。現在想來,那時候真是幼稚,想的如此簡單。古往今來,許多事都是相通的,形式各有所異,本質其實相差無幾。

  康熙是個好皇帝,運籌帷幄,胸有天下。可他治下仍是貪官昏官成群,身邊更是不乏此類奸佞,可他仍是包容忍耐,殺一儆百,并不全然趕盡殺絕。那么我們的政府如今又是何面貌?慘不忍睹,這個詞完全可以形容了吧?縱然不是生動,卻也形象吧?

  朝中有人好做官并非空言,身邊不乏這種事情。遇到什么事,只要這方面有人就好辦多了,可憐我們這些平民百姓無權無勢,往上爬是多么的困難。有些人整天呵斥那些申請綠卡的人,可曾想過原因?若不是國內不好混,誰想背井離鄉到他國討生活?

  陳廷敬這樣忠君愛國的人到頭來還要裝聾作啞,歸隱田園,何況遇到昏君呢?國家危矣

  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讀書筆記 篇6

  記不清是幾年前了。參加一個培訓班,在京郊的一個大院,似乎離香山很近。培訓持續了一段時間。午晚后,總有些閑暇。想會的朋友都見了,能溜達的景點也走了幾個,便想讀讀書。

  附近倒是真去尋了幾尋,轉了幾次街巷,都是些餐館、咖啡廳和旅店,未發現像樣的書店,便悻悻而歸。后來有天傍晚出去理發,從胡同里晃出來,看到拐角有個不起眼的舊書攤。蹲下看了看,基本山都是些“開門”的盜版書。

  賣書的老板很熱情,又比較年長。我蹲著翻了半天,不好意思白添麻煩,便隨手挑了本,書名叫《大清相國》。

  回到住處,隨手翻了翻,竟引而入勝,不能自拔。這幾年,凡是有朋友找我推薦書,這本都在目列里。之間,我也又購了正版,再讀了一遍。

  有以下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其一,《大清相國》一書洋洋灑灑,共計四十八萬余字。此書以大清國順、康兩朝的歷史原貌為本體,未加虛妄扭曲和過分粉飾,又不失小說文體的跌宕婉轉和衍延思索,邏輯清晰,行文脈絡流暢,歷史人物紛繁登場而躍然紙上,堪稱近當代歷史小說之佳作。

  其二,從順治演繹至康熙朝末期(陳廷敬于順治十五年中進士、康熙五十一年病劇),曲折情節、紛繁故事,有重墨亦有輕描,鋪墊婆娑而呼應鏗鏘,窮述陳廷敬近五十年的內閣菁英生涯,自青蔥歲月進士高中,至耄耋光陰相位歸田,突出“等,忍,穩,狠,隱”五字箴言。

  其三,伴君若伴虎,可謂如履薄冰,宦海沉浮,幾人可得善終?無論是權傾一時的鰲拜,或是二分朝廷的索額圖和明珠,還有帝王前的紅人徐乾學、高士奇……這些曾居于萬人之上的弄臣,竟幾無一人可以全身而退,唏噓嘩然,觀者難盡其唏噓。

  唯陳廷敬,雖為滿族天下的一名漢相,卻既得功德之名,又得善終之軀,文韜滾滾,政略滔滔。陳給康熙當老師在先(經筵講官),后歷任工部、戶部、刑部、吏部的四部尚書,做過文淵閣大學士,主持編了《康熙字典》,其五十卷《午亭文編》(陳廷敬晚號午亭)收入《四庫全書》。

  所謂政治生命,是他人予己之命,非真命。奮發激亢之時,平步青云,天下人艷羨,萬物趨之;潮退流逝之際,一瀉千里,天下人唏噓,萬物避之。三郎妄言,千秋萬世,生靈倫理,盛久則衰,繁極必凋,泰然自處,怡然自得,不失體統,不失本我,與各位共勉。

  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讀書筆記 篇7

  最近單位組織讀王躍文的《大清相國》,這本小說我以前看過,再次閱讀,感觸頗深。下面從陳廷敬的個人境界、修身齊家方面談一點感受。

  陳廷敬,他21歲中進士,晉身官場后歷任工、吏、戶、刑四部尚書,官至文淵閣大學士,乞歸后仍被康熙帝召回,70歲后主動全身而退,安全著陸。在老家頤養天年并發揮余熱,編纂了《康熙字典》與《欽定詞譜》,康熙評價他“寬大老成,幾近完人”。他不參與派系與集團斗爭,有自己的道德操守,講究政治謀略又不去害人,能夠更新觀念、迅速轉變角色,從錯誤的思想中走出來,識時務、處處小心謹慎、避免鋒芒畢露。用自己的方式報效朝廷、造福子民。縱觀他的一生,有如下三重境界:沉得住氣、低得下頭;耐得往寂寞、經得起誘惑;看得透人、想得開事。先修身、齊家,然后再干大事,陳廷敬為后世樹立了榜樣,值得我們學習。

