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端午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在這天,村里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20xx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去歡迎你。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2
每年端午節,大街小巷都飄著粽子的清香。今年我媽媽的手藝又長進了,她包的粽子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而是菱形的。粽子的形狀不同,品種也不同,有紅棗餡的,有肉餡的,又豆沙餡的,還有蜜棗餡的。我最愛吃的要屬蜜棗粽了,剝開粽葉,雪白的糯米中夾著一顆圓圓的蜜棗,咬一口,甜而不膩,讓人回味無窮。
說起端五節,那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于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并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后,屈原繼續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歷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大家得知這個消息后,紛紛捕撈屈原的尸體,可是一無所獲,人們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尸體,就往河里扔粽子,從此便有了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為這其中寓含著很豐富的意義。
端午節最快樂的要屬我們小朋友了。來到大街上,我們胸口,有個香噴噴的掛件搖來晃去,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織成的,用五顏六色的線繡上了各種祝福的話。香袋形狀各異,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的。我有一個香袋呈“心”字香氣迷人。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3
“端陽節碌忙人,剝粽蘸糖當早茶。莧菜落油和片粉,面筑搗蒜拌黃瓜”。每當端午來臨人們便芬芬包粽子,賽龍舟喝米酒、插艾蒲、系五彩線,這便是咱們鄖縣人民的風俗。
包粽子
包粽子嘍,包粽子嘍,我興奮的叫著,可老媽不讓我包,氣也,氣也。就憑著我這三寸不爛之舌不到兩分鐘就把老媽說的無言以對了。(不是吹的)老媽讓包了,我又不會包,又想放棄,莫不包上一兩個怎能體現端午日的氣氛呢?恒心突起堅持要包上一兩個,左手拿著一片竹葉,右手拿起大勺,怎么包呢?要不偷偷窺探一下ok!悄悄瞄兩眼“mygod,真簡單,偶會了”。再次拿到竹葉感到輕輕折疊成一個三角形,拿起大勺,挖上一勺糯米,倒入竹葉中,再放上棗、花生、葡萄干,包好用線扎好放入鍋里渚一渚,經過一夜的沸騰,一個個香噴噴的大粽子便出現在眼前,一聞,哇,真香,“口水直流三千尺,不及粽子讓我吃”。好詩,好詩,我在心中暗的`想著,莫不嘗上一兩個大粽子怎么對得起我的勞動成果。嗯,好吃。
賽龍舟
“賽龍舟,嘿咻……”聽那不是“龍頭”在叫嗎(帶頭),看五條長七、八米的龍船在江面上飛奔、騰舞,一條比一條勇猛,船長可坐12至18個槳水,一個帶頭的,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手持一支短漿,隨著鼓聲緩促為節拍,拼命的向前劃去。(我爸是槳手;三爹是帶頭的)帶頭人員雙手左右揮動大聲呼喊到:“劃龍船”,槳員人也跟著喊到:“嘿咻”,再加上岸上人山人海的觀眾,可想而知吶喊助威聲音有多大。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
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俗,我家就有一位包粽子的能手——媽媽。
媽媽說:“蘆葦葉包粽子更好吃。”媽媽先拿來三片蘆葦葉,包成牛角形,再放進米和紅豆或紅棗??????最后用葉子包上。我也學著包了一個粽子,我包的粽子不但不像媽媽包的粽子,而且米都掉出來了。媽媽說:“你的牛角形沒包緊,所以米會掉出來。”我按照媽媽說的又包了一個粽子。米終于不會掉出來了。我又幫媽媽包了幾個粽子。媽媽把粽子放進鍋里蒸,聞著粽子香味兒,我真希望吃到自己包的粽子。半晌,粽子還沒有出鍋。我問媽媽:“媽媽,粽子什么時候才出鍋呀?”“過一會兒就出鍋了。”媽媽說。粽子終于出鍋了,有紅豆粽子、有紅棗粽子、有豆沙粽子、還有花生粽子,其中,我最喜歡吃豆沙粽子。我迫不及待的嘗了一口,真好吃啊!
