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教初中學生寫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教初中學生寫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如何教初中學生寫作文
打開學生日記本,常常會看到這樣的讓老師傷心的語句:“作文真讓人頭痛!”“我最怕上作文課!”上作文課,老師拿著作文批改手冊走進教室,也常常傳來這樣非常不情愿或不耐煩的聲音:“又要寫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學都在那兒抓耳撓腮,不知如何下筆。有時候,這一周布置的作文甚至到下一周還遲遲交不上來。這些現象都足以表明,對于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寫作文是一件多么艱難的事,他們又是多么害怕作文。然而,寫作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語文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不寫不行;寫,又怎樣指導同學們寫好作文呢?下面談一點嘗試。
我們知道,做數學題,只要記住了公式,弄懂了原理,動動腦筋就能推出結果;背誦課文,再難記的東西,大不了多讀幾遍,加深理解,很快也就背得爛熟……然而作文則不同,它沒有現成的公式作依據,也不是單憑記憶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它是一個復雜而艱苦的藝術加工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它需要作者用心去體會,潛心去感覺;需要一番苦苦“修行”,然后才能修成“正果”——領略到作文的奧秘。要做到這些,對初一的學生來說實在是一件難事,這就使得好多學生對寫作文產生了一種神秘感。就是這種神秘感使得他們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視作文為畏途。怕寫作文自然很難寫好作文,所以,要想指導學生寫好作文,首先要讓他們不怕寫作文。
那么,怎樣清除學生懼怕作文的心理呢?
有的老師認為,學生懼怕作文主要是“無米”之故,于是他們便常常告誡學生“觀察!讀!寫!”可是到后來大致結果都會這樣:由于老師的引導不力,學生觀察了一陣子覺得也并沒有看到什么可寫的,回來再讀上一陣子書也沒得到什么補益;要求多寫,他根本就沒有什么可寫,你叫他們怎么多寫呢?這樣,就會使得學生對寫作文再一次失去信心。可以說,“無米”是學生懼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這種“看讀寫”的做法對解決學生的“無米”之難其效果卻并不好。
還有的老師認為,學生懼怕作文是因為他們對寫作不感興趣,于是有人便搜集大量的資料,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作家的創作經驗,來激發學生寫作文的興趣。事實上,這樣做收效也并不見大。我們應該明白,我們面對的是一批十二三歲的孩子,他們的社會經驗和文化知識與作家不是一個層次的,與他們談這些,只能是用高掛在樹上的桃子去饞尚不會爬樹的小猴子,僅能讓它們空羨慕一場而不能讓他們得到什么。聽的時候,熱情是能夠激發起來,他們也想一夜之間成為一個偉大作家,創作出千古不朽的作品。然而,當他們從幻想回到現實中拿起筆來的時候,卻又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根本就不是那塊料。于是,美麗的肥皂泡破滅了,留給他們的只能是失望自愧,剛激發起來的熱情也便重新降溫。
既然上述做法效果都太差,我們何不另找出路,再想辦法呢?
我們可以這樣設想一下:一個班里很大一部分同學都怕寫作文,可也還有一部分是不怕的,而在這些不怕寫作文的人中,個別的還是寫作能力很好的!上面我們談到,在社會經驗和文化知識上,我們的這些中學生和作家不能相提并論,不是一個層次的人,作家的寫作本領他們是望塵莫及的。然而,怕寫作文的學生和不怕寫作文的學生是同學,他們的年齡,他們的社會閱歷,以及他們所學的知識都差不多,他們總該是一個層次吧。這樣,我們就可以先以培養不怕寫作文的同學的寫作能力為主,來帶動怕寫作文的同學進行寫作。
具體方法可以這樣:
首先,既然有些同學不怕作文,這說明他們對寫作文感興趣;既然他們對作文感興趣,我們就可以把這些學生組織起來,組織成一個興趣小組。對于興趣小組的同學,我們可以按常規來指導他們寫作:指導他們細心觀察,指導他們認真閱讀,督促他們多寫多練,還可以指導他們批改其他同學的作文,取人之長,去人之短,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通過一階段的訓練,使他們的作文能“拿出門”來。當然,對這“拿出門”來的要求也不能過高,因為他們畢竟是初一學生,只要能做到錯字病句少出現,優美詞句多一點,用詞較準確,篇章結構新穎一點即可。總之一句話:讓他們給怕寫作文的同學作個表率就夠了。