  第一重境界:沉得住氣、低得下頭

  陳廷敬年輕時候也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有棱有角,熱血沸騰,所幸遇上一個好岳父,書中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官是靠熬出來的,沒到那把年紀,縱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枉然。人若得意早了,眾目睽睽之下,沒毛病也會叫人盯出毛病來。”“少年得志是可喜,但隱憂亦在,須得時時警醒,盯著你的人多,少不得招來嫉妒,反是禍害。官場上沒有一番歷練,難成大器。所謂歷練,即是經事見世,乍看起來就是熬日子。任勞是不怕的,要緊的是能夠任怨,那就是忍功!”凡成大事者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明朝的張居正也是如此,很小時就顯露出過人的才華,所幸遇上顧璘這樣的好導師,沒有讓他在年輕時鋒芒畢露而得意忘形。這,就是小說中“五字決”中的“等”(要沉得住氣)和“忍”(要能經受起磨練)。

  第二重境界:耐得往寂寞、經得起誘惑

  面對索額圖與明珠的爭斗,陳廷敬自始至終沒有選擇站隊,兩人都想方設法把他拉入自己的陣容,給出了很多誘惑,陳廷敬一直沒有動容,甘于寂寞,甚至有很多次皇帝誤會他差點斷送前程,每每遇到逆境,他總是巋然不動,穩若泰山。“君子有大畏呀,成大事者,必須有所畏。所謂無大畏者流,其實不過莽夫耳。”“穩,一時興許會吃些虧,但是不會倒大霉。”這,就是小說中“五字決”中的“穩”(要謹慎且低調)

  第三重境界:看得透人、想得開事

  能將身邊的人看透,能了解事情的真實情況,準確判斷,迅速作出處理,干凈利落,不優柔寡斷,事后不貪功,做到功成而退,這是陳廷敬最高的境界。這需要一番歷練,一個人沒有經歷很多事,沒有接觸很多人,不善于總結和思考,就算有高人指點也不可能達到這層境界的。這就是小說中“五字決”中的“狠”(要堅決徹底),“隱”(要會急流勇退)

  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遞進關系,修身與齊家是基礎,若沒有做好是不可能做好治國平天下的。近代史上曾國藩、蔣介石是典范,我們可以從他們的家書、日記中學到很多很多。修身,包含正己、慎獨、貞信、擔當、約束、涵養。陳廷敬也有孤寂的時候,也有受委屈的時候,他都是一個人撫琴,靜靜地思考,反復反省自己,這其實就是一個修身的過程。齊家,俗話說堂前教子、枕邊教妻,我們常常看到好多人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最后被家里人給害了。漢代霍光就是個典型例子,他功德蓋世,因為沒有管好自己家里的人,在他死后整個家族遭受滅族之災。陳廷敬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他的弟弟多次想通過特殊途徑,甚至打著哥哥的旗號謀取不正當利益,陳廷敬每次知道后總是苦口婆心地教育,公正嚴明地處理,用理智的手段維護好親情。德,永遠比才更重要,我們要教育子女先做一個有德之人。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說:“德才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他把人分為四類:德才兼備的稱為圣人,有德無才的稱為君子,有才無德的稱為小人,無才無德的稱為愚人。在找不到圣人與君子的情況下,寧愿用愚人也不可用小人。

  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讀書筆記 篇8

  本書主要講了陳敬,后被皇帝賜名為陳廷敬,從晉身官場之日起,一步一步走向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生經歷。面對官場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權益利欲時,他的應對之策以及功成身退的人生選擇。

  小說中記得特別清楚的是他的人生五字,“等”是他從衛大夫話里學到的態度,“忍”是他從岳父話里悟出的精髓,“穩”是他自己在官場中的切身體會,“狠”是被別人逼出來的決絕,“隱”是妻子點醒的大徹大悟。這五個字可以高度概括陳廷敬的一生,也充分展示了他的一生,今天我想淺談這五個字。

  我覺得這五個字也可以用在我們的生活中,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競爭也很激烈,生活工作中難免會碰到失敗、挫折,但是我們應該學會等,等到自己努力到一種程度,等到一個適合的機會,該是自己的東西,一定可以爭取到。反倒是急于求成,耐不住寂寞的人,不會取得成功。現在的通訊技術很發達,大家的生活也是暴露在公共場合,刷刷朋友圈就可以看到有些人又在吐槽自己的不如意,欲求不得。請把等當做一種常態,但是不要放棄應有的努力。