我們一邊吃粽子,一邊聊天。我問爸爸:“爸爸,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爸爸跟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戰國時期,韓、齊、秦、趙、楚、燕和其他一國為了爭奪中原土地,中原上炮火連連。楚國有一位屈原的人,他是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他叫楚王不要聽那些小人的.讒言。發動戰爭。讓百姓背井離鄉,顛沛流離,苦不堪言。楚王不但不聽屈原的勸告,還把屈原趕出宮。悲痛的屈原寫下了《離騷》和《天問》。后來,他聽說楚國亡了,非常難過,他就來到汩羅河,抱著石頭跳河自盡了。附近的漁民知道這件事,就想方設法把屈原的尸體打撈上來,可是怎么也撈不上來,好心的漁民們怕水里的小魚小蝦把屈原的尸體吃掉,就把粽子放進水里給小魚小蝦吃。希望能保全屈原的尸體。至今,這個故事還在流傳。因為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屈原跳河自盡的那一天也是農歷五月初五,所以端午節要吃粽子。”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能吃到美味的粽子,還能感受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后,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
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后,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人海”。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好險來得及時”我想著。突然,觀眾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劃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后,不甘落后。觀眾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著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著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游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里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眾也不甘落后,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著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為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
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歷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堆沙、潑水、丟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但是,除了“潑水節”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端午節”去年的端午節是在我的家鄉云南過的,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很快樂,很有意義。我的家鄉是在云南省元陽縣的一個小村莊名叫“排沙村”,它緊緊依靠在紅河邊上,距離世界著名的元陽哈尼梯田只有39公里,那里是一個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他們過端午節也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的楚國人屈原而過的節日,同樣也是包粽子。但是,他們包的粽子和漢族的不一樣。
首先,端午節的頭一天,外公、外婆就開始笸米,洗好大香粽葉,包大香粽的糯米只要加入炒好的臘肉丁,放入各種香料攪拌均勻。包大香粽的葉子是一種被當地人稱做“大香棕樹”的葉子,葉子本身散發出一種濃郁的糯米香味,這是神奇的大自然賜予傣家的禮物。另外,傣族人民包的粽子是長長的,像一個圓柱體,而且糯米的顏色很多,有黃色、紫色、藍色等等多種顏色,這些顏色都是用天然的`植物染料染出來的,漂亮極了。而漢族的包的粽子像一個立體的三角形,只有一種顏色。
第二天,外婆把粽子煮熟后要把兩個粽子用芭蕉樹葉系在一起掛在我和其他小孩子的脖子上,我和朋友們帶著粽子跑去田地里一起玩耍,餓了的時候就拿出一個粽子來吃,就這樣一直開開心心地玩到吃晚飯的時間。外婆跟我說這種風俗是為了小孩出去放牛時中午不回家而準備的午餐,這種風俗和漢族的真是不一樣。端午節的習俗傳承了數千年,同樣它將永遠被傣族人民深深記在腦海中,并且代代相傳,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7
1、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這天人們都要過端午節。端午節時人們都要采艾蒿,吃粽子,來慶祝節日。
早晨,我正在熟睡中,奶奶忽然叫我起床說:“大孫子,起床了,咱們一起去采艾蒿。”我一聽說采艾蒿急忙起床。奶奶領我到地里去采艾蒿。我聽奶奶說艾蒿還可以防感冒。我想原來艾蒿還有這么多用處啊!
