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冬至的作文集錦6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冬至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冬至的作文 篇1
從小我就知道在我國古代歷法中有二十四節氣之說,但在我的印象中記憶最深刻的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冬至,因為我最愛冬至的羊肉!
記得每每快到冬至時,奶奶就會不停地說“冬至似大年”啊,“冬至吃羊肉,暖和一冬天”啊等等的話。是的,冬至到,羊肉俏!哪怕你凍得滿臉通紅﹑哆哆嗦嗦﹑渾身打顫,但只要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吃上幾塊燉得香噴噴的羊肉,就一定會覺得全身熱乎乎﹑暖洋洋的,那感覺就一個字“爽”!
每年的這一天,家里人都會從全國各地﹑四面八方趕到奶奶家里。久別重逢的大家圍坐在一起談笑風生,那真是道不盡的思念,說不完的家常。而桌上總會擺滿一盆又一盆以羊肉為主題的大菜。冒著裊裊熱氣的羊肉湯鍋啊,連皮帶骨一起煮的紅燒羊肉啊,外焦內嫩的烤羊肉啊等等。當你隨意夾上一塊,一種羊肉獨有的異香便會溢滿口腔,當羊肉溜進肚里時,那種奇香便會長久地停留在你的感覺之中。此時此刻,我想任何其它的山珍海味都會在你的心中變得黯然失色,其結果便是讓一大家子人一個個吃得大汗淋漓,不亦樂乎!而奶奶總會不停地往我碗里夾這夾那,不停地說:“多吃點,把身體吃得棒棒的。”
這就是我家的冬至。原以為冬至吃羊肉只是我家的傳統,但現在我明白了,冬至不僅是我國歷法中的一個節氣,更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大傳統節日。據說冬至吃羊肉這一習俗還是從漢代起,其中還包含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一種向往和寄托呢。
這就是我喜歡冬至的原因。不僅因為有好吃的羊肉,更是因為有太多太多像冬至這樣的節日能讓我接觸﹑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老師常給我們說:傳統最需要的就是傳承!現在的我已是完全明白了老師話中的含義,我想我也要努力從現在做起,做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承者。
冬至的作文 篇2
十二月二十二日 星期一 太陽公公暖洋洋
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二日,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冬至”!
今天早上,我們上完早讀,老師領著我們和金燦燦的太陽公公合影,有三架飛機和我們合影,有一架大大的飛機飛走了。合完影以后,我們一起排著隊回班。老師就給我們講了“冬至”的小知識!
第一,冬至的起源。
第二,老師教我們背誦《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第三,老師又給我們介紹了《九九消寒圖》。“圓圓的銅錢消寒圖”和“漂亮的梅花消寒圖”。
“梅花消寒圖”一枝梅花上有九朵梅花,梅朵梅花上都有九個花瓣兒,一天涂一個花瓣。
“銅錢消寒圖”里面有九個格,每個格里都有九天,一天涂一個銅錢。
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圖“銅錢消寒圖”的歌謠:上陰下晴雪當中,左風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點盡,春回大地草青青!請看我的消寒圖:
冬至的作文 篇3
今天是冬至,媽媽一大早就忙活開了,又是和面,又是調肉餡兒,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作文800字。媽媽昨天就說過冬至必須吃餃子。可是為什么要吃餃子呢?我起床后趁媽媽不注意,
悄悄來到書房打開電腦,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里點搜索“冬至的來歷”,一下子搜出來好多關于冬至的信息。一一讀過后我才知道,原來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圣”張仲景啊。傳說是這樣的: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
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后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
。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
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我故意問媽媽“媽媽,你知不知道今天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媽媽搖搖頭。“告訴你吧,是為了紀念治病救人的‘醫圣’張仲景。這都不知道!”我得意地說。媽媽也有不知道的時候,我暗自高興地想。從網上我還學會了一首關于冬至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朋友,你知道為什么冬至要吃餃子了嗎?
冬至的作文 篇4
今天是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因為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冬至也是我老家祭祖的傳統日子。早晨,我和爸爸在樓下的商店買了一些祭祀的紙錢和其它東西。回老家祭祖。山路真不好走,坑坑凹凹,到處都是野草,有的草比我還高。我跟著爸爸小心翼翼,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給已故的祖輩燒紙錢。爸爸說:“燒紙錢是傳統的祭法,容易引起火災,也污染環境,以后我們要文明祭祖,買一些鮮花什么的,既表達了我們哀思,也沒污染了。”
祭祖結束后,我們就去了奶奶家,奶奶早就準備了豐富的午餐。和我們一起回來的還有大伯家和我同年的弟弟,我們一會兒玩做飯游戲,一會兒玩捉迷藏,一會兒玩老鷹捉小雞。我們玩的非常開心快樂!
