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用的初中時代作文四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時代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時代作文 篇1
到了初中生活,我才明白許多道理,曾經的我依靠著別人。作業,如果沒寫,可以跟關系好的同學打好關系,拖欠作業;上課,如果講話,可以依靠著組長是自己姐妹,求求情就可以過去了;什么好事的時候,她們也會想著我,而我卻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這是小學的我。
可如今,我已遭到許多人背叛,可能是報應吧。現在醒悟應該還不晚吧。現在是開學時期,大家都不太熟悉,從各地八方來的學生聚集在一個教室。開學的那一天,我的同桌我也不認識,我們很尷尬,一個星期后都沒有說話,一直都是我主動搭話,也許是我的口才太好,還是魅力太大,我把她搞定了。不過漸漸的.,她和我熟了,話也漸漸多了,我開始有點耐煩了,不過,好像在這個班,我也是跟她比較熟了,大家都以為,我是利用她,其實不是,我曾經有一位朋友,也是因為厭倦,耐煩了,才絕交的,那一段回憶深深的刻在我的記憶里,我不敢,再和任何人,成為最好的朋友,這世上的背叛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
曾經的我,百般挑剔,自私自利,可現在的我,卻百般招人嫌棄,以前我是,班干部,現在連個小組長,都高攀不上了,就因為我不是班干部,沒有了權力,大家的態度也就變了,曾經的我傷心時有許多好朋友在身邊,我曾經是每個人身邊的開心果,分開后,一個一個都把我忘了,現在又有誰來當我的開心果呢?
可能小學的我,做錯過很多事,也許現在上天讓我在贖罪,那我希望等我贖完罪了,我依然可以有一群好朋友,因為我真的真的不想失去她們,我現在終于知道背叛的滋味了,感謝,初中時代讓我明白了,如果你們是我,你會原諒自己嗎?
初中時代作文 篇2
當“社會原子化”這一關鍵詞以加紅斜體的形式,于糅雜無序的所謂“新聞索引”中脫穎而出,我不禁嘆全球變暖仍不能分毫改變冷時代之寒。不可否認,高科技從來都是那么氣勢洶洶,大刀闊斧的數字化熒幕化改造毫不留情,然而猶帶寒光的刀刃卻不知不覺寸寸切膚——情懷劃傷,孤獨如鮮血汩汩而出。
情懷,何謂情懷?可道是有情眾生皆情懷。難以避免的寂寞并不與情懷相抵,正如面對痛楚的真實生活時情懷者仍然矢志不渝,堅持活得熱氣騰騰,為“易腐”情懷保鮮。魯迅的名言或許能更好地界定情懷:“無限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情懷者如同太陽,何其善于向世界輻射明亮。
但這種光景似乎已然成為過去式。對于社會變化,余華直言:“一個歐洲人活四百多年才能經歷這樣兩個天壤之別的時代。”情懷的失去可謂加速了這種“天壤之別”的形成。而失去情懷的人們也開始學會疏離。噤若寒蟬——對著屏幕肆無忌憚的口舌,相對而坐時卻迅速石化,只剩“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大寫尷尬;與世隔絕——自閉于網絡,以虛偽為食糧,樂此不彼于虛擬欲望的'擴散;人心不古——不是老人變壞而是壞人變老,層出不窮的專業碰瓷戶怙惡不悛反以為榮……
于是,冷時代摩登登場,社會原子化形成。
也正是失去才知“當時只道是尋常”——當在冷冷死寂的人群中掙扎到虛脫,人們方念及“情懷”的好。而就在一剎那,多少次被冷漠忽略的孩子的淺笑,映入眼簾,忽而如白日焰火刺痛人們疲憊的神經。
再次以成人的威嚴驅趕?不。如那小詩中所言,我們眼中不堪一擊的浮木板,也許是孩子專門為“無腳的鴿子”所準備的渡河通道;我們眼中苦于無處重覓的“情懷”,其實不過在孩子手心緊握。若依達爾文進化論觀點,人的一生應是對人類社會文明進化過程的重演,然則所謂“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不過與萬物皆有靈亦有情的孩童眼中的世界相應吧。學習孩子,別太吝惜溫柔;與這大千世界相對,要有“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般天真的情懷滿溢。
情懷究竟如何重覓?“讓我們回到三歲吧,用三歲的笑聲去融化冰墻,用三歲的眼淚去提煉純度最高的水晶。”再用成人的視角權衡思考之余,我們需要做出讓步——以孩子的目光和緩地拂去心塵;重新在冷時代找回久違的“情懷”,也許正應以馬斯洛提出的“雙視角”為策。情懷畢竟伏根于童年,而這童心并未曾消逝,我們窮其一生,不過是一場之于童年的苦旅。憶起赫爾曼·黑塞之言:“每條道路都是回家的路。”情懷必然會以另一種方式回歸。
誠然,冷時代情懷很缺,就連一句“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的文藝感慨也許亦是奢侈;不過三歲的暖融足矣。孩子清澈的目光將攜我們之手與世界相連——我們自可坦然行走在時光的塹途之上,做冷時代有情的人。
初中時代作文 篇3
最近,越來越多的共享產品開始充斥我們的生活,出門只要帶一部手機,仿佛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但在當下共享時代,生活在某些方面上的快捷是否意味著也會有著這些“快捷”所帶來的“麻煩”?