回到家,奶奶說:“我教你包粽子。”我說:“好。”奶奶說:“包粽子還有這樣一個由來,相傳,大將軍屈原為了保衛祖國的江山,寧死不屈,投河自盡。自從屈原投河自盡。人么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尸體,就在這里投下粽子。”
我今天知道了粽子的由來并親手包了粽子。今天過得真開心。
2、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于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并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后,屈原繼續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歷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名,有:浴蘭節、女兒節、五五節、端陽節等等……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為這其中寓含著很豐富的意義。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有許多豐富的節日習俗:元宵節要吃湯圓、炸癩虱;中秋節要吃月餅、供月華……而今天我要說的,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
那么,端午節有什么習俗呢?讓我來告訴你,端午節那天我們要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吃咸鴨蛋、掛艾草……習俗多種多樣。其中,我最喜歡的活動就數吃粽子和賽龍舟了。
關于端午節吃粽子,還有一段傳說呢!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積極革新政治,卻受到陳封舊貴族的打擊,最終于五月初五懷著悲憤、絕望的心情投汨羅江。善良的老百姓為了不讓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箬葉包粽子,投入江中。后來,人們是為了紀念屈原,就在端午節這一天裹粽子、吃粽子。
粽子不僅來歷奇異,而且餡的種類也有許多。粽子內咸餡兒有蛋黃、豬肉等等,甜餡兒有紅豆沙、棗子等等。種類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垂涎三尺。眼花繚亂的粽子,個個都是我的最愛。
說完了那香噴噴的粽子,再來說說精彩紛呈的賽龍舟活動吧。彩繪的龍舟,整齊的著裝,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是令人振奮。
龍舟賽開始了。舵手們意氣風發,隨著鼓手擊打出富有節奏的.激越鼓聲,劃船的姿勢整齊有力,小舟如離弦之箭飛速向前,令人不由地生起一股敬佩之情。兩岸上擠滿了觀眾,吶喊聲如同響雷一般,震耳欲聾。噼噼啪啪的鞭炮也響起了,喧鬧的氣氛頓時漲到了最高潮,我陶醉了,陶醉在龍舟賽力與美的比拼中,陶醉在聲震云天的鼓聲中……
端午節,一個喧鬧的節日,一個蘊含著豐富民俗文化的節日。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9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到媽媽在門外忙上忙下的。出去一看,原來媽媽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著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香噴噴的粽子。這時,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著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粽子,口水都垂涎三尺了呢。幾分鐘,兩個雞蛋和一個粽子就沒影兒了。
在我的`家里頭,每個人都會包粽子。媽媽告訴我:“燁,長大了,要學會包粽子哩!來,我來教你包餃子。”我一聽到這個好消息,一蹦三尺高。“要先去市場買包粽子的材料。”我便穿好衣服上市場了。去市場買粽葉、五花肉、糯米,繩子。媽媽先把糯米、五花肉,繩子洗干凈,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塊,再把粽葉和繩子煮一煮,這樣才能使粽葉和繩子變成柔軟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來。
“先把長長的粽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媽媽對我說。我想想,這不是很簡單嗎?便開始動手了。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媽媽親切地對我說。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可是還是做不好。沒辦法,媽媽無奈的搖了搖頭,走過來手把手的叫我,一個還算像樣的粽子在我手上誕生了。
我終于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啦!突然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樂!耶,我終于會包粽子啦!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0
今天是端午節。
人們都忙活起來了。為了包粽子,有的摘蘆葦葉子,有的準備糯米,還有的去準備花生米、蜜餞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個人閑著沒啥事好干,跑去河邊玩,老家河邊長著一叢象茭白葉子似的植物,我掐了幾株拿回去給爺爺瞧瞧。爺爺一看,說:“這是昌莆。你知道這種植物有什么作用嗎?”我說:“這個我在網上查了,昌莆是一種可以驅蟲的植物,在端午節同艾葉放在一起可以驅邪。但我不懂這里是不是有什么傳說或故事?”