以上是第一步,培養“師資”。第二步便需給怕作文的同學緊緊弦了。具體作法可以這樣:把怕寫作文的同學編成幾“旗”(為了與興趣小組中的“組”相區別,我們不妨也用一下“八旗制”),每旗的人數不要太多,三五人即可,因為多不一定精。每周班里寫完一篇作文后(全班一起寫),由老師從寫作興趣小組的作文中挑出能作“表率”的文章,然后任抽出一旗,把這些作文分給這一旗中的各成員,讓他們認真研讀,找出這些作文的優點,看誰找得好,這一旗作完這一練習之后,可以再抽一旗進行同樣練習,直到各旗都進行完。
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其好處很多。
首先,想寫好作文,閱讀一些優美的名家名篇固然重要,但也需讀一點與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文章。因為作家名篇水平很高,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往往是食而不知其味,很難體味出作家是怎樣構思并組織這篇文章的,也就是說,作家高明的寫作技巧他們很難學到,因而讀完了這樣的作品之后,他們便會產生這樣的心理:這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我的能力不行,我不會寫!這樣,就更增加了這些學生對作文的神秘感,他們也就愈怕作文了。當然這并非否認作家作品在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方面的作用,而不去讀它,而是在引導學生練習寫作的過程中,既要引導他們認真閱讀這些成功的作品,又要引導他們尋找“解近渴”的“近水”。也就是說,在指導學生閱讀作家名篇的同時,也不時地讓他們認真“研究”一下和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一些作品——這些作品他們是完全可以欣賞了的,他們會很容易地領略出自己的同學是怎樣構思并寫作這篇文章的。那么研讀完這篇文章之后,他們會恍悟:原來這篇文章就這樣寫,我也會!紗網戳破,他們心中對作文的神秘感也就消失了。
其次,優點是他們自己找出來的,他們認為這些地方好,潛移默化中,這些“旗人”們就可以把它們學去了。——作家高水平的優點是不大易學的,可這些低水平的優點卻正合他們的胃口。“老師,××同學這個地方寫得真有趣!”“老師,××同學這段景物描寫真好!”“老師,××同學這篇作文的主人公的名字取得真好聽!”……這些與發現了新大陸同樣驚喜的語言,是在做完了這項練習之后少不了的。
再次,這些“旗人”們也寫過這一篇文章,對同一題目也動了一番腦子,而在研讀這些文章的同時,他們不自覺地就會把自己的作文與這些作文相對比,通過對比,他們會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會看到自己的長處,而增強自己寫作文的信心。同時,在不知不覺中,他們開闊了自己的思路,也悟出了別人構思文章的方法。到這個時候,他們便再也不愁沒的可寫了。這樣,也就為進行下一步練習打下了基礎。
既然“旗人”們已發現了“新大陸”,那么我們何不讓他們登上這塊大陸一覽風情呢?這就是我們要進行的第三步練習寫作。通過上面第一、二步的練習,“旗人”們就覺得有可寫的了。這時候,我們就要抓住時機,促使他們來一個飛躍——重寫這篇文章。這部分作文交上來,仔細翻閱就會發現,它們盡管仍是好一點、差一點各不相同,但與他們原先“擠牙膏”擠出的作文相比要進步多了。并且這一次他們也愿意寫,寫得快,交得也快。這樣一次一次地進行練習,他們很快便會學會構思作文,也不會再有“沒的可寫”之感了。
為了調動“旗人”們的積極性,我們還可以開展小型的寫作競賽活動,人與人之間,旗與旗之間展開競爭,看哪一個人,哪一旗分數高。解脫了他們“沒有可寫”的痛苦之后,他們中許多人也便由原來的怕寫作文變為愛寫作文,在這種心理狀態下,他們的寫作水平一天天提高。當他們的寫作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入門”之后,便可讓他們退“旗”入“組”,加入到興趣小組的行列中去進行正常的寫作訓練。
怎樣教初中生寫作文
一、重視積累打好基礎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作文要在閱讀中吸取養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閱讀、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在教學中,對剛剛踏入初中的學生來說,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多側面、多角度的小練筆,任意選取一個小片段,由于內容短小、選材自由,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所以比較受學生歡迎,同時也從多方面積累學生的素材。
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對百草園景物的描寫有一特殊句式"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我讓同學們仿寫,由于同學們已學過且對課文理解的較深刻,所以多數同學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再如教材中有許多地方給學生流下了思考余地,教師要充分把握好教材,把空白留給學生,讓學生的想象來補充空白。
