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端午的作文錦集六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的作文 篇1
端午節假期里,爸爸媽媽說帶我一起去感受端午的習俗,我心里想,端午節不就是吃粽子嗎?
一路上,爸爸告訴我,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外,還有佩帶香囊的習慣,有避邪驅蟲之意,也有許多人喜歡在門上懸掛艾葉菖蒲,驅蚊驅蟲,并且這些草藥用來熬水洗澡可以祛寒濕,今天我們要的地方是銅梁安居古城,向來銅梁端午節都有龍舟競賽,今年不知為什么沒有這個活動,我們就去銅梁的安居古城去感受下端午氛圍吧!
安居古城果然名不虛傳。一進景區就感受到一陣復古風撲面而來,它不像其它古城那樣“富麗堂皇”,它有自己別具一格的方面。爸爸說銅梁的安居古城是重慶眾多古鎮的翹楚,是理所當然的安身之所,居然之家。
高大挺拔的木樁,上面點綴著細細花紋,雕著散發檀木香的'刻畫,門檐顯得莊重威武,這便是通向古城的大門。老街里,亭臺牌匾,拱橋流水人家,處處都擺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四處都聞得到糯米和粽葉的清香,各種口味的食材混雜在一起,便成了充滿鄉愁氣息的“葉兒粑”。很多老人坐在自己家門口,把一張張粽葉洗干凈,將雪白的糯米放進去。塞滿像立體三角形的粽子里,然后用各種顏色的線緊緊的把粽子捆扎好, 有的把煮好的粽子捆成扇形,有的捆在一根筷子上,那個粽子非常的小,只是比大拇指大一些,密密麻麻的包裹著筷子,像盛開的玫瑰花一樣美麗。
“枸杞熬湯,芝麻提香”一聲聲的叫賣把我吸引到“老溫家”的店鋪門口,老溫家的雞絲豆腐腦兒應該是全古城最暢銷的小吃,熱辣鮮麻,入舌嫩滑,再來一碗紅糖涼糕,枸杞冰粉,那用枸杞熬制的湯,加上紅糖水,再撒上芝麻,濃郁的香味溢出來,讓冰鎮后的冰粉美味極了,冰與火的界限,再創美食界佳話。
古城的衣食美景讓人應接不暇,沿街都是糯米,陰米,糍粑,粽子飄香,還有很多人穿著旗袍唐裝,更加顯得古城的韻味頗深。媽媽也嘗試了一把“穿越時空”,穿著旗袍在古城里緩緩走著,帶著古典的氣質,和整個古城顯得很協調。
細品慢游,徒步閑逛,江邊走一走,吹吹江風,停在路邊看著書,畫著古城的靜謐寧靜,安居之意自在其中。
很喜歡全家這樣的“粽”動員,生活原本就是安居!如果愿意,下次相約,你當游客,我當導游!
端午的作文 篇2
我在語文課上學了一手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但對其中的習俗原由我不懂。老師讓我們做個小小的調查。端午節到了,安徽合肥市民按照傳統習俗,紛紛購買艾葉插在門上以招福驅邪。我在合肥市淮河路上一個菜市場內,看見一位女士買了幾枝艾草,正準備回家燒飯。她說,按照傳統,端午節要把艾草掛在門上驅邪。在合肥市城隍廟市場的路邊,家住郊區的王大爺推著輛三輪車賣艾葉。他的艾草是從附近的山上采來,用別的草葉將幾枝扎成整齊的一捆捆來賣,一塊錢四捆,艾葉散發著特殊的芳香,不時有人上前挑選購買。
我不明白為什么偏偏用艾草呢?爸爸告訴我,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羽狀深裂,表面是綠色,葉被密生白色毛,莖葉均有特殊香氣。中國古代以艾葉為藥,針灸的灸法,就是以艾草置于穴道上,進行燒灼治病。古人也因此認為艾草可以招福驅邪。我和爸爸還在一本古書上看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于戶上,可禳毒氣。”古時認為端午節之后天氣開始炎熱,蚊蟲滋生,易發傳染病,因而在這一天以所謂“天中五瑞”——菖蒲、艾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等5種植物,來驅除各種毒害。
沒想到端午節插艾葉還有這么多學問,傳統節日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4我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在我們那里也不是什么重要的'節日。在我的記憶中,我們那里沒有慶祝過所謂的端午節。沒有其他地方舉行的什么賽龍舟等活動!只不過到那一天的時候,家家都忙著包粽子,其他的都沒有什么了。