爺爺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無惡不作的老龍王,經常興風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寧。玉皇大帝聽說以后,龍顏大怒,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時三分去斬了它。
龍王知道了,嚇壞了。立即趕到李世民宮里去求情,并答應事成之后,給李世民無數珍寶。李世民滿口答應。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這天午時前唐太宗把魏征早早請來,讓他陪自己一邊下棋,一邊喝酒。眼看要到時間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機。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輸了,酒喝多了。結果醉倒在地。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拿著昌莆做的刀,艾葉做的馬鞭,終于按時殺了龍王,為天下民眾除了一大害。人們為了紀念他,在端午這天把昌莆和艾葉掛在門前,用來驅邪保平安。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一個傳統節日的神話傳說。
下午,我們去曲江樓參觀。門前的宣傳欄對端午節作了詳細說明,不過沒有爺爺給我講的這個故事。而它讓我明白了在我的家鄉龍舟比賽已經移到四月去了,是為了紀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了遠近聞名的`溱潼會船節。
在曲江樓聽到服務人員的解說:“現在正是菜籽和麥子收獲的時間,鄉農開心地忙著收獲豐收的喜悅。節日的氣氛不是很濃,平淡祥和的生活是真正的幸福”。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1
炎熱的夏天悄悄來臨,端午節也到了。我很喜歡過端午節,不僅可以吃到粽子,還可以看龍舟比賽。
這一天,我早早地從床上爬起來,早上吃粽子,我問:“今天為什么吃粽子呀?”媽媽說:“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傳說端午節的由來與屈原有關。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一心想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流離失所。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汩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一縱身跳入汩羅江中。楚國百姓聽到他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江里的魚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
吃過早飯,我來到河邊看龍舟賽。漣水河兩岸人山人海,場面非常熱鬧。河里停著兩艘船,船的兩頭尖尖的,船身彎彎的,整艘船就像彎彎的月亮。開始比賽了,一聽到口哨聲,船上的人使勁劃槳,兩艘船你追我趕,互不相讓。最后,其中一艘船略勝一籌,先沖向了終點,取得了勝利。船上的人喜形于色,岸邊的人情不自禁地鼓掌、歡呼,還有的人放起了鞭炮。
晚上,我躺在床上,心里想:我們應該學習屈原那種愛國精神,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為祖國建設盡自己的一份力。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2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節日的習俗豐富多彩: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清明節吃清明團……而到了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吃粽子。
每逢端午節那日,我們要賽龍舟、吃粽子,吃咸鴨蛋、掛艾草……習俗多種多樣,其中,我最喜歡的活動就是吃粽子和賽龍舟了。
關于端午節吃粽子,還有一個故事:在戰國時代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當初他因國破家亡,悲憤不已,抱石投入汨羅江中,人們怕江里的魚蝦,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便包了粽子扔進江里,希望他們吃粽子,而不要吃屈原的尸體。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在端午節裹粽子、吃粽子。
粽子不僅來歷奇異,而且粽子的種類,也有很多,有咸蛋黃醬肉粽、棗泥粽、紅豆沙粽、綠豆粽……種類繁多,令人垂涎三尺。眼花繚亂的`粽子,個個都是我的最愛。
吃完香噴噴的粽子,我們就會趕去西溪濕地看龍舟比賽。彩繪的龍舟,整齊的著裝,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興奮。
龍舟賽開始了,舵手們意氣奮發,隨著鼓手擊打出富有節奏的激越鼓聲,劃船的姿勢整齊有力,小舟如離弦之箭飛速向前,兩岸擠滿了觀眾,吶喊聲如同響雷一般,熱鬧的氣氛頓時漲到了最高潮。我興奮地跳了起來。陶醉在龍舟賽的比拼中…端午節,一個熱鬧的節日,一個蘊涵著豐富民主文化的節日,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3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屢次三番勸楚懷王聯合齊國共同抗秦,懷王不但不聽,還將屈原革職放逐。后來楚國被秦國擊敗,屈原認為“國在人在,國亡人亡”,于是投河自盡。人們劃著船在江面上祭祀他,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尸體,還把竹筒子里的米飯撒在水里。后來人們就將屈原投江的這一天——五月初五設為了端午節。
