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道德作文合集五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道德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道德作文 篇1
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剛吃完飯,準備出去拿個東西,正好溜一圈。天上黑乎乎的星星,顯得格外耀。坐車回來后,爸爸準備拿五塊錢去付費,讓車進院子里。
爸爸正準備下車,我攔住了爸爸,對爸爸說:“爸爸,你等一下,那石頭中間可以過,我們車小,從那里過去不就得了,有必要再費五塊錢嗎?再說了,五塊錢也是錢呀!"爸爸的表情立馬變了,變得非常生氣說:“誰叫你這么做的?那樣做是沒有道德的表現,雖然咱們家車小可以過去,但是我們要做有道德的人,有誠信的人,所以我們要把這五塊錢給門崗工作的人,再說了,他們賺錢也不容易,如果所有人都像你這么做,他們的艱辛誰來掏錢?他們沒日沒夜的工作,卻賺不了錢,如果在這里工作的事,我們你還會這樣。”我理直氣壯的說:“當然不會,但是在這里工作的不是我們呀?!”“他們的孩子也會像你說的那樣,擔心他們也是你對我們那樣,所以他們也要賺錢養家,你知道嗎?”爸爸向我怒吼的說。我哭著跑出去邊跑邊想:爸爸從來沒有這樣對我吼過,也從來沒有打過我,如今卻因為一點小事而吼我,我再也不理爸爸了,我坐在石頭上自己生著悶氣。
后來我想了想,后認為自己確實錯了,我不應該那樣做,我立馬跑出去找到爸爸,向他道歉,求他原諒我,還發誓以后再也不會這樣做了。
爸爸原諒了我說:“孩子,你要理解每一個人賺錢都不容易,我們要有做一個有道德,有文明的人。”我答應了爸爸,從此以后再也不這樣了。
從這件事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每一個人賺錢都很不容易,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并要對每一個職業都尊敬。
道德作文 篇2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是老師布置給我們的作業,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斷的想、不斷地想。對了,這篇作文的重點不就在于道德這兩個字上嗎?于是,我準備做一點好事……
這時,我看見一個乞丐,走近一看,里面只有一分和一角的硬幣,我摸了摸口袋,只有一塊五角,。我全部捐給了他,他連聲說:“謝謝,謝謝!”我說了聲不用謝,便走了。走到馬路上,看見一位老爺爺要過馬路,可他望著來來往往的車輛,始終邁不開腿,我又友善地走了過去對老爺爺說:“老爺爺,我扶您過馬路吧!”那老爺爺“恩”的一聲。接著,我扶老爺爺過了馬路,老爺爺笑了一笑,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呀!”我也笑了一笑,心里想:助人為樂真是一件好事呀!想著,我便到家了。聽見聲音,去幫四樓的小弟弟做了事,又幫媽媽掃地、洗碗……這樣幫助了別人,我要從我身上找出一些不好的地方,再改正它們。
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幫助他人,再改正自身的不好的習慣。
道德作文 篇3
小時候父母耳邊常嘮叨的,老師課上教誨的,我們嘴上常掛著的,就是——道德。道德是一把鎖,他束縛著所有的行動語言;道德是一條鏈繩,他聯系著每個人。殊不知,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一個鐘難做的人。
但丁曾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但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
這句話又讓我回想起幾年前的清華大學生劉海洋用濃硫酸潑熊的事件。一個外表文質彬彬的大學生,竟會做出如此殘忍的事。不禁讓人費解,但更多的是憤恨。他的言辭出奇的淡定,更挑起了社會上許多極端的輿論。大家都認同只是必須要有道德的扶持,才可以有最大的發揮。
難道一個大四的學生不懂這些道理嗎?
難道身為教師就沒有講到道德嗎?
難道有道德的人真的很難做嗎?