小時候,對端午節沒有太多的記憶。也不知道怎么跟大家說。只不過在最近幾年我們村有不少人開始重視端午節。
到那一天,家家都以掛艾葉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刀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當然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現在大多家庭都自己包粽子。一家人忙忙糊糊的,忙著過節,感覺很幸福。
自從出來上學工作之后就很少回家了,也沒有在家過過端午節,所以現在我們家里有什么風俗習慣我也不是很清楚了。不過總之賽龍舟和吃粽子及插艾,是絕對不可能少的。
端午的作文 篇3
我是一個鄉村的孩子,居住在一個平凡而又安詳的小村莊里,我熱愛著這個地方,愛這個地方的山水和這里獨特的民間風俗。在眾多的民俗中,我最盼望、記憶最深的就是過端午了,因為每年端午我家都會包粽子。
包粽子在端午節前一天進行,要用到許多糯米。通常在這天吃完早飯后,媽媽就會將糯米洗干凈了,浸泡在木桶里--將糯米泡漲起來。這天,像往常一樣,等到媽媽將糯米準備好了之后,我就跟著她去我家后面小山上的竹林里采粽葉去了。路上,我好奇地問:“媽媽,為什么端午節要包粽子呀?”媽媽回答:“那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他因祖國滅亡而投江自殺了。”我又問:“那屈原為什么要自殺呢?國滅了,不照樣能活嗎?”
“那是因為他太愛自己的祖國了”媽媽又說,“你也要像屈原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國家富強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生活才會幸福呀!”我點了點頭,繼續走著。
采摘包粽子的粽葉也有是講究的。到了竹林,媽媽看了看,就走進粽葉叢中開始摘粽葉,而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在一旁幫著忙。我想趕快摘了好回家包粽子吃。想著美味的粽子,我的.心情變得急迫起來。于是我用豹一般的手速,胡亂、快速的采摘著。所采的粽葉有老的、嫩的,有大的、小的,還有一些被蟲咬過的,全都摘了下來。媽媽見了,立刻叫停了我,說:“傻孩子,你這樣是不行的,粽葉不能隨便摘,不能選太老的,也不能選太嫩的,更不能選有枯葉的;要選顏色翠綠、并沒有蟲洞的,那種葉子包出來的粽子才最香。”媽媽接著采了兩張合格的葉子給我看了看,我恍然大悟:“哦!原來粽葉還要挑選的呀。”我把自己摘的一大堆不合格的粽葉扔在了地上。媽媽看著我微微地發笑,我也笑了。
包粽子還需要嫻熟的手藝。采好粽葉后回到家里,媽媽把采到的粽葉洗凈了,然后把泡好的糯米倒入一個盆中,準備包粽子。包粽子時,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加入餡,我家通常用的是花生、紅豆、綠豆。包的時候,將餡與洗凈的糯米混合起來,加上一點堿水,堿水的用量要把握好,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這樣包出的粽子才好吃。如果你喜歡,還可以加糖以增添甜味。媽媽的用量每次都是最好的--反正我是這樣認為。包粽子時要用兩張粽葉疊在一起,然后把它兩端卷起來圍出一個漏斗形,接著用勺子舀入糯米,盡量把它裝得飽滿實在,如果不夠緊,還可以用筷子輕輕地插幾下,或者用勺子擠壓一下,最后把上面的粽葉蓋上,并用棕葉繩扎緊。這也是要一定的功底的。像我,跟著媽媽的樣子,仔細的學著,每一個步驟都學得有模有樣,但是,結果卻包出了一個奇形怪狀的東西,它一點兒也不像粽子,倒像一個饅頭。媽媽見了哈哈大笑起來,而我也紅著臉笑了。
終于,包完了所有粽子。這也意味著馬上要進入了最后的步驟了——煮。媽媽把粽子十個十個的捆扎在一起,我們把它叫做一提,然后放入了大鍋中,摻上水,開始生火煮。短時間是不行的,必須要煮至少兩個小時才會熟透。于是我開始了漫長的等待。終于,開鍋了。當一揭開鍋蓋時,熱氣騰騰的蒸汽冒了上來,香氣充滿了整間屋子,讓人不禁口水直流。媽媽取出了一個粽子遞給了我,讓我嘗一嘗。當我拆開粽葉時,香氣更濃了,看著潔白如玉的糯米,夾著淡紅色的花生,我按捺不住,一口咬了下去。清香、滾燙、爽口,多種滋味和感受一起涌了出來,我不禁感嘆:這就是幸福的味道,這就是我的家鄉的味道!