冬至也是數九的笫一天,“九九消寒”那時候就會百花盛開,百鳥爭鳴,春天又會展現在眼前。今年冬至我又學到了一些傳統知識。
冬至的作文 篇5
要說做飯,最愛的是包餃子;要講吃飯,最愛的是吃餃子,而且是家里包的那種形狀的餃子。
關于包餃子的時機,我給自己總結了一下。當心情好時,包餃子,因為開心,要慰勞自己;當心情不好時,也包餃子,改善心情,讓自己感覺能坐在一個屋子里靜靜地包餃子,說明生活還沒有壞到什么樣子,沒什么過不去的;當不知道該做什么吃的時候,還是包餃子,飯菜一并解決,何樂而不為?當在電視或雜志上看到餃子時,又要包餃子,因為饞了;還有每逢傳統吃餃子的日子,必包無疑,因為名正言順,比如今天的冬至。但是這一切,都是在老閨兒不在家時才能實現,因為她幾乎拒絕吃餃子,還編什么“難吃不如餃子”,影響我的興致,詆毀餃子的神圣。
人說,最愛吃的東西,往往是小時候喜歡吃而沒有吃夠的那些東西。我想我對餃子的至高無上的熱愛應該就是源于此。記憶中的餃子,不僅僅是一種食物,而是跟這種食物有關的一系列過程和感受。小時候吃餃子,一般來說不會是一個平常日子,至少是一個小節日或者是有客人來。記得那梆梆剁菜的聲音,記得拌餃餡兒發出的香味兒,記得全家齊上陣包餃子擺餃子的過程,記得那大鍋里上下翻騰的餃子和那滿廚房熱騰騰的氣,以及擺在圓桌上的好幾大盤餃子。如果哪天放學回來,看到家里正在包餃子,那心情,天仙一般。而且那時家里都還有個習慣,冬天的時候,往往晚上包好一大簾餃子,第二天早上再吃,這就近距離也更真切地讓你感受對餃子的向往。弟弟曾經實在禁不住誘惑,在爐子上先烙一個吃了,成為家里的千古笑料。過年前,家里有一項活動,就是提前剁餃餡兒凍起來,正月里包餃子用,這時往往我和姐姐、弟弟會輪流上陣,白菜、酸菜,一會兒就是一大盆,比起其他家務,為餃子而奮斗還是比較情愿的。年后的'某一天,要是看到媽媽拿幾團餃子餡兒,放在炕上來熱時,就知道要有餃子吃了,很美的一種感覺。記得當年班里有個同學,她媽媽是我們學校老師,一家人都很胖,穿得也很破,但據說她家每周吃餃子,一次去她家寫作業,真碰到她家包蕎面餃子,同學們說起來都羨慕死了。后來也曾問過媽媽,不用肉也可以包餃子啊,當年為什么咱家平時從不包餃子,是因為嫌麻煩嗎?媽媽說,包一頓餃子的油夠吃一個星期了。唉,那時的生活,愛吃還不能成為選擇食物的理由。
家里包的餃子, 其實就是經典的幾種餡,酸菜、白菜、大頭菜、芹菜、韭菜、青椒,跟現在各類特色餃子無法媲美。可就是這幾種餡兒的餃子,印在了我的骨子里,其它餡兒吃過即忘,過眼煙云。媽媽包的餃子,很少能直接感受到肉,一是因為瘦肉少,二是因為剁得碎,整個餃餡兒從不會抱團,很散的那種,但是油多,很香很香。以至于到現在,我還是喜歡菜多油多肉少的餃子。這些年,家人集體吃的多是姐姐家的餃子,姐姐也自稱是“餃子一絕”,常常打擊我包的餃子,其實水平不分雌雄,沒人正面評判而已。但因為現在包餃子是小規模,吃餃子又頻繁化,有關餃子的總體感覺跟當年不一樣了。
兒時愛吃的東西還有很多,但到現在還保持興致不減的只有餃子了。出去和別人一起吃飯時,只要點主食征求我意見時,如果服務員說有水餃,我接下來的話就是“都什么餡兒的”,然后選上一兩種。水餃上來了,我就幾乎不再吃菜及其他東西了; 出去吃自助餐的時候,不論哪種自助,我總是去找水餃,也屬于被嘲笑的份兒;甚至到美食城吃小吃,轉來轉去最后也選了盤餃子;有時出差,賓館早餐有現煮水餃,那我就責無旁貸,連吃幾天,其它的概不考慮。還好,也曾遇到過知音,我們每早一起去約煮水餃,在別人的不理解中暢享我們的美食。說起這些,總遭到老閨兒的嘲笑,“好好的東西,非得剁碎混到一塊兒,有什么好吃呢?” 唉,道不同不相為謀。
外面的餃子花樣口味新鮮,但是那形狀以及端上來時的狀態,總是和家里的餃子感覺不同。有的人說,家里包餃子太麻煩;有的人說,不會和面,不會搟皮,不會包餃子,結婚幾十年,從沒自己包過餃子。很是為他們遺憾,沒有餃子的生活,怎么能叫生活?不會包餃子的人生,怎么好意思叫人生呢?
冬至的作文 篇6
聽老人們常說,冬至一到,一年中最冷最難熬的日子就到了,數九寒天的日子就開始了。可今天并不算冷,但真的是冬至節.古老的節氣,遙遠的由來,卻是今天的好節日!
冬至,俗稱冬節,在二十四節氣中,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
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俗話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天文學角度看晝夜長短變化的依據是:冬至日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太陽幾乎直射在南回歸線上。過了冬至后,隨著太陽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時間漸漸長起來,所以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人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人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冬至吃餃子,你知道這個習俗是怎么來的嗎?相傳南陽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后,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后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呢。呵呵。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朋友,今天你吃餃子了嗎?
【冬至的作文】相關文章:
冬至作文:冬至漫筆11-30
「冬至作文」淺談冬至12-28
關于冬至的作文:“小年”冬至01-14
冬至的作文:冬至夜的溫暖12-27
有關冬至的作文:冬至的湯圓12-26
「2015冬至作文」關于冬至的作文12-25
冬至的作文09-12
冬至作文11-28
冬至的作文12-31
冬至的作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