最近,汶川發生了大地震,許多人為次慷慨解囊。但是,我在報紙上看見一條反面的新聞:“某地區奧運火炬手在繞過捐款箱后,把一只空的手放在箱子邊,什么也沒捐。” 這件事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沒有錯,他們已經捐過了錢,只是幾位記者沒拍到照片,就讓他們空大波,指責聲,叫喊聲,責罵聲,不絕于耳。經事后調查,火炬手并著手再走了一邊。這件事讓火炬手很郁悶,人民很納悶,也讓社會充滿了疑問,這記者怎么這樣呢!我則感到很氣憤,媒體本是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更加了解社會,卻報道出這么一條消息,又和報假新聞有什么區別呢!這是拿災區人們的利益開玩笑,是對火炬手的不尊重,是對社會的形象的嚴重損害!實事求是道德的基本表現,而這家媒體卻連這點道德都做不到,還怎么再談自己的信譽呢?
可是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個人認為,首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三國時期的劉備也曾經以此教導過他的兒子。我們如果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于律己,那么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積跬步,以至千里;匯小溪,以成江海。我們要善于由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注重培養自己的道德觀念,必須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統一。不能只講動機不計效果,也不能只根據效果去判斷其善惡。要注重道德認知,處理好知與行的關系,注意實際行為的鍛煉,在實踐中增強道德情感、意志力。
人們常說: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
一個有道德的人,一種“難做”的人,值得我們的思考啊!
道德作文 篇4
如何提高學生道德行為能力
小學《品德與生活》是小學階段對兒童進行德育的主要課程,它以態度、情感和行為的改變為主要目標。學生品德的形成與社會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是否真正走向素質教育,其重要標志是引導學生主體參與教育過程的程度。在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盡情為學生安排充實、豐富的活動,給予充分表現的機會,不斷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讓他們在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自行判斷、共同評價,明辨是非,感知善惡,來提高學生道德判斷能力和道德行為能力。
一、將學生的現實生活引進課堂。
在品德教學中,我盡力做到把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在教學中我喜歡把課堂生活拓展到兒童的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最大限度地、立體地整合各種教育資源。來讓學生積極地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并通過活動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生活經驗。如教學《遵守交通規則》時,我在教室內模擬人行橫道和紅綠燈的場景,讓學生“真實”地體驗應該如何遵守交通規則,怎樣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為。我借助多媒體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放學路上,從一輛汽車上走下來一個陌生人對小紅說“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帶我去見你的班主任嗎?”小紅應該跟陌生人走嗎?我沒有讓學生直接回答,而是讓同意走的同學坐左邊,不同意的同學坐右邊,座位調整使課堂成為辯論會場,在對抗辯論中,使學生得到啟發,明白生活中許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著危險,不要忘了撥打心中的110,從而提高了學生的道德思辯能力和認知水平。
二、開展活動提高明辨是非,感知善惡的能力。
學生的道德認識不能只局限于課本,有時必須通過活動拓展認識,深化明理,而開展課堂辯論,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我通過創設道德認知沖突或抓住學生認知沖突,讓學生采用辯論的方式解決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在辯論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和道德行為能力。“燈不撥不明,理不爭不透”。 如上網,這是目前在學生中比較流行的一種活動方式。對于它的利弊,社會上的看法眾說不一。但在家長和老師看來,學生上網利大于弊,因為學生尤其是小學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擱學習。那么,學生的想法是怎么樣呢?是受不了誘惑還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屢禁不止。于是,我在教學《哪些地方不能去》時,有意安排了學生辯論賽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彼此的唇槍舌戰來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進行總結和正確引導,肯定學生積極參與的精神,表揚他們勤于思考,善于辯論,這樣在辯論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實處。