  陳廷敬的忍可能不是我們生活所說的那種忍一時風平浪靜的忍,他的忍是一種在自己能力還不夠的時候,面對高士奇,索額圖等奸臣的隱忍,為的是厚積薄發,一招命中。

  穩是他自己的感悟,人在官場走,得一步一步走穩,剛入仕途,因為自己不愿意做一些官場的潛動作,因為自己的過分直言,被其他大臣遠離,被皇上貶過官職,后來才明白,人在官場走,獨自一人是不行的,行事要穩得,需要幫手。

  狠是被逼的,成王敗寇,你輸我贏,最后扳倒大奸臣,陳廷敬并沒有明面上出馬,而是通過張鵬翮(he)、劉相年、索額圖、阿山等一幫大臣互參,最后由皇帝裁決,而自己在背后默默引導局勢發展,結果是他取得了勝利,登上了那大家都追逐的高位。

  陳廷敬的隱是一種全身而退的睿智,不貪戀權位帶來的榮耀,而是自己選擇功成身退,這一點令人佩服。他的隱退也很有意思,沒有直接上書自己希望隱退,而是通過裝病裝聾,結局很是完美。

  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讀書筆記 篇9

  最近抽空閱讀了王躍文先生的長篇歷史小說《大清相國》一書,心情很是有一種沖動的欲望。沖動的是我很景仰這樣的作家這樣的水平,因為他寫出了那個時代的權利和官場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和猥瑣,以及為官為人為文為事的紛紜復雜。

  《大清相國》這本書的封頁上有這樣一段話:康熙朝名臣輩出,但都大起大落:明珠被罷官,索額圖痛死囹圄,高士奇最終被貶回原籍,徐乾學去官早逝,滿朝重臣中,但見陳廷敬馳騁官場五十余年,歷任工、吏、戶、刑四部尚書,最終成為文淵閣大學士,乞歸后仍被招回,最后老死相位。

  王躍文集中筆墨來寫陳廷敬為官的一生,寫他如何從一個擁有正義感的青年舉子,逐步成長為胸有城府、老練沉穩的官僚。晚年回到家鄉,他總結自己近50年的官宦生涯,記得小說的最后又有這樣一段話:“當年衛大人告訴他一個等字,岳父告訴他一個忍字,自己悟出一個穩字,最后又被逼出一個狠字,虧得月媛又點醒他一個隱字。若不是這一隱字,他哪能全身而退?”這段話是小說的點睛之筆,也算是全書的文眼。等、忍、穩、狠、隱,陳廷敬的一生幾乎就是這5個字的形象寫照。

  總結起來,“等、穩、忍、狠、隱”與“識時務者為俊杰”是陳廷敬馳騁官場的真經秘訣。陳廷敬能夠耐得住寂寞,一步步做到了“等、穩、忍、狠、隱”,不參與派系與集團斗爭,有自己的道德操守,講究政治謀略又不去害人,能夠更新觀念、迅速轉變角色,從錯誤的思想中走出來,識時務、處處小心謹慎、避免鋒芒畢露。用自己的方式報效朝廷、造福子民。這些都是很可貴的。康熙皇帝稱其:“寬大老成,幾近完人”。

  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讀書筆記 篇10

  今天這篇隨筆用的是十幾年前就用慣了的標題,清楚簡潔又省事兒。

  下午剛讀完《大清相國》這本書。不談情節,不談文筆,也不談網上的評分,光從這本書引發的感想來說,于我個人而言就可稱之為好書。也許是因為最近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事情,我格外留意書中人物的與人相處之道,這也著實讓我想明白了很多東西。

  其實這些東西,看似深刻復雜,但從我現在所理解的來說,就是六個字——明事理,識時務。有句話叫“識時務者為俊杰”,直到今天我才多少領悟到一些道理。

  明事理是我們從小受教育懂得的東西。每天都會有家人、老師在教授我們各種各樣的道理,使我們形成正確的三觀。所以大多數人都還是懂得面對的事情從道理上該做不該做,盡管每個人的約束力和執行力差距甚大。

  但是識時務卻一直沒有被大部分教育者重視。

  什么是“識時務”?簡單來說,就是能看得清形勢,不管是天下大勢還是兩個人之間的氣氛,懂得在特定條件下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而不是一味認死理,更不是不講理。

  這真的非常重要。人類終究不是機器,我們有感情,而且在很多情況下大部分人都是由感情主導。學會照顧別人的感情,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一下問題,有的時候難以理解的東西都會豁然開朗。

  下面節選書中的一本分內容:

  一、“幾日下來,陳廷敬便形容枯槁了。人總有貪生怕死之心,可他的郁憤和哀傷更甚于懼死。憑著皇上的聰明,不會看不到他的忠心,可皇上為什么總要尋事兒整他呢?陳廷敬慢慢就想明白了,皇上并不是不相信王繼文的貪,只是不想讓臣工們背后說他昏。陳廷敬查出了王繼文的貪行,恰好顯得皇上不識人。”