如《珍貴的教科書》一課在敘述敵機轟炸后寫道:"我兩耳一陣轟鳴,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省略號省略了我昏迷以后指導員護書的經過,我讓學生加以想象并寫下來,有同學這樣寫道:"在我身邊爆炸了,彈片紛飛,眼看就要落到那捆珍貴的教科書上,那捆毛主席從印文件的紙里節省出來并印刷的教科書上,說時遲那時快,指導員一個飛躍,趴在那捆書上,那捆珍貴的教科書保住了,而彈片卻穿透了指導員的胸膛,鮮血染紅了那捆珍貴的教科書。
",通過補寫空白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寫作文的興趣。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學生有興趣了,就可以循序漸進,進行"百字新事"訓練、"剪報作文"訓練等,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落實"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進而從多方面積累素材,達到"厚積而薄發"的目的。
二、創造情景、學會觀察
什么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
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并養成一種習慣。
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有意識的指導學生欣賞、體會作者在文章中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技巧,并以此作為范文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習。
記得20xx年冬天的第一場大雪,也正趕上上作文課,學生被漫天的雪花所吸引,時不時的往外探頭,心思已不在教室內,這是一個"調皮"的同學詭異的說:"老師,我們不愿意寫作文,咱們打雪仗好不好?"我靈機一動馬上說:"好"!教室內立刻沸騰了,各個摩拳擦掌準備往外沖。
這是我說:同學們,我先來朗讀峻青《海濱仲夏夜》中的一段描寫,再去好不好?教室內立刻鴉雀無聲,各個激情昂揚非常專注的聽我朗誦:"夕陽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還燃燒著一片橘紅色的晚霞。
大海也被這霞光染成了紅色……"。
接著我分析作者抓住了海濱夏夜的特色,用"橘紅色"來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紅色"寫海水的色彩,用"燃燒"一詞生動的描繪了晚霞的情態。
寫出了晚上海濱的獨特美景,使讀者如臨其境。
為什么峻青能把海濱夏夜的景色寫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為作者以生活為寫作素材,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感受和思考,才把這一景色寫活了。
現在我們就走出教室去看、去玩、去感受,玩夠了,鬧夠了,再靜下來寫一篇關于"雪"的作文。
這次的作文寫的非常成功,現摘錄于下:"積雪有一尺多后,站在教學樓上遙望操場,象面對一面鏡子,它照出了一串串快樂的腳印"。
"龍爪槐靜靜地迎著雪花,像撐起一把厚厚的大傘,為鳥兒留下一片覓食的空地"。
生活是色彩斑斕的,只要不斷的引導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法向生活投射自我的眼光,他們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獨特,就能產生有個性的思想和獨特的情感,就能用自己的話語大膽展示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就能寫出好文章。
三、貼近生活,親身體驗
馬克思文藝理論認為:現實生活是文學寫作的唯一源泉。
學生作文雖然不同于文學創作,但習作也離不開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生的生活越充實,作文內容就豐富,學生才能寫出耳目一新的作品來。
例如:寫作文題目"記一次比賽活動",為了讓學生們有內容可寫,我舉辦了一次拔河比賽,當時的場面真令人激動,賽場上隊員們汗流滿面,一旁的啦啦隊員喊的聲音嘶啞,場下的觀眾心潮澎湃。
賽后,同學們自動總結了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并主動寫成文字,這次作文成功了許多。