吃著粽子,我感覺格外的香,因為這是我和母親一起勞動得來的。
我愛我的家鄉,愛我的親人,愛這里的文化,愛這里的一切。
端午的作文 篇4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據說這個節日是在古代流傳下來的,當時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屈原因忠國愛民投河自盡了,當地的人們為了不讓河里的魚毀了屈原的容貌,所以大家就動手包起了粽子,再把粽子丟進河里讓那些魚來吃粽子,而不損害屈原的身體。因此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天都會包美味的粽子,也有的地方賽龍舟,有的舉行粽子比賽……
端午節這天,按照咱們那里的.習俗就是殺雞、包粽子、拜神。這天早上,咱們全家人都早早起來開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種準備工作做好,咱們就洗好手開始包粽子了。奶奶是包粽子的高手,很多人都請奶奶到他們家幫忙包粽子呢,做完后,自然也會送幾個給奶奶。而我呢,但是最喜歡吃粽子的,一見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饞起來。于是,我丟下手邊的粽葉,吃起美味的粽子。這個瘦肉拌小蔥餡的粽子是最好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著,不一會兒就解決了好幾個粽子了。“嘻嘻……”大家都捂著嘴巴笑了起來,我不知所措地難為情起來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們為什么都要在偷笑我呢?最后有個人肯要告訴我原因了:“看你這個大花貓,吃得滿臉都是。”說著把紙巾給我,我一擦,結果紙巾上全是米飯粒,我也不禁笑了起來。
最后把粽子做好了,這個時候已是中午了,咱們趕緊拿上雞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只見奶奶和媽媽雙手合上,跪著,嘴里還在嘰哩咕嚕地說一大堆話,說完以后便燒起了紙錢,然后回家吃粽子去了。
這一天,我過得十分開心,因為既有美味粽子吃,還能夠聽到古老的傳說故事——包粽子的來源。
端午的作文 篇5
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完生命里最后一個端午,便匆匆離去。
以前每自清明前夜始,臨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語叮嚀,她總是踱著疲憊的小腳,輕輕推門,輕輕走近,拾起床邊垂落的被角,為我一掩再掩。
物質極度貧瘠的歲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下,總是姍姍來遲。等待中長大的日子,不知何時,青葦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虛而至的瓦楞草,無聲無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個清晨,姥姥推醒了還在熟睡中的我們,笑瞇瞇的說,粽子熟了。燒了一夜的灶火已漸燃漸熄,大鍋里還咕嘟咕嘟冒著些微的水泡,粽香漫過那口大鍋的四周,彌漫在農家小院的上空,縈繞在孩子渴望的小嘴邊,飄蕩在歡快的童歌里。
端午粽香,縈繞歲歲年年的童謠,我們在姥姥精心準備的`一個又一個端午之后長高。姥姥一雙操勞的枯手,漸漸托不住昔日蹣跚的娃兒們,當小弟也站在她身后,聲漸雄渾之時,姥姥轉身回望,卻已一笑白頭。
姥姥的端午,從老家搬到城里,仍舊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閑的市民生活,狹窄的蝸居,使姥姥的呆坐在門前,想念鄉間,想念寬敞的農家小院,雞鳴犬吠,想念清晨趟著兩腿露珠,一雙巧手侍弄過的黃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樹樹蔭下,幾位老鄰敘敘陳年舊話,農諺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蒼老。
