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立春的作文匯編五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立春的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立春的作文 篇1
今天我早早起床了,以往如此安靜的早晨多了幾分吵鬧,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快速地穿好衣服,洗漱好后迫不及待的下樓看看是怎么回事。
原來是我爺爺在忙著放鞭炮,爺爺雖然六十多歲了,但精氣神十足。我問爺爺為什么要擺那么長,那么多鞭炮,爺爺說今天是立春,是庚子鼠年第一天,祖先留下的習俗,立春比年大,我們要用長長的鞭炮迎接春天的到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今年又是一個豐收的年!我似懂非懂的的點了點頭。
聽爺爺說往年立春這天外面都是鑼鼓喧天,熱鬧極了,由于可惡病毒的原因,大家都待在家里基本沒事不會出門,也不搞活動,只能自家門前放點年前準備的鞭炮、煙花來迎春。我還特意跑到樓頂天臺看了看,平時熱鬧的路上只有幾個帶著口罩的行人匆匆趕路。
2月4日17時3分迎來立春節氣,家家戶戶都在門前放了鞭炮,正式迎接春天的到來,晚上奶奶做了一桌子好吃的菜,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吃著熱騰騰的美味。
冬天已過去,春天已來到,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讓我們一起靜候春暖花開。
立春的作文 篇2
春風吹拂著正在成長著的幾棵小苗。小草在抽芽,小花在和蜜蜂、蝴蝶嬉戲。看著眼前的美景,讓我不由自主地想到杜甫的一句詩:“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我漫步在家門口的小徑上,小徑上的鵝卵石襯著我的腳,我的腳舒服極了,就像一位純天然的按摩師。我繼續向前走,看見了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解凍了。清清的溪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獨特的光澤,波光粼粼,立春的景色真是美不勝收。這又使我想吟誦一首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走著走著,我遠遠地望見了一大片屬于梅花的世界,這片梅花的世界就猶如一個美妙的仙境一般。我走近一看,那梅花,紅色的像火,粉色的像霞,白色的如雪。有的梅花還只是個花苞,一朵朵含苞待放,像一位位害羞的小姑娘,這正是王安石筆下的“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萬物的一切,都使我神清氣爽。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來表達我滿心的愉快。我邊走邊朗誦著詩歌“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我往回家走了,突然,我看見了幾只燕子向我家的屋檐上飛去,我的夢想正在向我飛來了。那就讓我在這一春天來放飛我美好的夢想吧!
立春的作文 篇3
前幾天下了一場雪,雪很大,這是20xx年的第一場雪,也是立春后的一場雪。
立春后,天氣一天天暖和起來,本以為冬天真的走了,結果又下了一場雪。冷空氣的來臨,北方大部分地區都下了雪。這場雪挺大,一夜過后,世界一片白茫茫。地上,樹上,停在院子里的車上,都被白雪覆蓋了。下完雪之后的夜晚,特別的亮,白雪映亮了夜晚。這場雪來的`快,走的也快。由于溫度在零度以上,化了的雪沒有結成冰,也沒有給人們的出行帶來很大的麻煩。下了雪,許多人在院子里堆了雪人,有的還把自己的圍脖和帽子掛在了雪人的身上。
雪總是能勾起人們的童心,堆雪人看雪景。這場雪走了,天氣又慢慢的暖和起來了。窗外的小鳥落在了窗戶的塑料頂棚上,嘰嘰喳喳的,仿佛在提醒我,春天真的到了。天氣晴朗,陽光溫暖,和煦的春風吹在臉上,一股暖意。
立春后的雪悄悄的來了又走了,可春天確是真的來了。
立春的作文 篇4
立春的由來
立春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在天文意義上它標志著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
對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譜》中這樣解釋的:“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于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還沒有真正地拉開。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的“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
立春節氣各地的習俗
在“立春”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的歷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經出現。當時,祭祀的句芒亦稱芒神,是主管農事的春神。據文獻記載,周朝迎接“立春”的儀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開始齋戒,到了立春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豐收。那么,為什么要到東郊去迎春呢?這是因為迎春活動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東方。后來,迎春活動的地點就不止是在東郊了。比如宋代的《夢粱錄》中就記載,“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這就證明,迎春活動已經從郊野進入宮廷,成為官吏之間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儀式更演變為社會矚目、全民參與的重要民俗活動。據《燕京歲時記》中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在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錄》則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儀,雖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歲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規模。
一、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
浙江地區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舉。立春前一日抬著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太歲為值歲之神,坐守當年,主管當年之休咎,因此民間也多祭之。迎神時多舉行有大班鼓吹、抬閣、地戲、秧歌、打牛等活動。從鄉村抬進城后,人們夾道聚觀,爭擲五谷,謂之看迎春。山東迎春祭句芒時,根據句芒的服飾預告當年的氣候狀況:戴帽則示春暖,光頭則示春寒,穿鞋則示春雨多,赤腳則示春雨少。其他地區則貼"春風得意"等年畫。廣州地區則在立春前后,擊鼓驅疫,祈求平安。
二、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迎春設春官,該職由乞丐擔任,或者由娼妓充當,并預告立春之時。過去在每年的皇歷上都有芒神、春牛圖,清末《點石齋畫報》上的“龜子報春”、“銅鼓驅疫”,都是當時過立春節日的重要活動。
三、鞭春牛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后來一直保存下來,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后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鞭春牛的意義,不限于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另外還有采茶祭春牛活動,湖北地區還舉行龜子報春活動。除了皇歷上有春牛圖外,各地年畫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圖,作為春節期間的吉祥圖。
浙江地區迎春牛有其特點。迎春牛時,依次向春牛叩頭。拜畢,百姓一擁而上,將春牛弄碎,搶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欄內。由此看出,鞭春牛還是一種繁殖巫術,即經過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欄內就可以促進牛的繁殖。
四、咬春
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卜、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賣春卷的小販。此處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過去認為咬春就是吃蘿卜,其實也包括吃春餅;二是所謂討春就是迎春之意。為什么要吃蘿卜呢?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氣,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盤是由五種辛辣食物組成,用蔥、蒜、椒、姜、芥等調和而成,作為就餐的調味品。
立春后,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里,喜歡外出游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立春的作文 篇5
20xx年2月4日 星期二 天氣 晴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這里呀,春天在這里。”
啊,“20xx年的春天,你來得太早了些……”今天是立春,不過據天氣預報說今天會下雪。聽著就很棒,剛立春就下雪,這場春雪來的多好。但是呢,20xx年的冬天連個雪渣子都沒有。沒辦法啦,只能期待今年的冬天了。不是立春燕子歸來么,怎么我光看見麻雀了,連燕子的剪刀尾都沒瞄見。莫非天氣太冷,可我連羽絨服都脫下了。好吧,我跟燕子又不是同類。
春天是人們所向往的季節,人們總是在這個季節做好了自己的打算,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人們就開始插秧、種田,小孩開始風箏。其樂融融。