他們抓住了細節,寫出了自己的感受,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像參賽的同學寫自己比賽時的感受,啦啦隊員寫到自己眼看繩子一點點挪向對方,卻無能為力,只得振臂呼喊,場下的觀眾則雙手緊握,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兒,為本班默默的加油……正是由于在活動中學生們細心體驗,寫作興趣才會濃厚,主動性也越來越強,促使他們去全面、細致、深入的觀察、體驗胸有成竹,寫什么也就迎刃而解了。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
在作文教學中,只要我們有意識的依據教材讓學生積累素材,有目的的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現實出發反映生活,就能解決寫作中的"無米之炊"問題;學生就會由討厭作文變為喜歡、熱愛寫作文,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初中寫景作文指導
一、細致對景物進行觀察,抓住景物的某一特征進行描寫。
觀察某一景物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細致認真,還需要運用各種感官。從不同感覺、有動有靜地寫景,讓讀者身臨其境。比如在觀察某一種花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她的顏色,形狀,聞起來的香味等方面來寫,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它融入到環境中來寫,但是要注意詳略得當。如:那夢幻一般的雪花,總在你不經意間悄然飄落。一會兒,大地間就變成了一個粉妝玉砌的奇幻世界:山坡上、屋頂上,到處都鋪上了一張厚厚的“毯子”;樹上掛滿了蓬松的銀條兒、雪球兒,顯得格外莊重;小草也鉆在這毯子下沉沉睡去,等到明年再一展風采。
描寫景物,第一要認真地觀察。只有認真觀察,才能具體描寫,才能寫出生動有趣的內容來。比如我們觀察水的特點,可從水面的顏色,流動,浪潮,倒影,水中的船舶等等方面來進行。在觀察的時候,要注意細致地觀察水面的動態和靜態的特點,寫文章的時候,動與靜相結合,讓自己的景物生動起來。如:有雪的地方總會有歡樂,總會有童趣。每當雪停的時候,我都會邀上自己的小伙伴,分成兩路人馬,進行打雪仗的游戲。我們靈活地躲來躲去,還不時地向對方扔去包好的雪球。看著對方被擊中的狼狽樣子,我們開心地笑了,歡笑聲回蕩在雪地上空。
二、把握好寫景順序,讓文章更有層次感。
我們在描寫景物時候,可以按照時間的順序如早上到晚上或是春天到冬天來描寫,也可以按照空間的順序來描寫,從遠到近或是從里到外。總之,只有把握住了寫景的順序,才能寫出的景物才能層次分明,清晰自然。按照時間順序描寫景物時,比如我們描寫家鄉的河,那么在春天的時候,我們的河是什么樣的,其他三個季節里的河又是一番什么景色,我們都可以描寫,從空間上來講,我們可以寫我們從近處往遠處所看到的景象,這種情況的話就只要著重描寫一個季節就可以了。
三、可以在文章中適當的加上一些想象以及適當的修辭。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所加的想象是不能脫離我們的實際情況的,我們要在已有的情景上適當的發揮我們的想象,讓景物的形象更加的豐滿。
在描寫景物的時候,適當運用比喻、擬人,能把景物描寫得更加生動。擬人,是指運用想象,把事物當人寫。用擬人方法描寫景物,能使景物更生動、形象,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使用擬人法,必須找到景物與人之間的相似點。比如說把一棵樹形容成守衛我們校園的衛士。比喻,是把一個事物比作另一個與它有相似點的事物,也叫打比方、比喻用得確切,淺近易懂,能使所描寫的景物更美麗動人,給讀者留下深刻而鮮明的印象。比如我們在描寫石榴花的時候,通常會把石榴花比喻成我們的裙子,因為這兩者之間很相似。要讓我們的比喻更加的確切,必須學會在觀察的同時展開聯想:想想這個景物像什么。再想想。它們在哪些地方相像,找出兩者的相似點,相似點找得越準,比喻也就越確切。找相似點,一般可以從下列幾方面去考慮。輪廓相似、顏色相似、聲音相似、長短大小相似、動態相似等等。如:一層薄薄的白雪,就像巨大的、輕柔的羊毛毯子,覆蓋住了整個大地。
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我們在寫景的時候,并不是為了寫景而寫景,更重要的是要表達出我們的感情,比如說在描寫家鄉的景色時,我們更多的是要表達出我們對家鄉的愛,所以在我們寫景的時候,要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如:家鄉的小河是我生長的樂園,我愛家鄉的小河,我更愛家鄉。
【如何教初中學生寫作文】相關文章:
怎樣教三年級學生寫作文08-23
教小孩子寫作文的方法11-05
初中擴寫作文07-17
寫作文如何定中心與選材料11-22
寫作文如何進行細節描寫教程02-17
如何生命是一場旅行 寫作文07-12
細節描寫作文初中作文04-19
人教初中語文文學常識07-27
尊師重教初中作文(精選24篇)09-13
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水平?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