眾所周知,端午節也稱“粽子節”,必不可少的當然是粽子。大人們早早就準備了上好的圓糯米,洗米,浸泡,加進紅豆(或綠豆)、紅棗、香菇、五花肉等種種配料,然后用粽子葉包起來,再拿去蒸。不一會兒,香噴噴的粽子就新鮮出爐了。
到了端午節那一天,人們都拖家帶口、呼朋喚友邀約著去看賽龍舟,江邊、湖邊、海邊……人山人海,萬眾歡騰,熱鬧非凡。每條龍舟上都有一名鼓手,幾十名劃手。當鼓手擊響大鼓,劃手就隨著鼓聲的節奏努力向前劃動。鼓聲越激烈,劃手也會劃得越快,龍舟自然也會行進得更快。岸上,人頭攢動,歡聲雷動……扣人心弦的龍舟賽,把端午節的'節日氣氛推向了高潮,這也成為了我們中國人的獨特風俗。在古代,觀看賽龍舟的人還要佩香囊,香囊內有朱砂、雄黃等,以絲布包住,清香四溢,玲瓏奪目。這樣的香囊還有避邪作用。
包粽子、賽龍舟、佩帶香囊……這些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組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4
在所有的節日中,我最喜歡過端午節,端午節給我的印象最深,大概與屈原有關吧。我的老家是秭歸縣,也就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里。
端午節那天清早,人們就上山割艾蒿,順便在山里割回包粽子的棕櫚葉。艾蒿割回來后,用紅繩系著。或掛或插在門的上方或兩側。用來驅邪辟邪。
吃過早飯,開始包粽子了。首先將棕櫚葉洗凈晾干,奶奶將昨天就浸泡的糯米、紅棗或是綠豆、黃豆按比例包進粽葉里,用繩扎緊。奶奶每次都包很多,包好后用大灶蒸。剛蒸出來的粽子香、甜、軟、粘,糯米的香、粽葉的香、紅棗和紅糖的甜加在一起,好吃的沒法說。
每年端午節,我的家鄉都要舉辦龍舟賽。有一年,在我家門口舉行了隆重的龍舟賽。端午節這天,江邊匯聚了好多人,江面上有各色各樣的龍舟,岸兩邊彩旗飄飄。比賽前,劃槳手個個精神抖擻,躍躍欲試。只聽見一聲槍響,江面響起了加油聲,劃槳手個個握著船槳奮力劃著。坐在龍頭的指揮,一邊喊著“一二、一二”,一邊打著大鼓。江面上,一艘艘窄長的`小艇被裝扮得五彩繽紛,在鑼鼓聲和加油聲中你追我趕,猶如彩龍在江面游動、騰飛。沖刺的時候,更加激動人心了,龍舟像射出的箭,直奔終點。大家緊張起來,吶喊聲響徹云霄。勝利者揮槳高呼,擁抱大喊。最有趣的是獎品——給贏得比賽的選手發粽子,粽子有柚子那么大。看到這么大的粽子,選手和觀眾都哈哈大笑起來。
過端午節,不僅能吃香甜的粽子,看精彩的龍舟大賽,更重要的是讓咱們永不忘記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不忘他憂國憂民的精神。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5
一轉眼,眼看就要到端午節了,因為今年是閏二月,所以端午節比平時晚了一個月,記得小時候端午都在六一節前的,這兩個節在一起,顯的頗有特色。
記得,我家后面大壩下有條河.我到現在都忘記它叫什么河好象應該是洮兒河!在它的上游就是我們整個城的人歡度端午節的重要**場地.這個**完全是自發的,不知道從何年開始.好多年沒有回去了不知道今天它是否更壯觀.
在我小的時候,每到端午節前夕,家家都疊起五顏六色的葫蘆,準備在端午這天早上掛起來,用樹枝掛在屋檐上,大門上,遠遠看去,綠色的樹葉,紅色的,黃色的葫蘆隨風飄蕩,是那樣牽掛我的心,讓我今天仍難以忘懷!那似乎就是家鄉春天的開始!
我看到別家疊的葫蘆是那樣的漂亮,羨慕極了,無奈就齷瘥一回,在早上把別人家掛好的葫蘆偷走掛在自己家的屋檐下,來滿足自己的'平衡心.
我和我的幾個小玩伴,在端午節的前夕就商量好,在節日的這一天凌晨1點多就起身一同來到河邊的大橋上,雖然早,可是這里的人已經不少了 ,我們家鄉的習慣,節日這一天是必須在這個河邊洗臉的,年輕的人跳起歡快的舞蹈,在那個年代,真是時興迪斯科的時候,我們不懂就看熱鬧!順便折幾根柳枝,回家掛葫蘆去,由于我當時10歲左右,記得回家的路由于天早的過,好象特別的遠.到家后,家里把雞蛋都煮好了,我們這些孩子紛紛拿出雞蛋開始磕,看誰的雞蛋最硬,誰就是最厲害的,這樣的推薦到學校進行戰斗,通常學校里最厲害的雞蛋由于舍不的吃,都以放壞為結局.
在外面多年,我始終有個心愿,那就是回老家去過個端午節,去河邊洗一下我這好多年沒洗過的臉啊,去喝一口家鄉河的水!去起一回大早去看看家鄉的河家鄉的景!去看看家鄉的葫蘆,順便偷幾枝帶回來~!現在長大了,過節的氣氛也沒有以前濃郁了,好懷念以前的日子~!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端午節作文09-08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09-25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01-28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精選09-30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精選」01-21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08-15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07-19
作文家鄉的端午節02-01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07-20
家鄉端午節作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