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端午的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的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的作文 篇1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到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到親戚家去吃晚飯,這一去還真學到了不少呢!
在吃飯前,姑姑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鴨蛋;吃飯時,大人放棄了自己喜愛的白酒,而是每人先一杯雄黃酒;吃完飯,姑姑還給我們小孩每人一個粽子。我拿了一個赤豆粽,那香甜的糯米紅紅的赤豆再加上雪白的`砂糖,真是讓人陶醉呀!
我突然想到了些問題:為什么在端午節要做這么多事兒?怎么會有端午節的呢?我想去問大人,可看他們聊得熱火朝天的,也沒去打擾他們,心里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干就干!
我首先打開電腦,搜索問題。啊哈,終于找到了:端午節那天人們賽龍舟、吃粽子是為了屈原。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那天投進江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河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還了解到,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和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們邊吃粽子邊唱:“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啊,這真是個有趣的端午節!
端午的作文 篇2
時間過的好快,一眨眼又是一年的端午節來了,休息在家也不知道自己該去做什么好,心里本來打算要自己好好放松一下,睡個大覺,可平常有規律的作息時間讓我還是在那時間醒來,想要自己再睡一會兒,可不管咋努力自己,就是閉不上眼,也只能眼睜睜地坐在電腦前胡思亂想什么,所以人啊在忙碌的工作中總期盼著什么時間能有休息,好給自己的一個清靜的空閑,但一旦讓你真正擁有時間來休息了,卻不能放松自己的心情,左右自己的想法,心理就是有這矛盾在起伏,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對我來說,工作的日子里也許還會過的充足一些,踏實一點,難得的這放倆天假期里卻讓自己不知所措,唉,現在來想真的不免感嘆自己真的一個忙碌的命,不懂得咋樣來享受心情,美麗這苦短的.人生。
在這節日還未到來之前,就有想過給自己安排到哪里游玩,這些天一直在留意有哪好地方可以去,因為附近好多地方凡有點名氣的風景區我都去過了,也不想自己跑的太遠,因為怕時間不夠,旅途太遠,還有我覺得山水的風景也許是大致也差不多的,何必要舍近求遠呢?所以一直以來,我在旅游這方面一直走的都不那么遠的緣故。
本來今天就有想去放松一次自己的計劃,目標是蒼南石聚堂風景區,不曾去過,只聽人家有說起和在蒼南電視里有報道過,在心里就一直有想去看望的沖動,想想那里也不遠,如果今天不能成行,放在明天去也可以,畢竟自己終究有感些累,不可能放假倆天就全部放在出門旅游上,呵呵,自己這樣來安排有時感覺想法也對,朋友,這個端午節你是怎么過呢?若會是你,那你又會如何來安排自己呢?
今天就讓自己好好休息吧,最好能讓自己的心情暫時來一次放松,告別平時由于繁瑣的工作而帶來的糾結,來珍惜這難得的一份清靜,不要去設想沒必要的思緒就好了,保持好精神和體力,應付明天的石聚堂之旅,給一直糾結的心情來一次遠航,作一次釋放。
但愿明天天公作美,期盼成行。
端午的作文 篇3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今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在這江南青青的色彩里、濕濕的雨季中緩然而來。在江南春雨的背景中,我和母親回到老家枝江,那清涼的春雨一直下著、下著,伴著我們舒緩閑適地度過了這個美好的節日。
推開家門,婆婆正在廚房里忙著包粽子。粽草葉的青味合著客廳里那棵玉蘭樹的花香,襲滿了整個房間。我看見餐廳里大魚池的魚兒也仿佛受到這清香的誘惑,時時躍動,想要嗅上一口這個季節的味道。婆婆看見我是那樣的高興,連連說我又長高了, 就象這個季節里的玉米稈兒,不愁長個兒!爸爸試著抱了我一下,也大聲喊著,抱不動了,又長塊兒啊,是個運動員的材料啊。大家先吃香粽子,又吃甜玉米,伴著些問候和祝福的話兒,吃飽喝足,老幼皆歡。接著媽媽又泡上我從來沒有喝過的薄荷葉茶,那清涼的味道,真是好極了!
端午節,是個傳統的節日,也是個季節的符號。我們固然不會忘記關于端午的來歷,不會忘記詩人屈原,不會忘記圍繞端午的許多故事。除了這些,我在融觸于這個傳統節氣的同時,也深深感受著這個季節的氣息。清涼的細雨中,我家的空中花園里的牽牛花、繡球花、玫瑰花和一些不知名的花兒紛紛開放,就連那棵去年還不曾經意的小花椒樹兒,今年也忽地長的好高,結滿了果實,在濕濕的空氣中散發著陣陣麻香味道。我禁不住這美好的春色的吸引,不懼雨濕,投身其中,在花園里一會兒打籃球,一會兒蕩秋千,一會兒在單雙杠上撲騰,一會而去撥弄花草。我痛快地徹底地玩樂著,放開了都市的紛擾和學習的.壓力,伴著傳統的絲竹音樂,細細地觸摸、足足地感受著這個美好的季節。非常感謝我的爸爸,他在家中布置了一道大自然的美好風景,讓我足不出戶就能體會這個季節的韻味。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青青的端午, 濕濕的端午,美好的端午!端午的味道,是我難忘的回憶。
端午的作文 篇4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跟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跟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跟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一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因為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時,色彩很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像一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的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端午作文03-24
端午的作文09-15
端午作文02-16
端午作文(經典)01-12
端午作文【精選】01-13
端午的作文[經典]01-21
【經典】端午的作文01-06
【經典】端午作文01-08
端午的作文(經典)01-01
端午作文[精選]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