最后的端午,姥姥依舊忙碌,她似乎始終是這個節日大會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記這個日子,唯獨她不會。我們從各自的家里奔來吃粽子的時候,還絲毫沒有感覺到姥姥的端午,將在這里停留。只記得姥姥嘮叨了許多,關于誰該談朋友了,誰該快點結婚了,別讓姥姥這么等著。大家聽著,都沒有在意。
端午后幾日,姥姥在一個深夜忽然丟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邊僅僅一步之遙,卻空著手沒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語。
次年端午,凝重在無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閃著,似乎稍不留意會不慎碰落太多的哀傷。談話間,說到童年,那葦塘、蛙鳴、老家的土炕、鄰家小孩憨態可掬的貓頭小布鞋。小弟忽然說了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來。”大家頓住了,都不說話,大弟站在陽臺,低頭點起一支煙,媽媽箭頭抽動,不知誰的眼淚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氣的青粽上。
端午,翠綠與寂靜,蒹霞蒼蒼的古韻,帶著一春濡濕的水汽,簡淡,玄遠。蘆叢搖曳、薄霧輕裳,青衣姍姍,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妝行走在阡陌上的秀麗村姑,初見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淺笑低吟,甜而不膩,那種感覺在長久的凝睇里掩埋,永遠都蟄伏在心靈深處不會消失。
嫻靜的汨羅江,從遠古走來,走過幾千年光陰。姥姥的端午永遠是其中一尺鮮潔的水,滌蕩著我生命中的五月,走過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端午的作文 篇6
抬頭望望日歷,節日多得數不勝數,幾乎每隔幾天就有一個節日。然而能真正喚醒人們注意的,能放下手中的事來慶祝的,也就那么屈指可數的幾個。在這些個在節日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數端午節了。
小時候,在老家重慶時,端午節總是飄著淡淡的粽香。
端午節的早上,一起床,便隨著奶奶去山中采集包粽子的粽葉,極大個的竹葉。南方竹子頗多,我家房子對面的小山丘上,長了好幾片竹林。名義上是我與奶奶一起采,可實際只有奶奶一個人采集,我在竹林中蹦蹦跳跳、看看這個、摸摸那個。晨光透過竹葉撒在地上,四周氤氳著淡青色的一層薄薄的晨霧,交織成一片金色與綠色的清新境界。露水未消,等采集完竹葉,我與奶奶的'褲腿早已被沾濕,就這樣帶著晨露回了家。
把竹葉放在桌子上,清洗干凈,取出已泡好的糯米,搬兩小板凳,就可以包粽子了,取出一片竹葉,從大頭開始,折一下,折兩下,再折成一個漏斗狀物體,再把糯米灌進去,用力壓實。最后用余下的竹葉一蓋,順著折痕再包兩圈兒,最后用繩子一綁,一個粽子就完成了。那時的我真是沒有耐心,才包出個形狀就嫌麻煩,一聽見樓下小伙伴們的聲音,就跑出去瘋玩。奶奶也不生氣,嘆了口氣,拿起我包的粽子,反復的修整,重新綁結實,又變成圓潤漂亮的粽子了。她獨自一人坐在窗邊,在竹葉的清香中,在我們的歡笑聲中,微微含笑的包著,包著笑著……
到了煮粽子的時候,我站在鍋旁,等著粽子出鍋。鍋蓋一開,一股蒸汽伴著粽香撲面而來,鍋里整齊的坐著一排排小粽子,綠綠的可愛極了。放在盤子中,端上桌,一家人坐在一起,一邊聊天,一邊吃著美味佳肴。我解開一個,剝開竹葉,用粽子蘸著蜂蜜,輕咬一口,又香又軟,竹葉的清香撲鼻而來,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每當想起端午節,那淡淡的粽香就又浮現在我的腦海。我的端午節,永也少不了那粽香,可那最誘人的粽香,永也比不上奶奶對我的包容以及全家人一起享受美味佳肴時的溫馨氣氛。
【端午的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作文02-16
端午的作文11-14
端午的作文(精選)12-19
端午的作文[經典]01-21
端午作文02-16
(經典)端午的作文12-09
(精選)端午作文12-12
(經典)端午作文12-13
端午的作文(精選)12-13
端午的作文(經典)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