又如教育學生積極參與“12、8獻愛心”捐款活動時。首先,我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有哪些弱勢群體特別需要幫助、扶持和關心的(如:老、弱、病、殘等人群)。接著,我又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又有哪些人給予這些弱勢群體的關愛和幫助,使他們獲取溫暖和光明等事例。最后,我讓學生設身處地想想:假如這些弱勢群體是自己的親人,自己的態度會怎么樣?假如自己是這些老、弱、病、殘者,又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從而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對參與“12、8獻愛心”捐款的態度。向學生倡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使學生懂得凡事不要只為自己著想,只圖自己快樂。更要懂得關愛別人,具有互助互愛的精神,讓學生更深層次地接受道德知識,進一步指導其行為實踐。
三、親身感受的體驗,增強學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
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總是蘊涵著十分豐富的行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們觀察、體驗、探究,從而得出自身的.價值判斷。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采取換位體驗方式,以促成有如親身感受的體驗,增強學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激發他們的道德情感內化為道德認識。如教學《家長關愛我成長》一課時:課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學生嬰兒時、幼兒園時、小學時的三張照片做成,再布置學生準備一些小時候使用過的物品以及與之相關的故事。上課時,我用展示三張照片,請照片中的學生談談成長中的感受,讓鮮活的生活現實與教科書結合成一體,引出了教學主題。再讓學生在小組中分別介紹一件自己小時候使用過的物品,并講一講有關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學生帶了大大小小十多雙手套,都是他媽媽一針一線親手勾出來的。這位疼愛孩子的母親打動了很多人的心。從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中學生體會到父母在養育子女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從而讓他們在心中油然升起對家長的愛。由于我的教學設計讓教材與兒童的真實生活之間建立起一種“互相進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因此,在課堂上的回歸生活使學生能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引發了學生的體驗。
又如《同學之間》一課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小方的父母離婚后,小方由爸爸撫養。他的一些同學知道后,在背后議論他是一個沒媽的孩子。教學時,我讓學生換位體驗小方的心情,即設計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如果你處在這樣的情境中將會怎么想?同學們將心比心,真正感受到離異子女已經夠痛苦了,別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戲弄,就使他更難過了。有了這樣的情感體驗,就會自覺地去同情和幫助離異子女。這樣的換位體驗,無疑對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起著積極作用。
總之,《品德與生活》作為一門獨立的綜合性活動型課程,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并得到各方面的發展。孩子們才能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科學、生活的啟蒙教育,為他們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道德作文 篇5
我以前總覺得“道德”這個詞很深奧。什么算是講道德,什么算是不講道德,我有些迷惑。但是通過最近發生的兩件小事情,我對此有了新的認識。
有天放學我乘公交車回家,剛上車,就發現有個行動不太方便的老年人邁著僵硬的腳步也上了公交車。這時,在座位上的一個中年人立即起身,給老人讓座,大家都投去敬佩的目光。而站在中年人邊上的一位穿著時髦的小伙子卻搶在老人面前坐了下去,而且坐上去后面不改色心不跳。大家都覺得他太不像話了,齊聲譴責。司機也回過頭來批評他。在大家的抗議聲中,年輕人只好紅著臉走開了。我覺得這種行為太不道德了。在這里我們看到了道德的力量是巨大的,尊老愛幼,堅持正義,就能取得人們的喝彩與贊賞,相反,只會受到人們的譴責與鄙視。
還有一件事情。有一天我和我的伙伴在一起玩。突然我們發現一張紅色的紙飄了過來,我的伙伴一把抓住,仔細一看,原來是張百元大鈔。我們看看四周沒有一個人。我們面臨著兩種選折:一是就當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兩個人一起把錢帶回家;二是在原地等待,一定會有人來找的。我們沒有多想,毫不猶豫地作出了第二種選折。過了一段時間,終于看到一位老奶奶焦急的走過來了,在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后,我們將錢還給了老奶奶。她不停地感謝,說我們真講道德,我們心理也非常高興。我親身體會到,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也不是一件難事。你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收獲了快樂。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遵守道德,不是一句口號,需要我們從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整個社會的文明素質,使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美好,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和諧。
【道德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道德的作文:道德1000字-道德作文01-18
有關道德的作文:道德論08-21
道德作文:堅守道德底線09-03
寫道德的學生作文-道德12-22
道德的作文01-18
道德作文07-29
道德的作文04-20
道德的作文07-21
道德的作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