  二、“陳廷敬起了身,點頭道了謝。張德善悄聲兒說:‘陳大人,您就順著皇上的意,別認死理兒。’陳廷敬默默點點頭,心里暗自嘆息。”

  三、陳廷敬回到:‘臣每進一言,都要捫心自問,是否真為皇上著想。’

  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讀書筆記 篇11

  很久沒有一口氣讀完一本小說了。這本書花了兩天時間看完,本想看完后寫點隨感,可因為發愁就耽擱下來了。以后想到什么事情馬上就去做。

  《大清相國》主要通過陳廷敬的宦海沉浮,再現三百多年前的官場風云、塑造滿清大臣群像。康熙王朝名臣輩出,千古傳誦。然而宦海風高,沉浮難料。明珠罷相削權,索額圖身死囹圄,徐乾學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倍享尊榮卻被斥退回藉。滿朝重臣名宦少有善終,陳廷敬卻憑著“等·穩·忍·狠·隱”的心機與韜略,馳騁官場五十多年,歷任工、吏、戶、刑四部尚書,官至文淵閣大學士,乞歸之后仍被召回,最后老死相位。他成為康熙一朝五十年政壇不倒翁。從這本書里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以上內容大部分來自360百科,我也很想自己概括,但發現自己概括得不全面。我只想到主人公的主要經歷,還有對他的評價。沒想到把他跟同時代的人相對比,還有他的那幾個特點也不能這么簡練地概括。以后讀完一本書盡量自己去回顧,還有看似平常的詞語卻不能恰當使用,還是用得太少,不能把詞和事人聯系起來。)從這本書里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首先,智慧實在太重要了。人說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干;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德官多懦,陳廷敬是德官,卻不乏鐵腕。書中陳廷敬多次因其弟陳廷統的不當行為被人也要挾,妥協隨可就其弟,卻放棄了自己的原則;不妥協保全胸中大義,卻極易得罪人。然而每每這種情況,他總有辦法在堅持原則的同時另辟蹊徑。

  平時我們總講考查一個人看德能績勤等方面,德放在最前面當然沒錯,事實上人性本善,大部分人在品德上是沒什么問題的。很多人后來變壞,還是因為不夠聰明沒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從而黑化了,或者僅是一些小聰明被貪欲控制了本性,只想眼前利益最大化,從而忽視了長遠利益。智慧不同于聰明,它既堅持原則,也懂得審時度勢,靈活處理好各種情況。陳廷敬就是這樣一個人,本來他可以連中三元的,可衛大人出于保護他,讓他在殿試時沒了點狀元。

  他不僅飽讀詩書,善寫詩文,也受家族時代經商的影響精通財務管理。這讓他在增加國家稅收和銅錢案時能夠迅速理清思路,抓住重點,很快地解決了看似毫無頭緒的難題。這精明,這手腕,不是一般人想學就能學來的。光是一腔熱情或是書生意氣是做不好事情的,一定得多實踐,多觀察。

  其次,經濟基礎很大程度上決定你的自由度。他在官場上屹立50年不倒,除了他的聰明智慧,還有他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除了微薄的俸祿,他平時應酬能從家里拿出銀子。他不需要為了生存苦苦掙扎,這就超過了多少讀書人。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從來不用為錢操心,也不用為了錢而去貪腐,這讓他多了底氣和硬氣。同時他父母身體健康,全力支持他,他沒有后顧之憂,他可以全力以赴。

  再次,就是再穩妥有才華的人,人生也免不了很多波折,我們應該把挫折當做人生的常態。要學會跳出事情本身來看待這個問題,把個人放在歷史的長河中,一點挫折真的算不了什么,而且別人未必就注意到了你。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樂于接受自己的處境,有一個積極解決問題的心態。我想起有人講過一句話,事情本身帶給人的傷害是有限的,反復咀嚼并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才是最大的傷害。所以我們要及時止損,要學會從事情里跳出來,過了就過了,吸取教訓,把該做的事情去做好,這樣才會成長,才能過得輕松快樂。

  這本書既不像正史那么嚴肅枯燥,也不像宮斗劇那么浮夸,它既有歷史真實人物和事件可查,又有生動飽滿的人物形象,看起來既驚險刺激又感覺到是那樣真實。值得一看的好書。

【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讀書筆記范文07-15

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讀書筆記范文摘抄06-22

《大清相國》讀書筆記09-15

游玩大相國寺的作文05-02

游大相國寺作文08-15

開封大相國寺作文08-04

大相國寺游記作文06-20

開封游記作文:游大相國寺01-08

美麗的大清谷作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