現在生活中,最常見的共享單車,已經從幾百輛上升至幾十萬輛,無論在中國哪一個城市,你都會看見一排排顏色各異的共享單車停靠在路邊。甚至,共享單車的使用者,小至十一二歲,大至七八十歲的老人,都在使用它。對于他們來說,這無非是新中國的又一大發明。沒錯,當初在設計共享單車的時候就是希望它能使生活方便,隨用隨騎,且不用擔心被竊——這對于廣大市民是有著極大的便利的,我身邊還多人,出門能騎自行車,就不開汽車了。
共享產品逐漸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
在方便的背后,共享單車給我們帶來的麻煩也不少。街道、路旁都是一輛輛“小黃車”,在狹窄處,就連行人的通行都成問題。還有,有些人在使用完共享單車后,不把它停在規定地點,甚至隨手一扔,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也使環境很不整潔。
前一個月,在北京的一幢辦公樓內開了一間“共享臥室”,累的時候,可以進去睡一會兒。然而,這間臥室很快就關了,因為眾多市民投訴:房間太小,還要擠四張床鋪;室內空氣不流通;不衛生,沒人定期打掃……可見,每一個共享產品的背后都需要廣大市民的支持和良好的反響,這樣才能支撐它一直辦下去。
我們現代社會,可謂是越來越發達,共享時代已經占據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這也不禁讓我們懷疑,是否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有更多現在的我們所不敢想象的共享產品的出現?比如,我們不妨作一個大膽的猜測:是不是很多人的夢想是擁有一架飛機?可惜家中沒有停機坪啊!于是,“共享飛機”出現了——那時的生活會怎么樣?方便還是麻煩?可能,從上海到西藏,從上海到巴黎,才剛夠起步費,以后上班可以一起“拼”飛機去其它地方、甚至其它國家上班,回家時,“拼”上一架飛機,很快就能夠到家……這只是我們的猜想,但那樣的生活真的方便了嗎?可想而知,這樣的確有把我們的世界“縮小”了,但生活中,天空中滿是飛機,地面上又都是汽車,生活又變“快”了……
共享的時代,共享的生活,你覺得是方便了還是麻煩了呢?
初中時代作文 篇4
(一)
六十多年前,爺爺才八歲。聽他說,那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全國局勢十分動蕩,人們生活十分不安定,這其中也包括爺爺所在的家庭。那時的他雖然什么也不懂,但他卻喜歡過年。當新年的腳步漸漸逼近時,他便和其他伙伴們一樣歡呼雀躍地等待。
大年初一,因為家窮,連鞭炮都沒放,便吃團年飯。那時爺爺很高興,因為桌子上擺著平日很少見到的紅薯和土豆——而一般時候,他們都是以喝野菜粥來度日的,可剛填個半飽,鍋里空空如也。團年飯能就這樣就已經很好了。緊接著,爺爺更加開心了,因為老奶奶(爺爺的母親)拿給了他一件自己紡織的土布做成的衣裳,雖然這衣裳做工粗糙,手感又硬又厚,但爺爺仍愛不釋手,把衣服緊緊裹在懷里。他終于可以脫下身上那件破得不能再補的上衣。
(二)
三十多年前,爸爸只有六歲。聽他說,那時正值“文革”的動亂時期,就連他居住的那片窮鄉僻壤也被“文革”引起了波瀾。可在爸爸那個天真的年代,從他那雙童稚無邪的眼睛中,閃爍的是對過年的祈盼。
大年初一,爸爸早早地便起了床,看著爺爺在田埂邊從“合作社”買來的一包鞭炮,稀稀零零的.鞭炮聲響過后,便開飯了。桌上擺的是幾碗拌著土豆丁的玉米飯,以及少得不能再少的肉,爸爸邊吃邊笑得合不攏嘴,因為那時的上等佳肴就是如此這般。接下來,奶奶便送給爸爸一件仍然是自己紡織的棉布大衣。雖然衣裳不是很暖和,但對于那時的爸爸來說,這已經是一份比什么都貴重的禮物——因為他身上所穿的衣服已經褪色成了灰白色了。
(三)
今年,我十四歲了。當唏哩嘩啦的鞭炮聲把我從美夢中驚醒,我這才發現,天亮了!我一骨碌爬起床。我的那只小狗,便跑過來親昵地舔著我的手。我一進廚房,香味撲鼻而來,而爺爺、奶奶,表弟等人都到齊了,我又瞥了瞥桌上的飯菜,可謂是雞鴨魚肉道道俱全。而眾人的談笑聲不時沖進我的耳膜,引得我也不時地“呵呵”兩聲。吃過飯,媽媽、爺爺,還有姑姑都塞給我大把的壓歲錢。我“忙”得不亦樂乎,風卷殘云一般把錢全送進了自己的兜里。二此時,好友的問候聲也通過長長的電話線傳人我的耳朵,讓我倍感親切。
(四)
晚上,我們圍爐而坐,爸爸和爺爺分別講述了以前的事兒,我這才發現,時代在變,過年在變,生活也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